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妈安柏

其他

孩子读书这件事,这四个“小动作”帮你轻松躺赢

大家都知道阅读这件事很重要,不仅对考试重要,毕竟每张考卷不管是语数英科,首先都是文字阅读,对人生更重要——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智慧的最好方法。只是疫情这三年,别说行万里路了,就是行几十里出个市都挺难的。那读书就变得更重要了,只是在这个网络时代,读书受到的干扰也特别多——虽然手机和平板阅读也是阅读,然而纸质书仍然是阅读的首选,除了能保护视力,关键是没有电子设备来分心,更容易培养孩子深度阅读和专心致志的好习惯。那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养成阅读习惯呢?我也不讲太复杂的,就分享四个“小动作”,都是马上能做到的,投入小,收效却大。1让孩子经常看到家长在看书,而不是在看手机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出门我总爱在包里放本书,这样办事排队时,或在交通工具上,就可以看看书省得没事干。我带花生出去玩,也会随身带本书,比如他去儿童乐园玩滑梯和沙子,去绘画班,去踢足球,我在外面等着的时候也会看看书。后来,智能手机普及起来,我手机也看的多起来。但只要陪花生,我还是会带本书。因为我更想让他看到我在看书,而不是在刷手机,这样就比较方便我教育他少玩IPad,多看书。偷偷告诉你,我也会在他进教室时拼命刷手机,等到时间差不多他快出来了,就换成看书。自己这么做,长久下来还是有作用的。后来花生出门,也习惯了在书包里放本书,在餐厅等上菜,在理发店排队,在坐高铁坐飞机时,也会用看书来打发时间。2不要把手机带上床,床头放三四本我想让他看的书睡前看半小时书,是我带着花生一起养成的习惯,这样也能帮助睡眠。花生大一点了,有了IPad,有了手机,他也不会把电子产品带上床,也是习惯看一会儿书再睡觉。小时候我会给他讲故事,大一点了我会把我想让他看的书,放在床头,他洗完澡穿上睡衣就懒得下床了,就会拿起书来看。为什么要放三四本而不是一本呢?这样痕迹就太重了。而且,孩子都喜欢有选择的感觉,虽然这个选择也是在我的选择范围内,他就会挑一本他更感兴趣的书来看了。3把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搞成周末娱乐休闲活动我们家的娱乐活动,除了运动和出游,还有一项重头戏,就是去带咖啡馆的书店,叫杯饮料,在书店里看书。经常半天下来,也能看上一两本很厚的书。有时也会去图书馆,就得自己带水了。一开始去书店,花生比较小,还不怎么坐得住,找点绘本看看,有时看着看着就去边上看卖玩具车的了。我也不强制他看书,就管我自己看,随便他看玩具,他逛得无聊了,还会回来看书。慢慢地,去书店看书就变成他的一个习惯,一个爱好。每次不知道去哪里玩的时候,花生就会说,我们去书店看书吧。在书店看到好书,因为不是自己家的,所以就更加珍惜,一定要在那里看完;而且书店比较有氛围不容易分心,不至于一会儿要吃东西,一会儿想上厕所,一会儿想玩点别的。当然如果一时半会儿看不完的书,或者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书,花生也会提出买回家慢慢看。4孩子迷上某个动画/电影角色时,顺势引导他读这方面的书现在是视频时代、影像时代,电影和电视因为有视听效果会更吸引孩子,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我发现,如果孩子迷上了某个动画或电影角色,那么他会对所有的周边都有兴趣,不仅包括玩具、手办、卡片、贴纸,还有书籍。所以这时顺势引导他读这方面的书,就会把他对角色的热爱引导到对文字阅读的热爱上。花生小时候最爱看的动画片之一是《赛车总动员》,所以我就给他买了好些关于《赛车总动员》的书。那会儿他还没上学,自己就从中认了不少字和拼音,简直让我这个老母亲躺赢!女孩和男孩的兴趣不一样,我发现他有不少女同学,就很迷爱莎公主(《冰雪奇缘》主角),家长也买了一堆关于爱莎公主的书,孩子也是看得津津有味。花生的表弟小布丁小时候,是小猪佩奇风靡的时代。布丁妈比我做得更进一步,直接买英文原版的小猪佩奇书,这样布丁就走上了一条英文启蒙躺赢路,哈哈。所以,其实每个孩子都能爱上阅读,就是一开始家长需要营造一定的氛围,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入口。而如果入了大门,上了大道,养成文字阅读习惯,后面的路就会越走越宽。你是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有什么好用的方法,也欢迎留言分享哦!由于微信改版比较频繁大家可以按图示“星标置顶”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和干货分享哦~↓↓↓相关阅读陪伴孩子阅读路上,我躲过的4个坑关于孩子阅读和写作,这两天我的收获太大了!走过小升初之后发现,不死磕这门课真的会后悔今天想和你们聊聊,童年对我影响最深的事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有了这套课外班攻略,家长可以避开90%的坑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点调研,看看“双减”一年之后,孩子的课外班到底有没有减少。目前看来,家长给孩子报的学科类课外班确有减少,然而音体美等素质类兴趣班却有增加的迹象。陆陆续续地,我也收到不少妈妈的留言,咨询如何给孩子选择课外班。课外班不是有钱闭眼报,也不是报了就有效果,除了具体是报这个班还是报那个班,报这个机构还是那个机构这些战术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先解决战略问题——
2022年10月4日
其他

“寒气”来袭,谈谈存钱这个俗气又现实的话题

谈到经济,今年是个环保年,什么都是绿色的——股市跌,房价跌,人民币跌。当然也有在涨的,统计局公布的16-24岁青年失业率,8月份是18.7%。花生开学后我得了空,和几个年轻人聚了聚。今年以来,她们最发愁的两个问题是:1、怎么不被裁?2、怎么存下钱?其实看看她们所处的行业,还算不错的。苦不苦,想想教培,想想旅游……(吃饭没聊够,吃完饭去了我十几年都没去的酒吧,可能是想一醉解千愁,然而我点的是无酒精饮料……)有一个在互联网大厂,一边在996之余备考公务员和事业编,一边等着被裁——被裁有N+3的的大礼包,自己主动走什么都没有。有一个在新媒体公司,所做方向不符合自己理想,本来想换单位的,然而寒气来袭,老老实实且行且珍惜了——理想不重要,活着才重要。在任总都喊“活下来”的年份,今天我也不谈理想了,顺着年轻小姐姐的话题聊下去。比起不可控的“不被裁”,“存下钱”好像多一点自主空间,那就谈谈“存钱钱”这个俗气又现实的话题吧。其实一个人单身时倒也无所谓,怎么都能活着,但有了孩子,一个原本潇洒脱俗的文艺女青年就能变形为“拜金”老母亲——因为不拜不行,一睁开眼哪哪儿都要花钱:娃眼中戴的OK镜,嘴里戴的牙套,日程表里的语数英补习,钢琴课篮球课……如果孩子从小上私立学校走国际路线,花钱更是海了去了。所以,我们谈教育规划,其实首先是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的学习状况,经济条件一般,孩子学习一般,哪有主动选择的份?不是你规划命运和教育,而是命运和教育规划你。王尔德说过一句话:年轻时我以为金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现在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存钱这件事,对于单身女孩重要,对于妈妈们更重要。存钱,其实最重要的是收入,然而经济寒冬之下,别说增加收入了,不减少就很好了。所以,今天我主要讲讲,如何省钱和花钱,分为三部分:1、省下手里的钱2、更有效地花钱3、省下未来的钱省下手里的钱和年轻小姐姐聊起来,我发现,她们存不下钱,不是因为工资太低,也不是因为买奢侈品——也没见她们拎个驴包或小香啥的,而是东一点西一点,打个车,点个外卖,每天两杯咖啡,买点护肤品衣服……涓滴成河,聚沙成塔,就月光了。年轻人都爱花钱,年龄越大才会欲望越低。我年轻时也不例外,衣服包包买一堆,买的时候总嫌少一件,整理的时候着实累死人。不仅累死人,而且都是泪——叫人上门收衣服,不仅不给我钱,我还要倒贴运费,后来找了一家不要运费的收走了。那会儿就特别感觉到,买衣服很多时候是情绪价值,一旦买回来成二手了,如果利用率低就成了负资产,不如一开始就少而精。当然这三年疫情利用率也高不了,利用率最高的只有家居服。吃饭我一般不大省,买菜买肉都挑好的,毕竟身体好才是最大的省钱(后面还会说)。不过我主要自己在家做饭,所以在保证食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总体还是省下了钱。说了“衣”和“食”,说说“行”,我是从根上解决“行”这个问题的,就是把家买的或租的离办公室近,离学校近,近得走路就能到。金钱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是能再生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是无法再生的。当然了,如果办公室和学校离家近,交通费肯定是能省的。我还特别注重一点,住的地方必须离地铁近。我很喜欢坐地铁,时间能把控——在北京去很多地方坐地铁反而更快,走走站站也算锻炼身体了。但是,说了这么多,这样省钱终归是很有限,也是不大好严格执行的,因为这些都是自律。这时,就和管孩子学习一样,如果自律不行那就先他律走起,也就是,被动式自律。我觉得最好的省钱方法,其实不是拿着钱刻意节省,而是强制性存钱之后,再花余下的钱。在前十几年,我强制存钱的方法是,每月还房贷。现在买房不是一个好投资了,那么如何强制性存钱呢?前两年还清了房贷,我还是延续了以往的强制性储蓄模式,只是不再是房贷了,而是:每月缴保险费,指数定投(这段时间也亏,但是比起炒股的朋友亏得还是少很多);每年定期储蓄,买债券,买中低风险理财,美元汇率低的时候也会换一点美元(最近太高了,虽说还会涨但空间有限就不换了)。先消费再存钱,一般的结局就是月光,只有先存钱——而且是那种不方便提前取的,再消费,钱才能存下来。更有效地花钱从前面讲的,大家可以看出,年轻时,我其实是靠花钱来省钱的,之所以没有太入奢侈品的坑,是因为入了更大的奢侈品——房子。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更有效地花钱,不仅是在省钱,也是在赚钱。只是,这几年房地产不好了,我也不建议大家多买房子。虽然不建议大家买房投资,但是我认为,如果在一线城市或者强二线(杭州,成都,武汉,苏州,南京等),自住的房子,还是要择机择地段择开发商,能早买就早买。虽然投资回报率可能不好,长期来看应该还能保值。即使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一线房产保值都难了,那会儿如果你的钱在其他投资上,可能会更惨(包括现金)。好歹买了房自己还能住,不像其他一些投资,亏了甚至暴雷了啥都落不下。有这样一句话,金融理财圈,镰刀108款,总有一款适合你(也更适合老年人)。作为一根韭菜,真的是防不胜防。所以,在一线和强二线买房,即使不算一个好投资,但还应该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资产,至少你的钱被固定住了,就没机会被那108款镰刀收割了。如果不买房,或者房产已占资产比例过高,那最好也要把你节省下来的大部分资金,就像第一点说的,强制储蓄在低风险的地方。可以是:定期储蓄(可惜刚刚降息了)、储蓄型保险、国债、货币基金、美元等。我觉得四大银行的R2(中低风险)理财也可以,虽然并不承诺保本,但是半年以上亏损概率还是很低的。省下未来的钱想存下钱来,除了省现在的钱,更有效地花钱,还要着眼未来,省下未来的的重大开支,或者是,为未来的重大开支做好准备。未来的重大开支,一般就是民生三大件——医疗,养老,教育。对于医疗和养老,预防性的做法主要包括:社保别断缴多存钱别乱投每年体检,注意一些易漏检项目从饮食、睡眠、锻炼和情绪方面保护身体做好保险规划(补充医疗险,大病险,年金险等)开辟第二职业,以便退休后也有收入人到中年,就会明白健康是最大的开支,一开始的多花钱是为了后面的少花钱,而且后面多花钱还经常没效果。需要趁着身体好时,吃点好的,保养好点,深度体检。我妈妈在上世纪90年代得了乳腺癌,发现时已是中期,虽然有医保,10年中自费仍然花了20多万,相当于当时杭州两套房的首付。就这样,还是因为癌症全身转移不到60岁就走了,成了我和布丁妈永久的遗憾。我们自己也会特别注重体检。(去年我在体检接待处,转眼一年了,又该做体检了)至于教育花费,我还是很感谢花生的,他从小到大上的都是公立校,享受到了优秀的教育,却基本没啥开销。而且他也不想出国读大学,所以,又帮我省下了300万——这300万不是我随口说的,我的几个同学,有孩子在英国读书的,有孩子在美国读书的,大学读下来都说差不多需要准备300万人民币。今年美元涨了,大学学费也涨了,300万不知道还打不打得住。这仅仅是读大学,如果早点出国读美高英高的,要卖一套北京的房才供得起。当然,在北京读国际学校,也是相当昂贵,不比在欧美上学便宜。身边还有走专业艺术道路的家庭,特别是学音乐的,花钱也是如流水。一般来说,除了孩子本身的天赋,非富(有经济基础)即贵(音乐世家或有圈内资源),才能游刃有余地冲击塔尖。所以,给孩子教育规划,一定不能仅仅考虑现在的支出,一定要把未来的支出全都考虑进来。否则万一你给孩子选的教育路线走到一半,钱不够了,卡在中间,特别难受。当然,如果孩子成绩好,也是能帮家长省大钱的。现在不少家长愿意早点花钱提升孩子学习,也是考虑到,总比后面在国内没法走高考路线,不得已到国外求学或是走其他路线节省太多——她们投资教育,也和投资健康一样,现在花点小钱,也是为了将来能省大钱。由于微信改版比较频繁大家可以按图示“星标置顶”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和干货分享哦~↓↓↓相关阅读说好的“报复性消费”,却变成“习惯性省钱”每个看似寒酸的老母亲,很有可能是隐形富豪这两年太难了,写给中年自己的5个忠告不正经省钱攻略:薅羊毛省钱,充贵妇省钱,拼多多省钱……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今年暑假,家长朋友圈的两个明显变化

毕竟这些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能力,不仅学习用得上,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有用。有余力的孩子也可以发展一门艺术类的爱好,音乐或美术择其一即可,因为做好任何一件都极花时间花精力,当然,也贼花钱。❏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这份“新课标”版幼小衔接清单,超全超实用!

