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上班考勤:迟到要挨板子

巴山夜雨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3950字 | 阅读需7分钟

纵观古代人的上班状况,是不是要比现代更严苛?相比古人,我们如今上班可以说是很幸福了。

 

现代人上班大多每天朝九晚五,紧张而又忙碌,所以大家都觉得上班太辛苦了。其实,相比于古人,我们要轻松很多。可能有人会说:古人生活悠闲,有些官员们似乎从来不需要处理政务,每天只是赏花品茶,从来不用为上班打卡心生烦恼。其实,这只是电视剧中的情景,古人上班不但要打卡,迟到了还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上班甚至比我们更加辛苦。


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写诗吐槽上班的辛苦。白居易二十多岁时从老家来到京城长安,找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刚开始自然买不起房子,就在长安的渭南租了个房子,因为住的地方比较远,每天上班要在路上来回奔波,十分辛苦,和现代年轻人一样,也对上班感到深深地厌倦和无奈。


白居易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晚归早出》:


“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古代上班时间:卯时


古代描写官员上班的情景,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诗经·齐风·鸡鸣》中,有这样的诗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意思是公鸡打鸣时,官员已经准备好要上朝了;当东方发亮时,官员们都已经站满了朝堂。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秋时齐国官员上早朝的情景,可见在春秋时代,人们就要在鸡鸣的时候去上班。鸡鸣的时间一般为卯时,也就是早上5点,官员们上朝之前查验人数,所以古代上班点名称为“点卯”。


到了唐代,长安城的街巷里设置了“官街鼓”,凌晨五更二点,鼓声响起,开启坊门,也就是古代的街巷之门。住在京城里的官员们听到鼓声,就知道上朝的时辰到了。其实置于街坊的官街鼓,主要用于报时和警戒以防盗贼的作用,跟官员上朝无关,但官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提醒自己不要误了上朝。


“官街鼓”敲响的凌晨 “五更二点”,大约也就是官员们上朝的卯时。《明皇杂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形象地描绘了五鼓时分官员们上朝的情景。


宋朝的欧阳修也写过一首诗《集禧谢雨》来描写自己冒着大雨,在鼓声的催促下赶路上班的情形:“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诗里描述自己踩着泥泞冒雨上班的辛苦,此情此景,不由怀念起以前在滁州时可以睡足的日子。

 

明朝官员上朝图


到了明朝,官员们上班更加辛苦,不但要早起,还得摸黑进入皇宫。据《天咫偶闻》记载,明代紫禁城内本来有路灯照明,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当权,下令撤去路灯,方便夤夜出入宫门活动,所以官员们凌晨上朝都是摸黑行路的。因为宫里没有灯光,明朝还发生过官员在下雨时摸黑赶路,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淹死的意外事故。


到了清朝,又继承了明朝这个规矩,理由是为了消弭火患,紫禁城内不允许夜间点灯,所以清朝的官员们依然是“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

 

古人上班的交通工具


现代上班族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公交、地铁,有的开私家车,还有的拼车,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完全由自己根据情况来决定。但是在古代,官员上班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要根据官品等级的高低,以及是文官或武官来决定的。


古代的官员上班,最早乘坐的是牛车,后来有了马车,再后来又有了轿子。不过并不是每个官员都有资格乘坐马车或轿子,而是按照官品的高低有严格规定的,就连马车的装饰都有不同的档次区分。比如在汉代,就以朱红色涂车左右两侧的障蔽来表示官阶的高低,凡俸禄在六百石以上者,可以将左轓涂成朱红色;两千石以上者,可以将左右两轓均涂成朱红色。普通官员的车顶盖只能用青布,千石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使用绸缎。

 

宋朝官员


到了唐宋时期,又提倡官员骑马上班,就和现在骑自行车、电动车上班一样。坐轿子上班的,一般都是高品阶的文职官员,或者体弱多病的年长官员,而武官一般都是骑马,所以后来有一种说法叫“文官坐轿,武官骑马”。

 

上班迟到挨板子



“上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代。那时候,大臣们凌晨到皇宫里上朝,参加皇帝主持的朝会,奏事议政,叫“上朝班”;而其他品阶比较低的官员,则没有资格参加朝会,就叫“上班”。


上班也有不同的叫法,地方官吏们到衙门上班叫“上衙” “衙参” “上值”,王公大臣到皇宫参加皇帝主持的朝会叫“上朝”、“朝参”。与此相对应,下班则被称为“散衙” “放衙” “散值” “散朝” “退朝”。


古人上班考勤制度非常严格,大臣们凡无故缺席、迟到或朝班失仪,都属于违纪行为,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唐会要》记载:“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意思是官员如果上朝迟到,便会被罚一个季度的俸禄,相当于三个月的工资,而我们现代人上班迟到一次,最多罚五十或者一百元而已,可见差别之大。


