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那一年,那位大师为何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全文共3290字 | 阅读需8分钟
回到1918年,著名学者梁漱溟父亲梁济在北平积水潭投湖自尽,当年也同样掀起了一阵热议。但梁济在遗言中却对自己的自沉,留有这样一句话:“殉清,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吾国数千年先圣之诗礼纲常,吾家先祖父先父母之遗传与教训,幼年所闻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深印于吾脑中,即以此主义为本位,故不容不殉。”(《梁济遗书录》)从梁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梁漱溟父亲自沉遗言中的“数千年先圣之诗礼纲常”,是非常契合王国维遗书“义无再辱”传统文化的自觉思维,且这种生死观本身就源于儒学“气节”的衍生精神思维。而王国维与梁济身份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人同为儒学大家,传统文化理念亦根深蒂固。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人都有共同为清廷效力的经历。但梁济遗言话锋一转,又有看似非常矛盾的说法:“此身之死,系为清朝而死。绝非反对共和,而且极赞成共和,因辜负清廷逊让之心,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故愤慨而死。”(《梁济遗书录》)说明梁济内心是认可共和制的,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帝制”的思维枷锁。而王国维呢?他在辛亥革命之前思想上也属于维新派,以新学为尚,又深刻研究叔本华哲学且有自己见解,民主与自由的思想自然是了然于胸。而在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才开始真正深入研究旧学。所以他们都存有“西学”再生思维的,并认可西学。虽然两人都兼有“儒学”和“西学”思想烙印,尤其在生死的抉择上无疑是忠于儒学的,但在“殉”的目的上是有所区别的。“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梁济遗书录》)
-完-(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选拔县长考试题目来了,你能考70分吗?
俄罗斯为什么把中国称为“契丹”?
亚洲“四小虎”为何没有复制“四小龙”的成功
中国卡拉OK兴衰史
中国怎么这么“少有”?
点击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朋友圈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邮发代号:28-474QQ群:460382533电话:13372012240
点击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朋友圈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邮发代号:28-474QQ群:460382533电话:133720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