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猜想 || 未来中国种业将只剩下约5-8家种子公司

2016-07-26 新锐恒丰研究院 智种网NOVOSEED




作者|新锐恒丰研究院

编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


(文中观点猜测,不可作为依据,仅供参考。)

新锐恒丰研究院:7205 | 9分钟可阅读完

导读

在种业界其实一直流传一句话-The seed industry is always CHANGING.(种业行业是在不断变化中。)从“百花齐放”到种业巨头出现,不断变化。随着时间飞逝,巨头仍不满现状,依然要进行并购和整合,前有陶氏和杜邦联姻;接着孟山都邀约先正达,随即中国化工参与邀约先正达;近期,拜耳横空收购孟山都。这些M&A一直在印证着-The seed industry is always changing。新锐恒丰研究院通过分析和研究美国及欧洲种业的变化,做出大胆猜测我国种业行业,尤其种子公司的变化趋势。在此,特别提醒,因本文为猜测,加上笔者学才疏学浅,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1美国种业市场的聚合 --巨头垄断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种业行业的人来说,近年来,世界种业可谓新闻不断,杜邦和陶氏的合并尚未结束,孟山都便开始邀约先正达,随即中国的企业开始加入这次全球化的行业整合;以及最近的,拜耳欲收购孟山都。使得,这次行业聚合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整合。


这次行业聚合,Big Six6大巨头)在不同程度都参与其中。因此,对世界市值最大的种子市场美国玉米种子市场的演化和历史回顾是有必要的。



▲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


1983年初,我刚刚闯入种业市场时,先锋(Pioneer)就已经是上市公司了,牢牢占据着美国玉米种子市场的头把交椅位置。

▲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


在那个时期,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被形象的比喻为“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以及300个小精灵”



▲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


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先锋已经是绝对的行业老大,大约占到40%的市场份额。 被远远甩在后面(排名第二)的迪卡(Dekalb),市场份额从1974年的23%降到了9%。迪卡也是上市公司,其大股东为罗伯特家族(RobertsFamily)。


到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将引起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并彻底改变种业行业,农民也将获得更多的收益。


就在这同一时期,第一批转基因种子被推向了美国的农民。孟山都相继收购了HoldenHolden’s Foundation Seeds、Corn States、 Asgrow和Dekalb(迪卡)。杜邦(Dupont)收购了先锋(Pioneer)。对于孟山都和杜邦来说,需要花时间消化这些收购,而农民也同样需要时间接受新的玉米品种(转基因品种)。



▲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


在2004年,随着先正达收购Golden Harvest和Garst之后,在美国的种业市场掀起了一次疯狂的行业并购。


大的性状开发公司为了控制他们自己的销售渠道,开始纷纷收购小的品牌销售和代理种子公司。


当技术和性状开始应用到其它作物时,种子公司的并购也从玉米种子公司扩展到了棉花、大豆、小麦、苜蓿和向日葵等其它作物种子公司。


从1988年到2015年,孟山都(Monsanto)、陶氏(Dow AgroScience)、杜邦(Dupont)、先正达(Syngenta)和艾科瑞莲(AgReliant- 科沃施KWS和利马格兰 Limagrain的合资公司)共进行了大约75次并购。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在这些并购中,大约有25个品牌消失。其中,此次并购潮中最大的赢家是孟山都(Monsanto),共进行了30次并购,大约有15个品牌消失。在过去的25年里,绝大多数的美国玉米种子公司消失了。


在此期间,玉米种子的零售价格从大约65刀/袋涨到300刀/袋(含有多价基因叠加的性状)。



▲ 图片来源:Verdant News


大豆的价格从12-15刀/袋增长到70刀/袋。价格的增长主要来自新的性状和种衣剂。


由于农民从这些新的技术得到更高了收益,价格上涨并没有引起抗拒。


另外,这些新产品让农民的种植变得更有效率、更环保,因为使用化肥和农药变得更少和耕作的次数更少。


当我们预测本轮全球农化、种子和性状公司之间的并购,回顾美国种子市场和反思过去的并购史及巨大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行业的新参与者来说,了解过去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认识当前的行业聚合。


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全球种业行业过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毫无疑问,将来会有更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变化。让我们来期待。



2欧盟种业市场的聚合 --种业行业之“谜”



