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绿色债券前世今生

专栏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院 2023-06-09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 专栏作者谢绝其他媒体、公众号、网站转载,欢迎个人微信转发。

以下为金融监管研究院推荐课程

本文纲要

一、绿色债券概念及相关内容

二、绿色债券发展历史沿革

三、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四、我国绿色债券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绿色债券概念及相关内容


(一)定义


“绿色债券”的概念是由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的。欧洲投资银行也在2007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笔气候意识债券,将募集的资金用于欧洲投资银行为可再生能源或能源效率类项目提供贷款,实现了债券投资价值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价值的捆绑。而全球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贴标绿色债券是由世界银行在2008年发行的,这只债券明确规定所募集资金规定必须专项用于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绿色项目。后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绿色债券发展中来,产生了不同的定义。

1、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定义

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规定 条件的现有或新建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绿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节能、垃圾处理、节约用地、生态保护、绿色交通、节水和净水等七大类。(根据《绿色债券原则2014》)

2、世界银行定义

世界银行将绿色债券定义为,向固定收益类投资者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缓释气候变化或帮助受此影响的人们适应变化的项目。

3、国内定义

我国2022年7月,绿色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也参照国际标准,绿色债券定义为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各方在定义绿色债券时各有侧重,但不管是强调可再生能源还是气候变化影响,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是绿色债券的基本属性,所以不同国家,不同定义的重点在于这个定义中,到底那些绿色项目或环境、气候项目是可以用来发行绿色债券的。

绿色债券真正意义上并不是创新,只是发行人为募资用于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债券打上了“绿色”标签,从金融属性上来看也与一般债券并无本质区别。以前也早就存在,只是现在把类似业务称为绿色债券。但是即便如此,绿色债券这一定义的提出还是具有很大意义,意味着出现了定向用于绿色项目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表明环境保护观念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债券规定了所募集资金的投向只能专项用于绿色项目,这从根本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债券做出了区分。


(二)绿色金融债券分类
1、按发行国别分

主要是境外绿色债券和境内绿色债券。境内外绿色债券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国外是自下而上的市场导向为主,而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是自上而下的,主要靠政府推动和引导。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情况,包括我国企业在境外发的绿色债券。很多报告也按在岸债券、离岸债券来分,其差别主要是,离岸债券是指借款人在本国境外市场发行的本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2、按发行主体分

国际上主要有国际金融机构和开发机构绿色债券、企业绿色债券、市政绿色债券和国家及地方银行绿色债券四类。我国主要就是金融机构发的绿色金融债,企业发的绿色企业债券,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3、按贴不贴绿色标签分

贴标绿债和非贴标绿债。非贴标绿债指的是实际投向绿色项目且符合国内外相关绿色目录标准的债券。我国存在大量的非贴标绿债,也为推动绿色债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贴标绿债和非贴标绿债共同构成了投向绿色领域的债券,即“投向绿”债券。本文主要介绍贴标绿色债券。

4、按发行债券种类分

因为我国债券不同种类归不同部门管理,所以绿色债券也可以一样分类。发改委管理发行的是企业债,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发行。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管理的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主要有短融、中票等(还有其他很多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证监会管理的叫公司债,主要在交易所发行。

5、按资金用途和追索权分

绿色债券可细分为绿色用途债券、绿色收益债券、绿色项目债券和证券化绿色债券,目前绿色用途债券在市场中占比较高。

6、按发行期限分

1年以下为短期债券,1-5年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为长期债券。

7、按不同定价方式分

一是固定利率债券,二是浮动利率债券(国际上很多债券利率会固定上线),三是与指数挂钩债券(如某笔债的利率与同期上证指数挂钩,让投资者支持绿色债券,同时分享股指增长红利)。


(三)绿色债券激励措施有那些?
1、发行审核效率高

由于我国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导向,绿色债券在发行环节比一般债券具有很大优势,主要体现在简化申报材料,提高发行速度上,绿色债券的发行速度要快很多。承销机构、发行主体有机会都会往绿色债券靠,提高发行效率。