假期总是过得很快,离开学只剩一个月了,对于新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更是又兴奋又紧张——这可是孩子人生中的里程碑事件!按照“双减”要求,对于学龄前儿童,不得进行校外学科培训。今年发布的“新课标”里与此呼应的是,校内一年级也会有更多的幼小衔接内容,从0基础开始教学。至于幼小衔接的具体落实,各地学校多少会有些差异,为了让孩子适应上学,平滑过渡,适当做一些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习惯上的准备。今天,我参照“新课标”的要求,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讲讲,上学前最重要的几件事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具体的准备。首先,是培养孩子养成上学的习惯。在幼儿园,即使孩子各种习惯和自理能力有点问题,也会有老师帮忙。上了小学就不一样了,养成上学的习惯非常重要,包括以下4种习惯:
2022年8月1日
其他

一个中年人的45度人生:想卷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暑假回到杭州老家,变得懒散,很想“躺平”。怪不得南宋会亡国,“暖风熏得游人醉”,夏天的杭州,也不适合奋斗,奋斗容易中暑。知道我来了杭州,读者问我在哪里玩。我惭愧呀,因为我宅在家里一动未动,不仅没去西湖边看荷花,也没约见老朋友老同学,家门都懒得踏出一步。在一些朋友眼中,我理应是一个挺会“卷”的人,不管是作为陪孩子闯关六小强“海淀妈妈”,还是从全职妈妈再到教育专家和写作者的“华丽转身”。就像我大学同学说的,我们当主妇就是真的家庭主妇,你当家庭主妇却闯出了一片天地……其实,我性格中也有相当佛系的一面,更有懒散的一面,与自己的惰性天人交战更是我的日常,就像小朋友在学习和玩耍之间交战一样。所以,如果你想懂孩子,首先就要学会由己及人——大人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孩子不见得容易做到;大人都觉得比较难做到的事情,孩子肯定会觉得更难——比如说,克服躺平的心态。此外,这几年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经济增速放慢,竞争却没有减弱。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大家付出了很多努力,获得的收益却不大——这在经济学里有个术语,叫做“边际效益递减”。那么,卷不动,想躺平,也是很自然的想法。像我这样的中年老母亲,偶尔产生躺平的想法还不是宏观局势,主要是因为身体不配合。年轻时为工作开个夜车睡一觉就能缓过来,现在只要睡得晚一点就睡不着,第二天昏昏沉沉,效率极低,好几天都缓不过来。年轻时带孩子出去玩一圈或者运动一下,即使肌肉酸痛也能很快恢复,现在即使坐在家里不动也是腰酸背疼,腿脚发麻——可能就是动得太少!年轻时辅导孩子作业什么鸡兔同笼进水放水追及相遇还能头头是道,现在看到孩子的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就头晕眼花……累了,不想卷了,也卷不动了!然而,让我和孩子都躺平,我们又躺不平。我先掰着手指头算,孩子躺平需要什么条件?其一,不努力还要养活自己。这两年就业难,考研难,考公难,但是,看着满街的外卖骑手,如果不挑工作,找份类似于外卖或是快递的工作养活自己似乎也是容易的。然而,当我对送外卖有了一点了解,我发现,外卖这行业也是卷得了不得!骑手会受到外卖平台的算法控制,送外卖变成了:不仅仅是体力活——为了不超时,即使有电梯,5层以下骑手也不等电梯,自己拎着重物爬楼梯;还是个头脑活——要有空间感,要记性好。找小区可以看导航,但是找楼幢和单元看导航可没这么容易。不能迷路,需要迅速定位正确的楼幢和单元;而且记性也得好,下次再来才熟门熟路。我在高二的暑假,勤工俭学送过报纸,自忖算是认路的,但在杭州的老小区里也转晕了。到了第三天还是记不住一些订户——送外卖也和送报纸类似,而且因为新客户太多并无规律可循。看来,以后再也不能说,没学历没本事还可以送外卖,也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体力和脑力行不行?我的心拔凉拔凉——还是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学门手艺,否则送外卖都不合格!我再掰着指头算算,成年人躺平还需要什么条件?其二,不努力还得养活或照顾别人。张爱玲曾写过:“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感觉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其实放到当今,这句话也可以改成“中年以后的女人,时常会感觉孤独,因为她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她的人,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人。”靠队友吗?进了家门,第一个躺平的绝对不是孩子,而是队友,因为孩子还要写作业!何况疫情三年,经常是,人是只进不出,钱是只出不进。靠什么躺平?难道靠喝西北风吗?人们常说,“鸡娃不如鸡自己”,这句话我听了很扎心。其实像我们这些70后80后,小时候何尝不在“鸡自己”,为啥人到中年甚至人到退休还要“鸡自己”?就像我们小时候回家写作业,父母在看电视;我们现在回家辅导孩子作业,父母还在看电视。或许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宿命,就是得永不止息地写作业,也就是,被“卷不动”和“想躺平”夹住的45度人生。如果认清“45度人生”就是我们的宿命,坦然接受,与现实和解,或许我们也不会这么沮丧,也不会一直精神内耗。其实,一直躺平也很累,努力了偶尔躺平才更香。这个当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但中年人再没有点阿Q精神,估计心态得崩。再说,你有本事从早到晚躺床上试试看,一定也会躺累了想换个姿势吧!让我们与中年和解,与45度人生和解,偶尔的躺平,也是为了更长久地挺住。我上初中时,班里有个学霸,上课总和人聊天,影响别人。班主任就对我们说,你们千万不要看样学样,他是在学校不好好上课,但在家还不是偷偷自学,你要真信他学他,就亏大发了!其实我们也都一样,中年人特别是老母亲,哪个不是嘴上说躺平,背后却在暗戳戳地努力。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红皇后对爱丽丝说:“在这个国度,你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其实,奔跑不仅是为了留在原地,也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也包括间歇性的“躺平自由”。由于微信改版比较频繁大家可以按图示“星标置顶”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和干货分享哦~↓↓↓相关阅读掏心窝:我的“40岁退休计划”,后来怎么样了?为了孩子,老母亲竟可以拼到这种程度……老母亲带娃和陪读,老父亲都上哪儿去了?!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为什么老母亲即便挨骂,也非得给孩子安排暑假计划?

上周一我分享了花生表弟小布丁的暑假计划。后来有一位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钢琴这种活动每天弹胜过一周两次,为啥不安排在每天?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据布丁妈说,小布丁最近有点痴迷钢琴,自己每天就会坐到钢琴边弹,有时一弹还容易忘了时间。所以在暑假计划里,就只把一周两次老师的钢琴课时间写上,练琴既然他这么自觉,就不用放到计划里了。回答完这位读者的留言,我觉得这个话题意味深长,如果孩子自己就能自觉去做事情,那根本就不用写到计划里!那我们给孩子做暑假计划的意义在哪里?而且,假期计划还自带“招骂体质”——每次我分享孩子的计划表,都很容易挨骂——假期还搞啥计划,安排得这么清楚,会让孩子变成机器人的!暑假计划其实就是时间管理,我思考了一下,其实我们这种老母亲,为啥要做找骂的计划,主要出于4个目的。01暑假计划是要把那些“必须做”,但是孩子却没那么自觉去做的事情管理起来。孩子小时候,时间管理的启蒙,就是要让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比如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面对考试之“卷”,普通孩子该怎么办?

今年中考,不仅北京,很多城市的家长和学生都惊呼:“卷!”——缺乏区分度,头部集中,甚至一分一档……这些都是“卷”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一场正常的考试结果,应当是呈现统计学里的正态分布:头部高分和尾部低分是少数,中部的占大多数。(正态分布曲线,呈现钟形,正中间是均值,离均值越近概率越大,离均值越远概率越小)只是今年北京的中考成绩,特别是海淀的数据,根本不是正态分布,获得高分的人数非常多,的确有些反常。(注:北京中考总分660,上图为652分以上的各区头部数据)之所以简单,北京有些特殊原因,除了我上周提到过的疫情,两考合一(学考和中考合一),以及去年中考比较难,还有全国的普遍原因:今年是“双减”后的第一次中考。然而,与其像一些人说的这属于“合谋”,不如说,这是一种“共识”——关于中考,“双减”文件里有明确要求: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是要杜绝超纲的难题,但是,这绝不简单地代表,就要容易得“一刀切”,让大家都考高分。在合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提升命题质量才是“双减”的目标。“双减”到了第二年,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很多城市,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压减课外学科培训和课后作业负担,接下来的关键目标是:“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而更高质量的命题和评价方法,也是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课标”和“两考合一”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命题质量,兼顾素质导向和科学区分度,并且能够预先准确评估试题难度,落实立德树人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这也给学校、命题组和阅卷人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对于家长来说,与其预测下一次中考的难易,不如多关注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最近我在《浙江教育报》上发表的文章,就是基于新课标来分析高考命题)大家都觉得这两年特别“卷”,不管是入学、中高考、考研、考编还是就业,除了疫情和经济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人口。如果工作机会没有增加反而减少,那么,在暂时缺乏新增量的情况下,只能是存量博弈。打个比方说,今年蛋糕没有做大,甚至比原先更小了,那如果还想获得和原先一样的蛋糕份额,每个人能体会到的竞争激烈度,也就是“卷”的程度,和参与竞争的人数直接相关。中招还相对好一点,因为今年北京是扩招的,只是扩招的程度,还是比不上这届考生的增量。前两年北京中考考生人数比较平稳,今年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上海、长沙和成都也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幅。这也和北京的生育大年有关,今年参加中考的孩子,大多是在2007年猪年左右出生,当年我身边就有很多育龄女性,也希望能有一个“猪宝宝”。2008年同样是大年,“奥运宝宝”也很多,所以明年升学压力还会比较大。我有几个朋友,孩子就是07年和08年的,当年上幼儿园就感受到了人多,别说挑选幼儿园了,连上幼儿园都挺难的。这两届,幼升小、小升初也都挺难的,接着就是中考。学校不会说建就建,说扩招就扩招。即使建校和扩招比较快,老师也不是说有就有,只能是把学校每一间房子都当成教室,每个教室都塞得满满的——每个班的人数也明显增加。从全国的人口增长来看,其实从2002年到2015年都比较稳定,只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增长快。然后,到了2016年有了一个比较大的上升,达到峰值——主要原因是2015年全面放开了二胎。2016年的孩子,今年到了入学年龄,入学压力,也是这几年最大的。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不正经省钱攻略:薅羊毛省钱,充贵妇省钱,拼多多省钱……

上周五我写了篇关于消费的文章,收到几百条留言,大家讲了自己目前的消费观,是报复性消费还是习惯性省钱。我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今天接着写一篇和省钱相关的,只不过更像一种不正经的“省钱学”——省钱不是不花钱,而是如何提升花钱的效率,保证花钱的效果。在写正文前,我想先回应下最近朋友们留言问得最多的暑假教辅:每到假期,如何选择教辅都会变成我后台提问次数的TOP1,所以,我今年也提前准备了,已经把孩子暑假需要用到的语数英三科教辅和课程,都帮大家选好了,直接安排一个暑期语数英教辅团购周——团购,也是我能为大家省钱的一种方式吧。
2022年7月8日
其他

今年中考容易得让人哭,但“阴谋论”?不存在的!

这两天,我深深体会到,中考出卷人不容易。去年北京中考,出了考场孩子哭了,因为太难。今年北京中考,出了分数孩子哭了,家长也哭了,因为太简单。当然,下定义说难或易,必须先得有个标准,也得有个比较的对象。这个标准,就是教育考试院的一分一段表,看高分段的人数分布。这就是今年海淀区的一分一段表,因为表太长,我只截取到了635分,中考满分是660分。从这张表,你们可以看到,北京中考7门学科+体育,650分以上的,也就是统共只丢10分的孩子,海淀区就有2632人。(今年海淀考生总人数为18000多人)从历年的录取名次来看,出了2000名,就上不了海淀六小强了。今年六小强的最低分数线,应该在652左右,也就是7科+体育,只能丢8分。大家知道,语文作文满分很难,可能这8分,语文一门就丢光了。那就是说,今年要上六小强,如果语文丢了8分,那么其他门门都得满分;或者说,算上体育,平均每门只能丢1分。你说难不难?从另一方面来说,只能说今年中考太容易了。这是数据给我们最直观的绝对感受。那如果有个对标会怎么样?比如和去年中考比,相对是个什么情况。这是去年2021年海淀的一分一段表,我截取到了623分。不像今年的表格,去年没有645分以上的一分一段,因为,645以上,统共只有可怜的18人。如果拿同样的分数相比,比如635以上,去年是421人,今年是多少?7412名!也就是说,去年能进人大附中的成绩,今年连区重点都进不去,只能进个普通中学。如果再直观一点,去年六小强的门槛是624,今年估计是652或者651(考虑到扩招),那么今年的门槛提高了28分,你说厉不厉害吧。(2021年海淀六小强中招分数线)和去年相比,这个波动值也太大了,怪不得招家长骂。太容易的考试,对成绩好的同学,也开启了Hard模式,因为,把容易的题目都做对也不容易,从比水平变成了拼仔细。同一个分数挤了300来人,一个学校招生(统招)也就几十到100多人,差5分能差出将近10个学校。“卷”!真“卷”!只是,我看这几天有人尽分析了,说得出了什么趋势,比如以后中考越来越容易;甚至还有所谓的“阴谋论”,比如说故意考得容易,背后是什么什么原因……我也分析中考趋势,主要是分析命题趋势,包括出题内容、形式和风格,但是从来不分析和预测难易。看难易趋势,一年就能看出来?!两年也看不出来呀。假设有记者采访去年从中考考场走出来的花生和他同学,非得让他们说出啥趋势,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说:2020年比较容易,我们这届就难哭了,看趋势是越来越难了……(2021年北京中考后流行的段子)看难易走势,就和分析股票走势一样,昨天涨,今天涨,明天就一定涨?即使是日K线,最少最少也得看一周,才敢开口说趋势吧。如果您非得让我说个趋势,我就只能说:北京疫情严重孩子在家网课的年份,题目就会容易些判卷也会松一点,比如2020年和2022年;疫情相对缓和孩子一直在校读书的年份,比如去年2021年,题目就会难一些判卷也会严一些。这是我看了三年得出的一个主观判断,这也是人之常情,你想,孩子都没法在校学习了,题目出得那么难,不心疼孩子啊?!只是今年我们尽顾着心疼孩子了,没想到孩子可不心疼自己,学习成绩一点儿也不拉胯。所以,如果您非得再让我说说趋势,我只能说:出卷人有时也挺难把控结果的,一般都想难度适中是最好的——手下留点情又要有一定区分度,但是当理想照进现实,往往和预想的有些偏差。很可能就是,考虑到孩子每年的学习情况,都是往难度适中的目标去努力的。只是去年一出分,哎呦,过难了,今年简单点吧;今年一出分,哎呦,又太简单了,明年还得稍微往回找补点,增加点难度……所以,矫枉过正,会出现一年难一年容易。除非难度刚刚好,下一年就会平稳些。所以,大概率,明年不会比今年容易。只是,这个分析,不是基于一年,也不是基于两年三年,中考“K线图”,我看了6年,从2017年一直看到现在。以海淀六小强的中招录取分数线为例,刚才说了去年2021的情况和今年2022的预估,下面两张表,是海淀六小强从2017年到2020年的数据。直到2020年,北京中考还是580满分。如果您觉得不方便和现在的660满分比较的话,从失分的角度来看,就比较清楚。从上面两张表可以看出,2017年和2018年,中考难度适中,如果孩子总分丢分在30分以内,就可以上海淀六小强。到了2019年难度一下子就提升了,分数线也相应降了10分。到了2020年,是疫情第一年,北京初三的孩子,都没怎么到校上课,所以2020年,就比前几年都容易。其实,和更具选拔性的高考相比,中考一直是容易的。30多年前我在杭州参加中考,就比平时考试容易太多了,几乎门门接近满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并不是我很厉害,一问同学,也差不多都是高分。从去年开始,北京开启新中考,中考和学考(学业水平考试)合二为一,肯定不能太难,毕竟要让孩子毕业。只是去年和大家设想的还是不大一样,是有难度的,特别是考完政治和物理,出了考场,一堆哭的孩子。我为什么从来不预测中考的难度呢?其实高考的难度我也不预测,不仅因为预测这件事本身就不会太准,更重要的是,这对我们孩子的学习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难道,题出的容易您就让孩子少学点,题目出的难您就让孩子多学点?既然该学的都得学,不该学的中考也不会考,那么预测考试难度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更要紧的是,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考试学习,更不能为了考试而投机。大学毕业二十多年,我看下来,真正学得好学有潜力,还能保持终身学习的学霸,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学习不是为了家长,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考试(当然考试也要应付一下,应付好了也很爽),而是为了自己。和考试成绩比起来,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学习带来的知识增长、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这些对自己更重要。这就和我们工作一样,不要总想着是在为老板工作,也不要总想着为工资工作,如果我们意识到:我们其实是在为自己工作,在积累实力,提升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持续精进,而且也会变得快乐。花生妈的小纸条
2022年7月6日
其他