The Greens的最新报告显示,欧盟种业市场严重缺乏“多样性”。每年行业都在进行并购和整合,且一年甚于一年。然而那些“游说者”却一直宣称,欧盟有大约7000家中小型种子公司,不需要“惊呼”。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当人们谈论“ seed companies” ,自然不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孟山都、先锋、利马格兰、先正达和KWS等育种公司。实际上,Seed Companies不仅仅指育种型公司,它包括加工、生产、销售以及代繁等公司。以法国为例,目前法国大约有565家种子公司,仅有72家公司具备研发和育种能力。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显然上面提到的“ 7000 ”指的是整个欧盟的种子公司(包括服务类型,专业型等公司)。这样的逻辑不可能蒙蔽了欧盟的普通公民,他们不可能认为亲本种子繁殖户,种子生产户等也是种子公司。"7000"就是忽悠公民的借口。由于没有合适行业数据来源和相关数据太少。也许是因担心商业机密泄露使得竞争对手占上风,各类种业公司相关数据一直以来非常匮乏。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欧盟种子协会在其近期的报告中提到,欧盟的蔬菜和大田种子市场的95%被5家企业垄断。在这“7000”家种子公司当中,东欧的罗马尼亚、波兰和匈牙利占到了4800家(约68%),这些公司只占了8%的市场份额,它们多数为种子繁殖、加工、销售等小型种子公司。根据欧盟委员会资料显示,这三个国家的种子公司多为生产,繁殖和贸易型公司;其中波兰和罗马尼亚,仅仅只有3%d 公司有研发能力。罗马尼亚公司仅有81个品种在国家品种目录,波兰82%的种子公司是外资公司。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促使种业巨头之间的M&A的因素较为复杂,种业公司为了扩大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一般通过开发杂交作物,或生物技术手段(专利保护)的方式进行掌控。通常选育一个品种需要大约7-10年时间,才能进行量产并推向市场。对于多数中小种子公司,如没有政府或其它资金支撑,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也成为进入该行业的最大障碍。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对于“巨头”来说,由于其自身资本实力,很容易通过收购获得育种技术和种质资源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过去20年,“巨头”通过并购战略在全世界各地吞并了大量本地种子公司丰富其种质资源和育种KNOW-HOW。下图为Limagrain(利马格兰)自1990年来收购历程。


▲ 图片来源:the greens report 2013


另外,巨头之间通过联盟或“cross-licensing”(交叉授权)形成巨头之间的网络。该网络主要应用于转基因产品或性状等。




▲ 图片来源:Philip H. Howard 2009

▲ 图片来源:the greens report 2013




3中国种业市场的聚合 --种业行业大预测



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和欧盟的种业市场,以及目前我国种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猜测我国种业行业已经进入整合和改革的快车道。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据2014年的数据,中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约650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位,当时便有分析认为,中国有望在201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销售市场。外界认为,中国化工收购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先正达,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看中其种子业务。(注:因为下轮的竞争一定是生物技术,因此应该看重的转基因技术。不仅中国化工,中粮集团已经收购荷兰的Nidera,该公司在南美市场有很高的市场份额。)2016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种业元年”。


从过去 100 年的世界农业发展经验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 来源于种子技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答案似乎只有一个:种子改良。而我国政府也已多次提出将公司作为创新的主体。因此,种业公司将是种子改良的主体。


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中国种业开启了市场化的征程。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种业市场,大大小小的种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民营的和中外合资的、有科研院所自办的、有农技推广人员“自立门户”的,甚至还有“皮包公司”。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4468 家种子企业,其中,玉米种子公司大约 3000 多家,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 77前十强种业企业销售额不到种业市场的20%,前50强市场集中度也仅有35%。这与世界种子市场高度集中的格局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世界 Top 10 大种业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地位,市场份额超过 75%,仅 Top 3 (孟山都、先锋和先正达)的比重就超过了 50% 。而我国的种业公司研发投入不到销售额的 1%,绝大部分的企业小而散,甚至无研发部门。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种业研发的核心在科研院所而非企业。据悉,88% 的品种出自科研单位。据悉,目前,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 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甚至不及1%。(注:上述有些数据有些要么过旧,要么不准确,由于有些数据未能及时获得,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但大体说明了目前我国种业的现状。)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种业是农业的源头,其发展、转型、升级可以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种业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浮现出一批优秀的种业公司(丹东登海良玉、登海种业、华农伟业、大德长丰、隆平高科、甘肃五谷和山西大丰种业等)。


我们基于以下几点原因,对我国未来种业公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猜测。


1) 种业市场规模;

2) 非农资本的不断进入;

3) 大型种子公司的出现;

4) 新技术的出现;

5) 政府政策的扶持;

6) 专利及PVP保护等的规范和加强;

7) 其它农化企业的进入;(目前我国的农化企业强于种子公司。

8) 其它因素;

▲ 图片来源:XRHF Research 制作


那么,剩余的公司我们预测会有以下几个去处:


1) 相当一部分公司会消失(死亡或被并购);

2) 一部分公司转型为专业化的服务公司;

3) 一部分公司转型为区域销售公司;

4) 一部分转为区域研发公司。

5) 或其它。


注:本文参考了《中国经济周刊》,seedquest,the greens report 2013,Philip H. Howard 2009 和 2013,Mr Guillaume RAGONNAUD 2013等。特别感谢林默然先生对内容的修订和提供部分数据。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今日推荐


购买请联系  高洪昌

(微信号:gao563144997)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先锋性状 玉米图友 种业报告

特写镜头茎腐病玉米丫子奥瑞金

信息顾问  | 玉米机械化 玉米人

新趋势 会议报告15大困惑

育种流程孟山都刘石密度

脱水速率 刘定富 籽粒收获交换

刘梦晗地图  27大问题 PETKUSTroyer


-商务联系-
邮箱novoseed@163.com

智种网 ∣ 只为改变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智种网」有态度 | 有广度 | 有深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