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淀妈的古文鸡娃绝招:别成为坐在宝藏上的穷人

安柏 海淀花生妈 2021-03-07


我有两个朋友A和B,家境都很好,孩子到高中都送到国外读书了。

 

但是这两个家长对中文、特别是古文的鸡娃做法却大相径庭。

 

A:

从小让孩子读《史记》等史书,打好中文和古文基础,孩子考上了英国名校,因为有中国文化素养打底,在西方哲学等学术研究上得心应手,也获得了老师的好评和同学的尊重。


 我向朋友A请教鸡娃的经验

B:

孩子从小在国外呆了几年,小学三年级再回国时,孩子对中文有畏难情绪——因为英文简单呀!特别碰到古诗词文言文,就更头痛了。因此B对中文学习也有点抵触: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为啥还要学这么多古文!就又把孩子送出了国。

 

后来我问起来,B说,孩子成绩不好,国外的学校也不像想象中这么轻松,英文课程没学到家,中文倒基本荒废了……

 

现在中国语文教学中,古文越来越重要了。

 

从现实的应试升学来说:

 

自从2019年语文课本统一成一个版本(部编版,也叫人教版),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比例大幅提升——小学阶段增加了87%,一到六年级古诗文多达129篇。

图片来自一年级下册语文书,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里,已经要求背诵和理解《论语》了

 

花生经历的海淀六小强小升初,在语文考核中,文言文和古诗词也占了压倒性的优势。

 

从更重要的人文素养来说:

 

中国古典文学之博大精深,审美之华贵高雅,和西方文化相比毫不逊色。就是对标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成就,我们也有先秦诸子百家、儒道佛——你没看错,道教和佛教可以归类为宗教,更可以称其为哲学。

 

在孩子的心性、品德和价值观教育上,中国也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比起西方文化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胃口。


《易经》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左传》里的“立德,立功,立言”,《孟子》里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是至理名言、人生灯塔。

 

作为中国人,如果抛弃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一心膜拜西方,失去的是自己的根基、身份认同感以及东方价值观和审美,就好像一个坐在大宝藏上的“穷人”。

 

再看看中国的大师级人物,哪一个不是学贯中西?而中国人做学问,一定是以“中”为起点。其实,人类的人性、情感、审美都是共通的,有差异更有相同,如果连土生土长的文字和文化都整不明白,又怎么能真正学透大洋那头的文字和文化呢?

 

语文教材的改革是正确的方向,这也在提醒我们做家长的,别让孩子成为坐在宝藏上的“穷人”。

 

一个秉承优秀东方价值观、拥有深厚中国文化素养的孩子,无论今后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都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那么,具体如何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呢?

 

我一直说,学习大语文要放到历史框架里去学,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更应如此。

 

以前我们缺少学习手段,学习就是从点——线——网;现在我们鸡娃,完全可以采取更聪明的方法,也就是反过来,从网——线——点,我称之为三步走。

 


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经线是时间——历史,纬线是空间——地理。


举个例子,学习《论语》,先给孩子介绍一下历史背景,会让他更好地理解原文。

 

先秦诸子名篇,我称之为大师语录,《论语》又是其中的巅峰代表。

 

那春秋战国时期,为啥会涌现出如此多的大师,促成思想哲学繁荣的大爆发呢?

 


这放在“网”中分析就清晰了——

 

经线: 

因为那时候是乱世,乱世盛产英雄和智者。到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使得各国统治者都极端重视和笼络人才。而人才靠什么让君主信服呢?靠的是思想和口才!

 

纬线: 

正因为各国对人才的重视,人才也愿意毛遂自荐,实践自己的治国理想。这才有了孔子周游列国,而孔子的观点和口才相当厉害,所以他才能被不同的统治者奉为座上宾。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如果把视野再扩大一点,可以发现,在世界史上,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和古希腊城邦、古罗马共和的繁荣期非常接近。这是因为人类的生产力,这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引发人们对生产关系和精神文明的追求。


放在世界历史里,可以看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同期的是古希腊城邦时代和罗马共和国时代

再早一些,人类还吃不饱穿不暖,哪有闲工夫关心思想和哲学!


那么更早一些大家在忙啥?

 

中国的老百姓在忙碌地耕作、男欢女爱、对唱山歌;贵族在忙着打猎、祭祀、设宴、饮酒、写词谱曲,中间时不时派兵打打仗——所以青铜器制造到了鼎盛时期,既是兵器、更是礼器。从文学上来看,这是《诗经》的时代,山歌和雅乐都有词呀,这也是中国古诗词的源头。

 

再看此时欧洲的地中海,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则在忙着发展文字、建造房屋、修建城墙——慢慢就形成了城邦。和《诗经》对标的是《荷马史诗》,主要讲特洛伊战争,另外女诗人萨福还贡献了不少情诗。




刚才讲了网和线,接下来第三步就是点,也就是从宏观回到微观。

 

学习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这就像我们带孩子抬头欣赏了星空和银河,现在要采撷一颗星星来仔细观察。那么,怎么看会比较好呢?

 

有一个方法,我称之为五维度法,任何文言文和古诗词,都可以按照这5个维度去学习:


1. 译文(小娃建议用画面)

2. 字词注释

3. 赏析(文学性和审美性)

4. 作者介绍

5. 创作背景

 

这个五维度法是按照顺序由浅入深的,对于5岁前的小娃,我觉得到第3维度“赏析”就够了,说太多太深,反而不能让孩子好好学了。

 

针对小娃,第1个维度“译文”,我建议还可用画面替代,这也是我一直推荐的小娃可视化教学。小娃理解能力有限,用文字解释文字,也未必能够消化,看图,就好办了。


你们来猜一猜这幅图画描述的是哪首宋词

 

那么给小娃选择古诗词,最好也以写景为主,写情感讲道理就会有点抽象,更适合稍大一点的娃。

 

到了第4维度“作者介绍”和第5维度“创作背景”,我们就又回到了历史这张网中。

 

学唐诗,要注意的历史节点是安史之乱,这是很多诗人风格和主题的转折点。

 

学宋词,重要的节点是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对宋朝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要注意的是,第5维度“创作背景”并不是每篇必须,一些古文诗词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就可以忽略。

 

今年3月,我曾整理过一个给孩子的“春天古诗”合集,文章请见《跟着海淀牛娃,在古诗中春游》。这周我又在精选夏天古诗了,会按照这五个维度梳理,比较花时间,等我完成后会分享给你们。

 

在语文和大语文学习上,我的经验是,启蒙和入手最好高一点,给娃精选优质的、经典的东西,这样起点才高。娃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他就认为语文是什么,娃的学习潜力和品位也常常出乎大人的意料。

 

用三步走、五维度法来培养娃的古文素养,即使不能达到武亦姝这样的高度,多点耐心,持之以恒,也大概率能养成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孩子。



相关阅读:

一篇文说清娃的大语文怎么鸡

面对疫情困境,我为什么一定要孩子背这三首词

娃的语文怎么鸡?海淀妈的大绝招来了(3-12岁都适合)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

科学鸡娃上岸六小强,阶段性成功的老母亲,
从过来人角度带你科学育娃,分享实操干货。

↓↓↓

点个“在看”
只要你想看,我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