还有一种更为严厉的针对缺勤的惩罚是杖刑,《唐律疏议》中有这样的规定:凡官员上班无故缺勤者,每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坐牢一年。


其实,历朝历代对官员迟到、缺勤等行为都有严苛的惩罚,轻则罚俸禄、重则打板子,甚至坐牢。

 

元代画家赵孟頫


《元史·赵孟頫传》记载,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在尚书省任兵部郎中时,就由于上朝迟到挨了板子。当时,丞相桑哥抓考勤很严,规定必须按时上班,来晚的就挨板子,由断事官执法。某日,赵孟頫上班迟到,就被不讲情面的断事官拉去打了一顿板子。赵孟頫觉得很丢人,就去跟丞相诉苦,丞相桑哥也觉得这么做不合适,后来就改为低级官员迟到缺勤才打板子,而高级官员可以豁免,否则堂堂兵部郎中,被拉去打屁股,实在有失官员威仪。


可见,古代的考勤制度俨然已成了法律条款,迟到缺勤不是一般的“违纪”,而是“犯法”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官员轻易不会迟到的原因。

 

古代门禁卡——门籍


现代人上班一般都要带门禁卡,因为办公场所一般都设有“门禁”,外人是不得随意进入的。古代官员进入“办公场所”时也一样,也有门禁卡,他们的门禁卡叫门籍。

古代的门籍一般是由竹片制成的,悬挂在“办公场所”门前,长约二尺,上面记录着官员的姓名、年龄、身份、样貌等。晋代的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记载:“籍者,尺二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县(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古代这种“门籍”有点像现代的“花名册”,古代官员上班时,要等门卫查验门籍后,方可进入工作场所。

 

鱼符


到了唐朝,竹片制作的门籍变成了“鱼符”,鱼符是官员随身携带的鱼形符契,一般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分左右两片,上面刻有官员的姓名、年龄、职位等信息,中间有“同”字形榫卯可以相契合。鱼符相当于官员的身份证,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内庭,作为“底根”;右符由本人随身携带,作为查验时的身份证明。


到了明朝,官员的身份证又变成了“牙牌”。牙牌,就是用象牙做的小牌子,上面刻着官员的名字和官职,是官员们出入宫禁的凭证。

 

腰牌


清朝的身份证则叫“腰牌”,一般为木制,长方形,由内务府发放,正面烫有“腰牌”字样,背面有持牌人姓名、年岁、面貌。腰牌每届三年需要缴旧换新,如持牌人员的职位有变动,应随时咨报内务府及景运门稽核。


明清时期的这种“牙牌” “腰牌”,既是官员们的“身份证”,又是上班时的“工作证” “门禁卡”。


古代也要上夜班


唐代开始有了大臣上夜班的制度。制度规定,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要轮流值夜班。各省有一本“直薄”(值夜班记录本),由直令使于当日交给值夜班的人,次日收回。

 

唐朝宰相姚崇


唐代著名宰相姚崇,历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德高望重。玄宗时期,姚崇年事已高,不愿值夜班,于是直令使就跳过姚崇,将“直薄”往下传,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认为姚崇搞特殊化。直令使非常为难,不得已又将值班簿给姚崇送去。姚崇在值班簿上批写道:“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姚崇说自己年纪那么大了,还让值夜班,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其他大臣看了姚崇的批语,也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值夜班虽然辛苦,但是也有好处,《四朝闻见录》记载,南宋孝宗时,有一次大臣周必大值夜班,孝宗皇帝找他聊天,还赐他座位,请他喝酒,两个人像哥们儿一样海阔天空地闲聊。其实在偌大的后宫中,除了一群争宠的妃嫔和太监,只有皇帝一个男人,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皇帝也是十分寂寞。这次陪聊让孝宗十分开心,第二天,孝宗就升了周必大的官职,任命周必大为参知政事。


当然,也有不会聊天只会做学问的,大诗人杜甫做官时也值过夜班,他值夜班时就自己作诗打发时间,他曾作《春宿左省》一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可见杜甫上夜班还是很敬业的。

 

纵观古代人的上班状况,是不是要比现代更严苛?相比古人,我们如今上班可以说是很幸福了,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况且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好好上班都是一个人的本分。

 

参考资料:
《汉律》《古今事物考》《唐律疏议》《唐会要》《天咫偶闻》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成也宦官,败也宦官:唐代神策军兴亡史(上)


央视曝光!售价上千元,出厂价几十


东非联邦:横跨三个世纪的夙愿


节约粮食的楷模:于青菜、豆腐汤、干烧饼的清廉与节俭


成也宦官,败也宦官:唐代神策军兴亡史(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