孩子做了暑假计划,感觉他对自己挺狠的

花生的表弟小布丁考完试了,布丁妈和他一起也安排了暑假计划。(这是7月份的每日计划)小布丁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对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都很有强烈的意志和想法。可能因为是天蝎座的吧——原谅我,又有星座迷信了,不过布丁妈一直这么说,我也就认为是有道理的,而且我有几个天蝎座的朋友,我也能感受到她们强大的意志力和顽强斗志。所以呢,家长单方面想让布丁做的事,如果不幸他不“买单”,那不管软磨还是硬泡都是没用的;但如果是布丁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家长即使是百般阻挠,他也是一定要做成的!前段时间我不是买了一个新书柜嘛(关于书柜的介绍和链接,大家可以移步今天的次条),所以也收拾和整理了原先堆在地上的书,同时也给布丁也寄去了一些新的教辅书。1语文把最新的《小学生绘本课堂》寄给布丁,我是不担心的,因为在所有教辅书里,布丁对它是情有所钟。只是我没想到的是,他会如此上头!布丁妈告诉我,布丁上周考完试,学校又没正式放假和布置暑假作业,布丁居然自己拿着四上的学习书(他目前是三年级,过完暑假四年级),一天过一个单元,一口气都做完了,连古诗都背完了!我震惊了,这效率也太高了吧,这瘾头也太大了吧。看了以后,我不禁连连感叹,热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不过你们不用学布丁,在《绘本课堂》上,连我都感觉他实在太“卷”了。2数学前两个月,我开团过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也就是奥数,家里也有不少样书。小布丁学校对数学要求比较高,所以就不需要类似于基本功或难度更进一步的周周学(原学而思培优讲义),我就给他寄了更适合他水平的学而思秘籍。大白本可能对他就有点难,但是我想寄都寄了,就一起给他吧,没准他也能挑战下呢?说实在的,给他寄去这个学而思数学大礼包,我不像寄《绘本课堂》那样自信,生怕不招布丁待见。结果布丁还算包容,收到后高高兴兴地搂着秘籍和大白本合了影,只是说了一句让我心惊肉跳的话:这是来自大阿姨的“狠”。不过他又接着说了一句:今天就做一点,我对自己太狠了!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了两点:1.
2022年7月4日
其他

说好的“报复性消费”,却变成“习惯性省钱”

最近北京和上海摘星了,不是因为完全没有风险区了,而是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志了,以后主要只看健康码了。当然,比起前几个月,北京和上海的疫情也大大缓解了。既然总是挂在手机里的星星终于干掉了,这样就方便出行了,大大利好国内游,让我对接下来的暑假无比期待……一时兴奋,我打开半年都没碰过的“携程旅游”APP,点开”旅游”,却发现自己高兴早了,每个旅游项目下都是这样的:然后点开提示,是这样的。不过呢,倒是可以自行购买机票,然后参加当地游,但是这样就没这么大优惠了。机票和酒店虽然没有疫情前贵,但对于我这种长期没有大额旅行支出的人来说,一下子要花人均大几千,好像有点不习惯。而且,我还担心,万一到时北京又有疫情了,或者目的地有新增病例了,去不了,或者回不来那该怎么办,还得先问下可否无条件退费。这样一来二去的有了顾虑,出去玩就好像不香了,自己的消费冲动也退潮了。疫情三年,对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有些习惯可能就永远改变了。本来以为等疫情好一点,自己会是“报复性消费”,如今却变成了“习惯性省钱”。一方面,“疫情”也算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了,它教育我们,要有风险意识,要学会囤货,要节省开支,要未雨绸缪。另一方面,一般来说,是想法指导行动,但反过来行动也会影响想法。如果这三年都习惯居家,就好像出门的想法都不强烈了;如果这三年都习惯了省钱,再大手大脚都觉得有罪恶感。这两年线下活动大大缩减,居家成为常态,比起疫情前,我在服饰上的消费大幅削减。就是看到有漂亮的新衣服,想想家里旧的也能穿,就停止剁手了。我缺的是衣服吗?我缺的是展示的场景。(疫情前的我)哦不,有展示的场景,那就是——家里。所以,即使我现在偶尔还会买衣服,买的也主要是睡衣和家居服。(疫情后的我)同样大幅削减的开支,还有,在外面吃饭。当然,前两个月我就是想在外面吃饭,也没地方吃——北京因为疫情暂停餐馆堂食(上海也是)。即使现在恢复堂食了,好像也没这么想到外面吃饭了。孩子在家网课这两个月,我一直都是自己做饭,偶尔太忙了或想换换口味,我会让花生点个外卖。自己做饭虽然累一点,但像我这样电脑前久坐的,做点家务也能让我站起来活动,脑子休息下,也算是调剂了。而且,自己做饭肯定比外出就餐便宜,即使是同样的价格,肯定是自己买的食材更好。(六月我家部分伙食)这周一北京中小学生都返校了,白天我一个人在家,吃饭随便了,就更没必要出去吃了。不过话虽这么说,偶尔出门转了转,看到熟悉的餐馆消失了,还是挺心痛的。这两年餐饮业实在太难了,我想,我以后还是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多支持一下。像我这样的70后,一般来说还是比较节省的,因为我们小时候物质比较稀缺,到了我上大学还有粮票这种现在看来神奇的存在——那时候全国粮票还是硬通货!我和宿舍里的同学,还拿全国粮票换过袜子、毛巾、头花等小玩意,还有校门口的馄饨。但是我们也不像我们父母一代,不会因为想省钱而牺牲生活品质,所以虽然我们手不是很松,但是极度追求性价比,买东西还是品质第一,然后在类似的品质里拼价格。现在的年轻人包括90后00后就不一样,他们花钱更讲究感觉,经常是:潮,颜值高,自己喜欢,就不怎么看价格。然而,这几年,年轻人的消费观也被“新冠老师”改造了,我认识几个小朋友,原先主要上淘宝天猫购物,现在变成了拼多多和抖音直播间;原先追潮牌大牌,现在连优衣库都嫌贵!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刚才盘点过的“行”“衣”和“食”,似乎都势不可当地消费降级了,那“住”呢?我唯一无法凑合的,可能就是“住”了!没办法,疫情三年,我和我的住宅,已经变得一刻也不能分割。特别是像我这样,本来就是为孩子读书在租房的,对房子新旧、大小和硬装,肯定不能有太高要求,但是居住的小环境,就不能再草草敷衍了!所以,虽然房子是租的,但我还是像对待自己的房子一样认真,不能动硬装就在软装上想办法,尽量添置价格不高但是好用、环保、外观也还算搭配协调的家具。上面这张照片里,床和衣柜是房子里原先就有的,至于其他家具:花架是我从老房子搬过来的,实木书架、三斗柜和阳台单人椅都是自己买的。画也是自己挂的,仔细量好尺寸,用铅笔做好记号,用不伤墙壁的图画钉,一点点亲手敲进去。(挂画的图画钉)虽然条件有限,我也不想花大价钱投入——毕竟以后这些家具会不会搬走还不好说,但平时我都会精心收拾,保持整洁,家里也时时有鲜花绽放和香薰萦绕——鲜花和香薰,是制造家居氛围感的两大法宝,房间会立刻变得温馨并生机勃勃;如果能在白墙上挂上自己喜欢的画,那就更有感觉了。当然还有书,如果说疫情三年,我唯一增加的开支项,那就是买书了。物质生活可以简朴,精神生活就绝不能妥协。而且一个房间如果没有书,对我来说就好像没了灵魂。尽量让自己的住所舒服一点,不是我当了主妇才有的习惯,好像从小我就是这样,可能我是巨蟹座,超级热爱居家生活吧。尽管在很多方面都“习惯性省钱”,然而对“住”的追求,成为老母亲最后的倔强!因为,这让我感觉到,我不仅仅是在生存,我还是有生活的。生命中虽然有这么多小痛苦小烦恼,但是拥有这样的坚持,生活才有甜头,生活才有奔头。花生妈的小纸条
2022年7月1日
其他

最好的学区房,是我家的客厅

正文前,先放个海报。受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邀请,明晚(6月30日周四)7时,我将在“人民德育”给家长做一小时的直播讲座——“如何管理孩子的电子产品”。讲座里有不少干货,欢迎家长朋友们明天扫码听课,也希望你们能多多转发海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毕竟,到了今天,家长管理孩子最大的障碍不是写作业,变成管手机,管平板,管游戏了呢!以前我放花生表弟小布丁的学习照片时,总会有朋友问我:为啥孩子总在客厅做作业呀?没有书房或者孩子的房间吗?对啊,布丁家有书房啊——虽然晚上是阿姨的睡房,小布丁也有自己的房间啊——虽然有时也会让给外公,为啥却偏偏在客厅做作业?难道偌大的三室一厅,都容不下孩子的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架了?!事实是,除了主卧室,布丁妈在另外两室一厅,每个房间都做了书架,每个房间都放了书桌。而书架最大,书桌最专业,空间最开阔,空气最流通的房间,就属客厅了,那么在客厅学习,似乎是个优秀的选择。这不禁让我思考,一套房子设计客厅的初心是什么?客厅客厅,顾名思义,是招待客人的房间。但是进入了21世纪后,串门不再是亲朋好友间的习俗,大家更倾向于在外面的餐厅、茶馆或咖啡厅聚会,而不是在家里招待客人。而三年疫情,没什么要紧事,更不会跑到别人家串门了,一不留神还容易被隔离在别人家里——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那么,其实在今天,客厅应该被称为家庭室更为恰当,或者叫电视厅,是一家人坐着看电视的地方。布丁家的客厅不算小,里面也放了一台电视,也不算小。然而在大多数时间,电视只是一个摆设,偶尔开启也是教育属性居多——比如说给布丁看个BBC的自然纪录片,观摩个原版动画同时浸润英语,或者把网课或学习APP投个屏……那大人不看电视吗?很奇怪,我和布丁妈都没啥看电视的习惯,即使我偶尔看个《虚构安娜》,布丁妈有时追个《梦华录》,用电脑就行了,什么时候能看就什么时候看。至于布丁爸,原先还有看电视的习惯,有了小布丁以后,没事也不打开电视了——改成看手机了。客厅既不用来招待客人,也不用来看电视,这几十平米浪费了实在可惜,毕竟杭州的房价也能向一线看齐了。那么,要高效利用客厅,就要看看家庭成员最高频最长时发生的行为,除了睡觉以外,就是:布丁妈——阅读小布丁——学习那么,把客厅当成书房,除了舒适,也能高效利用随手可取,不浪费每一平米的面积。布丁妈爱看书,也爱买书,除了给自己买,也给布丁使劲买,所以在每个房间都安个书架,成了一个无比英明的决定。虽然我和布丁妈各有特点,但毕竟是一家人,在看书和买书这件事上,行为模式简直一模一样。我在杭州老家有一个老破小,就藏有很多书。住过学校宿舍和公司宿舍后,我在北京第一个正式的家,是位于亚运村的小两居,书房里做了一整面的开放书架。我第二个家,是五环边的花园洋房,书房自然不用说,放了一对实木书柜。客厅一共三面墙,除了窗户那面墙,两面墙也都是书柜。后来为方便花生上学,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比我前几个家都要小。我用了3天整理各种书,真是舍不得,但是想想那边又放不下,大多肉痛地处理了。就这样,搬家20个纸箱,还有12个箱子都是书。搬家的师傅连连叫苦:最怕遇上书多的了!搞得我于心不忍,搬完家又多塞给他100块。我还很八卦地大致点了下,在北京搬了四次家后,最后搬到海淀学区房里的书到底还剩了多少本。现在住的房子就没有客厅了,只有两间卧室。小房间是花生卧室,一个小书柜是从老房子里搬过来的,大概放了200本书。大房间是我的卧室,原先就带有一个大的封闭式书架——看到这个我就下了决心,租它租它租它!简直是为我这个书迷量身定制,其他东东没有没关系,书架才是我的刚需呀!就是这样,住了一段时间,架不住买买买和出版社不断给我寄样书,书架里的书都渐渐堆成里外两层了。放不下的,放到了床底的纸箱里,我房间里的书,加起来大约有1000本。到了今年春天,连床底都放不下了,我就开始看书架——光有书,没有装书的容器也不行啊。我带着如下需求去寻找:1.
2022年6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杭州买房 or 北京租房,中年人的烦恼各有千秋

前段时间我妹妹布丁妈在杭州看房,因为卧室不够用了。她家其实不算太小,有三个卧室,一间主卧稍微大点,另两间很小,一间里面有张沙发床,白天当书房,晚上给阿姨睡;一间小布丁的房间,里面有张高低铺。看起来是够用了,然而这属于理想状况。在真实的生活,不理想的状况更多。比如:布丁奶奶骨质疏松比较严重,一摔跤就骨折,需要人照看,就得住在布丁妈家里。受疫情影响杭州停课,以及寒暑假,布丁外公(就是我爸)就要住过来照看布丁。(注:布丁奶奶和布丁外公都是鳏寡老人。)上述两种情况下,阿姨在家时,一般是阿姨会挤到小布丁的房间,她睡下铺,布丁睡上铺。万一碰上两个老人都要在家住,就只能让外公和小布丁挤一挤,奶奶睡书房,阿姨就在客厅睡沙发。另外就是,布丁爸经常加班加点(偶尔也会和同学打个麻将啥的),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是什么样的“神”教辅,让我家娃从一年级追到现在?

