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涉农贷款?
原创声明丨本文作者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 孙海波,研究员 刘绍芳部分贡献。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认真的知识学习其实需要超强的耐力和纪律,我们希望通过组建一个学习群,把讲师拉入群,把爱学习的人聚集一起,通过高额奖学金激励等方式能够建立一个强约束的学习纪律。【80%奖学金返还】中国金融全体系:坚持每天打卡30分钟,收获更多!
具体活动详情: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监管定位非常清楚,县(区)域农商行服务当地三农和小微。在此前银保监会两增两控的基础上,新增15项监管指标,主要是限制县域和城区农商行资金外流,同时服务本地三农和小微。
其中涉农贷款的定义和概念最为重要,尤其对城区农商行而言,涉农贷款的指标未来考核压力会比较大。
一、农商行分类:
首先,要注意该文件的适用范围是县域及城区农村商业银行,不适用于大中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资产规模上千亿的农村商业银行排除在外。根据下面定义这些城市的农商行没有实现真个城市的合并整合,从而都被划入到城区农商行之列。
根据《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银监办发〔2014〕287号)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差异化分类,“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是指在县(市、旗)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是指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一个或几个区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中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是指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实行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
农商行整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县域农商行,一类县域农商行(包括城区)。换句话说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必须要把整个城市各区的城商行合并干净才能摆脱城区农商行的帽子。只要留了一个残余就仍然是城区农商行,比如杭州联合。类似武汉农商,广州农商,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属于城市农商行,都不受本文限制。
类似广东佛山因为有三家实力都很强的城商行(南海、顺德、佛山),所以都属于城区农商,受5号文约束。(江门农商的数据是2018年8月,其他是2017年底数据)。
尤其城区农商行达标15项监管指标中和涉农贷款相关指标难更大,也是能否完成15项新的监管指标最核心的关注点,此次5号文15项指标和涉农贷款最主要相关的指标有:
1、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涉农贷款期末余额+小微企业贷款期末余额-涉农贷款与小微企业贷款重复部分)/各项贷款期末余额≥80%
该指标要求逐年上升最终≥80%,对于县域农商行问题不大,由于县域绝大多数贷款均可以统计为涉农贷款,但对城区农商行来说影响大很多。
2、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 ≥各项贷款增速
本文接下来将重点介绍涉农贷款概念。
二、何为涉农贷款?
早在2007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就建立了《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以下简称《制度》)。既然是涉农贷款,贷款投向必然是“三农”即农村、农业与农民,因此该报表自然就是个多维度交叉统计报表,该报表制度以费解难填而著称。
以下笔者分别从农村、农业和农户(简称“三农”)角度分析涉农贷款的内涵。
对于法人客户要看注册地,注册地如果在农村区域(比如县域农商的客户),不管是种地的还是造火箭的,统统都是涉农贷款。注册地如果在城市区域,则要看贷款投向是否为农林牧渔业或用于支农,如果不是则不是涉农贷款。
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
三农第一农即为“农村”,农村是一个很难简单描述清楚的地方,只能用排除法不是城市和城镇的地方。《制度》将农村区域定义为“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这段话看起来也很费劲,需要将“地级市”、“城市行政区”、“市辖建制镇”逐一分析。
地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级行政区划之一,因其行政建制为地区级别的“市”,故称“地级市”。截至2016年2月,我国共有293个地级市(含15个副省级市)。此外,我国还有30个自治州、8个地区和3个盟同为地级行政区域,不知《制度》中地级市是否将其包括在内。
城市行政区是人民银行独创的概念,也是一个百度不到的地方。2008年,人民银行下发了《<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通知》,明确“城市行政区”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行政区划代码中列示的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终于发现城市行政区就是指“市辖区”。在6位行政区划代码中后两位数小于等于20,大于0的行政区域均为市辖区。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
(二)涉农贷款:农业
“三农”第二农为农业,统计部门寄希望通过报表设计来反映银行机构对农业的支持。本文继续讲述《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第二个维度——贷款投向维度,投向到“农、林、牧、渔业”的贷款毋庸置疑属于涉农贷款,除此之外,还有支持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环节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也属于涉农贷款。1、农林牧渔业我们常说的农业是指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大农业”,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农、林、牧、渔业”。不管借款人是在农村区域还是城市区域,只要贷款用于种养殖或农产品初加工,贷款投向均可划分为“农林牧渔业”,也是最容易判定的涉农贷款。填入该行业的贷款应与《G01_VII贷款分行业情况表》保持一致,但和人民银行《贷款分行业统计表》(A1463/A2463)不一定相同,因为该表填报的是借款主体所属行业。(1)农业贷款农业包括A011谷物种植、A012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A013棉、麻、糖、烟草种植、A014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A015水果种植、A016坚果、含油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种植、A017中药材的种植、A019其它农业。贷款用于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包括流转土地最终用于农产品的种植均应划为农业贷款。(2)林业贷款林业包括A021林木育种和育苗、A022造林和更新、A023森林经营和管护、A024木材和竹材的采运、A025林产品的采集。贷款用于购买苗木、种树器械、木材运输车辆,包括以林权抵押方式发放最终用于上述用途的贷款均应划为林业贷款。(3)畜牧业贷款畜牧业包括A031牲畜的饲养、A032家禽的饲养、A033狩猎和捕捉动物、A039其他畜牧业。贷款用于购买牲畜幼崽和饲料、家禽繁殖、畜栏建设和维修等,包括流转土地最终用于牲畜和家禽养殖的贷款均应划为畜牧业贷款。(4)渔业贷款渔业包括A041水产养殖、A042水产捕捞。贷款最终用于水生动植物养殖的贷款均应划为渔业贷款。注意的是渔业不包括A054渔业服务业相关活动,指对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包括鱼苗及鱼种场、水产良种场和水产增殖场等进行的活动。