2、发行方式灵活,期限可以更长

绿色企业债券发行方法灵活,可公开发行也可以非公开发行,可发行可续签债券或超长期债券,绿色债券相对期限更长(项目期限匹配),可减少项目还款压力,减少期限错配风险(特别是对银行绿色金融债,如果是用信贷支持绿色项目往往存在很大的期限错配风险)。还款方式也可灵便设定本息还款方法和回售选择权,发行人仅就项目盈利与债券本息差额部分提供贷款担保。

3、融资和投资成本降低

与同条件的一般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利率较低,如兴业银行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利率为2.95%,低于同期、同类发行主体、同期限、同评级的金融债。同样的,发行的绿色企业债,发行利率也较低。国内外很多国家、地方政府在发行、税收上都对绿色债券有减税免息真金白银的的支持,从而进一步降低发行和投资成本。监管部门给与绿色债券合格质押品的资格,使其流动性更高。

4、更容易引起环保投资者关注

对发行主体来讲,发行绿色债券有望吸引关注环保的新式投资者,扩宽投资者范畴。特别是国内外有很多专项专业的基金、资金是专门为维护环境、节能减排设立的,资金投向只能是绿色债券、绿色项目,吸引投资更有保障,国际上、我国大型环保企业、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均被超额订购。在国内,绿色债券也受到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青睐。

5、提升企业信誉度

发行企业、投资者企业都会因为从事绿色项目业务,信誉度得到提升。


(四)绿色债券如何确保资金流向绿色项目?
1、严格的资金用途

《中国绿债原则》明确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要求,首先绿色债券募集资金需100%用于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符合《绿债目录2021》的绿色项目。其次境外发行人合格绿色项目需满足《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气候授权法案》等相关要求。再者,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包括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配套营运资金补充及其有息债务偿还等。

2、明确发行审核评估要求

要求发行人应在募集说明书等相关文件披露绿色项目的具体信息,披露绿色项目遴选的分类标准、技术标准或规范及其环境效益测算标准和重要前提条件等信息。同时,在内控方面,还要求发行人披露绿色项目遴选流程制定依据、职责划分、具体实施过程等决策流程,并保证所选绿色项目合法合规、手续真实准确完整等,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此外,建议发行人聘请独立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进行评估认证,鼓励在评估结论中披露债券的绿色程度及评价方法。

3、要求募集资金日常管理到位

。我国要求发行人开立监管账户(如企业)或建立专项台账(如银行),全流程追踪募集资金流向。同时,指出闲置募集资金可进行单期投资期限小于12个月的现金管理操作,如投资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地方政府债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此外,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后投向的项目,仍需满足绿色债券募投项目要求。

4、不断提高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对募集资金全部投放完毕前其使用信息要求留档记录并在债券存续期届满后保存2年以上,还要求发行人按年披露募集资金整体使用情况、绿色项目进展情况、预期或实际环境效益等,鼓励按半年或按季度披露和实施持续第三方跟踪评估认证并披露相关报告。


二、绿色债券发展历史沿革

全球第一支绿色债券是2007年的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的,我国起步的相对国际上比较晚,发展也是从探索到稳步,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初步探索阶段(2014-2016)

早在2014年5月,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通过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14核风电MTN001),这笔债券收益与核证自愿减排量收益挂钩的“碳债券”,应该是国内有关绿色债券的最早尝试,只是当时国内还没有绿色债券的定义和标准,所以没有贴上绿色债券标签。

2015年7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3亿美元,期限3年的债券,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一笔绿色债券。2015年10月,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3年期美元债券规模4亿元,发行利率2.125%;5年期美元债券规模5亿元,发行利率2.773%;2年期人民币债券规模6亿元,发行利率4.15%。这两笔业务因为当时国内仍没有正式启动绿色债券,所以宣传效应,影响力都不是太大。

国内正式启动是2015年12月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首次明确了绿色债券的定义与分类,并从项目界定、资金投向方面指定规范。随后2016年1月,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率先在银行间市场发放绿色金融债券,也是国内首发的绿色债券。一开始为控制业务风险,我国也是各国普遍一样,先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然后再发行绿色企业债券。

2016年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成为首个建立成体系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对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有重大推动意义。


