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场景再升级!看“非标”思路下的5大场景趋势

研究院 派沃商业设计研究院 2023-08-09

在城市级甚至区域级的购物中心都趋于饱和状态的当下,新型商业形态的出圈,不断拓展着商业场景的可能性,“非标准化”的场景设计思路大受追捧。


“场景思维”让商业突破了以“物”为出发点的设计思路,转而真正以“人”为设计初心。公园式、社交场、年轻力……商业热词更新的背后是消费群体和消费理念的更迭,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场景升级”。



本期,我们透过一些新/将入市的项目,来看当下商业体有哪些新的场景趋势,面对看似没有“套路”的非标项目又该如何借鉴?



01

满足生活方式的新社交场景

案例:麓坊中心


在物质需求容易被满足的当下,情感需求变得格外迫切。当代年轻人更愿意为兴趣买单、为生活方式买单,也更热衷于追求“三观一致”的社交。


麓坊中心作为成都麓湖生态城的一个社区配套,做出了“神盘”商业应有的样子。其中,5万方的麓坊中心A/B馆带着「区域社交生活中心」的项目定位,通过场景设计和业态规划,兼顾到了艺术文化、生态体验、户外运动、亲子成长、宠物友好等多元消费需求。



通过精心的园林式的布景打造,项目整体营造沉浸式的“森系氛围”。街区尺度宽松,却通过阶梯、小喷泉、木屋、树木填充,视觉上元素极其丰富,游逛起来又极其松弛舒适。


▲图片来源:商业地产志


作为有着社区属性的商业,自然要考虑家庭客群。在A馆中央通过阶梯高差形成一个坡形环绕广场,并打造一处地标性的儿童游乐空间——小巨蛋主题探索空间。


▲图片来源:商业地产志


小巨蛋广场也是新山書屋全国首家S级旗舰店落位之处,作为集阅读、艺术、展览、餐厅等于一体的城市复合文化空间,能够满足精英客群的深层社交需求。


▲新山書屋麓湖店(设计图)丨作为空间布局的骨架,新山書屋麓湖店的动线给人带来高低错落、峰回路转的感受。一层下沉式设计纳入了咖啡、酒饮与美食的场景,经由隐秘的楼梯来到二楼书架林立的阅读区,切换到安静的阅读模式。此时,日常喧嚣巧妙地化作阅读时忽远忽近的白噪音,将烟火气息引入书卷之间。(来源:麓客)


打造公共艺术装置「花瓣」,成为惬意的停留之处和儿童的乐园,与头顶的「光之冠」交相辉映,兼具美学意义与实用价值,连同前方的水景,成为自在游逛的一方乐园,连带的也向周围的餐饮商铺引去人气。



SPACE LAB太空舱造型的盒子成为艺术展览等活动空间,地下层则作为演出剧场,周边台阶即看台,广场上还有随处可见的可移动的座椅。场景与运营相辅相成,从而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娱乐社交需求。


▲太空舱内的艺术活动,「自然之夜」柏林影展

▲图片来源:商业地产志


位于麓坊中心B馆最北端的,1.3万㎡超大空间的雪丘乐园,是一个拥有中央草坪、戏水漫溪、滑板碗池、爬冰卧雪等造景区的综合性户外乐园。其中由东京奥运会场地设计团队打造的专业滑板碗池场地,为滑板爱好者提供公共运动场地;6米超大超萌打卡气模「抱抱小狗」,联合宠物生活方式品牌「HELLO PET」、「星巴克宠物友好门店」等,形成宠物友好生态圈。



麓坊中心正是以⼈在生活中的需求为底色,其场景的构建也真正做到了与「人」共生。而我们常说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但是否能真正找到这一需求?麓坊中心用“生活方式”来区分人群打造不同主题的场景,这一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02

市集型商业营造城市烟火气

案例:普罗市集、鸿寿坊


去年深圳万象市集开业,定位「市集型购物中心」。市集不仅仅作为一种业态,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一种非标商业的场景设计思路。


