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缘何没有出席斯大林葬礼

党史博览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全文共4813字 | 阅读需9分钟

对于斯大林,毛泽东始终坚持“三七开”的态度。


1949年12月21日, 毛泽东出席斯大林70寿辰庆祝大会





周恩来率团出席葬礼


1953年3月5日晚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

斯大林去世六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广播电台和主要报纸《真理报》公布了该消息。此后,苏联方面宣布全国默哀八天,停止工作,并定于3月9日安葬斯大林。斯大林的遗体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然后停灵于工会大厦圆柱大厅,接受人们的瞻仰。苏共中央还决定瞻仰结束后将斯大林的遗体安葬在红场的列宁墓旁边。苏联领导人组成了悼念和安葬斯大林的治丧委员会。

斯大林逝世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纷纷赶赴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悼念和安葬仪式。中国派去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成员包括李富春、张闻天、罗瑞卿、叶季壮、伍修权、郭沫若、刘长胜、蔡畅、廖承志等18人,并且当晚就瞻仰了斯大林遗容,随即进行守灵。

3月9日是斯大林的安葬日,当天新华社根据塔斯社报道说:

“今天是苏联人民最后送别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苏联大元帅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上午,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人们和斯大林作了最后的告别。党和政府的领袖、治丧委员会的委员们,把斯大林的灵柩抬到大厅的出口处。……斯大林的灵柩安放在炮车上。送殡的行列经过这座古城中心的街道,慢慢地向红场前进。斯大林的天才改造了这座古城,它的名字由于斯大林的明智的政策已经成了全世界人民和平与幸福的象征 ......”

“莫斯科人民——列宁和斯大林所创立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儿女,在他们的敬爱的领袖灵前俯首致哀。红场上聚集着莫斯科的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的代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和各州的代表团。在红场上,还有伟大的中国人民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代表,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和代表及各国驻苏外交使团人员。莫斯科的卫戍部队肃静地排列着。送殡的行列来到了红场的中心。灵柩安放在台架上。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袖走到列宁墓台上。”

“接着,斯大林的追悼大会就开始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马林科夫,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贝利亚和莫洛托夫相继在会上讲话。讲话后,葬礼开始。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塔上大钟的时针渐渐走近十二时。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袖们走到台架前面,把斯大林的灵柩抬到陵墓中去,放在列宁的水晶棺的旁边。这时,礼炮齐鸣,苏联全国千千万万人民都默默地肃立着,送别他们亲爱的导师、朋友和领袖。全国的火车、汽车和在海上航行的船只都停下来。工厂里的机器、建筑工地的起重机都停止了运转。只有礼炮声和工厂、火车、轮船的汽笛声划破这沉痛的静寂。”

“接着,奏起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歌,这个国家的一切成就都是和斯大林的名字分不开的。每一个苏联人民都像宣誓一样地默念着国歌的词句:斯大林教导我们要忠实于人民,他鼓舞我们劳动去建立功勋。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袖再走到台上。苏军的元帅和将军们也一起走到台上。参加葬礼的莫斯科卫戍部队开始向斯大林告别。飞机编队在红场上空飞过。由斯大林大元帅所缔造、锻炼并领导着走向胜利的苏联军队的战士们列队在陵墓前走过。他们向历代的各国人民的最伟大的统帅致最后的军礼。在哀乐声中,送葬的人民在陵墓前走过,向斯大林告别。”

周恩来等人参加了为斯大林守灵和安葬的全部过程。





北京的悼念活动



1953年3月4日,当获悉斯大林病重的消息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高岗等即前往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会见潘友新大使,请其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病情的关怀与慰问,并表达了对斯大林早日恢复健康的盼望。翌日,斯大林逝世,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随即发布公告,宣布自7日起至9日,在全国下半旗志哀;在三天的志哀期间,全国各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学校及人民团体一律停止宴会、娱乐。

3月6日,毛泽东致电苏联领导人,对斯大林逝世表示吊唁。他说:“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和我自己,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获悉了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和伟大的导师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这不仅是苏联人民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和整个和平民主阵营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无可估量的损失。我现在谨代表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表示最沉痛的哀悼。……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斯大林同志30多年来不断的关怀、指导和支持,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斯大林同志和在他领导下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又给予了慷慨无私的援助。斯大林同志对于中国人民这样伟大的深厚的友谊,中国人民永远感念不忘。斯大林同志的不朽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随即,毛泽东偕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张闻天、彭真、邓小平等前往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吊唁,同时请潘友新大使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无限沉痛的悼念和崇敬之意。与此同时,从这天下午3时起,首都各界人士也纷纷前往苏联大使馆表示沉痛的哀悼。在苏联大使馆门前,吊唁群众排着长队,徐徐进入悼念大厅。至8日晚,吊唁者已达20万余人。

3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为悼念斯大林而写的文章《最伟大的友谊》。

9日下午4时54分,即在莫斯科举行斯大林葬礼的同时,北京各界6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也举行了盛大的追悼大会,这是共和国历史上为外国领导人举行的罕有先例的追悼大会。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天安门的红墙上,悬挂着巨大的斯大林同志的遗像,四周环以红黑色纱带和松枝,两侧挂着中苏两国国旗,国旗顶端缝着黑色飘带。毛泽东作为追悼大会主席团成员参加大会,并向斯大林遗像敬献花圈。(下午)5时整,全场默哀五分钟,鸣礼炮28响。此时,北京市各厂矿与火车的汽笛齐鸣,市内正在行进的车马立即停止活动,全体市民无论在何处也自动肃立志哀。随后,毛泽东向斯大林遗像敬献了花圈,朱德致悼词,下午6时30分大会结束。”