做公号那么久,如果说哪套语文教辅是我最推荐的,老读者应该都能脱口而出——那非《小学生绘本课堂》莫属呀!《绘本课堂》也已经成了家长的接头暗号,更成了我们的固定节目——大家就像等待春晚一样,在每年的6月和12月等待每学期的新版。今天,上册的新版也如期而至了。如果有新来的朋友,还不了解这套已在家长心中“封神”的教辅,那我感觉真的是错过了太多!不过呢,和所有事情一样,从今天开始“上车”,总比明天、明年更来得及。而且这次修订的新版,有三大优化:1新画风画风进行了调整(不过买过旧版的也不用紧张,并没有人教版数学书插画的那些坑),和教材不再雷同,看上去更现代更阳光。2新排版正文中的字体、字号、行距等,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3新要求根据“新课标”修订部分练习题目,更准确地考查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下的迁移运用能力。比如三上第八课,旧版的三道题初衷是精准考查知识点,但是语料基本上都是课本原句,考查意义不大,新版更新语料,将分散考查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考查孩子在新情境下的理解运用,符合新课标的命题趋势我一直说,小学最重要的事,是培养习惯。配合课内学习,孩子做一些预习、复习、练习和纠错,既是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节奏。对于语文学习,课外阅读也特别重要。除了泛读、整本书阅读,在课文基础上进行延展性的精读,不仅能帮助孩子加深对课内所学的理解和巩固,也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升大语文素养。而我之所以推荐了三年《绘本课堂》,就是因为,它是针对这些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家小布丁从一年级就开始使用,到秋季开学就四年级啦,因为用得好,自己也喜欢用,所以,还是继续用!一套在手,可以踏实搞定小学阶段的课内语文和大语文,包括预习、复习和练习,以及课外精读——同步语文课本,精选中外名家文章、经典古诗词和文言文,甚至还有作文素材和写作表达训练!投入产出那是相当高。(小布丁做的练习书,布丁妈每次给他记录时间)这套书不仅是我说好、布丁妈说好、布丁说好,广大的读者也说好。可以说,在语文教辅里,《绘本课堂》就好像是“神”一样的存在。已经等候多时的朋友,现在就可以先点击小程序下单了:这次返团的《绘本课堂》,是最新版的上册,刚好和现在课内学习配套用。语文教材全国统一,叫做统编版,所以无论你在中国哪个地区,都是适用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上海和山东某些地方的朋友,如果你孩子的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选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五四制。其他朋友选择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即可。以六三制为例,团购价如下:《小学生绘本课堂》【ABC+年级阅读+字典】(推荐组合)定价:421.9,团购价:337.52元【ABC+年级阅读】(之前买过字典可以选这个组合)定价:335,
2022年6月9日
其他

关于高考、专业和学习,你很难听到的7个真相

明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首先祝各位学子发挥神勇,顺利上岸!花生已经高一了,经常有家长来问我一些关于高考的、选科的、报专业的问题。学习这件事相对长线,其实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如果真的爱学习,又有魄力和毅力的话。但是今天我不想说鸡汤,一个人的求学之路上,确实存在一些重要的节点,比如中考和高考。我们绝不能因为存在励志的案例就忽略其重要性,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会比以后再去弥补省许多力,效果也会好很多。所以,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私下里朋友来问我时,我会说的大实话。或许有点个人,或许有点专断,仅供你参考,但绝不藏私。注:下文我讨论的对象是大部分普通人,天赋秉异或者背景雄厚的可以忽略,跟随心灵的呼唤就好。1高考到底会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家庭有资源有财力的孩子来说,即使高考失利,还是能有很多其他机会来翻盘,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高考,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本来“机会”后有“之一”的,想了下,还是把“之一”去掉了。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学习是极少数仅凭自己就能搞定的事情,而像婚姻、工作等大事,并不取决于你自己,你还得等机遇,还得要别人配合。放弃确定性如此之大的事去博确定性更小的事情,只会更难。2小学和初中的成绩重不重要?高中能逆袭吗?如果说成绩不重要,那也是因为,成绩这件事只是一个结果,成绩背后的原因更重要,那就是:成绩
2022年6月6日
其他

从奢侈品到优衣库,从线下班到网课:今年你消费降级了吗?

你不要骗我……家长和孩子都不淡定了,路在何方?世界会好吗?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家长和孩子都不淡定了,路在何方?世界会好吗?

这两天北京的家长很郁闷,五一后就没能把神兽顺利脱手,说是停课一周——也就是停到今天。然而,收到的新通知是,继续暂停返校。家长群里就传,说这个五一节其实是一直要连上端午节,之所以一周一周的通知,而不是一步到位给个噩耗,是怕家长听了心脏受不了。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比停课更郁闷的是,有些孩子一停课反而进步更快

继上海、苏州、东北等地的孩子之后,从昨天开始,北京的中小学生也喜提网课。虽然说,停课不停学,但是对于自律性较弱的孩子,网课效果堪忧。停课是挺郁闷的,然而,比停课更郁闷的是,有些孩子,一停课反而进步更快。上面这张图只是一个段子。下面就不是段子了,北京一位高一学生创意并制作的“古诗词”核酸检测间隔线,受到了《人民日报》的表扬。很多读者留言:不愧是海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诗,更应该贴在孩子网课设备上。其实,居家学习的差距,不只在于孩子的自律,也不在于家长是否监督得严,甚至不在于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听网课,最大的差距其实在于——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态度。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如何开启他们的主动学习模式?如何利用自主的跨学科学习,来弥补“网课时代”孩子之间的差距?我已开启的“花生妈陪你读好书”阅读计划,即将进行的第二期,就是想带着孩子解决上面3个问题。(具体的参与方式会在后文详说)所以,我也特地选了一套能够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开启他们主动学习的全科学习好书—《中国儿童百科全书》(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我和花生都应该算是能够主动学习也善于主动学习的人。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整个春季学期我们基本都在家里。我做了大量回顾和研究,写出了《上岸》。花生的学习甚至健身都没太受到居家影响,在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取得了生物中考满分、地理中考差1分满分的成绩。回想我们俩的成长经历,虽然我和他的阅读兴趣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我们从小都看了大量的百科全书。我童年时给孩子读的书籍非常有限,我看了大人书架上20世纪80年代人气最旺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不仅有动植物的、地理的、也有物理化学……花生小时候书就多起来了,从他3岁开始,我每年都会给他买儿童的百科全书,他也非常爱看,一个人能看很久。我发现,儿童百科全书可以激励花生自己去追寻知识。比如他看到交通这个点,对车辆很感兴趣,他不仅会把这本书里关于车辆的都仔细看一遍,还不过瘾,还会再去找其他车书继续专研。也就是说,百科全书其实不要求太深,它就像能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的钥匙,知识宝库的大门里面又有无数的小门。孩子只要拿着钥匙开了大门,他就会东看西看,接着就会自己决定再去开哪些小门——这不就是家长渴求的内驱力吗?有些家长很头疼不知道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不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给孩子选一套好的百科全书做起,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当于交给孩子一把知识宝库的总钥匙。而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都需要调动各门类知识,而不是割裂地、甚至是僵化地用单一的学科知识去解决。在刚发布的新课标里,也特别强调了各学科都要组织跨学科阅读和学习,这也是为培养新课标要求的问题解决能力打好基础。我认为,我和花生之所以成为好学不偏科、各科成绩均衡的人,和从小看百科全书是密不可分的。(我中学的会考成绩单)一些家长会说,我们给孩子已经买过百科全书了,是不是就不用这一套了?
2022年5月6日
其他

千万别跑偏!家长对新课标的3个误读

自从上周新课标出台,我写了一篇解读,《新课标终于来了,这3个方面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收到大量留言和咨询,从中我也发现了几个比较严重的误读倾向。孩子教育是个长线行为,方向错了问题就大了。所以我先不着急分析每门课,而是针对这些误解来讲一讲,集中体现在3个误读上:1.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新课标终于来了,这3个方面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

昨天(4月21日),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就是,我们一直等待的新课标,终于出台了。只是新课标是一个比较概括的指导性标准,家长更关注的,会是一些更具体的方面:比如说课程、教材和考试会有什么变化,孩子培养要注意什么?我首先想说的是,新课标虽然是昨天正式发布的,但其实从2019年开始,就启动了整个修订和测试过程,所以,新课标早就有了方向和轮廓。也就是,新课标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已经”润物细无声“了。以北京为例,这几年课程改革和考试命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新课标”。教育是中长线的,培养孩子也必须要有前瞻性,所以我也一直在提醒家长,并且一直在分享新课标下评价体系考试命题的变化趋势。比如:●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如果疫情延续,这4条经验能帮助我们情绪自救

2020年初春新冠比较严重时,我和花生被封在杭州老家,没法回北京,没法上学。但那一个春天,我还挺乐观的,因为,我经历过2003年北京的SARS。SARS死亡率比新冠高很多,我那时还离一线特别近——在医疗大厂工作,同事天天跑医院,我不仅不能居家,还要天天加班。当时也怕呀,缺少隔离的经验,大多数人不戴口罩,还根本没有网购,买菜都要挤到菜场或超市……但怎么办呢?班不能不上,菜也不能不买,没办法只能横下一条心:得不得病,都是看命!虽然SARS火力很猛,好在耐力差,几个月也就翻篇了。所以,自然而然地,我把对于SARS的经验迁移到新冠上:这种反常的生活只是暂时的,疫情总要过去的。然后,今年已经是新冠的第3个年头,疫情非但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反而没完没了,由此产生的反常现象也愈演愈烈。最近上海的情况更是让大家都震撼了,原本觉得囤菜是杞人忧天的我,过去一周也囤了至少一个月的口粮,对了,还有手纸……病毒变得温和却无休无止,这就像小刀拉肉,让人更加崩溃,时而焦灼,时而消沉。本来就很宅的我,创造了整整一周都没迈出家门一步的记录(除了倒垃圾,物业不允许家门口放垃圾袋)。当然,比起上海亲友超过一个月都没法出家门,还是差得很远。物伤其类,由人及己,原先一直积极乐观的我,也陷入了消极和悲观。一辈子这么长,总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会活成自己原先看不起的那个人。这种消极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发生了一件事——两周前,我病了一场,上吐下泻,还有一点发低烧。我还以为自己阳了,然而并不是,只是不明原因引起的肠胃炎。我自己分析了下,可能是那段时间手机刷得有点多,睡得太晚又醒得太早,饮食也有点混乱,锻炼也停了。生病的时候,我就觉得,别管有没有疫情,只要不生病,好像就挺幸福的。这件事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是一个妈妈,不仅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我也不能垮掉。其实这三年,孩子也很难:在最需要撒欢的年龄,却不能出去旅行,春游秋游团建夏令营统统都取消,还动不动要网课、要核酸。生活如此不正常,中高考却都是正常的,还得逼着自己坐到电脑和平板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尚且如此,在不正常的生活中还必须正常学习;那大人就更没有借口了,我们已经没法等生活恢复正常了,必须得让自己先尽量正常起来。所以这段时间,我也逼着自己正常起来:早睡早起,饮食定点,少刷手机,多看书多写作多走出门……状态居然真的好多了,不管是身体,还是心态。如果疫情延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情绪自救。今天,我特别想和你们分享一下,这段时间我是如何调整自己。这4条经验,希望对你们也能有一定帮助。1不要太关注未来和外界会怎么样,多关注当下自己能怎么做我发现,对未来和外界减少过度关注,降低过高期待,能有效减缓焦虑。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最近我是如何治好自己的emo的?

最近写了两篇关于上海的文章,有朋友说感觉风格有点变化,有点emo;也有懂的朋友说,亲人在上海(而且在最严重的徐汇),不骂脏话就已经很克制了。其实不止是亲人,我还有这么多朋友包括读者在上海,她们抢到菜了或者楼栋全阴,我会稍稍宽慰点;她们生活艰苦点或者小区有阳的,我就很担忧。再加上,多地疫情吃紧,广州、苏州、江浙、东北……地域再不同,网上再分裂,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我还是深深地陷入了,一种“物伤其类”的情绪。只是,我既帮不上亲友太多忙,又不能改变现实,陷入emo于事无补,反而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这段时间,不管你身处哪里,每个人都需要情绪自救。所以,当我意识到了这点,从上周起,我也开始行动起来。首先,我囤了一个月的口粮——现在大家管这叫做底线思维,也可以帮我建立一些安全感。其次,我有意识地解除自我封闭,增加出门次数。我平时的生活其实和被封也差不多,除了我是主动的、物资也不缺,要不是需要倒垃圾或去菜场买菜(很多时候也会网购),一周都不会迈出家门一次。不出门也不是因为我太具备防疫意识,而是因为我的工作是写作,我的爱好是阅读,根本没必要出门,在家就都能完成。当然,久坐对身体不好,我就拿一块瑜伽垫,每天跟着Keep练10-20分钟。这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太宅了,所以上周我走出家门:见见人,接点人气;走进大自然,接点地气。一周前我去了豆神大语文的总部大厦立思辰,在一个海淀中关村软件园里,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我这才发现,春天正式来了,玉兰谢了,桃花开了。大厦里很热闹,这是豆神大语文自己的办公楼,里面有几百名员工,直播室也都是满的,我接触到了一种久违的活力。我还和豆神大语文的CEO“窦神”窦昕老师聊了很长时间,具体的情况,上周我整理成了两篇文章分享给了大家,很多干货,你肯定是第一次听到。第一篇是关于大语文学习(除了写作)干货的,《和窦神面对面,“机密”学习干货到手!》第二篇是讲写作的,也是窦神最“神”的地方,《中高考满分的学霸,是我们普通人能学的吗?》另外就是我还听窦昕透露了,下周一4月18日0点开始他们的豆伴匠——王者班直播课的平替就要涨价了,所以如果有兴趣有需要还在试听的朋友一定要抓紧了,只有今明两天,享受目前的团购价和各种赠品了。趁着这次见面,我还特意为你们争取了一波独家福利:窦神亲笔签名的精装文摘——【窦摘】。只有30本哦,所以大家千万注意抽奖规则:在我这里团购豆伴匠4个级别及以上的读者,可在我的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豆伴匠抽奖”,会出现抽奖小程序,点击参与即可。抽奖结果会在4月18日12点自动公布。如果最终中奖者有不符合参与条件的,会直接取消中奖资格哦。聊完天很兴奋,觉得即使疫情阶段,该见人还得见见人。即使世界乱糟糟的,但看见还是有人在努力工作,似乎没有任何干扰地,投入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还是非常治愈的。所以,我也会在明天周日上午,和北师大实验中学著名的一线语文老师一起,在北京泰富酒店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欢迎北京的小伙伴前来相聚哦,还有签名的书送你呢(扫二维码即可报名)。除了见人,我还抽空去了故宫,去看了“何以中国”大展。这个展绝对值得一看,相当于全国各地的很多国宝,都集中在这里了。如果你不看这个展,就得跑这么多地方。受疫情影响,整个故宫空荡荡的。但我跑到办展的文华殿,吓了一跳,原来人都在这里。即使特展预约已经是限流的,很不好约,但是到了还得在门外排队,大约排了半个小时。展览上,让我震撼的是,新石器时期的器物都这么精细。(甘肃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那时的人类茹毛饮血,朝不保夕,更没有什么生活资源和好用的工具,却仍然能用心做出各种器物,并没有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影响到他们对于美好的追求,这是何等坚韧。文华殿外也有不少人,都是拍照的。原来,我遇上了西府海棠的盛花期,盛大,浓郁。不管病毒如何肆虐,春天还是如约而来,多么稳定,多么强大。海棠花期最多两周,即使无人欣赏,它们仍绝不敷衍,竭尽全力,绽放润洁的花瓣,挥洒迷人的香味。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力。很多人说在疫情中浪费了三年,其实即使有疫情,即使封闭在家,即使很难,总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或许,正是因为人类命运的苦难,正是因为我们生命的短暂,才更显得时间的宝贵。我想,我要学新石器时代的工匠,我要学文华殿前盛放的海棠,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活出生命本身的态度。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中高考作文满分的学霸,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学的吗?

周一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了我和窦昕面对面的故事,以及我们畅聊的大语文干货。没想到,一篇文章炸出了很多窦昕老师的粉丝,纷纷表示简直不要太羡慕!错过周一信息量满满文章的朋友,可以点这里补课:《身边最懂门道的老母亲,都在偷偷让孩子学这个……》。当然,也可以先继续看我今天这篇续集,话题更刺激。我在跟窦昕老师畅谈时,不仅聊了大语文干货,他还告诉我一个内部消息:豆神的豆伴匠,下周一4月18日0点开始就要涨价了,所以,我也赶紧通知你们,看来,还是早买早划算。另外,趁着这次机会,我还特意为你们争取了一波独家福利:窦神亲笔签名的精装文摘——【窦摘】。只有30本,就连我手里的这一本,都是全国限量所以大家千万注意抽奖规则:在我这里团购豆伴匠4个级别及以上的读者,可在我的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豆伴匠抽奖”,会出现抽奖小程序,点击参与即可。抽奖结果会在下周一4月18日12点自动公布。如果最终中奖者有不符合参与条件的,会直接取消中奖资格哦。还没了解和正在试听的朋友抓紧时间,千万不要错过最后几天的优惠和抽奖活动哦!现在我们回归正题——今天轮到一个更刺激的话题,那就是:作为中考语文满分、高考作文满分(基本每次考试或作业都是作文满分)的学霸,窦昕是如何运用理工科的思维,把培养孩子写作能力这件事,落实到一个个具体动作里的。虽然我很尊敬窦昕,然而我问的问题(整理成了下面3个大问题)可没这么客气,甚至有点“见血”,因为对于写作我也颇有些心得。那么,窦神他都接住了吗?01您刚才介绍了你们有一套科学的体系来教文史通识,那作文呢,您的体系和方法是什么??02像豆伴匠这样的APP录播,虽然价格比起王者班直播课从几万块降到几百块,但是毕竟不像线下课这样可以互动,也没有批改作文的服务,那么请问如何才能落实孩子听完课后的写作效果呢?03您中考语文满分,高考作文满分,是因为您是个天才吗?还是说有什么普通人能学习的方法?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和窦神面对面,“机密”学习干货到手!

