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还是海淀六小强呢,纪律还不如美国学校好……”

安柏 海淀花生妈 2021-03-07



 

1

“开学一个月,毁了价值观。

 

果冻6岁半,住在上海,今年他通过面试,进了一家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小学。

 

果冻妈妈是我的亲戚,她挺喜欢这家学校的风格,管理精细用心,注重纪律和规则,比如说:


见到老师要鞠躬,叫老师好;

每天早上要求出操,还要绕操场长跑训练;

进教室要把书包放在规定的地方,码放整齐;

上课要求坐姿端正挺直,写字握笔规范;

课堂上提问先要举手,老师同意才能发言;

老师指导学生轮流值日,要求回家也要适当做家务……


 

果冻妈妈有个闺蜜柔柔妈,总觉得国内教育不如美国自由轻松释放个性,去年带着柔柔去了加州准备在美国读书,今年在上学前班。

 

上个礼拜果冻妈刚好去洛杉矶出差,抽了个空去看柔柔妈,两人从柔柔聊到果冻,也聊起果冻的小学。

 

听到学校这些条条框框,柔柔妈妈皱起了眉头:

 

你千挑万选的,这家学校真的有这么好吗?听起来规矩这么多,管理这么严,不会压抑孩子个性吧?我真有点担心会把果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管没了。

 

果冻妈妈看了看柔柔,她下课没事干,大人在说话,她坐在沙发上拿着IPad,已经打了1个多钟头游戏了……

 

果冻妈妈回来,和我提起柔柔妈妈对学校的评价,她问:

 

遵守纪律严格管教真的会压抑创造力吗?我看柔柔每天都在玩IPad,倒是没人约束她,难道靠这样就可以培养起创造力?

 

这让我想起,好几年前有个家长,也是孩子刚上小学没多久,写了一篇爆文《开学一月摧毁坚持6年的教育观》。

 

“我用了6年力图把女儿培养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我的这个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这个家长努力把女儿培养成个性张扬的人,但是“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她女儿在学舞蹈,已经有几双芭蕾舞鞋,但是和学校要求的白色、宽带不一致。她觉得根本没必要统一,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女儿的焦虑买了“合格”的鞋子。

 

“如此的整齐划一,6年后,我的女儿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这个家长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2

违纪留堂的海淀六小强vs“繁文缛节”的美国学校

 

在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美国是自由国家,上学比中国轻松,作业少,老师对学生管理的很松,基本属于“放羊”式的,因此孩子的天性能更好得到解放,也比中国孩子更有创造力。

 

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管是在因上——规矩少,还是在果上——更有创造力。

 

上个学期,花生一连三天都没有准时放学,他告诉我班上的纪律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第一天全班留堂,第二第三天,包括他在内的几个班委和班主任一起开会讨论解决方案。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上课随便插嘴讨论,闹成一片,打断老师讲课的进程。

 

他们的历史老师是年级组长,他抱怨说,其他班级都已进入宋朝了,就你们耽误在唐朝,再这样下去,我们和别人的进度可不止差一两个朝代!

 

听到这个可真让我吃惊,我问花生:你们还是六小强呢,纪律居然这么差?!

 

花生说,都差不多的,其他班也有纪律问题,只不过没那么严重。我小学同学不是还有上人大附的嘛,我问了他,课上也有很多人随便插嘴。

 

看来,就像一些家长对美国学校有误解一样,我对海淀六小强也有误解。 


后来我有机会见到学校一个领导,聊天聊到纪律问题,她说:

 

初中课堂纪律不好是我们这里一个普遍现象,说起来孩子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是好事,但是这个纪律不管也不行,不然影响正常教学。我在美国观摩过几所学校,那里纪律比我们好得多,老师也比我们敢管,像这样上课讲话影响别人的学生,早就被请出教室了……今后还是需要你们家长配合严格规范课堂纪律。

 

美国很多学校比中国更重视规则,这是真的。

 

我有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在美国上学,虽然美国小学尊重孩子发展规律,作业很少,很早放学,但是在纪律规矩这个层面上,是一点儿都不放松的,比中国学校还要严格。


 

比如说其中一所学校吧,孩子入学第一天,学校就发了一本学生手册,比我们的《小学生守则》厚多了,各项规定列得密密麻麻,而且针对每一条都有非常具体的描述。

 

第一就是尊师重道:


