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做了一点调研,看看“双减”一年之后,孩子的课外班到底有没有减少。目前看来,家长给孩子报的学科类课外班确有减少,然而音体美等素质类兴趣班却有增加的迹象。
陆陆续续地,我也收到不少妈妈的留言,咨询如何给孩子选择课外班。
课外班不是有钱闭眼报,也不是报了就有效果,除了具体是报这个班还是报那个班,报这个机构还是那个机构这些战术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先解决战略问题——
不能只掏钱报班,首先要抬头看路。
作为一个过来人,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下我家给孩子报课外班的心得。
先声明一下,这篇文章对家里有矿的家庭不适合——娃广泛用课外班试错,可以称之为人生体验,万一浪费了时间精力,家里也托得起底。
刚才说了,课外班分两种类型,下面会分别按这两类聊聊:
一是语数英这种学科课外班;
二是音体美等兴趣课外班。
报班,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
语数英是刚需,但课外班却不一定是刚需。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报班,根据我的调查,大多数家长会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为标准,成绩好不报,成绩不好才报。
也就是说——缺哪补哪——这个大原则是对的。
但是要特别注意一种例外情况——
想让孩子在某门学科上做到优异,比如说小学培养兴趣,到了中学可以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等。
如果孩子确实有过人之处,最优策略是各科均衡优秀+1门优势学科,或者是各科均衡优秀+1门特长。
这样就会比其他人多一种选择,比如说走竞赛或走特长生。现在的高考“强基计划”也是鼓励孩子在综合优秀基础上,有一门突出的基础学科——目前参与这个计划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和古文字学等。
而在初升高阶段,除了高水平艺术团、体育等特长生,科技信息类特长生的名额也还是比较多的。如果孩子具备一门真正的特长,学业水平也达到一定底线,就有机会冲一下好学校。
所以,假如你家孩子有潜力,目标也比较高,这样报班就不能局限在缺哪补哪,而是在缺哪补哪之后,还要致力发展长板,直到发展出一门特长来——学科特长也是特长。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做到这个最优策略其实非常不易,要看孩子的天赋,要看资源(团队、老师等),对时间管理要求也很高。像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一般来说要拿个国家级的金银牌或者省一进入国集,对高考升学才会有帮助。据我了解,一些中学生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准备竞赛却一无所获,这时再开始备战常规高考,却发现比起同学已经落后了。所以我再给一个次优策略,这个更加现实,也适合更多的家庭——
不要求孩子有特别的长板,只要做到没有明显的短板,也可以超过大部分人。把语数英3门每门都提到90分+(100满分的情况下),要比把某一门搞到100分或98、99要容易得多,而语数英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项目,各科均衡的孩子会更有竞争力。次优策略从原则上来看也是缺哪补哪,但是到底怎么补,是不是用课外班来补,一些家长会踏入另一个坑——一看到孩子某门成绩不好就马上报班。一张数学试卷,如果孩子考了80分,我们不要急着得出结论孩子数学不大好,就急着去报班。而是要先分析一下,没拿到的20分丢到了哪儿?有的孩子是最后两道大题做不出,前面基本分都拿到了,这种情况就是适合报班的,而且是提高班,帮着孩子去突破一些难题,目标是考到90分+。有的孩子后面大题倒是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前面的基础分却丢了很多,这个再细化一下,可以分两种情况。这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同时针对孩子经常犯错的点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我曾经分享过,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划出来是个好主意。有些选择题是要选正确项,有些却是要选错误项,看题时就把“正确”或“错误”圈出来,省得看ABCD选项时忘了题目一看到正确的就填进去了。
(花生初中的期末语文考卷,出卷老师体贴地把“有误”加粗了,但不是所有的考卷都是这样的,就要自己划重点了)
计算失误花生也会犯,在初一引入负数时,经常会在去括号或移项时忘了变号。我让他把这个错因写在本子上,经常翻一翻提醒自己,再找些同类的计算题训练熟练度。后来再考试,他就很少犯这种低级错误了。如果是上面这些情况造成成绩不理想,就不要急着报课外辅导班,纠正习惯和针对性训练才是孩子最急需的。这个更不需要急着报课外班,最重要的是看课本!把课本上的每个概念都搞清楚!后续再配合一些好的教辅,用拓展和训练的方式来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并灵活运用。
等孩子把基本概念都搞懂吃透,再来看是不是要报课外班——很有可能就不需要报了。如何报课外兴趣班,要看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目的。有些家长周末和假期给孩子报兴趣班,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地方玩,其实是找了个游乐场,所以报班只要达到目的就OK。但更多的情况是:家长想通过课外班让孩子培养兴趣,把兴趣再发展成特长,广泛试错到处开花。我前面说过了家里有矿的无所谓,但是趟不起很多坑的家庭报班时就不能特别随意——上兴趣班不仅涉及到金钱成本,更关乎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而后面两种成本,孩子是浪费不起的。
特别是时间成本,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刻体会到,留给孩子试错的时间很有限!如果走中考高考路线,一般来说广泛试错只是到小学为止。到了中学,别说试错,就是想同时维持两三个兴趣都很难——学业负担加重的时候,你是能放弃语文呢还是数学呢还是英语呢?(小布丁在上国画兴趣班)
为啥有些琴童妈,会让孩子在小学六年级前就考到8级或9级以上呢?因为到了小升初以后就没太多时间练琴了啊!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和学科无关的项目,如果想从兴趣发展成特长,要么在小学搞定,要么就要等上了大学——这就是冷冰冰的现实。一开始广泛试错不是不行,只是很难一直试,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基本就要开始聚焦,集中精力专攻一两项。为啥不说选孩子喜欢的?真相是:孩子的喜欢很可能只是一种假象,也可以说是“叶公好龙”,乍一看喜欢这喜欢那,一旦深入要吃苦了就立马不喜欢了。
真正的喜欢,是必须克服困难付出辛苦的。自己擅长的项目,才能有信心去攻克,比别人强才能越练越喜欢。我有个同学,学习一般,在学校里也没看出有啥特长,现在却是我们校友里最牛的人,一个大艺术家——后来才知道,她家是音乐世家。
当然这个案例有点极端,我想说的是:想走艺术道路,家里有点资源相当重要。即使自己不是什么艺术世家,也要认识点圈子里的名家,因为启蒙是很重要的,孩子能否爱上艺术,很多时候是启蒙好就有兴趣,启蒙不好就没兴趣。也要学会利用学校的资源,比如我亲戚就有孩子在高水平的校乐团,省级比赛经常拿头等奖。在乐团训练又省钱又能迅速提高水平,还有小伙伴陪练也不用家长督促。以此类推,也可以看看学校里有什么厉害的体育团队,比如足球队、篮球队等。很多艺术类兴趣是相当烧钱的,不仅是买乐器和请老师,更是去国外参加比赛(当然这几年疫情就没法出国了),而且是长期烧钱,所以要有预算管理;如果自己所处城市此类资源有限或者兴趣班和老师很远,不利于孩子平时训练的,也要谨慎考虑。
体育也一样。比如,羽毛球肯定比冰球成本低也更容易训练,有些小地方可能连个冰球队都攒不起来;比如,如果在东北练滑雪,肯定会比广东方便得多。所以,兴趣班一定要把天时地利人和都考虑进去。总之,报课外班,首先要搞清到底需不需要,然后再去做下一步的选择。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努力,还要高效地努力。人们经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其实,选择就是一种高效的努力。
(小布丁在教花生弹钢琴)
关于课外班,想说的还有很多,我以后也会慢慢分享。如果你们有任何疑问,也欢迎随时留言沟通。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
↓↓↓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
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