最近为情所困——疫情的“情”,加上牵挂各地朋友,多少有点低落。幸运的是,我还可以走出家门,走到大街上,还能见人。尤其是,上周五,我去了豆神大语文的立思辰大厦,见到了传说中的“窦神”——窦昕!窦昕是国内大语文体系的开创者,也是“豆神大语文”包括“豆伴匠”的创始人,“豆伴匠”L级课程,都是由他串讲或主讲的。虽然隔着屏幕听了他的很多课,真要等到面对面交流,还是完全不一样。只要一提到他热爱的大语文,他就两眼放光,意气风发,随着一句句妙语冒出来,我似乎都能看到智慧的小火花噼噼啪啪,点燃了气氛,也点亮了我的思路。这次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他的成长经历:高考作文满分,语文每次大考也接近满分,到底是靠什么练成的?一个原先搞竞赛的理工男,却转入了北师大的中文系并从事大语文事业,他是如何通过定性定量的建模,发明出实用又好用的方法,手把手带孩子落实大语文的每个细节?所以,我也赶紧把自己听到的,也分享给你们。我相信,这篇文章里,很多观点和实用方法,你们肯定是第一次听到。作为一个理工男,每讲几分钟,他就会蹦出一些生物、心理和技术的字眼,太过专业的我就不引用了,会用自己的话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也做了精简和编辑。由于内容太丰富了,写作这块是窦昕最厉害的,我会放到下一篇分享,今天先讲讲其他方面。主要三个问题。01您觉得大语文学习中,您最看重的那一块或者是觉得最重要的那一块是什么?02在具体设置上,你们做的豆伴匠伴学体系,是如何来落实这个最重要部分的?03我这里很多读者是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对于大语文的兴趣和素养培养,有什么重要节点?您认为有哪些事情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做起?(豆神大语文的立思辰大厦,位于北京海淀)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给100个上海朋友点赞后,我囤起了罐头和方便面

我可能陷入了过度共情,以至于闷闷不乐。因为我很多上海的亲戚朋友,或多或少地陷入了“菜慌”,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找食、以食易食、等待投喂,以及发挥各种创意做着“无米之炊”。我这么说,可能有些上海朋友会不大乐意听,那请你们多包涵,这种心情我也很理解。因为我也算1/3个上海人——生在上海,12岁前也都在上海度过,后来几乎每年都在上海住段时间,也多少有些上海人的性格,就是有点傲娇,自己说上海不好可以,别人说上海不好就不大爽——上海人讲体面也重感情,这也是爱上海的一种表现。我的性格又有1/3是北京人,所以又慢慢学习北京人的自嘲。这算是一种民间的智慧,别人把自己放到高位容易摔下来,于是先把自己踩成一张地毯,别人再来踩你也没啥意思了……反正不管怎么说,我在上海的亲朋,这段时间,还是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条算是段子。下面的可不是段子。这是上海作家毛利的微博分享,一个月前丢了些过期食品,非常后悔。下面是我真实的朋友圈,挑了几条,类似的还有很多。至于土豆发芽能不能吃的问题,我和两个同学还在评论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谓实践出真知,种过土豆的同学告诉我们:土豆发芽可能不适合吃,但是绝对适合种!幸好,这两天很多朋友,包括我的舅舅舅妈和表弟都收到了社区的大礼包,让我宽心不少。只是,我还是受到了一点儿惊吓,以至于我的行为也出现了一点儿异常。昨天,我开始和布丁妈认真讨论如何囤菜了,并仔细评估了,哪些食物方便储存又有营养,味道还不算太差。还有一个杭州的朋友,给我们示范了更开阔的思路,就和《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种土豆一样,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的供应问题,那就是:直接囤个水培蔬菜机。哇塞,这一层层翠绿,也太治愈系了!科学囤菜,从我做起!布丁妈有个上海的朋友是大公司老总,疫情期间一直在照应公司的员工,看布丁妈上有老下有小,也建议她多准备点食物。布丁妈行动力超强,家里本来有个双门大冰箱,又赶紧买了个冰柜。嫌网上送货时间没保证,直接跑到实体店买的。我也不能光打嘴炮啊,也立马行动起来,下单油浸金枪鱼罐头和方便面。前两天我发了300张当当300-100的购书优惠码,读者们太热情了,我自己都没抢到。所以,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手速就如光速一般快。东西是买到了,然而,就是太快了,所以闹了个乌龙——罐头是进口的,店家在上海,停运了;选的日清品牌的方便面,旗舰店也在上海,也停运了。我只好又办了退款。然后我想,可以在北京超市买啊,打开沃尔玛超市的一小时达,金枪鱼罐头也统统断货。对哦,他们货源也应该是从上海来的。我爸也说,家门口的蛋糕店也关门了,因为原料是上海进的。上海停摆,对全国物资和物流都有重大影响。上海赶紧好起来吧,对哪里人都好。疫情三年,我感觉我的性格都变了:原先很乐观,现在变得有点悲观了;原先很有安全感,精简到,去美国出差20天都只带一个最小的登机箱,现在居然都开始囤货了……我,还是我自己吗?一篇人类学论文《论疫情是如何改变个体性格和行为的》,已经呼之欲出了。以前我认为缺东西不可怕,只要带着钱啥买不到?轻装上阵最清爽。这次才领教到,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金钱其实不是万能的——当然也很可能是,钱还是不够多吧。最近有人分析说,上海这次应急管理呈现的问题,是因为上海人平时就太独立自主了,有困难很少找组织,都靠自己搞定,所以导致系统缺乏试炼。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应急管理肯定还是存在漏洞的。如果上海,中国这个文明度最高、管理最先进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都会有漏洞,那其他地方呢?去年我参加了中小学校长论坛,会上,清华大学的薛澜教授还专门做了《中国应急管理现代化之路》的报道。这也能看出,在学校和教育层面,应急管理和应急教育也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事项。这几年我们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疫情,当然需要一边摸索一边完善,然而,紧急预案可是需要平时就做好并且经常演练。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上,疫情这种公共卫生事件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这两年气候也是相当反常:去年的北美和澳洲的森林火灾,中国北方的暴雨都还还历历在目,前段时间南北极温度比往年高出了30-40度!让人不仅为企鹅和北极熊担心,也为我们地球和人类的命运担心。所以,我觉得,不能把囤菜这件事作为一个段子,还是要认真对待的。当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北上杭这样的大城市,倒也不用囤太长时间的菜。我倒是觉得,应急包或者说逃生包,不妨准备一个。至少在当下,如果万一要被隔离,还能用上。组织肯定是会救我们的,但是同时进行积极自救也不矛盾啊,至少也能减轻援助者的负担。还能和身边的人共享,或者帮助到需要的人,总比遇上困难再去找资源甚至抢资源会好很多。未雨绸缪这四个字,我们在教育上讲得很多,其实反而会忘了,这本来就是一种生存策略。而生存策略和生存技能,也是我们做家长的,首先需要教给孩子的。所以,我也想了想,给自己准备一个应急包,用于防隔离防灾害,里面会放些什么。我发现,基本是我以前旅行在荒野徒步时,背包里装的东西。1.个人证件身份证或护照
2022年4月8日
其他

被几百个问题轰炸了一周,趁假期集中来为大家解答

祝大家假期愉快!爱你们相关阅读身边最懂门道的老母亲,都在偷偷让孩子学这个……走过小升初之后发现,不死磕这门课真的会后悔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参与团购“豆伴匠”伴学APP
2022年4月3日
其他

学而思“四大名著”,最受追捧的这套升级了!太强大

最近语文讲得比较多,就有很多家长来问我数学的事了,特别是奥数。关于奥数,市面上是有争议的,但在争论前一定先要搞清楚:我们争论的是不是一件事情?也就是,奥数在你心目中指的是什么?从官方定义来说,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是竞赛数学;然而平时大多数家长说的奥数,都到不了竞赛层次,只是想让孩子接触点浅奥培养下思维——今天我谈的,也是思维培养。而家长想要的这种思维培养,和课内数学的区别在哪儿呢?如果说得笼统一点,相当于课内数学最后两道大题再加上附加题。那么,如果是这种思维培养,让孩子接触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花生和我不属于特别有数学天赋的人,但在学奥数和培养思维的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聪明”,数感和图形思维能力也变得强大起来。那思维培养哪家强?如果说系统性、普适性以及背后强大的教研团队,在我心目中,第一把交椅非学而思莫属。想当年,花生小学时,学而思的数学思维,想学却没这么容易,还要等位。这就好像,一家全城最火爆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你去门口问服务员有没有位子,服务员说要号子,你问她拿号子,她说取号也要排队,然后给了你一张纸,写上299——这不是排位的号码,而是你取号的排队号,还得再加上一个资格审查。人民群众特别是海淀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排队最长的那个,也肯定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在当年,能拿到号子又通过考验最后能落座就餐的,是一小撮幸运儿和有能力的人。而现在呢?
2022年4月1日
其他

十年陪读经验,总结出这一篇语文学习真相

昨天一个女儿初一的妈妈和我通话,她说:“双减了,为啥孩子觉得题目更难了?特别是语文。”我对她说:“现在北京出题,体现了新课标的方向——讲究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具体情境下,孩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去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这其实是比死记硬背要求更高了!不仅要记住,而且要懂得,还得会运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是更高了,而不是更低了。课内外都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如果知识面不够,也没养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可能就会觉得,题目反而更难了——其实也不能说更难了,而是更灵活了。”几年前,花生经历过海淀小升初,做过很多人大附的早培题,还有六小强的语文题。那会儿出题,就已经很灵活了,考察的是孩子的知识储备以及灵活运用能力。(这道题答案是C)当然,早培题是有难度的,那我们再看看如今小学的语文考试题。今年寒假前,北京市西城区五年级语文期末考卷有这样一道题,让孩子设计一枚冬奥徽章。这道题就出得很“新课标”,看上去还算简单,每个孩子都能写几句,但是真要做好可不简单,考察孩子平时的阅读量以及理解程度、分析、运用和表达等综合能力。而大语文,就是帮助孩子打开知识宝库,培养思考和探究力的一把重要钥匙。这也就是目前中考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大多数学科都会以语文的阅读为基础,出题越来越灵活,更重视孩子的跨学科素养。优秀的学校和老师,很少天天把“大语文”挂在嘴边,因为他们教的和学的,一直以来就是大语文。说了新课标和大语文,我们了解了背景,只是,很多家长,还在追着我要关于大语文学习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和线路图。我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贯穿小学和中学,横跨公立学校和私立机构,算是比较中立的,又因为我和孩子长期的实践,自觉也会比较实用。我相信今天我写的,不管是哪里的语文老师,都不大会告诉你——不是他们水平不够(当然也有个别水平不够的),也不是他们不想说,主要还是因为站位不同,有些事情不能像我这么自由说出口。首先,关于孩子语文学习的架构和模块,我从中考的考点要求倒推,专门做了两页PPT。大家可以把图存起来,至少能够管到初三。(点击查看大图)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我孩子平时大量阅读,为啥语文还总学不好?那肯定还是有某个环节的知识或能力有欠缺。大家可以拿着孩子的练习或试卷,对照下我的PPT,看看哪个模块失分最多,从中大致能总结出孩子的问题。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仅仅是考点,语文考点里,其实饱含了大语文素质,所以,这也是一张孩子大语文学习的全景图。我们说的语文,一般是课堂的语文学习,和应试关系大一点;说的大语文,一般是课外的拓展,和素质素养的关系大一点。只是,不接触大语文,语文也学不好。语文是一个广度和深度兼具的学科,不仅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而且一个模块叠着一个模块。你能看到的一个个考点,就像树干和树叶,离不开土壤里庞大根系的滋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方面面的大语文素养。(点击查看大图)尤其是占重头的写作,是孩子大语文素养的最高体现。不仅考察语文的字词句基础,更是需要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逻辑思维、取舍能力、文学修养、跨学科知识积累、价值观和人生观。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身边最懂门道的老母亲,都在偷偷让孩子学这个……

昨天分享过花生中学试卷后,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减负之后的趋势——语文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且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不仅自身题目越来越活难度提升,甚至如果语文不好,其他各学科大篇的素材阅读题都看不完看不懂。新课标马上要出台了,考核只会更灵活,更注重考查孩子调动知识去解决不同情境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的虽然是课内知识点,却不怎么会重现课堂里教的内容——这对老师和教学的要求也更高了:一个优秀的老师,才能做到在提升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教授给孩子高效并实用的方法。所以,我一直在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你所在城市教育资源有限,也没有太多时间精力能力去辅导孩子,特别是在古文、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重难点上,我的建议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过去几年,陪着花生一路从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到中考,从语文学习到大语文素养,看了几百份卷子,试听过十几种课程,不敢吹牛说对孩子语文和大语文学习研究得如何透彻,但至少有了一些独家的心得。在选课上,和选书一样,我是十分挑剔的。做了6年公号,大语文类的课程,我推荐过的,只和窦昕老师有关,比如去年的豆神大语文。不夸张的讲,窦昕老师在大语文界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对大语文学习体系的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受到政策环境影响,去年以来豆神也面临着困难,但是窦昕带领下的团队,仍然专注课程质量,并且挺了下来,坚持交付产品——目前还是在正常上课。只是,我还是有点后怕,在压减课外班的大趋势下,我是不敢再给大家推荐直播课了。但豆神团队还是非常专业的,根据大家的现状,研发出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学、文史知识的“豆伴匠”伴学系统。把豆神直播课的精华,不,而且是豆神王者班的精华!全部制作成了录播视频,放在了“豆伴匠”里。(豆伴匠APP)而且,豆伴匠伴学系统全都是由窦盺老师领衔主讲的,小学阶段更是有赵伯奇老师加持,所以,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豆神王者班的平替!虽然我必须承认,录播比不上直播课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只是,之前没了解过豆神的家长可能不清楚,豆神最牛的王者班原先要几万块一年,现在在豆伴匠里,只要花几百块就能听,不管怎么说,都是——太!值!了!这个豆伴匠伴学系统使用下来,我最强烈的感受是:1.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魔都妈妈忙着囤菜,帝都妈妈忙着囤学习资源

作为家长,这两年在语文学科上,您需要了解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开始崛起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流派——“疫情文学”。随之而来的,中考高考,不管是语文生物政治,也都开启了“疫情”主题。还是先说语文,先说文学。下面是一个竞猜题,大家猜猜,豆瓣“疫情文学家”的10个段子,是在仿写哪位作家的哪本名著(文章)?答案在文末。如果你不百度也不翻参考书(也翻不到),就能答出8条以上,说明你文学素养过关了,不妨可以试试自己亲自辅导孩子语文了。否则的话,我强烈建议你看看我这篇文章《身边最懂门道的老母亲,都在偷偷让孩子学这个……》,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你和孩子得力的大语文助手。同时,请耐心等我下月初的书香节家长书单,随书单我还会捧上当当的满减券。1.豆瓣网友@K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2.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身边最懂门道的老母亲,都在偷偷让孩子学这个……

