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非联邦:横跨三个世纪的夙愿

杨涵斌 中国国家历史 2021-01-22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463字 | 阅读需9分钟

东非合并成东非联邦?历史上,它曾经是一个选项,一个设想。


东非正在经历一个多灾多难的庚子年。


对东非国家而言,严峻的新冠疫情,已经给各国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祸不单行,疫情尚未扑灭,席卷亚非的蝗灾又猛烈冲击了当地经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东非地区将有超过2500万人在今年下半年面临粮食危机。


面对危机,今年5月,卢旺达、乌干达、南苏丹和肯尼亚四国宣布抱团抗疫,东非各国的军队,也陆续投入到抗蝗工作中。此时此刻,单个国家已经很难应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合作抗灾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我们大胆设想,如果东非国家以最高程度的合作——合并成立联邦来应对挑战,会不会比在一个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面对疫情和蝗灾的双击时,取得更好的表现呢?

 

东非合并成东非联邦?历史上,它曾经是一个选项,一个设想。

 

东非共同体六国在非洲所处的位置

 

殖民时代的东非合并设想



最早来到东非的欧洲殖民者是葡萄牙人。16世纪中期,葡萄牙率先在肯尼亚沿海建立起殖民据点。葡萄牙衰落后,英国于1890年控制了肯尼亚,并先后将其作为保护地和殖民地进行统治。同年桑给巴尔沦为英国保护地;1894年起,乌干达沦为英国保护国;1882年,埃及成为英国保护国;1899年,英埃共管苏丹;1920年,英国取得坦噶尼喀的委任统治权。截止1920年,除比利时殖民地卢旺达和布隆迪外,现今东非共同体余下四个成员国均被纳入英国势力范围。而将东非合并为一个国家的想法,正是英国人首先提出来的。


英国将乌干达置为保护国后,面临采取何种政府形式统治东非的困难。此时英属东非公司出现了资金问题,乌干达民众和封建贵族又接二连三地发动起义,反抗英国入侵。显然,英属东非公司和旧政权傀儡都不是令殖民当局满意的答案。1898年,英国军官弗雷德里克·卢加德出版了《东非帝国的兴起》一书,并提出了将乌干达和肯尼亚(1920年之前叫东非保护地,之后改为殖民地。下文简称肯尼亚)合并的设想。英国政府茅塞顿开,决定将分散的东非领地置于一个殖民地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遂立即开始研究这一问题。


此时英国在东非主要有五块领地:乌干达、肯尼亚、桑给巴尔、英属索马里兰和苏丹。英国政府特别专员哈里·约翰斯顿爵士经实地考察后,提出将前四者合并,不过响应者寥寥,但英国还是将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合并提上日程。1917年,乌干达和肯尼亚建立关税同盟。1917年英国占领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后,愈加希望建立一个包括乌干达、肯尼亚和坦噶尼喀三国的东非联邦。但是一战后,合并东非领地的计划在英国国内遭到大量质疑。尽管东非进行了医学、经济方面的合作,但深化各领地间合作,进而建立东非联邦由于国内阻力而无甚进展。

 

最早系统提出东非合并的人——弗雷德里克·卢德加(1858-1945)

 

二战的爆发为东非联邦计划的实现提供了契机。二战爆发后,整个大英帝国立即进入战争状态,英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在物资、人力方面开始作为英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投入二战。为了整合东非战争资源、统一规划当地防务,1940年,肯尼亚、乌干达、坦噶尼喀、桑给巴尔、北罗德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建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该委员会一方面是为了统一支持英国对轴心国战争,另一方面也是对东非经济一体化的探索和奠基,最终实现政治一体化。


经过二战的经济整合,东非合并的基础进一步扩大。二战后,英国先后建立了东非高级委员会(1961年更名为东非共同事务组织)、东非上诉法院、东非联合海关、东非大学等部门,初步建立起统一的行政制度。尽管初具中央政府雏形,但这一东非殖民地联合体离卢加德等人设想的东非联邦相去甚远。1951年,曾在乌干达和斐济任职的肯尼亚总督菲利普·米切尔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有关东非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备忘录,促使英国派出一个调查团赴当地调查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英国政府希望能得到一个“合并东非殖民地,建立东非联邦才能解决问题”的回答,然而令其失望的是,调查团对政府期望的东非联邦计划只字未提,政府也察觉到政治一体化的时机尚不成熟,遂暂时放弃了联邦计划。


英国还在等待建立受其控制的东非联邦的时机,然而历史的车轮已经逐渐驶入后殖民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期,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国力大大衰退的英国无力维持辽阔的殖民地。60年代,非洲国家迎来了独立高潮,在这波独立潮的冲击下,米字旗最终在东非降下:1961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布独立;1962年10月9日,乌干达独立;1963年12月10日,桑给巴尔独立;1963年12月12日,英国东非领地最核心的部分——肯尼亚宣布独立。英国在东非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但东非联邦的构想并未消失。


20世纪60年代建立东非联邦的尝试



东非联邦的构想之所以在英国殖民统治结束之后还能对东非政治家产生吸引力,原因就在于它和非洲独立浪潮中涌现出来的泛非主义有共通之处,而东非联邦又要比一些激进的泛非主义者提出的“非洲合众国”更为现实,因此为坦噶尼喀总统尼雷尔等温和泛非主义者所接受。


坦噶尼喀在1960年之前一直反对东非联邦,但当泛非主义者尼雷尔逐渐成为坦噶尼喀非洲人政治领袖后,其对东非联邦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尼雷尔不是不认同非洲合众国,而是认为非洲统一的时机尚不成熟,这是东非联邦计划能在尼雷尔领导的坦噶尼喀继续得到重视的原因。尼雷尔认为,东非联邦不但比非洲合众国更具有可行性,而且也是实现非洲合众国必须要走的区域政治一体化的一部分。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出任首任总统,即是对东非联邦思想的践行。


