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我决定,将每一次的见面都当作最后一次,好好告别
正略书院 | 分享人生
有多少来不及的告别
都成为遗憾
01 来不及告别
在豆瓣的【认真告别】小组,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今年一月的时候,楼主在工作时收到了父母发来的消息,说她的姑姑快不行了,父母让她先好好上班,说是已经叫了救护车。
她的姑姑是一个残疾人,小时候摔断了脊椎,她这一生智力和身体都停留在五岁。
楼主从小和她一起长大,感情极好,虽然全家人都嫌弃她,小孩子们因为她面容丑陋害怕她,但楼主喜欢她,姑姑也喜欢楼主。
她和姑姑最后一次见面,是快过年的时候。她跟姑姑说:我工作了,今年给你包个大红包,开不开心!
姑姑开心的笑眯了眼,楼主对她说:等我啊。
可是姑姑终究没有等来那个大红包,也没有见上楼主最后一面。
她哭着跑回家,姑姑已经去世了。
参加完葬礼,她整夜哭,无法入眠,脑海里都是和姑姑相处的点点滴滴。
她后悔,为什么上次回去没有给姑姑带肯德基,为什么没有早点给她包红包,为什么没有多给她拍些照片……
再多的后悔,都换不来一次相见了。
从此她决定,每一次的见面都要好好告别。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的见面会是什么时候,看似寻常的分别后,可能此生再不复相见。
02你有多少时间留给最珍贵的的人?
之前一位网友分享了他和外婆的故事。
他在离家1650公里的重庆上班,老家一年也回不去几次,过年临走前,外婆趴在车窗上舍不得他走,说:
我今年八十五,你一年回来两次,如果我还能再活五年,那我还能再见你十次。
有时候你以为时间还长,还有大把的光阴在一起。
但是你忘了,你有限的时间,要分给太多人,有的人可能真的见不了几次。
假设我们有75年的生命,那就是900个月,有人将这900个月做成30×30的小格子,用来表示我们一生的时间。
如果你今年20岁,那你只走完了黄色的区域,空白的人生还有很长很长。
你即将独自离家去上大学,去陌生的地方闯荡。
你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大部分的时间里,你都在不断认识新的人。
父母五十岁时,人生已经过去大半,假如你可以每天陪伴他们,你们相处的时间是这样的(紫色区域):
但是,如果你们一个月只能见两次面,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就没剩多少了。
如果你们一年见一次,那就会是这样……
而上文中那位只能和外婆相见10次的网友,他们的相处时间,连一格都没有。
读到这里想想:你和亲人相处的时间还剩下几格?
小的时候想永远和家人在一起,那时我不理解,为什么要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读大学、工作?
长大后才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而余生的大部分时间,你都会献给自己的小家庭。
曾经的那个家是你的全部,你长大后有了新的延续,但父母,却依然把你当作他们的全部。
你的生命版图中容纳了太多,却可能独独忽略了你最该珍惜的人。
就算你的人生还有很长,但父母正在逐渐衰老,你并没有多少时间再分给他们。
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吧,就算相见不易,也要好好告别。
03人生就是不断地离别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认识新的人,淡忘旧的人;不停地相遇,不停地告别。
昨天还朝夕相处的人,一旦分开,就会在你的生命中渐渐走远。
哪怕你们曾经同甘共苦,亲如一家。
读书时因为相同的经历走在一起,但是分开后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再也不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曾经一起工作,并肩作战的同事,你们为了共同的方案讨论、加班,一起解决难题,分享成功的喜悦。
但很快,你的工位旁换了新的人,有人从熟悉到陌生,有人从陌生到熟悉……一茬又一茬。
每天在你身边出现的人,就这么走远,去别的地方,遇见新的人。
你在怅然若失几日后,逐渐忘记,又在某个难过的瞬间,突然想起。
原来你们也曾亲密无间,如今却只能散落天涯。
大概就像朴树在歌里唱的: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现在想想,身边很多人都如此,不知道哪一次的见面,就是最后一次。
都没有道一声珍重,就那么戛然而止。
大家都在各自的轨道里行进着,再无交集。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里说:
人生就是一辆单向行驶的列车,终点是坟墓,路途会有很多车站,于是就会有人不停的上,不停的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站点,所以他们只会和你同行一段,最终通向终点的,只会是自己。
不管相聚多久,最终都会分别,生命中有太多的过客,途径你后短暂停留,又重新奔赴别人的车站。
我们可能没有能力阻止分离,却可以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日子,并在结束时认真告别。
-END-
【正略书院】视频号开通了!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视频号
获取更多精彩视频~
【正略书院】与你一起
认识世界,分享人生!
【正略书院】视频号开通了!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视频号
获取更多精彩视频~
【正略书院】与你一起
认识世界,分享人生!
赵民百字文合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新好文)
好文品读
02 一具尸体引发的故事
04 看了这些定律才发现,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做错误的选择
点亮“小花”,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