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孩子阅读和写作,这两天我的收获太大了!

安柏 花生妈安柏 2023-02-23



昨天没来得及更文,是因为,这两天,我过得太丰富了!


我来到了南京,这座熟悉又久违的城市。梧桐树碧绿,泡桐花浅紫,杜鹃花嫣红。



以前在央企工作时,我经常来南京出差,是去蜂蜜研究所送样,委托实验室用碳同位素法检测蜂蜜是否掺假。


这次,我是来参加“亲近母语”主办的“儿童阅读论坛”,这已经是第十六届了,我却还是第一次参加。



这次论坛选址在人民大会堂。



边上有总统府、南京图书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国立美术陈列馆……每走一步,都是浓浓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我就像一只飞入鲜花从的小蜜蜂,兴奋得要命。虽然只呆了短短两天,还是见缝插针地逛了江宁织造博物馆——有我痴迷的“大观园”和“红楼梦”。还利用论坛中午的休息时间,参观了美术陈列馆的“东方神韵——中国经典美术片作品及文献展”。



这里还有长江路的1912街区——一条民国风味的美食街。



我在南京大牌档,点了盐水鸭、鸭血粉丝煲和桂花糖芋苗,通过味觉,与这座我喜爱的城市,快速重建链接。只是,一个人吃这么多,是不是有点过分?



我真是太贪玩了,话题也扯得有点远,还是聊聊正事吧。



这次去南京,第一件重要的事,是与“亲近母语”的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老师见面。


江浙一带,“亲近母语”课题组做的《日有所诵》,是很多学校指定的课外诵读材料。我外甥小布丁,还有布丁钢琴学妹小柚子都在用这个。


在儿童阅读领域,徐冬梅老师深耕几十年,破解了我的疑惑,也提升了我的认知,能和她近距离聊天,何其有幸!



就像我说过的,自己琢磨了一两年都没想清楚的事,人家一两句话就道破了。学习高手的经验,可以加速成长。


比如说,我听到了一个语言学上的专业词汇,叫做“能产性”。


*名词解释:能产性就是能够生产性, 语言学上指的是基本词能够构成其他新词。基本词汇有常用性、能产性和全能通用性。


这个词,是我问了一个家长经常有的疑问带出的——“孩子看了很多书,但是到了写作还是很难运用,怎么办?”


徐老师先解释了,其实阅读和写作是两种能力,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另外,写作是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又不同,有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强,不见得能落到纸面上。


虽然是两种能力,但是阅读和写作还是有强关联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好书——“有些作品能产性就比其他作品强”——能够促进写作。


接着,徐老师又抛出了一个对我来说新鲜的观点:“古白话”的能产性特别强,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


*名词解释:古白话是汉魏以来,随不同时代实际语言发展而变化的较切近口语的语言,明清小说比如中国四大名著用的就是古白话。


(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收录了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


徐老师拿和她同住的好友杨老师的儿子举例,“和女孩相比,男孩子一般不算喜欢也不算擅长写景,但是这孩子看了《三国演义》(杨老师补充说,“其实没读完整本原著,主要是听的评书。”),写作能力特别是描写环境景物的,就明显提升了,文字也有了感觉。”


徐老师还说,中国最早写现代白话文,写得特别好的,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俞平伯、朱自清…… 其实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深厚的古文底子。


像《论语》、《老子》这样的当然是经典,值得一读再读。但是文言文和现代文距离稍远,提升孩子现代文写作水平,像中国四大名著这样的古白话就更有效。



徐老师还劝家长不要太着急,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也就像阅读和语文的关系,虽然文学阅读和语文学习不是一回事,但她强调:

“不阅读的孩子,语文一定考不好;但不是说阅读的孩子,语文就是考得最好的。


我们一定要明白,阅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看书,只是为了考试成绩,如果看了很多书,日子仍然过得慌慌张张,那么,还是没有达到目的。”


那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这里先卖个关子,大家先自己想想,我待会儿再说。



第二件重要的事,就是参加儿童阅读论坛了。虽然因为家里事多,我只参加了第一天活动,但是触动和收获都是巨大的。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做了开幕式发言《谢谢美好》和年度演讲,每一句都让我细细品味。最朴素的感情,也可以是最动人的;最平实的文字,也可以是最美丽和最鲜活的。



准备了10年,徐冬梅老师才发布了“亲近母语”中文分级阅读标准,这次的论坛,她做了关于分级阅读标准的研制和应用的专题演讲。她和亲近母语的课题组,真的是很用心地做这件事,我从她身上,体会到了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

 


下午,请了老师和小学生上台,上了两节阅读课(未经彩排),让现场与会的教师观摩并研讨。


第一节课,是吉忠兰老师给中年级上的《童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温度,这也是给中低年级孩子选书特别重要的一个维度。



第二节课,是祁智老师给高年级上《三国演义》,以不同的角度去探讨阅读《三国》的可能性。



他以三大战役和曹操的诗词作为主线,串讲三国,极具激情。这节课的结尾,是让每个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公元207年、官渡和乌桓大捷之后、赤壁大战之前的曹操,把观众席想象成那年冬天的渤海,带孩子一起朗诵曹操当时创作的《观沧海》。



这种上课方式虽然引起了现场的“争议”,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小时候能碰到这样一位老师,绝对能极大提升我对三国对历史和对诗词的兴趣。


他讲了两句触动我心灵的话,现场不让录音和录像,我凭自己的笔记大致复述下:

三国是永远说不尽的话题,虽然有各种角度和各种版本的三国,但我们都要放到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来看。这块土地,有过辉煌也有过灾难,看三国,是为了缅怀历史,敬重英雄,珍惜现在。


为什么我会挑曹操这个角度来讲?是因为孙权和刘备都比曹操年轻,不屑于写文章,忙着治国打仗。唯有曹操,一边战斗一边从事文化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英雄都随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唯有文化和文学永存,不会被时间摧毁。


在论坛中,还有“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颁奖和访谈,看到一位位教师追随“亲近母语”,出自一种使命感、一种情怀和热爱去推广儿童阅读,成为一个个点灯人,让人感动。














孤灯虽微可照一隅,万灯共明便可照国。一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小,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影响身边的人做起,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明亮。



我们做家长的,也可以从为孩子选好书、陪孩子读好书这件事做起。阅读的终极意义,不是为了考试,是像徐冬梅老师说的:是为了——让生命安顿,让心灵安顿。


会阅读的人是安宁的,会阅读的人是幸福的,也能够创造更多美好。


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明亮处,向美好而生。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

↓↓↓

无论你是点赞还是点“在看”

我都会很开心,感恩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