要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课上提问要先举手,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同学都应该举手;

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要尊敬、倾听并遵循所有校园里成年人,包括老师、校长及其他员工的要求……



对课堂出席有严格规定:

 

每天上学必须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缺课后必须补上,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会乐意帮你;

如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要告诉老师并索取缺课的功课资料;

关于缺勤理由,只能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不来上课都算违规……


学校对着装也有严格要求,一周都有几天规定穿校服;即使不穿校服的日子,也不能乱穿衣服,要求服饰符合社会主流要求和自己的年龄:

 

衣服上不能有裂缝、破洞或撕裂等;

要穿内衣,禁止穿露肩装、低胸装以及露出肚脐的上衣或短裤;

衬衫和开衫都要有袖子,短袖衫的长度要刚好过腰部……

 

光有规矩还不够,严格执行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中小学开学时,都会让学生把校规手册带回家,家长和孩子一起认真阅读学习,手册里专门留有一页纸,是学校、家长、学生的三方声明,需要作出郑重承诺并签署。

 

手册里还明确了违反校规的处罚办法。这样,无论谁做出了承诺,都要严格遵守,否则就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3

追求个性和遵守秩序之间有矛盾吗?

 

柔柔妈妈,和那个为“流水线产品”担忧的妈妈,她们追求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值得肯定和鼓励,不过,追求个性和遵守秩序之间到底有矛盾吗?

 

一个小学新生,和同学用一样的本子、铅笔、文具袋,包相同的书皮,就是抹杀个性吗?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别人孩子都穿白色芭蕾鞋,自己孩子与众不同穿粉色舞蹈鞋,就算是培养个性吗?

 

这所学校的规定的确有点繁琐,可以和老师商量或者通过家委会反映,但仅仅凭学习用品和着装层面的整齐划一,就推论遵守秩序会压抑孩子个性,未免缺乏必要的因果逻辑。

 

培养个性,应该是给孩子发展一个宽松自由的土壤,使孩子的天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更多是深入到智能和精神层面。

 

孩子和家长一样,不仅生活在家庭中,同时也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而集体和社会必然有其统一的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秩序和保护。就像之所以要规定课堂纪律,不纵容个别违反纪律者,是在维持正常的秩序,是对全体学生听课权的保护。

 

正是在秩序和保护中,孩子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尊重规则、团队合作的意识,否则很难在集体立足,更侈谈发展。


 

花生班上几个班委协商下来,除了制定了班委人盯人批评教育负责制,还在班级群里严申课堂纪律,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同意,再有违反者就开始扣品德分(会影响学生总成绩)。这以后,课堂秩序好多了,历史课也很快进展到赵匡胤“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而李煜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

 

开学一个月,果冻有了明显的改变,做作业时坐得笔直,回家会主动和大人打招呼,吃完饭也会帮着家里收拾碗筷。

 

再说到“创造力”,如果一个人的学术基础不扎实,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力”。

 

同“美国学校比中国学校规矩少更自由”一样,“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比中国学生更强”也是个伪命题。

 

首先,“创造力”是很难量化的东西。不能说只有从0到1就是创造力,从1到N广泛落地就不是创造力;也不能说发明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就是创造力,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就不是创造力;更不能说拿到诺贝尔奖才是创造力,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运用到自己国家就不是创造力。

 

不少人觉得“考试”只能衡量“应试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学术水平,那么“创造力”就更加缺乏衡量标准了,那么“美国学生的创造力更强”又从何而来呢?

 


其次,创造力绝对不是灵机一动异想天开,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术基础上。如果不精通物理学,爱因斯坦无论怎样天才也不可能创立“相对论”。

 

脱离了学术基础,“创造力”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导孩子尊重规则,关心集体,注重团队合作,这也是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从来都没有无约束的自由,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在纪律中调整本能、在限制中寻求发展的过程,这何尝不是人类绝佳创造力的体现?


更多文章:

开学了,我们班上又少了两个同学

在疯狂的黄庄上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安柏的新书《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与事业平衡的陷阱》目前正在当当、京东和天猫店热销中。


当当网购买链接


也可打开手机淘宝在天猫上搜索《不完美更幸福》即可获得链接。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

生活是一座好玩的大花园

↓↓↓


花生地主人简介:

安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硕士

世界500强老司机

文艺中年

海淀妈妈

分享育娃故事

交流教育心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