(5)农林牧渔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包括A051农业服务业、052林业服务业、A053畜牧服务业、A054渔业服务业。向提供农林牧渔业劳动服务的借款主体发放的贷款可划分为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需要注意的是农林牧渔业劳动服务往往容易与制造业相混淆,特别是农、林产品初加工行业。
A0513农产品初加工特别容易与C13农副食品加工业相混淆。农产品初加工是指指对各种农产品(包括天然橡胶、纺织纤维原料)进行脱水、凝固、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初烤、沤软或大批包装以提供初级市场的服务,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初加工;其中棉花等纺织纤维原料加工指对棉纤维、短绒剥离后的棉籽以及棉花秸秆、铃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和利用活动。
A0523林产品初加工特别容易与C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相混淆,林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各种林产品进行去皮、打枝或去料、净化、初包装提供至贮木场或初级市场的服务。只要是“农、林、牧、渔业”均可认定为涉农贷款。涉农贷款的考核可能会导致《G01_VII贷款分行业情况表》中“农、林、牧、渔业”贷款虚增,有些贷款投向可能是农林牧渔业产品深加工行业,应归入制造业,当然投向到制造业中贷款也有部分可以认定为涉农贷款。2、支农贷款支农贷款是指贷款投向为“农、林、牧、渔业”外,但以支持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环节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有6种类型的贷款无论法人借款主体是在农村区域还是城市区域,均可统计为涉农贷款中的支农贷款。这6种类型分别为“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1)农田基本建设贷款用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大型灌区、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等的贷款。行业投向主要分布在E48土木工程建筑业和N76水利管理业。
(2)农产品加工贷款用于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活动的贷款,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加工、木材加工、中医药加工贷款,不包括用以对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深加工活动的贷款。行业投向主要分布在C13农副食品加工业、C17纺织业(仅包括以棉、苎麻、亚麻、大麻、蚕丝等为主要原料进行的纺织活动)、C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C27医药制造业(仅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
(3)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用于化学肥料、农药、农膜、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等的贷款。行业投向主要分布在C262肥料制造、C263农药制造、C2921塑料薄膜制造、C357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
(4)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用于农、林、牧、渔业产品收购、调销、储备,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品以及农、林、牧、渔业产品零售和批发活动的贷款。对农产品出口的贷款应包括在内。行业投向分布在G591谷物、棉花等农产品仓储、F批发和零售业中。批发业中倒是有F511农、林、牧产品批发,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品就是个大概念了,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生活消费品恐怕难以区分是城里人用还是乡下人用。
(5)农业科技贷款用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贷款。行业投向主要分布在M7330农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M751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M7520科技中介服务。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用于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流通体系设施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贷款。这类贷款涉及的行业分布太广泛,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劳务服务,有些也难以精确划分,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和信贷人员掌握丰富的统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贷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水平。
(三)涉农贷款:农户
“三农”第三农为农民,《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第三个维度即“农户”,为体现贷款对农户的支持,银监会2012年专门印发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银监发〔2012〕50号)。农户的定义较为复杂,本文主要分析农户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农户贷款1、农户定义《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对农户的定义为“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