毛泽东没有出席斯大林葬礼的原因



据毛泽东的卫士回忆:斯大林逝世后,获知噩耗的毛泽东许久没有说出话来,他甚至连饭也不想吃了,只是一个劲儿地吸烟。毛泽东的卫士当时还不知道斯大林逝世,他们只是感觉到毛泽东的情绪有些反常,他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兴致。很快,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开会,随即给苏联发去了唁电。

不过,对斯大林一直保持敬重和尊重的毛泽东此后却未能赴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而当时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中,只有他没有赴莫斯科参加葬礼。毛泽东只是先赴苏联大使馆询问斯大林的病情。斯大林去世后,他发出唁电,出席了北京的追悼大会,并在国内安排和组织了罕见的大型吊唁活动。毛泽东还撰写文章,颂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没有出席斯大林的葬礼,主要是身体和日程上的原因。就在斯大林病重和逝世期间,1953年2月,毛泽东为了调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外出视察工作。当时,他乘专列沿京汉线南下,至月底才回到北京,显然,他的身体状况不可能让他马上赴莫斯科。刘少奇此前刚刚出席苏共十九大归来,此时又因患阑尾炎住院,当然也不可能飞赴莫斯科。

1953年3月5日晚,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斯大林逝世的问题,会议决定由周恩来率团参加斯大林的葬礼。翌日,周恩来致电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对斯大林逝世表示吊唁,并随即前往苏联大使馆吊唁。同日,周恩来又起草了《代表团赴苏任务提纲》,确定代表团除参加吊唁之外,还要就中国“一五”计划、朝鲜战争等问题与苏共新领导人商洽。

周恩来在苏联期间,苏共新领导人表示出希望恢复由于在遣返战俘问题上的分歧而导致中断的朝鲜停战谈判。苏联新领导人在周恩来参加斯大林葬礼时向中方表示:朝鲜战争拖下去对苏联和中国都不利,因此,要准备在战俘问题上求得妥协,以掌握和平的主动权。虽然这个建议与当时中、朝主张遣返全部战俘和准备长期作战的方针有距离,但经过中、朝双方的反复考虑,最终从大局出发,同意了苏方的建议,从而促成战俘问题的解决和停战协定的签订。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字。





毛泽东对斯大林是有着复杂的心绪的



应该说,毛泽东对斯大林是有着复杂的心绪的。对于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领袖的斯大林,在他生前以及逝世之后,毛泽东始终是采取尊重和敬重的态度的。在公开的场合,他不曾随意批评和指责斯大林;相反,他曾写过三篇文章热烈地称赞斯大林。

后来,即195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讨论《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文稿时,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头两篇都是祝寿的。第一篇是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第二篇是在莫斯科,1949年他70大寿时的祝词。第三篇是在斯大林去世后写的悼念文章。这三篇文章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但从理智上来说又不能不写,而且不能不那样写。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需要我们支持,我们也需要苏联支持,所以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悼念文章。这不但是对斯大林个人,而是对苏联党和人民的问题。”

“不愿意写”又“从理智上来说又不能不写,而且不能不那样写”,反映了毛泽东复杂的心理。此外,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应该考虑是在党内的讲话,可以随意一些。换言之,毛泽东确实对斯大林有过看法,这主要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斯大林犯有干涉中共内部事务、以错误的思想和决策影响中共,以及时不时显露出来的“老子党”和“沙文主义”的作风。对此,毛泽东是很有意见的。

1957年11月5日, 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红场拜谒列宁、 斯大林墓
他曾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打起仗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1949、1950年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

此外,中国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其间也有过一些不愉快。那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毛泽东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访问苏联,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也受到了隆重的礼遇。而毛泽东一见到斯大林就说:“我是长期受到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立即表示:“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应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可以彼此解开心结。不过,毛泽东还是敏感地意识到来自对方的一丝冷落和强权态度,而毛泽东对此又是讲分寸的,他曾在党内号召不要学《法门寺》里的贾桂,反对自卑和奴性心态,这都是有所指的。

对于斯大林,毛泽东始终坚持“三七开”的态度。后来他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

文章末了,还有一个题外的话。据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回忆:当年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到苏联驻华使馆吊唁,“在返回的路上,车子行到长安街府右街口时,毛泽东突然说他不想再任国家主席了,想尽早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这是毛泽东鉴于斯大林的突然逝世,想到“接班人”的问题。其实,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这个问题一直是十分突出的,经历了斯大林的逝世,更加明显了。当时新中国成立没几年,却已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内的各项政治、经济运动。围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党内也已经有了思想上的分歧,同时在体制建设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斯大林的突然逝世,让毛泽东意识到问题的紧迫和严重。随即,他开始有所调整和安排,如撤销政府党组干事会,加强计委的权限,以及加强和统一中央文件的签发等。不过,对于自己从国家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的考虑,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后来民主党派人士的反对等),却没有实质性的结果。

本文转自《党史博览》2013年09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天下英雄谁敌手——杜聿明、林彪与粟裕


印度水污染为什么那么严重?


建安二十二年,一个文学偶像群体的团灭


中国各朝代皇帝的寿命有多长

奉天省为何改称辽宁省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