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出版》2023年第1期目录

编辑部 现代出版 2024-02-05

NEW YEAR

为更好地服务学科和行业发展,《现代出版》自2023年第1期起,版面扩充1个印张,增至128页。



本刊特稿


文化内生力语境下国际传播创新路径的三点反思

段 鹏  宋 芹 / 1


内容摘要:在文化研究领域,意义、语境和实践三者之间关系缜密,文化正是通过特定语境下意义的生产及表征来建构与其紧密关联的历史特殊性,透视文化在时间与空间、内容与媒介、记录与传输层面的接合关系。在阐释文化内生力概念及其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基础上,考量文化传播的三个侧重点:主体环境、技术路线及转文化传播,进而探讨其在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以期挖掘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方法,对其进行文化肌理层面的反思。

关键词:文化内生力;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研究


出版专业硕士培养:问题与进路

吴 平  高兆强 / 8


内容摘要: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出版”位列其中,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被提升到可授予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的层次,为出版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作为出版专业博士前一层次的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实习环节、师资结构等方面仍问题重重。观念认识未能及时转变、学习情境未能及时更新、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创造实践情境,营造突出实践的学习环境;校企合议培养方向,针对性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满足不同背景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着重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立;扩充出版博士招生规模,吸收业界专家填补师资缺口等是五个优化出版专硕培养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出版教育;实践导向;出版专业硕士


专题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走出去”实践谈出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李永强 / 16


内容摘要:出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外宣精品工程,在版权输出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组织交流活动,以新视野、新构思拓展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式;创新国际合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国际化出版平台,开辟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新路径。

关键词:版权输出;“走出去”;国际化出版平台


基于浙江大学出版社过去十年发展谈推动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

褚超孚 / 19


内容摘要:回顾总结近十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成长发展的主要成绩,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未来大学出版社构建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进程中大学出版社的作用

金鑫荣 / 22


内容摘要:大学出版社需要在中国特色的自主体系构建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在出版过程中强调“以我为主”的原创性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内在机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主体性和兼容性,做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理性阐释。

关键词:自主知识体系;特色化;主体性;学理性


以高质量发展续写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华彩乐章

马建钧 / 26


内容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继续建设高质量的编辑队伍;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编辑;信息化;现代企业制度


媒体融合与传播


○ 媒介认知、深度融合辨识与数字具身共存

   ——2022年媒体融合研究综述

曾祥敏  董华茜 / 28


内容摘要:在全球媒体融合实践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媒体融合战略更是深入推进,从2014年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到2022年更清晰地聚焦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进社会化融合,这在实践和理论上证明媒体融合是可行、必行之路。2022年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以对媒介、深度融合和数字化的重新认识和思考为主线,涵盖理论创新、历史断面研究和实践探索多个维度,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国本土化研究、新闻生产、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文明新形态五大视角展开论述,结合新发展、新趋势并回归媒介本质,探析纵深发展阶段媒体融合的创新路径和再出发的逻辑起点,从而为未来发展展开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媒介化;数字化;元宇宙;具身


 新媒体语境中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多维建构

沈正赋 / 43


内容摘要:从主流思想舆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及其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来看,它既具有客体的应用价值,又具有主体的建构功能。作为客体的主流思想舆论,往往属于被建构和被传播的对象;作为一种政治资源和精神资源,它被意识形态所定位、被新型主流媒体所建构;而作为主体的主流思想舆论,又起着建构其他客体或与其他主体相互建构的作用。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相对应的四个维度来梳理和阐释,不难发现,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连关系和建构关系。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新时代;舆论;新型主流媒体;主流思想舆论


多模态视域下数字出版的技术演进与实践探索

吴炜华  张海超 / 54


内容摘要:随着出版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出版日益从单一模态向多种模态扩展,形成了以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为主,触觉模态、嗅觉模态为辅的出版形态。VR等技术不仅融合了多种模态,还尝试打破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建构全新的出版形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阅读体验的不断提升,数字出版物的多模态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按照多模态理论的观点来看,数字出版物的多种模态综合调用了用户的多种感知系统,在提升信息传播效果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的数字阅读体验。因此,有必要梳理数字出版物模态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多模态技术与出版实践的关系,并探索多模态理论在数字出版实践中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路径。

关键词:数字出版;多模态;融合出版;数字嗅觉;VR出版


出版研究关键词


 出版:未出版及其与传播的关联

李 频 / 63


内容摘要:未出版是出版领域中常见多见的出版现象,是具有自觉的出版意愿的出版人或作者初步实施了投稿、组稿、审稿,但又因故终止后续编辑出版流程的出版行为。有法定许可单位的未出版,非出版单位合法编印的未出版等多种类型。作者、编辑、出版意愿的同时空存在是未出版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以未出版为内部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出版的构成要素、出版所受制约、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关系。未出版的编辑史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为最终并未出版的出版物而从事的选题、审稿等知识生产活动事实,具有意图性、未完成性。它与书刊出版物史合成完整的出版史,有独到的出版史论价值。

