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给5岁娃报7个课外班的妈妈,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娃的兴趣班数量测出你的焦虑水平
我怀疑,在大城市,还有没有这样的稀有人种?
——不给娃报课外班的家长。
就连美国和英国的家长,也要给娃报课外班呢!
我曾经做过个问卷调查,《00后课外班小调查,原来大人想多了》,不报班的一个都没有。中位数在3-4个。
这是小学生。
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呢?课外班应该会少一点吧?
抱着这样的预期,我对周围的妈妈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完全想错了!
中位数大约也是在3-4个,一个没报的基本没有。还有些家长一周给娃报7-8个兴趣班!
我采访给娃报了7个兴趣班的晴晴妈,问:
晴晴这么多课外班(因为有的班像钢琴,一周还要两次),每天都要上课,有时一天还要上两次课,会不会忙不过来呢?
晴晴妈说:太忙了,就不上幼儿园呗。
嗯……这真是很有创意了。
晴晴爸爸赶紧补充说,因为兴趣班都很贵,看来看去,能逃课的,好像,也只有幼儿园了。
原来,上幼儿园兴趣班报得比上小学的都多,是因为:一旦正式上学,就没法逃课了呀!
我又问:那你们怎么忙得过来?谁负责接送啊?
晴晴妈妈说,我们请了个司机啊。不过成本太高了,加上保姆费用,每个月都要小一万,我一个月才赚一万多,我在考虑辞职了,准备全职陪娃。
我看了看晴晴爸爸,他摸了摸眼镜,有点小紧张。
他嘴巴张开一点,又闭上,张开,又闭上,最后还是开了口:我早说少报几个班吧,晴晴吃力,大人也吃力。
晴晴妈妈说:那我们小学怎么办,考古诗背得过别人?还是数学题会做?还是钢琴比别人优秀?你就知道加班出差,家里也没人辅导晴晴,难道让保姆监督晴晴学琴画画?我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督促晴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倒是试试看……
这样的对话,每次都是这样收场,就像西西弗斯不断把石头推上山,又不断砸回到自己脚上。
就是给幼儿班小朋友报的兴趣班,也有隐形的歧视链——不功利的鄙视功利的。
比如说,为了开发孩子智力的鄙视为了升学进民办的,为了兴趣纯玩的鄙视学科辅导的,学击剑马术的鄙视学画画围棋的,学乐高机器人的鄙视学围棋的……
庄子不是讲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吗?
只有做无用的事,学无用的课,才是上层阶层的标志呀。
不过,如果让那些家长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颗大树,因为是棵不材之木——用来做什么都不成,才不遭人砍伐,最终成为寿者,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欣赏这个说法?
恐怕没几个父母会希望,孩子长大后什么用都没有吧。
即使学些看似不功利的东西,背后还是有非常功利的动机。
最让我好奇的是:小朋友自己到底愿不愿意上这些兴趣班?
我外甥小布丁的妈妈还算节制,一周上6个兴趣班去8次——不过,这也是我们屡次拦着她不让她报的。
布丁妈妈说,小布丁对我说他很喜欢上课,也很愿意练琴。
我偷偷地背着布丁妈妈,去问小布丁,你喜欢上课吗?
小布丁说,我不想上课,我喜欢在家玩玩具!
前段时间我见到深圳的嘟嘟妈妈,聊起兴趣班的事,嘟嘟妈妈说,
我有个朋友,一周给5岁娃上7个兴趣班9次课,朋友也说孩子很好学,都喜欢才报的。
但是,嘟嘟妈妈悄悄地问那个娃,他却说,我不喜欢上兴趣班,情愿和小朋友玩。
如今当娃也不容易啊,不仅天天要上课外班,还要善解人意,背负着妈妈对自己的厚望。
所以,当妈妈满怀期待问他们:
你喜欢弹钢琴吗?
喜欢!
你喜欢跆拳道吗?
喜欢!
说不喜欢?这得多让妈妈失望啊。
当然,很多小朋友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天性也是贪玩偷懒,什么都随着他们肯定不行,进行一定的引导、制定一定的规则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只是想知道:那些一周上7个兴趣班的小朋友,他们会不会在课外班和课外班的空隙中,觉得心累?