位于郑州普罗理想国的普罗市集,则自称要打造“国内市集天花板”,以全新街巷式市集,集合了生鲜菜场、生活美学零售、时尚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既面向普罗理想国社区居,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性,满足居民日常聚会、外出就餐等多样需求,也辐射周边城市的游客,成为城市高活力值的创意地标。



建筑占地4200平方米,由三个相对独立的街区组成。建筑主体为木梁和钢柱,以大量的云杉实木搭建,注重环保的同时也令设计更加简洁舒适,结合充满绿植的中央公园,开放式的露台、大面积的透光玻璃,营造出强烈的自然而又温暖的氛围感。



分割体块的轴线,成为连接住区和公园两侧人流的主要行动流线,也成为串联各功能区块的重要交通路径。外部临街部分,结合建筑的灰空间进行外摆布置,内外街结合设计,打造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和消费场景。


▲内外街结合设计,图片来源:存在建筑


两层楼的市场为购买丰富的蔬菜、水果和新鲜水产品提供了便利,同时试图再现空间中热闹和人性化的记忆。



普罗市集以饮食文化为主线构建,分为ABCD四栋建筑,A栋是以杭菜为主的融合生鲜美食餐厅;C栋是胡麻饭店。B栋则汇聚了肉铺CHIRORO、茶饮店CHAIKU、豆腐店FUFUTOFU、风土特产零售店写福商店和青松白鹭。不止有“菜场和摊位”,还有“艺术与美学”,持续解锁多维度的理想生活方式



预计今年开业的上海瑞安鸿寿坊,以全新商业概念「Be Market 万物皆可市集」,整体打造出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老社区里弄商业街区。



“Be Market”将由四个部分融合而成,创造了属于鸿寿坊的独特商业标签,分别为:

  • 具有Market DNA属性的零售品牌;

  • 共创Market新概念店的餐饮品牌;

  • FOODIE SOCIAL 菜食场;

  • 原创设计和小众宝藏品牌共同打造周末主题市集。


▲FOODIE SOCIAL 菜食场效果图


项目沿街商业规划为「日咖夜酒」的形态,引入精品咖啡馆、小众酒店品牌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业态,深度融合里弄街巷与商业运营,打造一座24小时的活力都市。



市集玩法通过设置“摊位”这一原始商业形态,拉进商家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同时更为灵活的商品展示方式,创造了更多业态组合的可能性。建筑、空间的设计场景成立的硬件设施」,烟火气还需要人与人的互动来共同完成。



03

城市微度假的自然美学吸引

案例:蟠龙天地


绿色生态之风吹遍购物中心,关于公园式商业的话题不断,成都Regular源野、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等成为商业人必备考察项目。


今年五一期间开业的上海蟠龙天地,定位“Urban retreat城市微度假”,开业以来可谓风头无两。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古镇改造的文化基因和天然的生态资源(3公里原生江南水系+超23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商业面积仅规划了5万多平方。



独栋的品牌店铺与场景融合共生,比如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落位蟠龙天地十字街一座百年历史的古宅,并额外占据临水玻璃房和半露天的休憩凉亭两处空间。木构合院中融入源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精品咖啡文化,正屋内部保留了古宅院独有的“穿斗抬梁”木结构,修旧如旧的黑檀木搭配当代的不锈钢吧台与设备,让空间营造出了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图片来源:ZHUDI@SHADOOPLAY


再如,蛋糕艺术家bobolee创立的bobolee cake&brunch,曾因“小资露台”圈粉无数,店铺都是因地设计,一店一特色。此次落位蟠龙天地临水街边,以绿色自然的花园之风回应了项目的度假气质。



蟠龙天地生态资源与商业的比例,将商业的公共属性推向极致,该项目的爆红也证明了自然美学对城市人群的强大吸引力。纵使当下旅游市场早已放开,“城市微度假”依然是刚需城市远郊或毗邻大都市的“小地区”,尤其适合这类商业生态。


Urban retreat”体现的是一种逃离与向往的精神,时代洪流下人们需要“乌托邦式”的存在,因此才会有阿那亚模式的经久不衰




04

艺文空间,主理人重塑商业生态

案例:顺德ALSO


以内容力为核心,办公+生活+商业+艺术,打破传统园区的固有印象,杭州天目里为企业总部探索并实践出一种新的品质城市商业&艺术综合体模式。艺文空间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