关键词:未出版;出版意向;意向效果;未出版的编辑史;出版要素


专题研究:数字出版内容NFT化及其社会治理


 数字出版物的NFT数字藏品化生产模式探析

刘 峰  陈 龙 / 76


内容摘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字藏品进行确权,生成唯一数字凭证,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引入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物可以是数字藏品,也可以是数字读物的周边、衍生产品。弄清NFT数字藏品的生产、发行、消费的内在机制,对于引导数字出版物走藏品化,意义非常重大。数字藏品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具有其市场内在驱力和生产消费逻辑,据此,数字出版物要注重培植资产化藏品特性,研究数字藏品的消费动机,重视数字出版物的亚文化趣味,重视青少年的“符号创造”,培养数字出版物的意见领袖等。借鉴数字藏品的生产与消费逻辑,数字出版才能在模式创新上走出新的路子。

关键词:数字出版物;数字藏品化;模式创新


 偏好、风险与治理:数字出版NFT化的技术批判分析

谭雪芳 / 85


内容摘要:NFT加密艺术以“数字藏品”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为数字内容NFT化提供了先行性探索实践。NFT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验证数字内容的所有权,还可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有利于驱动数字出版创作者经济的形成,这对近年深陷“数字化转型”和“版权困境”中的数字出版产业无疑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但“万物皆可NFT”的市场火热之下潜藏着新的版权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偏好与风险的两难之中,在数字出版中继续推进NFT应用尚需一个可行方案。因此我们尝试从技术批判理论视角来审视NFT作为一种“技术代码”所内置的社会价值与选择,探讨NFT技术与数字出版产业耦合下可能的技术潜能与社会风险,进而推动中国语境下数字出版内容NFT化和社会治理“重新设计”代码。

关键词:技术代码;NFT;数字出版;社会治理


学术观察


认知、身体和阅读:出版业未来发展可能性刍议

李 重  张 宇 / 94


内容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纸媒阅读到依托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使纸媒阅读得以确立的哲学基础——视觉中心主义面临着质疑和挑战,曾经被忽视的身体性以及身体与阅读的关系日渐成为阅读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具身认知理论的出现为我们理解和诠释新的阅读技术和“阅读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理论的技术应用使身体与经验获得了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真实性、丰富性和沉浸性。而“元宇宙”这一概念下新的具身性技术将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革命,也将重塑人类阅读习惯以及图书出版业态。

关键词:具身认知;阅读;出版业



出版史研究


○ 从早期印品遗存看雕版印刷术的起源

张懋学  万安伦 / 105


内容摘要: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囿于出土印刷实物的缺乏与品类的单一,学者多错将佛教捺印佛像、经咒视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直接源头。通过对出土印刷实物与传世文献遗存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类印刷物——佛教《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实由民间工匠借鉴唐代早期已有的印刷术雕印,且历日应是更早的雕版印刷物。唐代私修历法盛行与唐历新增以吉凶宜忌内容为主的历注、历序,极大地刺激了历日的社会需求。唐代官方频繁颁用、修订历法及季冬颁历制度,使具有时效性的历日在短时间内需求量激增,传统的抄写模式已无法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民间商人雕售内容与形制较为简单的唐历便在情理之中。

关键词:雕版印刷术;印刷物;《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历日


青年学者论坛


行业的旋流:中国出版业阐释社群的危机话语建构

刘 洁 / 114


内容摘要:文化研究转向下的“文化—社会”路径提示了话语网络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形塑社会文化实践与规范的重要性。在这一研究脉络下,将中国出版业者视为一个“职业阐释社群”,以34篇出版业者公开发布的关于出版业危机认知、理解与回应的文本透视出版业者的话语建构与专业实践。研究发现,出版业者将危机表现及其诱因归纳为生存危机层面的盈利危机话语、结构危机层面的合法性危机话语、范式危机层面的观念危机话语,共同构成了杂糅的中国出版阐释社群危机话语体系。这些话语有助于揭示出版业者在时代条件转换下的谈判、捍卫与努力,及其在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层面试图重建意义体系的尝试。

关键词:危机话语;阐释社群;职业话语;话语分析

制作: 王英丽初审: 唐   颖复审: 曾白凌   张国涛终审: 张毓强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现代出版》编辑部主编:曾白凌执行主编:张国涛副主编:张毓强  李频  顾洁编辑部主任:唐颖国内发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邮发代号:80-431海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国外发行代号:BM7500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03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979/G2| 合作数据库
| 声明  
 我刊未授权任何个人、单位代理稿件业务,投稿请通过电子邮箱xiandaichuban@163.com
● 我刊无独立官网,望作者及读者周知,谨防受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现代出版》2023年第1期目录

编辑部 现代出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