如果,给我下班后,报7个课外班:
数学逻辑能提供数字的美感
理论物理入门能让我深刻地懂得霍金
插花能提升我的美学修养
烘焙能让我在家宴请有拿得出手的糕点
机器人编程能让我不被时代抛下
英语口语能让我和老外交流文学科学毫不结巴
芭蕾舞能让我抻筋压腿形体优美
我会愿意吗?
我只想去死。
其实我还是个比较好学的人,这些我都挺有兴趣的。但是,能不能一个个慢慢来?一锅粥全给我端上来,是不是想撑死我啊?
不能否认,有些人就是天赋异禀,一定要给把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一根针都插不进去,一秒钟都不能虚度。
我特别佩服那些人,我要是这样,别说坚持一年,坚持1个月估计我就报废了。
人对世界和美的敏感性,还有思考,都需要通过留白来发挥。
你知道为什么我写作还过得去吗?那是因为我经常会发呆浪费时间,神游太空,从霍金想到脑机接口,从卡地亚想到非洲大草原,从苏东坡想到罗素。
然后我就会有很多灵感,有写不完的话题。
我小时候在院子里玩泥巴玩花瓣时,我外婆从来不会煞风景地说,你好去看数学书了。
教育焦虑是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嘟嘟妈妈和我聊天时,我们都认为: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得的信息太多也太容易了。以前都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别人的孩子怎么样,现在大家都在朋友圈秀自己,秀自己孩子,而且展现的都是优秀、勤奋、努力的一面,我们就很难忍住不去关注别人,也很难忍住不去和别人比较。
因为过分关注别人,因为总在和别人比较,所以总有一种压力:
自己和孩子再不拼命就落后了,所以也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到同一条赛道上,拼命追赶,却抛弃了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和节奏。
而且,现在的教育机构都是靠贩卖焦虑挣钱的!就像“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同理,“邻居家的5岁娃正在抛弃你的娃”。不想重度焦虑,需要看透这些商业模式。
还有,我们现在面对的选择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每个人都生怕自己错过什么,所以更加焦虑。
数学篮球英语乐高画画钢琴击剑围棋,孩子这么小,少上几个兴趣班不行吗?先少上几个专注一下不行吗?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妈妈还这么回答:
不行呀,就是要多试试,要是孩子本来在某些方面是有兴趣和天赋的,没有及早开发,被埋没被浪费怎么办?
选择焦虑还表现在择校上:公立私立国际都要看一遍,进了民办嘛,生怕英语跟不上,影响了未来考国际名校;进了国际嘛,又焦虑学习基础打不好;进了公立更焦虑,放学早点就说学校不负责任。
以前我爸我妈从来没有这样的烦恼,反正就一个公立好上,如果成绩好上重点,成绩不好就活该上普通,没得选。
也没给我上过什么兴趣班。我总是在想,哼,我这么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没有及早开发,肯定有很多潜力被埋没了!
后来有条件了,也尝试做着做那,学着学那:画画、吉他、服装设计、围棋、滑雪、烹调、高尔夫、摄影……试了几十年,发现自己真的很厉害——
居然啥天赋都没有!
嗯……写作?这不是天赋好吗?是个人会说话就会写作。
在互联网时代,能被埋没的天赋就根本不是天赋好吗?
再说人生这么长,有点特长有点兴趣,不被自己被别人发现都难——就像即使你不停地剪枝,到了春天红杏还是会出墙一样,今年不出明年也会出,拦都拦不住。
别什么都想要。世界上本来就有这么多选择,我们也好,孩子也好,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我们的人生一定是会错过很多东西的。
越是怕错过什么,越是会错过自己独有的人生。
你给娃一周报了几个课外班?
2-4个 —— 恭喜你,你是个无比正常的妈妈!
5-6个 —— 要注意啦,你有过度焦虑的倾向。
7个以上 —— 这还用说,典型的重度焦虑。
…… ……
1周1个? 甚至没报?!——什么都别说了,赶紧面壁思过去,娃是亲生吗?
…… ……
本测试纯属游戏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
生活是一座好玩的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