昨天分享过花生中学试卷后,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减负之后的趋势——语文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且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不仅自身题目越来越活难度提升,甚至如果语文不好,其他各学科大篇的素材阅读题都看不完看不懂。新课标马上要出台了,考核只会更灵活,更注重考查孩子调动知识去解决不同情境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的虽然是课内知识点,却不怎么会重现课堂里教的内容——这对老师和教学的要求也更高了:一个优秀的老师,才能做到在提升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教授给孩子高效并实用的方法。所以,我一直在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你所在城市教育资源有限,也没有太多时间精力能力去辅导孩子,特别是在古文、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重难点上,我的建议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过去几年,陪着花生一路从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到中考,从语文学习到大语文素养,看了几百份卷子,试听过十几种课程,不敢吹牛说对孩子语文和大语文学习研究得如何透彻,但至少有了一些独家的心得。在选课上,和选书一样,我是十分挑剔的。做了6年公号,大语文类的课程,我推荐过的,只和窦昕老师有关,比如去年的豆神大语文。不夸张的讲,窦昕老师在大语文界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对大语文学习体系的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受到政策环境影响,去年以来豆神也面临着困难,但是窦昕带领下的团队,仍然专注课程质量,并且挺了下来,坚持交付产品——目前还是在正常上课。只是,我还是有点后怕,在压减课外班的大趋势下,我是不敢再给大家推荐直播课了。但豆神团队还是非常专业的,根据大家的现状,研发出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学、文史知识的“豆伴匠”伴学系统。把豆神直播课的精华,不,而且是豆神王者班的精华!全部制作成了录播视频,放在了“豆伴匠”里。(豆伴匠APP)而且,豆伴匠伴学系统全都是由窦盺老师领衔主讲的,小学阶段更是有赵伯奇老师加持,所以,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豆神王者班的平替!虽然我必须承认,录播比不上直播课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只是,之前没了解过豆神的家长可能不清楚,豆神最牛的王者班原先要几万块一年,现在在豆伴匠里,只要花几百块就能听,不管怎么说,都是——太!值!了!这个豆伴匠伴学系统使用下来,我最强烈的感受是:1.
2022年3月23日
其他

走过小升初之后发现,不死磕这门课真的会后悔

自从花生进了海淀六小强中学,很多事回头看,感觉就很清楚。回头看,对于我和花生来说,可能就是“马后炮”,但对于花生的弟弟妹妹,还有家有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娃的妈妈们来说,很有可能这就成了“车前灯”。我想,这也是我不停在写的意义,一方面记录花生的成长过程梳理我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是总结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各位妈妈走对道路、少走弯路。今天,我想回顾下,花生上了中学后,在史地数理生各科考卷里,呈现的的一个趋势。我先放点各科的题目,大家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2022年3月22日
其他

作为别人嘴里的“学霸”,曝光下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内幕

我在央企时,公司领导不清楚我的写作水平,直到我“一战成名”——我带的一个下属,要参加公司年度先进职工评选,评选需要全体员工投票,但公司几千号人,即使再擅长社交,不认识的也是大多数。那不认识怎么投?就看事迹报告。眼看快到截止日期了,同事抓耳挠腮,还是写不出几个字。我说“我来帮你写吧”,花了两小时,从一道高考作文题——挖水井写起,写出了他通过坚持深耕开发的新业务。后来他评上了先进,投票全司最高。他感谢我文章写得好——“太有灵感了!”我说,“不是我写得好,是你做得好。”到了外企后,每年有年会叫Kickoff,每个部门要贡献一个节目。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编剧,我和同事一起写了个喜剧小品《山寨红楼》,用红楼人物来影射公司挖空心思开源节流。不仅评为最佳节目,还让观众笑破了肚皮,见到我就夸:这么有创意,太搞笑了!我有个朋友原先是浙江特级教师,后来去教育部门工作,前两天和我打电话,为宣传项目来请教我写作这件事,他说:你脑子和我们不一样,特别有灵感,总能找到不同的角度。看起来,我语文好的秘密,似乎主要是凭天赋、靠灵感。有时会翻翻十来年前自己写的文章,现在看起来,不少陈词滥调,得扔!——这是好事,说明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在精进。这也说明了,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水平,天赋肯定占了一定比例,但是大幅度的提升,是要靠后天运作的。第一是提升见识,见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经验或者说阅历,二是学习别人的经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有限的。比起很多人,我不算年轻,跑过的地方也算多的,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文能力的提升,纯靠个人经历,顶到天花板都是非常局限的。其实,见识的提升,主要还是来自第二点——学习别人的经验。除了经常和优秀的人交流,一个特别方便也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有这么一句话:买书是最划算的交易,你用一顿饭钱,就可以换到别人一生的心血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今年别对自己要求太高,心态不崩你就很了不起

最近都不敢看朋友圈。打开今天的朋友圈,不是被隔离,就是在做核酸;不是在等着下一轮核酸,就是和回家上网课的神兽斗智斗勇……朋友圈的天空笼罩着乌云,有点压抑,也让人揪心。隔离在家都算好的,有被关在办公室的,有被关在餐馆的;一家人一起被隔离也算好的,就怕和孩子分开,感觉担忧比病毒还严重。上海的朋友出门,都要很小心地先评估一下去的地方,看看环境如何,万一突然被关,适不适合睡觉和吃饭。同时也随身带上充电宝和电脑,这样也不耽误工作和联系。还有思虑更周全的朋友,去哪儿都随身带着睡袋。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完美!筹划了几个月,终于可以开始这个计划!

最近大家都过得不容易,感觉人生艰难。何以定心?唯有阅读。何以解忧?唯有阅读。世界能不能好一点我不知道,至少先让自己好一点;我也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让我的朋友们和孩子们,能好一点是一点——所以,我考虑和筹备了几个月的“花生妈陪你读好书”阅读计划,再拖,似乎也不大合适了。让我温暖的是,昨天和大家说了说这个计划,收到了几百条热情的留言。你们的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这两个月,看了很多书,也过滤了很多书,终于为大家挑到一套我自己满意、我相信孩子们也会满意的,作为阅读计划的开门书,完美!这套书,是从6位世界殿堂级大师——甚至有诺奖获得者的作品里,精选出适合孩子看的经典。在我看来,代表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水准,最适合6-12岁的孩子,再大一点或者成人也可以阅读,会有更深的体会。把这套书作为我筹备已久的阅读计划的第一套,一定有我的原因:其实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文学类读物应该占最大的比重,容易让孩子亲近和感兴趣;而家长为孩子选书,从大师经典入手,一开始就有利于培养孩子较高的品位和良好的趣味。而且,这套书注重了风格多元和体裁多样——涵盖小说、童话、寓言、戏剧等多种类型。同时,除了作者都是“大作家”,插画也是名家所绘,让孩子走进文学艺术的花园,美不胜收。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这个春天太不容易,和我一起,做这件安抚内心的事

因为疫情,宅家一周,闭门读书。我好些朋友都被隔离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东北……哪哪都有,学校也有停课的。大家过得都太不容易了,股票绿了,码却红了,要换一下,该有多好。所以,我想在这里先和你说一声:多保重,愿疫情快快好转,我们都能出去撒欢!昨天清晨下了雨,出门买菜已开晴。我发现,春天来了,玉兰糯粉,柳芽新绿——什么都挡不住大自然的脚步。昨天是植树节,我看了一本《种树的人》,是20世纪法国大作家让·吉奥诺写的,他被誉为”大自然的诗人“和”生态文学先驱“。这是我最近收到的新书中的一本,是写给孩子的,我这个大人看起来,也津津有味。这套书的作者还有莎士比亚、卡尔维诺,虽然只有7本书,类型却多样:《种树的人》属于纪实作品,还有戏剧故事、民间童话、儿童小说。内容经典,文字流畅,连插画都那么好看。宅家的日子,若说让人抛却烦恼,获得心静和享受,没有什么比得上看几本好书了!我也想从这套经典好书,开启“花生妈陪你读好书”年度阅读计划。之所以诞生这个想法,是因为朋友们一直在留言,集中反馈了3个“不是很清楚”:1.不是很清楚如何给孩子选书;2.不是很清楚如何搭配各种类型的书;3.不是很清楚如何更好地带着孩子读书。面对这3个“不是很清楚”,我想,我会努力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1.帮大家优中选优,推荐精致和精准的书单;2.注重不同类型书籍的搭配,力求营养均衡;3.以各种形式陪伴大家读书,比如进群答疑、读书笔记分享,伴读打卡等等。我暂时想到这几点,先带着大家把阅读这件事做起来。虽然很难,但每一个春天都不能辜负,让我们一起,点亮孩子,共同成长。如果你们有任何想法或建议,欢迎随时交流,我们一边做,一边完善。同时,为了方便让大家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书,年度阅读计划里的书籍,能开团的我会争取开团——刚才提到的我特别喜欢的新书,我也会安排在明天周一3月14日开团,同时开启我们的年度阅读计划。如果碰到当当或其他平台搞活动价格更为优惠,我就争取向他们要到大额满减券和优质版本的链接,分享给大家。我还想,能做到长期参加阅读计划的朋友,我也都会记录下来,不定时以不同方式返给你们福利。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大家带孩子坚持——阅读这件事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就像我们种下一棵树苗,多加照料,假以时日,才会长成参天大树,收获果实。从这个春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播下“阅读"
2022年3月13日
其他

老母亲带娃和陪读,老父亲都上哪儿去了?!

今天的文章,是回应不少家长的留言——只看到你写老母亲带娃和陪读,孩子爸爸都上哪儿去了?我今天就从花生表弟布丁的故事讲起,说说孩子爸爸都是怎么做的。大家也可以从中窥探并讨论下:如何给队友布置任务,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有一次,我妹妹——布丁妈要去上海参加一个展会,因为需要离开家整整三天,好久没出差的她,心里有点发慌——不知道该把布丁托付给谁——哦不,应该说,知道把布丁托付给谁所以心里发慌。于是,她给布丁爸爸写了这么长的一篇交接单。不愧是当老板的呀。不过,小布丁似乎预料到了什么,拍拍胸脯说:妈妈,你别担心,不用爸爸管,我会自己管好自己的。在上海的第一个晚上,布丁妈妈想来想去,还是不大放心,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却是布丁。布丁妈疑惑地问:布丁,你作业做完了吗?布丁回答:做完了。布丁妈接着问:检查过了吗?布丁:检查过了。布丁妈:你爸爸检查的?布丁:我自己检查的。布丁妈:那你爸呢?布丁:爸爸在沙发上,睡着了……看来,布丁妈的担心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当时,布丁妈对我吐槽了两句,我对她说:你就当给小布丁一个锻炼机会好了,你看,没有你管,他表现得多好!布丁妈妈也有点欣慰,就跨过布丁爸爸,又给布丁打电话嘱咐了几句,让他把做完的作业,和他记在家校联系本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一下,别漏掉什么。布丁爽快地答应了。布丁知道妈妈担心,又开始安慰妈妈:放心吧,我自己会管好我自己的。这简直是来报恩的天使呀,布丁妈妈安心了不少。谁知道,第二天中午,布丁妈妈收到数学老师的微信,问布丁为啥没交数学作业。布丁妈脑袋嗡地一下,好不容易等到布丁放学回到家——布丁爸爸倒是没忘接娃,才打了个电话,布丁爸爸接了电话。布丁妈:你知不知道布丁数学作业没交?我不是给你转发了钉钉群的截图了吗(老师每天会让小同学抄下布置的作业,同时在钉钉群里给家长也发一份作业以便核对)?布丁爸爸有点迷糊:数学作业?有吗?没注意……布丁妈:让布丁接电话。布丁:妈妈,我也不知道,可能我忘了吧……布丁妈妈有点生气:作业怎么能忘了,不是你每天抄到家校联系本上的吗?!布丁妈妈让布丁爸拍了家校联系本的照片,发现上面的确没有记录数学作业。到底是布丁真的没听到、还是故意没记数学作业,这成了一个不解之谜……不交数学作业,在布丁妈看来是件大事,布丁爸倒觉得没啥大不了的。这主要是因为布丁爸爸从小是个数学学霸。自己擅长哪门就轻视哪门,是学霸家长的一个通病。花生小时候的英语启蒙,就是被我耽误的,本来可以当个原版娃,后来只能成为个补救娃。还好布丁爸爸英语一般般,所以小布丁的英语学习没耽误……学霸家长辅导孩子还有个毛病,就是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为啥你还不懂。布丁一年级时,有一次布丁妈出门了,我又刚好在布丁家,亲眼目睹布丁爸大型带娃现场——他在给布丁讲解一道关于“数三角形”的数学题。不到一分钟,布丁爸就列出一个公式,脸上挂着一个轻松的微笑,教育布丁:这道题太简单了!只有4个基本角(注:基本角是两条边中间没有线的角、也就是不能再往小拆分的角)。爸爸给你的是万能公式,不管有4个、5个、6个基本角,还是成百上千个,你只要把基本角个数套进这个公式,就马上能算出来啦!厉不厉害?牛不牛B?(纸上是布丁爸爸写的万能公式)要知道,小布丁那时连加最多会3个,分式也从没碰到过,还搞出什么见鬼的n……不过,为了配合爸爸,布丁还是使劲点头,我懂了……大家都知道,当娃的妈不容易;其实,当爸的娃也不容易呀,特别是当学霸爸爸的娃!虽然布置给布丁爸的学习任务执行得有点折扣,然而,布丁爸却超额完成了体育陪练任务。小布丁和花生一样,很喜欢运动,也喜欢踢球,就是踢球需要场地,需要陪练或队友,不是那么容易。布丁爸爸经常在黄龙体育场踢球,还代表省级机关参加联赛得过奖杯。他有一群很铁的球友,一点都不用布丁妈操心,布丁爸爸就帮布丁抢到了一个外教足球公益课,每周都有。这个教练教得又好,又是免费的,要知道,他们邻居请了个中国的足球教练教踢球,一年要8万,据说这还算便宜的,还有20万一年的。插一句题外话,和体育艺术比起来,语数英真心算是不费钱的。根本不用布丁妈交代,布丁爸爸每次都自己带着布丁上课,非常尽责了。
2022年3月4日
其他

