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皇帝的身后事:谈庙号

草安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全文共3435字 | 阅读需7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拥有一个庙号,可以说是“免死金牌”,所谓“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有了称祖道宗的庙号,就可以避免“亲尽迭毁”。




所谓庙号,是指皇帝死后,于宗庙祭祀时起的名号。对于亲亲尊尊的古人来说,立庙祭祀祖先,是自然的。不过按照礼制,只有四个亲庙供奉至亲,等到差四辈的后世子孙那里,毁掉八竿子打不着的祖先的庙,换上更亲近的父亲的庙,也是自然的。

这个时候,拥有一个庙号,可以说是“免死金牌”,所谓“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有了称祖道宗的庙号,就可以避免“亲尽迭毁”。但是拥有庙号的标准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只有有功德的皇帝才能享有庙号,数量一开始是很稀少的。

举例来说,西汉十二位皇帝中拥有庙号的只有五人,东汉十三位皇帝中拥有庙号的只有七人,比例还不到一半。饶是如此,古人还是觉得有庙号的皇帝太多了。汉献帝时期,相国董卓觉得汉和帝以后的皇帝不但没有功劳,过失还一大堆,根本不配称宗祭祀,于是把他们的庙号全部取消,只保留了真正有功绩的七个皇帝的庙号。

董卓以擅权而闻名,想不到对礼制还这么有“正义感”

事实上,庙号不仅难得,不同的庙号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和等级次第。有皇帝制度以来,第一个有庙号的皇帝是汉朝的建立者刘邦,虽然大家习惯上称他为汉高祖,其实他谥号为“高”,庙号是 “太祖”。太祖这个庙号尊贵无比,按古代的传统,天子可以立七个宗庙,东向正位祭祀的就是太祖,一般只有王朝的开创者才能拥有,或者是开国皇帝追尊其有特殊功绩的先人的庙号,例如汉太祖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魏太祖曹操(平定中原,建立魏国,曹魏事实上的建立者)。

当然,刚刚说的都只是一般性的情况,历史有意思之处在于总有特殊情况。




将帅之才,奸雄之志的司马懿


比如,西晋开国之后,晋武帝司马炎追尊祖父司马懿为高祖,但是自己的父亲司马昭却是太祖。司马懿是晋朝实际的肇基人,不仅仅现代人这么想,而且晋人也都是认同这一点的,东晋的官员徐邈就公开说过: “宣皇帝(司马懿)创基之主,实惟太祖,亲则王考。”连朝臣都这么想,司马炎不可能不知道司马懿对晋朝的意义。那么之所以没有追尊司马懿为太祖的原因,就很值得玩味了。

一种说法是,司马懿虽然是晋朝的肇基人,但是司马家受封晋王,建立宗庙社稷则是从司马昭开始。司马昭作为始受封之君,称为太祖也是站得住脚的,一如李唐的太祖是始封唐国公的李虎。

还有一种说法就颇有阴谋论的味道了,司马昭以及他的儿子司马炎一系是由于兄长司马师意外死亡而继承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尊崇司马懿为太祖,就等于承认了司马师一系作为嫡长子的继承权。虽然司马师本人无子,但是却有个从司马昭过继的儿子司马攸,而且是司马懿亲自指定的,被认为才能超过司马炎,素有贤名,在朝堂之上很有威望。不仅司马昭曾经考虑过要立司马攸代替司马炎,即使是司马炎继位后,也有很多朝臣建议立司马攸而不是司马炎的儿子为储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了司马懿“太祖”的庙号,等于给了作为嫡长孙的司马攸更加强大的合法性。而把“太祖”庙号给到司马昭,已经过继出去的司马攸不再是太祖子孙,作为旁支的合法性自然就会弱化,这样一来,从礼法讲就保证了司马炎一系作为太祖嫡长子继承帝位的合法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而在这两者之外,司马炎的内心似乎也在摇摆,古代封建王朝有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叫做“郊祭”,就是皇帝带着王公大臣在郊外祭祀上天,这时候需要一位先祖以配祭,周代配天的是太祖后稷,曹魏配天的是太祖曹操。而西晋“初以文帝(司马昭)配,后复以宣帝,寻复还以文帝配”,反反复复。更直接的证据是司马炎在建庙祭祀的时候,没有按古制立七庙,只建了六个,干脆把居中祭祀的太祖位置空了出来,司马懿、司马昭都放到了两侧昭穆的位置上。