(二)平稳发展阶段(2017-2018年)

这两年发展比较平稳,2017年2067.8亿元,2018年2203.53亿元。期间证监会、交易商协会也出台有关政策,使得发债政策在各个发行市场达到了全覆盖。人民银行也出台政策,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存续期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违规整改等问题的监督管理。


(三)快速发展阶段(2019至今)

2019年,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人民银行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2019年我国发行规模达到3862亿元,发行规模跃居全球第一。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进一步大力引导推动了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2022年,2022年7月,绿色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

我国绿色债券及绿色金融发展大事记

时间

部门

文件或事件

重点要点内容

2014.5


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发行了国内首单“碳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起步探索,10亿元,固定加浮动利率

2015.7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香港)发行了中国首支绿色企业债券

3亿美元,利率2.5%,3年

2015.9

中共中央、国务院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首次提出绿色金融体系,研究发行绿色债券

2015.10


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了中国首支海外绿色金融债

三笔债券总共10亿元,一笔是境外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

2015.12

人民银行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

明确了绿色债券定义、分类、资金投向规范等

2015.12

发改委

《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提出绿色债券适用范围、重点支持领域,相关审核要求和优惠政策

2016.1


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发行境内首批绿色金融债券

同是国内首批绿色债券

2016.3

上交所

《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

提供了上交所发债指引

2016.4

深交所

《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业务试点的通知》

提供了深交所发债指引

2016.8

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意义,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

2017.3

证监会

《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绿色债券,提出编制绿色债券指数

2017.3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

支持企业使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2017.6

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国务院批准设立广东省、浙江省、贵州省、江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印发五个试验区总体方案

明确了湖州市、衢州市、广州市、哈密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赣江新区、贵安新区等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鼓励支持试点地区大力发展绿色债券。

2017.12

人民银行、证监会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

对绿色债券发行、评估进行指引,绿色债券政策覆盖全市场

2018.2

人民银行

《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加强对存续期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违规整改等问题的监督管理

2018.7

人民银行

《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

对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评价工作,后被2021年推出的新评价方案替代

2019.4

人民银行

《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

支持和鼓励在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2021.4

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年版)》

修订目录,三部门统一完善绿色债券类型和标准

2021.5

人民银行

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

建立定量、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纳入评价范围,按季度开展评价工作,鼓励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业务

2021.11

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社会碳减排支持工具

向21家金融机构推出60%的本金奖励,利率为1.75%,最长三年的绿色货币政策工具,提出明确重点领域,碳减排贷款标准,效应测算、信息披露、操作流程等

2022.1

国务院

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提出加快绿色债券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2022.3

发改委等四部门

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

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

2022.6

银保监会

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

2022.7

绿色标准委员会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

在国内初步统一基础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

2022.8

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银保监会、证监会

国务院批准重庆市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印发试验区总体方案

在重庆开展绿色金融改革

2022.9

绿色标准委员会

首批18家绿债评估认证机构通过注册

推动绿债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2022.11

中央结算公司

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推进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三、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一)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绿色债券起步比国际上晚,但是发展迅速,特别是2019年开始呈现了突飞猛进(如下图)。2022年,我国发行贴标绿色债券9130.28亿元,同比增长41.26%。其中在岸的8880.52亿元(本文主要分析在岸数据),离岸249.76亿元。

近年来绿色债券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WIND


(二)发行产品不断多元化

2022年发行的绿色债券中,主要有金融债发行规模最大,为3529.57亿元,占比将近40%;规模第二的是资产支持证券(ABS),为2133.69亿元,占比24.03%。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也占比较高,主要产品的如中期票据1560.59亿元,占比17.57%,短期融资券495.75亿元,占比5.58%。公司债812.22亿元,占比9.15%。企业债规模最小,为327.8亿元,占比2.52%。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低碳转型类债券等等新的产品名称,其实他们都是以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等形式发行的,只是发行的时候除了贴上绿色债券标签外,发行管理机构又冠以上述新名称的。