顺德ALSO由天目里团队与美的集团联合运营,是围绕「内容共创社区」建立的综合文化商业体,定位「艺文目的地」,占地3.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位于广佛交界「一小时生活圈」,毗邻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美的集团全球总部。


▲美的总部

▲美术馆


由建筑群围合而成的U型街区,底部二层为商业空间,楼宇高低错落和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外立面以铝板幕墙搭配透明玻璃,街区中部延续天目里风格,打造了树阵广场、草坪广场和下沉广场三个区域,不同的区域与之相匹配的艺术文化相结合,让商务配套走向文化旅游经典,成为城市旅游的引流利器。



在这个开放的街区里,ALSO引进了三十余家主理人生活方式的品牌矩阵,其中包含了文化乌托邦单向空间、音乐现场ALSO LIVE,电影行业创新者三克映画、JNBYHOME等13家华南首店,让精神、艺文、社交、商业等同时发生。项目开幕当天,主理人社区宣布成立。



当下,主理人品牌已然成为塑造商业场景的一部分,也越来越成为了商业业态与运营差异化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企划者与主理人扶持共创,助力优秀内容/品牌的建立与运营;以行业为纽带,主理人社区横向生长,促进项目新业态在地孵化与生长。在主理人重塑的商业生态中,或许能诞生更多元的城市公共场域。




05

青年文化掀起的新商业潮流

案例:王府井喜悦、THE BOX朝外


青年潮流文化也在影响着商业发展的走向。随着年轻一代商业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商业项目对青年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准确、全面,圈层文化、本土文化等更多地进入视野,定义着新型商业潮流。从TX淮海、COSMO成都,再到今年年初开业的百联ZX创趣场,都是在理解年轻人文化和消费偏好的细分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路径。



预计今年开业的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定位国内首个「新国潮」购物中心。从项目前期的宣传里我们能看到,王府井喜悦全方位贯彻了“新国潮”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无范本的购物中心。贴合新生力的语境,以「艺术+文化+科技」为媒,打造高颜值、年轻化场景。


▲王府井喜悦室内效果图


同样在北京,前不久试营业的THE BOX朝外,是盈展操盘的第二座「年轻力中心」,由原北京昆泰商场升级改造而来。改造后的项目延续TX淮海的消费场景,以策展型零售的模式和极简工业风的设计风格,精准目标客群,面向都市潮流青年,从而盘活存量物业。




结 语

去商业化,从造景到“全场景”


存量时代,特色商业越来越多,老牌购物中心也在不停的焕新场景,适应当下消费者的喜好。过去单一的主题造景在商业发达地区已经不具有什么竞争力了,人们对商业化的场景营销已经脱敏,因此才有了“去商业化”的概念被提出。


“全场景”打造正是为了淡化商业与公共空间的边界,消费行为也就变得更加隐形,这对操盘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前期的规划与设计有了更强的依赖。不能盲目的模仿和对标,根据所处地段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特色,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


但对于一般的商业项目来说,无非这样两条路:要么凭借稀缺性,怎么做都有人买账;要么寻求差异化,或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平庸都是失败。


部分资料及图片参考来源:商业地产志/Mall先生/CEO品牌观察/以上提到各项目官方/派沃设计/网络,只做传播分享用途,不涉及商业范畴。如需转载请标明文末参考来源以及此文章来源,谢谢支持!




END



往期精选


从TX淮海盈利到THE BOX朝外落地,『策展型零售』会成为未来商业常态吗?

“市集”玩法的第四个年头,如何多元创新挽救“审美疲劳”?

静安大悦城顶楼“炸裂”转型,加码“夜经济”的购物中心都赚翻了?

难复制的“重生之路”:小体量商业爆改如何“逆天改命”?


视频推荐



派沃商业设计研究院


如有业务需求
扫码联系我们

凝聚城市生活和空间艺术之集大成者更进一步了解商业设计精髓
给小编一个点赞&在看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