今天想和你们聊聊,童年对我影响最深的事

前天我发的文章里,讲到这两年谁都不容易,我给人到中年的自己,第一个忠告就是:多读书,少争论。这几天收到了几百条留言,朋友们显然都很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但最大疑问还是:1.如何引导孩子读书?2.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先分享下自己的童年经历。我4-12岁,住在上海外婆家,小学也是在上海读的。我外婆是中学老师,外公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留美学者,虽然经历了文革,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出版物也很少,但和别人家比起来,家里还是有很多书,文学的、科学的、历史的都有。那会儿国内儿童出版物也少得可怜,我的选择不多,阿姨买了全套的《三国演义》小人书,我二年级就全看完了,《西游记》三年级看完原著。书架上那些大人看的书,只要不是十分困难能看得下去的,我也都拿来看。包括苏联文学、文革期间样板剧本和批判水浒的书、《青春之歌》《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等,还有全套的《十万个为什么》——虽然最喜欢的是植物和动物,但也把物理化学啥的也看完了,六年级还看了《红楼梦》……外婆还很新潮,经常不知从哪儿搞到一些港版书、台版书甚至国外杂志。到我读高一,金庸武侠书在大陆风靡起来,我借到一本《书剑恩仇录》,看到开头的“金针钉苍蝇”,惊觉,这不是七八年前我在外婆家看的书吗?真是太前卫了。(外婆和我)小学六年级读到一半时,父母把我接回杭州团聚,他们俩也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爱看书爱买书。我妈妈是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却很爱看文学作品,据我外婆说,很早就看完了莎士比亚全集和史记原著。我爸爸是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语专业的,中西方的文学著作都喜欢,还特别爱写古体诗,所以家里最多的是各种文学名著和古诗词集。80年代,他们工资低得可怜,但是他们其它地方很省,买书却绝对不会省,家里最多的就是书了。不仅给自己买书,也总给我和妹妹——布丁妈买书。有些书,他们是打着给我们买的旗号,买回来却自己抢着先看完了,比如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我去年回杭州在爸爸家整理东西,发现书架上,还保留着不少我和妹妹中学时看的书,各种类型都有。去年开始我被邀请加入教育部委托的课题组,在设计一个给家长的调查问卷时,我和北师大的教授和博士后一起开会讨论,在看要不要保留对于家庭藏书的提问时我说:我家书很多,但如果有人乍一问我,我却没啥概念,说不出到底有多少。再说这些书大多数是给大人看的,我们问卷不短了,这个问题还需要吗?教授和博士后都劝我保留:家中藏书多少,反映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不管是给大人的还是给孩子的,不管最后是不是能都去看,研究都表明,藏书数量和孩子学业表现、个人成长成一种正相关关系。我听了就有点飘了:虽然文革中外公外婆失去了祖产,我父母因为时代原因也一直比较清苦,然而,我们家虽然没太多钱,却也是有资本的!我回到家,还很八卦地大致点了下,在北京搬了四次家后,最后搬到50平米出租房里的书到底还剩了多少本。现在我租来的海淀学区房,我房间里有一个大书架,书都渐渐堆成里外两层了,还有放不下的,放到了床底的纸箱里,加起来大约有600多本。花生房间里的小书架,大概不到200本书。有一部分书我放在杭州老家,不算我爸爸家的,也差不多有同样的数量,那么加起来也有1600本。上一次搬家,我用了3天整理我的书,真是舍不得,但是租房又放不下,大多肉痛地处理了。就这样,搬家20个纸箱,还有12个箱子都是书。搬家的师傅连连叫苦:最怕遇上书多的了!搞得我于心不忍,搬完家又多塞给他100块。今天,我在“外滩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大致是:加州大学的经济史教授克拉克,经过收集大量案例研究,颠覆了人们对“富不过三代”的认识,认为社会地位传承可以是很多代——10到15代,相当于300到500年。特别是教育资源和文化遗产,比财富遗产更持久,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再次带来财富。家长如果很难改变教育资源,那么还可以从文化传承入手,家庭藏书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环境。去年,我和北师大实验中学的语文一线名师于晓冰老师聊天时,他也讲到:家长如果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阅读,他能看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买书——(于老师和我)“如果不差钱的的话,在家里做一个书房,多买各种各样的书,你买了都放在那里,看孩子能对哪个点发生兴趣。”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带孩子去图书馆、去书店,让孩子在其中不断选择。这两件事,也是我外公外婆对我妈妈做的,是我爸爸妈妈对我和布丁妈做的,也是我对花生、布丁妈对布丁做的。我买其他东西还会比来比去,犹豫一下,但是买书就绝不犹豫,下手特别狠,只要我和孩子对这本书有一点感兴趣,就会立马买来读。这种习惯也传递给了花生,他只要看中的书,都会要求我买回家。现在自己也会买,他还会推荐给我书,比如我前段时间看完的杰作《生活与命运》,是畅销榜上没有、连豆瓣点评都很少的书,就是花生看中的,绝对是一个惊喜的发现。钱浪费在书上,对我来说绝不可惜。只是,买书一点儿也不讲究也不对。毕竟我们的居住空间有限,我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且书这么多,那么我就要讲到第二个问题,如何选书。关于具体在技术层面怎么做,比如说从哪里找书单,哪里的评价更准确,我会在后面分享。今天我先讲讲我选书的两个基本的标准,我也是一直按照这两个标准给大家推荐图书的:一个是经典优质,一个是富有营养。也是有缘,这两个标准,也是“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和我说过的:“孩子小时候大多是缺乏选择的,是家长在帮孩子选书,就像吃饭一样,也是一个逐渐培养口味的过程。孩子一开始接触书,家长就要尽量提供经典的、有营养的读物,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趣味。”(徐老师和我)从我童年经历来看,我小时候家长很忙,没时间陪我。但是他们自己看书多,家里书架上经典的书籍很多,而且各种类型都有,营养全面,这就是一种上佳的引导和培养。
2022年3月2日
其他

这两年太难了,写给中年自己的5个忠告

今天是2月底的最后一天。2022年前两个月,除了冬奥会,感觉没太多好消息,坏消息倒不少:徐州铁链女、俄乌战争、字节跳动员工猝死、A股和基金跌跌不休……2022年开年,具体到我身边每个人,看起来也挺难的。我有几个在北京工作的亲友,3年都没回家过年了。本来打算今年回的,春节前北京又带了星号,就是能回家不被当地隔离,也担心自己不能顺利返京,所以只好放弃了。我一个中学同学,去年年底杭州两次疫情,她住的小区运气不好都中招了,3个月内被隔离两回,春节也是自己一个人在隔离中度过的。我外企的一个老领导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因家人工作需要这两年住在香港。而最近香港疫情凶猛,我朋友还带着两个孩子,不能上学也不敢出门。我一个朋友,前两年开了个连锁餐饮店势头不错,还有风投投了第一期。没承想开店一年就遇上疫情,死扛了两年,终于架不住连续亏损,春节前关门了,前面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他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是一对夫妻,一个做培训老师失业了,一个做互联网被裁员。工作没了,去年新买的房子却要还房贷。不幸中的万幸是,房子不是恒大的……和他们比起来,像我家这样的,期末改成线上教学家里考试,假期高中生课外班全取消,公众号流量不断下滑,北京健康宝出现弹窗……诸如此类只能算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不管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经济,都有太多理由让我们悲观。连我这样一个乐观主义者,都开始怀疑:未来会好吗?甚至觉得:未来不变坏,其实就很好了。去年10月底,我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听了国务院参事、北大教授林毅夫的演讲《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与中国未来发展》。林教授的讲话里,有一个重要判断,这是他给高层做的报告,不是我们平时能听到的:2030年,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GDP)也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只有当中国经济总量(GDP)成为美国的两倍时,美国才会心悦诚服。因为美国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优势,基本消失了。那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林教授估计是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建国100年左右,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也进入新的稳定平衡时期。林教授展望的,主要是乐观的一面。只是,我也听出了另一面:2049年前,美国肯定不服气啊。何止不服气,还会激烈地阻挠中国的发展,爆发各种形式的冲突——贸易战、金融战、信息战、舆论战等等……从俄乌战争,我们就能看出,美国袖手旁观不去保护乌克兰,也标志着它作为西方“老大哥”地位的衰退。而越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时,越容易产生摩擦和动荡,一战、二战都是如此。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接下来20多年,中国注定崛起,我们的外部环境也注定不会稳定,甚至可能遇上惊涛骇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住在氛围感拉满的海淀学区房,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没有海淀的学区房,但是我住在海淀的学区房——租的。经常会有家长问我:为啥没有海淀学区房,还能上六小强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今天我再科普一下,六小强没有学区房,它们的学区就是整个海淀——只要孩子是海淀户口,就有机会。即使没有海淀户口,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外区的有机会——花生就有好几个同学来自西城、东城、朝阳、顺义……外地的有机会——我大学舍友的孩子上的人大附中,他们就没有北京户口。只是,随着这几年跨区升学的收紧,外区和外地上六小强的难度更高了。那么,是不是没必要买学区房?小学还是有学区房的,只是多校划片了(几所学校对应多个小区),只是教师轮岗了……所以,不是非得买贵得吓死人的学区房,如果自住自用的话,海淀的非学区房倒也不妨考虑下。我有个嗅觉灵敏的朋友,去年听到政策风声,赶紧买了一套海淀的非重点学区房——其实就是非学区房,今年开年已经涨了大几百万。我不是在鼓励大家炒房,房住不炒,何况房子已经进入黑铁时代,不是一个好投资品了,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逻辑:教师轮岗目前也主要在自己区里轮——这个我们必须理解,北京很大,一个区的级别相当于其他地方一个市,也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生活居住以及子女照顾等问题。那么,轮来轮去,整个海淀不都成学区了吗?整个海淀区的房子不都变成学区房了吗?不买房也没问题,像我和我的一些同学朋友,还能选择租房住。我住的这个房子,是真学区房,海淀六小强是没学区房,但是中关村一二三小有学区房。中关村三小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冬奥会开幕式的那个《雪花》环节,穿着白棉服红靴子、手举和平鸽的孩子们,主要就来自于三小。即使是多校划片也有一个区域,学校和小区距离基本都在5公里内。海淀有多大?如果让海淀上地的孩子去海淀玉泉路上学,那么每天路上来回要40公里。就近入学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的,不然也太不人道了。去年多校划片+双减+打击学区房,中关村核心区的学区房价格是降了不少,大概从每平米16万降到13-14万。只是,去年趁着低价入手的,最近又涨回来一大部分——新生家长又要开始张罗今年孩子入学的问题了。不管学区房房价如何起起落落,学区房的房租可是岿然不动,绝不拉胯,而且极其抢手。我租的一套50多方的老破小,房子里什么都没有,冰箱洗衣机都是自己配的,一把椅子都没有,还要1万块一个月。我租下时的房子,根本不用布景,就能参照那个断舍离日剧,拍个海淀版的《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就这样还要靠抢!每年的6-8月孩子新学年入学前,也是海淀区租房的旺季。这套房子,虽说东西少点,但是地段楼层采光环境,算是我看过的很不错的了。所以同时要和两个妈妈PK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为了孩子,老母亲竟可以拼到这种程度……

今天是开工第一天,这两天来了很多新朋友,首先,祝新老朋友新春大吉,万事如意!一年中最理直气壮的“躺平”时光,可能就数春节了。工作上即使你想加班——当然也没几个人真想,你的合作伙伴、你的上下游单位也都歇了。小朋友吃吃喝喝,看看电视——何况还有冬奥会和女足比赛,都不好意思催他们赶作业——老母亲也正好需要放松几天。然而轻松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昨天吃完午饭,我就有点紧迫感了,小朋友也开始担心赶不及如山的寒假作业……作为一个家长,教育孩子首先需要的是同理心。觉得孩子不抓紧焦虑上头的妈妈们,我送给她们一句话:你有多不想上班,孩子就有多不想做作业。作为一个家长,教育孩子其次需要的是激励。尤其是在“躺平”的假期之后,甚至打一点点鸡血也不为过。所以,今天我会从花生表弟小布丁的学琴故事讲起,给妈妈给孩子也是给我自己打点鸡血,收心、提振、满血复活、继续上路。每次去我妹妹——布丁妈妈家,我都很爱听小布丁弹钢琴,一首卡农被他弹得风生水起,让我们沉醉其中。(前两年,布丁还在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总决赛和新加坡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分别拿过一等奖)现在小孩都不太能吃苦,布丁也不例外。有一段时间布丁练到了瓶颈期,情愿去做作业也不愿练琴。不下一百次的讨价还价和斗智斗勇,搞得布丁妈心力交瘁、意气消沉。而当时教布丁钢琴的俄罗斯外教要求却极高,提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加课加练她就“罢课”!这导致了布丁妈和外教的“决裂”。而自从上不了钢琴课、没了约束,布丁反而觉得有点失落,自己倒时不时坐到钢琴面前去弹一弹。过了一段时间,布丁妈因势利导,请了一个有水平又没这么“鸡血”的男中教,重启钢琴课。布丁也真正热爱上了钢琴,不用布丁妈催促,学习之余,倒拿练钢琴当成调剂。花生看到布丁弹琴弹得毫不费力,就以为很容易上手,假期到布丁家里去,就让布丁教他。花生所有学科里就音乐最差,他被布丁这个小老师训了一顿。布丁像个小大人,对花生说:学钢琴很难的,我妈老是骂我。孩子语数英要学好都不容易,但只要一提到学钢琴,每个老母亲就会觉得,学其他都好说。布丁妈妈有很多家长群,每个群按我的标准来看,算是都比较鸡血的。然而只要和钢琴群比起来,其他群也瞬间变佛系了。我和妹妹小时候都没学过乐器,乐理也没好好学过。我还是大一时学吉他才搞懂了五线谱,妹妹对音乐可谓一窍不通。而小布丁学琴后,有一天,我到妹妹家吃饭,小布丁在他自己房间弹琴,妹妹和我在客厅聊天。聊天不太顺利,因为妹妹总插入一些诸如此类的话:布丁,要弹出欢快感,而不是弹得快,节奏要慢下来!布丁,刚才那个小节,有个音弹错了,重过一遍!布丁,这个Do需要强化,你弹得比别的音轻了!布丁,刚才要停顿4拍,你怎么才停了3拍?!……我是不是换了个妹妹?布丁妈妈向我解释,小布丁学琴,她也必须跟着学,搞懂所有的曲调和弹奏技巧。因为学琴不仅是学,关键是练,老师一周最多上两次课,后面练习得有人盯,否则就白学了。从五音不全到精通音律,只需要家里有一个学琴的孩子。我妹妹为了陪布丁练琴,人到中年,0基础还要开始学习乐器。当时我还在陪着花生冲刺六小强,受到一点刺激:学乐器这么难妹妹都能上,为了小升初我重新温习一下语数英,算得了什么!语文重背唐诗宋词,英语去考雅思,奥数以前没太接触过,也得硬着头皮上,和什么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概率、数论死磕到底。(小升初前,我和花生一起上奥数小课)我觉得我算用功的,直到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一位西城妈妈约了一起吃午饭。我聊起,我现在开始陪着花生上网课了,还玩命记笔记,就是要自己搞懂奥数这样才能辅导孩子。我以为朋友会表扬我,没想到她轻描淡写地说:是呀,孩子的时间最宝贵,上网课也要讲究效率。我女儿不是特别忙嘛,网课我都是自己先上一遍,有些她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用再看了,省得浪费时间。只有她的薄弱环节,还有她没怎么做过的题,我自己先消化了再讲给她听。我朋友温柔和善、说话不紧不慢,看上去云淡风轻、与世无争的样子。她女儿比花生大一岁,在西城区最好的小学上学,后来上了西城区“四大金刚”中学之一,品学兼优,写得一手好字,获得全国一等奖;体育也很棒,是校女子足球队主力,是我们眼中名副其实的牛娃。因为朋友外表的“佛系”,我们都被骗了,还一直羡慕她有个“自鸡娃”。我不是让你们向她学习,毕竟我自己都很难做到,只想说说当时我听到这个细节时的感受:哪有什么天生的“自鸡娃”?!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老母亲,还是高技术含量的那种。和六小强那些超级优秀的同学比起来,花生不算是个牛娃。但居然也有些牛娃妈来羡慕我,说花生身体棒、自律强、阳光正派、各方面发展均衡。花生很喜欢运动健身,初中在班上担任文体部长,也总是组织和督促大家锻炼。曾经有同学给我留言,体育中考满分就有花生的功劳。经常有妈妈来问我:我们家孩子我拉着他锻炼都不去,你是怎么培养的?花生小时候很喜欢足球,我就陪着他院子里踢。天气不好就改在家里,小皮球当足球,门框当球门,我这个老母亲总是舍身当守门员。现场异常惊心动魄,花生一个个射门虎虎生风,杀伤力不小。这让我陷入两难境地:救球积极点嘛,扑那些吊到上方斜角或者冲着门框去的球,容易扭到老腰,或者崴到老腿。救球不积极一点嘛,稍不留神就会被球打中,重则身受内伤,轻则疼上半天。我只好拼命提醒:轻一点,轻一点……只怪当时没有电影《哪吒》,不然我也借鉴下哪吒老娘陪娃踢毽子的装备,戴上头盔,穿上护甲、护膝和护腿。后来花生又对棒球产生兴趣,拿了个充气的大棒子在家里挥舞。我及时制止了他拿小皮球做棒球的计划,翻箱倒柜,找出一只他小时候的玩具“愤怒的小鸟”——一个圆乎乎的红色毛绒玩具陪练,才避免发生惨案。到了小学三年级,花生终于爱上不那么“暴力”的运动——篮球。在周末或晚上,没有小伙伴陪练的时候,也只好我上。除了肉身陪练,还要精神陪伴。我和花生,虽然一个文艺女生,一个钢铁直男,爱好取向不尽相同,但毕竟是一家人互相带动,扒拉扒拉,还有一些相同爱好,其中一个就是爱看足球和体育赛事。每次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的重要比赛,包括现在的冬奥会,我俩总是一起紧张一起喝彩,也算培养了共同语言。有些人看到别人家娃学习好、体育好、品质好,就很羡慕别人家娃的妈妈,却没看到,从“普娃”到“牛娃”这条道路,是由这些妈妈数不清的付出铺成的。也不要总觉得为啥别人家孩子就能轻松考高分、弹得一手好钢琴,或者天生有很多优点,却没看到在这背后,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时间、经历过多少失败、克服了多少次放弃的念头。就像布丁妈妈说的,学琴,其实学的是平日的坚持和面对困难的不放弃。和别人家娃比较产生的焦虑,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只看到了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也选错了比较对象——想跳过牛娃和牛娃妈承受的那些苦、直接变成牛娃和牛娃妈。有一句话虽然很俗,却是大实话——要想人前显贵,必要人后受罪。优秀的孩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成绩和好品格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能获得的,只有做到非常用心和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相关阅读“双减”后第一个寒假,聊聊我家孩子的安排回顾2021:风雨交加,我们也绝不拉胯9年义务教育收官,我总结出孩子课后习惯“四大件”中考百日誓师,我写给花生一封信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2022年2月7日
其他

