查看原文
其他

清末奇案“刺马”背后的官场大戏

有风自南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全文共2694字 | 阅读需6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余音还在。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最适合谈古论今,品一品人生况味。话说离我们不过百年晚清“四大奇案”,居首的是“刺马”一案


1973年,邵氏出品了电影《刺马》,导演张彻,编剧张彻、倪匡,容貌娇好风华正茂的“CP组合”狄龙、姜大卫出演。



2007年,大导演陈可辛拍摄了影片《投名状》,名字出自《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故事框架脱胎于“刺马”。


这期间,还有一部拍于1992年的台湾电视剧集《刺马》,影响也比较大,特别是罗文演绎的片头片尾曲,更是唱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包含了无限惆怅与无奈。


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刺马”故事,交织了权欲美色,讲述了义薄云天与背信弃义的二次元对立,符合民间对侠义故事的追捧情绪,群众基础好,收视票房都不错。但是,我们今天抛开这些戏说,无关风月,走进事件本身,此事真正是一出官场大戏,绝对称得上奇案之首。



凄惨惨,“青天”辞官




清同治十年春二月,江南还是春寒料峭。作为钦差大臣奉命办案的刑部尚书郑敦谨黯然离开江宁(南京)。郑敦谨,字小山,湖南长沙人,人称“郑青天”。


这位67岁的大清朝刑部最高长官,终于审结了这桩本朝开国以来未有的大案。案子了结,他一言不发,谢绝了所有邀约,拒绝了同乡同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相赠的丰厚路费,不顾舟车劳顿绝然启程。更奇的是,他不是回京复命,而是违背官场规矩,直接回了老家,只给朝廷上了一道告病辞官的折子。如果不是曾国藩的调停周旋,他的不告而辞是要受到严厉责罚的。而且,据说他返乡后,就留下了“后辈不得再为官”的家训。是因为屈法内疚,还是为了保命身退,或兼而有之?确凿无疑的是,他对仕途已经失望到了极致。



跟随郑敦谨同来江宁的还有两个刑部郎中,他们本以遇到了职业的高光时刻,只要受得了万般辛苦,办好这桩差事,他们不但能扬名立万、加官进爵,甚至能从此青云直上。然而结局却是,其中一人被外放离京,不久回家赋闲,另一人也很快被强制退休。是巧合?还是卸磨杀驴?



闹嚷嚷,粉墨登场



自案子发生到结案之后,那些修炼成精的官场“老狐狸们”对这个案子的态度是讳莫如深,纷纷置身事外,唯恐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于是,“刺马”案两派钦差,三换主审,延宕半载,其间枝节横生,更显得扑朔迷离。


当时执掌国柄的慈禧太后35岁,垂帘听政不过十年。但是经过发动辛酉政变推翻八大顾命大臣,又利用清议把昔日盟友恭亲王奕䜣教训得服服帖帖,她的政治能力已经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玩弄权谋、驾驭臣工是手到擒来。她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责成办理,上喻下发得又急又快又多——但是从曾国藩到郑敦谨都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皆是“雷声大雨点小”。于是,他们都采取拖延的办法,磨磨蹭蹭离京,晃晃悠悠到任。


当然也有真心要查出真相的,比如和马新贻私交甚厚的安徽巡抚英翰、受马新贻知遇之恩的江宁布政使孙依言、营务处总办袁保庆。袁保庆的嗣子当时13岁,就是若干年后称帝的袁世凯。


和官方舆论场的谨慎克制不同,民间舆论场却是沸沸扬扬。江宁酒楼茶肆推出了评弹曲目《金陵刺马》,最轰动的是上海丹桂茶园的新戏《刺马》,内容毫无例外地把刺客塑造成了侠义之士,而马新贻则是渔色负义的衣冠禽兽。原来仇官自古有之。当然,剧目最后都被官方强行禁演了。但是,如此大胆犯忌,背后肯定有势力支持,不过是为了制造舆论,混淆视听。


审案过程也极其艰难,凶犯闪烁其词、半吐半露、前后不一。一说马新贻背弃“金兰结义”,霸占兄弟之妻又残害兄弟,又说是马新贻通回叛国,但仔细推敲后这些刺杀动机都立不住脚。


丁日昌像


其间,还牵扯进了洋务派第一人——江苏巡抚丁日昌的独子候补道丁惠蘅。据说,丁惠蘅在江宁因为与一个富商之子争风吃醋闹出人命,官司告到马新贻处,不仅赔了钱,还丢了候补道一职。事情确实是真的,时间距离“刺马”发生倒也很近,是否是丁家为了报复买凶杀人,难免引人遐想。但仔细推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情理不通,目的也是为了混淆视听。



急匆匆,盖棺论定



马新贻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马新贻,字谷山,山东曹州府菏泽县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与李鸿章同年。但是,他并未入翰林,而是直接被分发到安徽建平县作了县令。咸丰三年开始带兵,在安徽先后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因军功得到不断升迁,历任安徽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不满一年被提拔为浙江巡抚,四年后又升为闽浙总督,同年到任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任上不到两年,就发生了“刺马”案。


“刺杀”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马新贻依惯例在校场阅兵后返回署衙,途中,被刺客张汶祥一刀毙命。张汶祥行刺成功后束手就擒,只求速死。


行刺总督是清朝开国两百年都未有的事情。作为封疆大吏,总督的权柄极重。全国共设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因为政治原因列在首位,其次就是两江总督,管辖着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是清政府的钱袋子,号称“天下财赋半出其中”。


不到50岁的马新贻,既无特别功勋,又没有强大的派系背景,却被放到了这个令人艳羡眼红的位置,福兮祸兮?其实,当他踏进江宁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江宁,曾是太平天国的“小天堂”,最终被曾国荃攻下。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他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围攻并占领了江宁,取得对洪杨的决定性胜利。曾氏兄弟在东南经营了多年,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曾国藩深谙官场进退之道,万事求阙。在“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倾覆”后,为了祛除朝廷的猜忌,他自剪羽翼,主动要求裁撤湘军。这就是马新贻来江宁的大背景,他正是接替曾国藩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同时,清廷还采取了“扬左抑曾”“扶淮抑湘”的手段,李鸿章的淮系迅速崛起,形势的急剧变化不得不让湘系给人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感。



马新贻到江宁后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严厉拘捕裁撤下来的湘军散兵。这些经过与太平天国多年战火洗礼的骄兵悍将,本身就对裁军强烈不满,现在又被马新贻狠狠压制,矛盾的激化程度可想而知。


慈禧太后心里非常清楚,因此她才会坚决要求曾国藩再回江宁重任两江总督。如果说她之前用马新贻代替曾国藩是投石问路,那么这一次,她知道非曾国藩不能稳住局势。于是,朝廷只能以“漏网发逆”“复通海盗”的罪名匆匆处决了刺客张汶祥,马新贻以阵亡抚恤。



忽喇喇,大厦将倾



一位任性擅权之人拖着一条千疮百孔的大船,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刺马”案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是权利博弈、派系争斗的必然结果。这一事件的效应也在后来的甲午海战中结出了恶果,用李鸿章晚年的话说,“若非马案,则裁兵日紧,终致海防日废,列强日威,战祸不断,则国运日衰也。”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余音还在。现在南京的马台街就以马新贻得名,据说他在南京很能干,百姓为此而纪念他的功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新书上市,长按下方海报二维码识别后购买!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细思极对:中国历史其实是三个短命鬼打造的!


为什么青海、宁夏的省会都曾在甘肃境内?


朝鲜、高丽、高句丽到底是什么关系?


甘肃,特别美,特别硬核


阅兵式到底有什么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