尽管失去了殖民地,但英国政府还是希望以某种方式使殖民地和英国保持特殊关系,从而用有限的国力尽可能在事实上维持殖民统治。身为坚定敏感的泛非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尼雷尔对英国殖民主义思想持警惕和强硬态度,始终反对英国插手东非联邦计划。

 

毛主席接见年轻时的尼雷尔

 

在尼雷尔等人的推动下,东非三国坦噶尼喀、肯尼亚和乌干达开始探寻联邦之路,和同一时期的非洲统一组织、马里联邦等国际组织和国家一样践行区域一体化和非洲一体化思想。1963年6月5日,已经独立的坦噶尼喀、乌干达和即将独立的肯尼亚签署《东非政府联邦宣言》,以宣言形式肯定了东非联邦的必要性和尼雷尔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非洲一体化的主张。但实际上,除这一宣言外,三国关于合并的谈判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


从程序上来说,《东非政府联邦宣言》签署得过于草率,未获各国议会和内阁批准,乌干达和肯尼亚两国境内对是否加入、如何加入东非联邦也颇有分歧。乌干达政府受国内封建贵族势力和主张跳过区域一体化、直接实现非洲一体化的激进泛非主义者影响,在签署宣言前后的态度始终不坚定、不专一。肯尼亚则希望通过东非联邦构建加强社会凝聚力,一方面维持国家统一,一方面向英国殖民者施加压力,加快独立进程。因此在统一的肯尼亚共和国建立后,肯尼亚对东非联邦也不如坦噶尼喀那么热情。同时,由于肯尼亚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乌、坦两国均有声音认为东非联邦在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岗位、扩大政治影响力等领域更有利于肯尼亚而不是使三国雨露均沾。


三国之间的不信任,也是建立东非联邦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致力于东非一体化事业的泛非主义者尼雷尔于1964年领导坦噶尼喀践行非洲区域一体化思想,与桑给巴尔合并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本希望以此表明自己的诚意、决心和东非联邦的光明前景,肯尼亚和乌干达却出于对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敏感而愈发抗拒似乎带有坦桑尼亚扩张主义的东非联邦。


在猜忌心理和质疑气氛下进行的合并谈判自然是困难重重,最终导致东非联邦计划于1965年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1965年东非货币联盟解体,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各自建立起中央银行,开始单独发行货币以取代东非先令。不过东非联邦计划并非没有留下任何制度遗产。1967年,旨在加强东非各国经济合作的东非共同体成立,为东非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留下了一丝火种。尽管东非共同体于1977年解体,但长达十年的经贸合作加深了东非对经济一体化的记忆,成为日后东非重启区域一体化的思想基础。

 

1952年英属东非先令。东非三国于1965年先后发行本国货币后,东非先令停止流通

 

1993年至今



60年代东非合并的尝试失败后,东非区域一体化进展缓慢,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三国之间的军事、外交、经贸冲突也阻碍了这一进程。20世纪80年代,主张经济自由化的穆塞韦尼和推行务实政策的姆维尼分别成为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总统,乌坦两国意识形态矛盾逐渐消弭,双方关系开始升温。同时,通过对原东非共同体遗留债务和资产的分配,三国信任危机有所缓解。东非一体化出现了转机。


1993年11月30日,三国在坦桑尼亚阿鲁沙签署协议,希望建立一个三国合作机制并推动区域合作,以最终实现重建东非共同体的目标。1996年,东非共同体秘书处成立。1999年,《东非共同体条约》签署,解散二十多年的东非共同体重新登上东非政治舞台。


和强调经济合作的1967年东共体不同,1999年成立的新东共体明确将东非国家政治一体化视为最高目标。不但先后迎来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三个新成员,其合作领域也从经济领域扩大至多个方面。


首先仍然是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洲经济结构受到外资的猛烈冲击,单一的非洲国家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面前处于全面劣势。因此通过经济一体化捍卫东非经济自主发展权利,增强东非经济竞争力势在必行。对此东共体主要通过关税优惠政策、统一的商品标准、货币兑换政策推动实现。


其次是政治合作,包括国防和社会治安合作。政治一体化是东共体的最高目标,政治合作是最能体现新东共体和旧东共体区别的地方。这是对经济一体化的回应,也是对经济一体化的保障。例如,2006年9月,三国在肯尼亚境内举行联合反恐演练。2009年9月,东共体五国(卢旺达和布隆迪于2007年加入东共体)共计1556名士兵又在坦桑尼亚展开军事演习。军事演习除了军事意义外,对于促进各国理解和信任、增强民众对东共体的认同也有积极意义。


再次是基建合作。交通、邮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不但有利于加强各国官方和民间交流,而且也是东非以一个统一经济体的形式同世界竞争的必需硬件。我国援助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就是东非基建计划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根据《东非共同体条约》和东共体发展战略,各国在环境、科技、教育、能源方面也开展了诸多合作,最终目标直指东非横跨三个世纪的夙愿——东非联邦。


赴布隆迪参加东共体军事演习的肯尼亚军队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尖峰时刻:“北平模式”是否适合台湾?


无兵可用:曾经平定天下的百万大军哪里去了?


这帮美国人的工资是中国同行的20倍,竟公然索要“性贿赂”!中国还欠了一个天大人情?


抗美援朝打三年谈两年?美国是怎样把筹码一个个谈丢的?


塞尔维亚,被特朗普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