这一点连后面想要篡位的桓玄都看不下去,为司马懿“抱不平”,“礼,太祖东向,左昭右穆。如晋室之庙,则宣帝在昭穆之列,不得在太祖之位。昭穆既错,太祖无寄,失之远矣”,讥讽晋朝礼制错乱。等到晋安帝时期,群臣提议正司马懿太祖之位,居中祭祀,才算结束了这场争议。

如果说司马懿与司马昭的“太祖”之争还能勉强说得上各有各理的话,南朝刘宋的“太祖”持有者就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了。刘宋的建立者刘裕庙号是高祖,太祖这一庙号属于他的儿子,第三任皇帝刘义隆。刘义隆统治时期虽然有“元嘉之治”的美誉,但是他最出名的事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直接导致刘宋国力大损,南北朝攻守异势,怎么看也够不上“祖有功”的标准,为什么能得到“太祖”的庙号呢?

其实,刘义隆的庙号最初不是“太祖”而是“中宗”,还是恰当的,改为太祖,是在孝武帝刘骏继位后。刘骏是杀了前任皇帝元帝刘劭之后继位的,而刘劭又是弑父(就是刘义隆,在混乱的南北朝,子杀父,臣弑君比比皆是)继位。这样一来,刘骏以非常手段继位,除了要极力贬低刘劭(刘劭本人连本纪都没入,进了列传),被刘劭所弑的刘义隆也要倍加推崇,从而显示自己得位的正当性。刘骏即皇帝位,除了传统的大赦天下,文武赐爵一等,多了一项“崇改太祖号谥”,就是这个原因,可以说,刘义隆这个太祖的庙号完全是政治的需要,并不是名实相符的结果。

之前提到庙号对皇帝的一个特殊意义就是表示进入帝王统序,入太庙接受后世祭祀,而不用担心被迁毁。但是随着魏晋乃至隋唐之后庙号的泛滥,几乎每个皇帝都拥有庙号,时间一长,与当代皇帝血缘较远的先祖依然面临着被迁毁的命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皇帝可谓煞费苦心,甚至出现了魏明帝这种生前定庙号的闹剧:直接给自己定了烈祖的庙号,并要求自己的庙和曹操的太祖庙、曹丕的高祖庙一起,万世不毁,同时还表示,至于太庙的其他四庙,继续按照礼制,“亲尽迭毁”。自己首先违背了礼制生前定庙号,却要求后世“亲尽迭毁”,简直贻笑大方,遭到后世学人的讥讽,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毕竟绝大部分皇帝不敢明目张胆生前就给自己定庙号,想要万世不毁只有另外一个途径,就是例由周文武二王,成二祧而万世不毁,所谓二祧“其有殊功异德,非太祖而不毁,不在七庙之数。”不少皇帝都动过这个心思。隋朝初建之时,只建了五庙,因此在隋炀帝的时候,就有人建议:“太祖、高祖各一殿,准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这个建议就是把太祖(杨忠)和高祖(杨坚)设为二祧而万世不毁。对此隋炀帝非常不满:“今始祖及二祧已具,今后子孙,处朕何所?”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后人把自己作为二祧之一,在太庙里万世不毁,最后隋炀帝只立了高祖一庙,空了一个位置的用意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只是隋祚不长,二世而亡,没能留给他万世不毁的机会。


隋炀帝: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般而言,热衷于此的都是一些有作为或者想有作为的皇帝,他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自然也希望被后世铭记。另一个例子是唐玄宗。他曾经下诏,让李唐的献祖和懿祖成为二祧。献祖和懿祖都是李唐的远祖,不是专门研究的人恐怕连是谁都说不上来,实在是难说对李唐有什么功绩,如何能比拟周之文武而成为二祧?之前提到,李唐的太祖在李渊时期就定下来了,是始封唐国公的李虎,合情合理,大家都没有意见。要是李唐选两个比迹周文武的人,理应是唐高祖和唐太宗。唐玄宗却别出心裁,把这两位远祖设成二祧,显然只是想这二位德不配位的远祖暂居此位的虚设。等自己过世后,凭功绩挤掉这两位成为二祧。这种行为后人也都看得很清楚,《新唐书》直斥为“盖其率意而言尔,非本于礼也”。当然由于在玄宗手上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后世子孙也没给面子,到了他孙子代宗的时候,这两位先祖就被迁出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李渊与李世民。

成为祖宗,进入太庙,不迁不毁,这对生前拥有无限权力的古代皇帝来说,就成为他们想要追求的死后不朽哀荣的重要途径,也才会出现这么多围绕庙号的奇事纷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天下英雄谁敌手——杜聿明、林彪与粟裕


印度水污染为什么那么严重?


建安二十二年,一个文学偶像群体的团灭


中国各朝代皇帝的寿命有多长
奉天省为何改称辽宁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