《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对农户的定义为“长期居住在乡镇和城关镇所辖行政村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对农户贷款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由此看来,对农户的贷款不区分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只要借款人符合“农户”定义,即可认定为农户贷款。
银行一般习惯将客户分为法人客户(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大类。农户贷款属于个人贷款范畴,其对立面即“非农户个人贷款”。2、农户贷款农户如果按照定义划分,在统计实践中很难把握,笔者认为在判断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4个难点。
(1)区域的判断农户居住地和农村区域划分不同,比如县域城关镇属于农村区域,市辖区属于城市区域,但农户居住区域则为乡镇和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这意味着市辖区所辖的乡镇是农户居住区域,而县政府所在城关镇不属于农户居住区域。
(2)户籍的判断户籍的判断并非是农户的判断标准,定义中对农户的判断借鉴了GDP和GNP的关系,即不看户籍而是看是否在农户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户籍制度也在不断改良,目前已有多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登记“一元化”。通过户籍来判断显然不准,依靠暂住证、居住证判断更加准确。
(3)住址的判断判断农户的核心是看借款人常住住址是否为农户居住地,然而实践中会碰到很多难题,比如借款人外出打工谋生,常住地往往在城市。农户为子女上学,在城关镇买房(农户消费贷款),买房前常住地为农户居住地,买房后住在非农户居住地。
(4)家庭的判断农户贷款以户为单位申请发放,需要明确一名家庭成员为借款人。实践中,一个农村区域往往存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2种类型的银行机构,夫妻双方在不同类型机构申请贷款就是统计中的难题。此外,农村地区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丈夫在外打工,妻子在农户居住地从事农活,会出现贷款给妻子属于农户贷款,贷款给丈夫不属于农户贷款的悖论。
笔者认为对农户的判断,还是要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出发,判断其是否通过农业生产获得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同时要打破户的观念,以借款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统计。
3、农村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对其判断标准依据应该是有没有《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2007年颁布的《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对农村个体工商户的定义为“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或者是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经法律或者相关部门核准领取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活动的农村住户和虽然没有领取相关证件,但有相对固定场所、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个月以上、外雇人员在7人以下的农村住户”。该定义的确考虑了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部分从事此类经营活动的农户没有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但需要注意的是2007年还没有“小微企业主”的概念。
1、央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县域农商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最低,正常标准是11%,符合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就可以按照10%。
城区农商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一样需要考核普惠金融达标情况绝对是否定向降准。从普惠金融口径看,只包含三农贷款中的农户贷款,但一般而言目前城区农商行的农户贷款在涉农贷款中占比非常低。
2、再贷款资金用途
此外央行2018年以来专门为县域农商、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新增2000亿再贷款(支农、支小、扶贫三类)。
央行为确保再贷款能够真正传导至三农和小微贷款,要求获得资金的银行在贷款期内新增的支农或支小贷款发放额不低于再贷款额度,附加大量其他条件。
根据央行110号文要求,在借用再贷款期间:
累计发放的涉农贷款金额应不低于累计借用的支农再贷款金额;
累计发放的贫困地区贷款金额应不低于累计借用的扶贫再贷款金额;
累计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应不低于累计借用的支小再贷款金额(先贷后借新模式不适用)。
这是非常重要的考核,也就是借用6个月的支农再贷款10个亿,从2019年1月21日到2019年7月20日,那么在这6个月内的新增支农贷款不少于10个亿(这里包括旧的涉农贷款到期续贷)。
涉农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统计口径统计和考核。
银保监会这次动用监管指标,强行逼迫中小农商行回归本源。接下来对其他类型银行或许也会有新的监管指标出台。
此前央行的支农和支小再贷款有严格的约束性条款,2018年支农和支小再贷款的主题农商行和小型城商行申请再贷款动力不大,主要原因是资金用途:
虽然资金价格便宜但贷款的利息也受限制,整个息差并不比中小银行从公开市场融资后发放其他类型贷款或从事债权、贴现获得的收益高。也就是说农村金融机构偏离本地三农贷款的动力天然在,尤其2018年金融市场业务利润非常可观,部分地区本地涉农和小微贷款风险反而较高。但是在银保监会刚刚发布的5号文要求县域农商和城区农商贷款占比不低于总资产50%,以及可贷资金用于本地贷款比例不低于70%,涉农和小微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不低于80%三项指标之后,申请再贷款的动力应该会更大一些。
3、支农再贷款申请条件
一般而言最主要的普遍条件是:
宏观审慎评估达标;
借用支农再贷款的机构上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比例达标;
支小再贷款的话金融机构上年末小微企业贷款比例不低于20%(注意这里小微用的是国标的口径一般比较容易达标);
不良率各地不一样,也在动态调整,比如济南分行最近要求不良率不超过10%;
对存贷比过低或过高的借款机构,原则上要控制对其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
三、新增15项考核指标解读
学习这事还是要有需要有人逼迫!认真的知识学习其实需要超强的耐力和纪律,我们希望通过组建一个学习群,把讲师拉入群,把爱学习的人聚集一起,通过高额奖学金激励等方式能够建立一个强约束的学习纪律。【80%奖学金返还】中国金融全体系:坚持每天打卡30分钟,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