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逗了,法学学科十强排名?敢不敢来看看真相!

2017-08-18 苏畔 苏畔法研

作者:苏畔

来源:苏畔法研(ID:supanfayan)


这两天,笔者的朋友圈被一类文章刷屏了。喏,就是下面这种。。。



看完这些文章的标题,笔者当时就震惊了。

我知道,华政很强,不过好像没有这么强?不是第一就是第三?北大清华,人大中政呢?

然后我进去一看内容,什么个情况,一个学科排名表就完事了?这个排名依据是啥,没有任何解释。唯一的说明就是这个排名表是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的。

 

有同样疑问的童鞋也是一大把,我来念几段留言给大伙儿听听:



带着疑问,笔者登录了这个网站,欲一探究竟。

 

果然,有猫腻。。


这个排名是在统计2016年各政法院校在CLSCI期刊投稿数量的基础上,分学科进行排名的。



什么是CLSCI?CLSCI全称是“China Leg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是中国法学会对全国法学研究机构和个人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的期刊目录。


目前,CLSCI仅指《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等15种重要刊物。


CLSCI期刊目录及主办单位:



它顶多是个“说明文”,而不是个“议论文”。

它顶多是个数据,而不是个结论。

 

能够说明的也就是去年华政的法学核心期刊文章比较多而已,仅此而已。

 

更重要的是,法学C刊学科十强与法学学科十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好么,这断章取义有点过分了。。。

 

这次排名只是根据论文发表数量进行各个学科的排名,并非一个科学严谨的学科实力排名,而且华政各专业的教师人数众多,与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相比具有数量优势,根据论文发表数量进行的所谓“实力排名”并无太大意义,也没必要做过分解读。另外,学科评价中往往是计算“他发数”,也就是该校学者发表在其他学校主办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尤其以排名前三的也就是所谓的“三大刊”为最重要的指标。有心的人可以再看看法学创新网就各个学科所列出的学者及其发表期刊,华政学者在“三大刊”发文的可谓少之又少。这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一个学校的法学学科综合实力应该是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单看论文发表未免失之偏颇。从网上找到一个时间略显久远的中国大学排行的指标体系,可见指标众多,尤其醒目的是大学声誉,这对于法学院校单领域的排名而言亦属可靠!



不过话说回来,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寡也确实从侧面昭示了华政法学研究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纷繁浮躁的魔都,能有众多学者保持初心潜心治学,实属难得。或许仍然会有人吐槽说一众“青椒”(青年教师)背负巨大的科研压力日赶夜追写文章,生存压力而不是学术激情产出了学术成果,这可能就使我们追问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对一名学者自身的学术能力的评价问题。个中也有许多值得检讨的地方,下次有机会我们再详说。

 

小编泼冷水不是要说“大华政”不好,但是终究得认清现实找到差距,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这几年华政在法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上的地位位居前列,的确是值得欢欣鼓舞,但报喜不报忧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陷入僵局!

 

我还是觉得任何大学都应当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变,方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无所畏惧。作为一名华政学子,自己多年来倍感庆幸,或许也有为母校某些方面不如人意的地方有所微词,但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身在母校恩泽荫蔽之下,为华政一直保持“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精神而骄傲。这些年来,华政一直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学术耕耘、人才培养上下苦功夫,积极参与各方面的学科建设,为自己赢得了来自社会、政府、教育领域的诸多认可。华政学子出门在外受到好评,实在得自母校荣光。

 

不管未来华政是否会出现在顶尖的学科排名和学校名单里面,我只知道华政人戮力同心、砥砺前行,这份精神将守望每一位华政学子,这也将是我们华政学子的“小确幸”。


回复关键字获取详细内容

刑法丨民法大神丨冲刺班丨宝钢丨

司考福利丨真题2丨 民诉经典丨权亚丨方达丨

知产直播课丨王泽鉴丨经济法丨投稿丨法律思维丨





往期精彩内容:

【1】筑梦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建筑的秘密

【2】行政法学真的是冷板凳吗?

【3】研究生,你必须学会:读一本书,悟一种术

【4】学霸带你纵览《哈佛法律评论》八大栏目|附下载地址

【5】国内刑法学青年才俊大盘点:车浩、柏浪涛、劳东燕、姜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