老母亲家庭和事业两不误? 你不要骗我……

放寒假,对老母亲意味着鸡飞狗跳,忙到脑壳嗡嗡的……作为大孩子的家长,我还简单点,最多也就是一日三餐要挖空心思:今天好不容易决定晚餐吃菌菇炖鸡,中午11点半下的单,却因为节前送货人员紧张,3点半才送到。而且没有鸡——说是断货了,给我退了款……这时我再下单买别的,即使能送货,送到时,也变成吃夜宵了——没办法,只好自己出门去菜场,做食材的搬运工。每天的时间和脑子,都被一日三餐和洗刷收拾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留给自己的相当有限。花生小时候,每年的寒假和春节,也是我最忙的时候。花生的保姆是四川的,一般总要提前10来天就回家。家里没人看花生,我只能把一年的年假都攒在寒假休掉。如果阿姨回来得再晚一点,年假不够用,还得厚着脸皮向领导请事假。十几年前基本没有网购,更没有超市送菜之说,出去买菜,我必须带着花生,让他坐小推车里,推着他去买菜。一边做饭一边还要看着花生,我就想了个办法:买了一个充气小城堡,把花生放里面,还放了几本撕不烂的书和玩具,他就能自娱自乐。把小城堡拖到厨房门口,如果叫妈我也能随时答应。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做到兼顾带娃和工作的,反正我是很难做到。至少阿姨不在时,我就是一个24小时保姆,抽空做点工作。我想,不管哪个公司老板,都会为我这样的女职工头疼吧。那会儿还没放开计划生育,就一个娃,怎么都还能对付过去。像现在这样的两娃甚至三娃家庭,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当妈的估计要忙晕了吧。这几天,就有老母亲给我留言,说忙到都不知“今夕何夕”了。我写过一本书——《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和事业平衡的陷阱》。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我对大家、特别是女性的建议是:不要执着于平衡家庭和事业,不然会把自己搞得特别纠结也极其辛苦。我看问题喜欢看样本,那么我们可以先看看:到底有没有带娃和事业都能完美兼顾的老母亲呢?很少,特别是二胎妈妈。(在我的《不完美,更幸福》一书中,放上了部分妈妈发给我的消息)那么,那些做到“家庭事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女神,都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呢?我写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我和一些朋友的亲身经历,更是查阅了大量资料、访谈了上百名女性、收到过几千条消息,我的发现是:这样的女性,绝大多数要么是家里有人(老人或老公)帮着带娃和做家务;要么是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请人帮着带娃和做家务。当女性摆脱带娃和家务的繁琐劳动,才能做到:❶
2022年1月28日
其他

海淀西城的期末试卷,透露了即将出台新课标的“三大玄机”

刚结束不久的期末考试,是“双减”后的第一次大考,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展示北京的期末试卷,有人说“难出天际”,有人说“当头一棒”……今天我也凑个热闹,放几张海淀和西城的期末试卷(试卷来自“北京小升初网”),大家先大致扫一眼,评评到底是难呢,还是不难?三年级期末试卷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双减”后第一个寒假,聊聊我家孩子的安排

这次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假期,线下学科课外班都取消了,来看看我们家孩子的计划吧。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每到假期,来问我这件事的家长最多

每次到假期,来问我这件事的家长最多。寒假来了,今天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个写字课,也给大家争取来6节免费体验课——是我以前一直推荐的河小象;同时我也会讲讲孩子练字这件事,不需要课程的家长,也可以只挑干货看。我很高兴来问这件事的家长,认识到了,写字这件事,对孩子学习和生活影响重大。写字不好看又比较慢的孩子,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会很吃亏,就说两点:写字写得又差又慢的孩子,和写字写得又好又快的孩子相比,小学低、中年级的生活是天差地别的——写个作业要比同学慢很多,写得不好还要擦掉重写,太扎心了。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作业量猛增,一张试卷的写字量也是超多,写字太慢,效率降低时间紧张,能做的事情就比同学少;字迹太差,会大大影响阅卷印象,老师还会扣卷面分。从很多过来人家长来看,字写得又好又快,就是实实在在的减负增效!群里,一位有经验的二娃妈妈这样说:还有一个家长是初中语文老师,这是她的肺腑之言:那字写得又好又快靠什么?我下面会展开详细说说,但如果只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练!我以前分享过,在练字这件事上,分为两种小朋友,一种是能自己练的,一种是要带着练的。我外甥小布丁就属于前者,他很喜欢写字,不靠布丁妈监督就能很自觉地坐在那里一练练半天。(小布丁和他堂姐,暑假出去玩的时候,还在宾馆坚持一边练字一边背古诗词)如果练字这件事在家在校自己能搞定,那是最好的。然而,还是有很多没这么喜欢写字、不会自觉练字、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字写好的孩子,那么,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让专业老师带着练而不是老母亲自己和孩子死磕到底,就变成了一个好选择——这也是我今天推荐河小象线上写字课的原因。河小象我推荐过好几次,比较过市面上其他写字课,口碑和反馈也不错,才接着推荐的。现在趁着寒假前,我又给大家争取到了免费的6节硬笔书法体验课,可以扫码领取试听。能让孩子先试学,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跟下去。这种机会还是很难得的,减少了大家的试错成本。【河小象写字线上课】6节硬笔书法体验课售价199限时特惠0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报名▼试听课内容:常见笔画讲解、偏旁精讲、单字结构、笔顺讲解上课形式:录播课+老师点评课程时长:15分钟/节(视频+写字)上课时限:6天我不少读者的孩子上过河小象写字课,这是其中的几条反馈:在分享写字干货前,我想讲讲什么才是专业的写字课:老师要专业:授课老师是书法家龚金夫老师,有着20多年的少儿书法教育经验;1对1的辅导老师也很专业,都有5年以上的少儿书法教育经验。课程设计要专业:河小象的课程是一个学习——反馈——改进的闭环。平台也要专业:河小象的平台由原阿里巴巴顶级技术科学家开发,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更加准确地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今天,我为大家争取到了6节体验课,现在限时0元享受。【河小象写字线上课】6节硬笔书法体验课售价199限时特惠0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报名▼试听课内容:常见笔画讲解、偏旁精讲、单字结构、笔顺讲解上课形式:录播课+老师点评课程时长:15分钟/节(视频+写字)上课时限:6天和正式课一样,体验课也是15分钟一节,每次学写一个字,会有24小时微信伴学+有效的纠错复习方法+1对1书法专业辅导。大家可以先给孩子先报个名感受下,再决定要不要上正式课。说写字方法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呢?写字写得好,是靠脑子呢,还是靠手?其实,写字是典型的手脑结合运动,不光需要大脑的记忆,也需要肢体肌肉的配合,和打篮球、练乐器是一样的,靠的是肌肉记忆。名词解释:肌肉记忆,一种动作重复多次后,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披露我家孩子3个写作小技巧,超好用,提升肉眼可见

和其他城市相比,今年北京中小学放假时间算晚的,东城区的小学生刚刚考完试,海淀区还要熬到这周五。这是“双减”后的第一次期末考,平时没啥作业、书包也不拿回家的小学生家长,戏称这次考试是“开盲盒”,不知道给自己的,是惊喜还是惊吓。考试成绩是孩子一个学期学习结果的呈现,反正“考都考了”,好的固然要表扬,差的批评或是烦恼焦虑也用处不大,关键是:拿到卷子好好总结反思下,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掌握,哪些能力项还需提高。在寒假里该复习的复习,该预习的预习,以更坚实的基础、更稳定的心态迎接下一个学期。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占比40%的作文,分享表达方面3个超好用的小技巧,立马可以上手。01去掉非必要的虚词,比如“了”“的地得”等。前两天我聊到,去年海淀中考二模的作文题是《我的中国故事》。拿花生的作文举个例子,虽然看来也不算十分优秀,但考虑到这个题目不算太好写,时间又紧张,所以也还过得去。判卷老师也给了他将近满分的作文高分,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我以前和花生一起修改作文,就提醒过他,尽量删去不必要的虚词,减掉冗余,文章读起来就会简洁清爽,更有节奏感。他这篇作文多余的虚词不算太多,但还有可以优化的余地。我大致看了一遍,挑出可以删掉的虚词,用红色标出,居然也有15处!包括7个“了”、5个“的”、3个“地”。把这15处虚词都砍掉,再读起来语感就会好不少。02尝试换一个人称代词(视角)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和大家分享过,去年“双减”后刚开学时,花生的表弟小布丁作业很少。一次去宠物店,他看中一只英国垂耳兔,坚持要买吵得布丁妈头昏眼花,只好把兔子请回家。因其毛色是泰迪熊的棕褐,故取名为“泰迪”。对泰迪,布丁宠溺得了不得,小兔不仅给他生活带来巨大的欢乐,给他写作也贡献了丰富的素材。在布丁妈的指点下,小布丁只是换了个人称代词,把小兔当成“我”,用泰迪的视角来写作,作文就大大改善。布丁的同学没见过这种玩法,大为震撼。如今,布丁的周记《小兔日记》已经连载到10期以上,风靡全校,同学们都“拿着小板凳”,像我们小时候等《射雕英雄传》一样,焦急地等着布丁更新。你们也可以让孩子试试,写小动物甚至植物可以用“我”来代替“它”,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不仅能给作文带来新鲜的视角和创意,更会让孩子脑洞大开、充分激发想象力。03把笼统的“集合名词”换成具体的名字,制造氛围感。第3个方法比前两个略微难一点,需要孩子平时的积累。这是我前几年在意大利旅行时发的朋友圈,就厚着脸皮当成一篇“范文”来讲解吧。你们可以发现,这里出现了各种具体的名字,不仅有广场的名字、山顶别墅的名字、海岸线的名字,更有各种鲜花的名字比如九重葛、风信子、紫藤、玫瑰。如果把这些具体名字去掉,换成笼统的“集合名词”(这是一个英语概念,比如People、food、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如果寒假孩子只能读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选它!

通过去年花生的中考,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各学科增加了大量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我就不说语文、历史、道德和法治这些大家容易理解的科目,而是说说物理。对,你没看错,就是物理中考。2021年北京物理中考试卷里,这道科普阅读题,要4分(物理卷面分总共才70分,4分属于大题了)。我在考场外面等花生,听到出来的孩子们唉声叹气:今天考的是物理吗?明明是语文!还是古代的,文章都看不懂。第三小题,有人不知道答案,因为物理书里并没有;有人知道可以是日晷,但是“晷”字不会写,像小学生一样注上了拼音;还有拼音都写错的——物理考砸,理想高中错失,只能怪自己语文拉胯!我一直在提倡,要重视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因为我切身体会到,考试真的都要考,理科也不例外!教育是个中长期项目,千万不要等到重大考试,家长才后悔没早点看清方向。而且,学什么考什么,每次教改都会有明确指向,家长一定要多关注,有什么新动态我也一直会给大家提醒。2021年年初,教育部下发过一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各学科都要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教育孩子,学习和考试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在孩子的心性、品德和价值观教育上,中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足根基。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就因为这套书,差点误了我给孩子们准备的“寒假教辅专场”!

很快就要期末考了,接下来的这个寒假,是“双减”后第一个没有课外辅导班的寒假,教辅在假期的重要性,就更加突显了——这些天我的后台,都是呼吁推荐教辅的声音。所以应家长们的需求,我今天特意准备了语数英教辅专场。语文我重新上架了《小学生绘本课堂》,数学则是返团了清华附小学校出的《乐学手册》(详情介绍见今天的二条),都是基于小学大纲,巩固并拓展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优秀教辅。至于英语,却不太好找。我经常逛书店,找来找去,主要只有这三类适合小学生的英语书:1、英语培训机构教材2、单词、语法、习题刷题书3、英语分级阅级绘本前两种对小学生来说略微枯燥,不容易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第3种是我大力推荐过的,比如牛津树系列,只是在类别上属于课外阅读,不能算是配合课堂学习的教辅。很多朋友入手了语文的《小学生绘本课堂》后,都对我说,只可惜小学生绘本课堂没有英语,这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一直没有推荐过给孩子的英语教辅,正是因为,我没能找到一套可以媲美“绘本课堂”的英语教辅,既要便于巩固孩子的课内英语学习,也要充分照顾到拓展性和趣味性。直到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你好小学英语》样书。一拿到手,我就知道,我的寒假“语数英教辅专场”终于能配齐了!它是一套漫画书,用孩子感兴趣的漫画来学英语,太有创意了,市面上从来没见过!它是一套教辅书,我称它为精简版的英语“绘本课堂”,单词、语法、句式、听力、练习,小学英语需要掌握的、需要拓展的各项英语能力,通通都有。大家都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背单词、记句式、掌握语法都比较枯燥,不容易提起兴趣,这套书用了一个绝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头疼的问题,就是,用有趣的彩图和漫画故事来学英语!不用家长费劲催促和辅导,就能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英语,并且配套同步听力、语法手册和专项练习,帮助孩子养成并提升小学阶段需要的各项英语能力。《你好,小学英语》的出版社隶属我母亲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是非常知名的专业出版社,编者团队更是中英合璧:作者之一的王睿颖,是剑桥国际少儿英语考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ET\PET的口语考官,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部英语教师;另一位作者Florence
2022年1月5日
其他

围观:二娃妈、职场精英、全职妈妈的时间管理

大家新年好呀!首先我先来做个预告:眼看快要期末考和放寒假了,这是第一个没有课外辅导班的寒假,来问我教辅书的家长特别多,就在这周三
202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