数据来源:《2022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


(三)发债行业性质和主体性质结构

从行业性质看,主要集中在金融、公用事业、工业领域。2022年发行情况看,金融业4463.83亿元,占比25.29%,这里要提出的是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虽然发行规模大,占比高,但是金融机构发行之后还是要投向实体经济的。公用事业2063.08亿元,占比22.99%,工业1413.09亿元,占比21.38%。

从主体性质来看,近年来我国还是国有企业占据绿色债券发行的绝对主导地位,如2021年国有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数目占比95%,发行债券金额占全部企业的87%。而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2016年至2021年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00.09亿、82.72亿、129.45亿、59.01亿、96.42亿、27.00亿,占全部绿色债券的发行比重分别为4.84%、113.97%、5.53%、1.53%、1.76%、0.33%。


(四)从期限看中期占比为主,3年期债券最多

与一般企业债券不同的是,绿色债券一般期限较长,以中期为主(1-5年)。2022年,发行的1-5年的中期绿色债券为6537.42亿元,占比73.62%,其中3年期的债券最多,为4891.27亿元,55.08%。5年以上的为774.46亿元,占比8.72,一年及以下的为1568.64亿元,占比17.66%。


(五)债券发行利率优势不断显现

据今年某发行利率专项研究显示,当月绿色债券发行,与同天上市、同主体级别、同债券类别、同期限相比较(剔除资产支持证券、私募、1年期以下债券),绿债发行利率优势不断显现,利率优势平均超过50bp。最近兴业银行3年期绿色债券发行利率为2.77%,比同期小微金融债还要低。再如某城商行发行5亿元次级债券,利率为4.5%,后来发了30亿元永续债券,利率4.8%,而同样的30亿元绿色债券,成本只有3.7%。当然发行利率主要受发行时间点的市场利率影响,但同等条件下,绿色债券的利率优势不断显现。


(六)债券评级普遍较高

2022年,AAA评级达到93.07%,AA+为6.0%。其实评级在AA+以下的企业一般发债和贷款比起来就没有成本优势了,少数要发的主要是流动性实在紧张不发不行的。


(七)创新机构不断做大做强

近年来,一些机构顺应“双碳”发展潮流,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战略高度,将与碳减排相关的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作为绿色金融创新重点支持领域,获得做大做强优势地位。如我国兴业银行是中国首家赤道银行,也是国内最早探索绿色金融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提出“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实现翻番的目标,持续擦亮“绿色银行”名片。经过多年的节能环保方面的深耕发展,在绿色债券发行方面也是优势显著,目前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超过1500亿元,国内存量绿色金融债超过1200亿元。如最近发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总额270亿元,3年期,票面利率2.77%,认购倍数2.5倍。兴业银行表示绿色项目储备超过500亿元,承诺将全部募集资金投放于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绿色产业项目。兴业银行表示共遴选63个募投项目,涉及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六类绿色产业项目。


四、我国绿色债券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认识不到位,部分绿债发行是为了“搭便车”

发行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绿色债券业务促进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观上只是想发行的快一些,利率低一些,所以尽量把自己发债包装成绿色债券。

这个问题在金融债里特别突出,大家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银行,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他们发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补充资本,发行审批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走绿色通道,就包装成绿色债券,但是后来发现募集资金的用途范围要求较高,很多银行募集了资金长期无法投放,即对宝贵的资金资源是一种浪费,披露出来后给整个绿色债券市场也带来不良效应。


(二)绿色债券仍存在不符合条件的“染绿”“漂绿”现象

主要是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了绿债,很多募集资金用途不对,一方面我国绿色债券资金投向比较宽泛,可以钻空子和打擦边球,发行利率相对较低和一些地方的政府补贴力度较大,使得很多机构和企业有弄虚作假的动力。这里有第三方认证的问题,信息披露的问题,后面我们也会具体分析。

造假行为是对绿色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的最大伤害,对发债的银行和企业来说,一旦被揭穿,就会带来声誉、信任的风险,不但自己受到严重影响,不能融资,给整个行业都会带来信任危机,导致全行业发债困难。对投资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信息迷惑,无法有效甄别风险。对监管来说,更是违背了绿色发展的初心,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三)发行主体集中度高,结构还需优化

企业发行主体集中在政府平台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哪怕是金融债也是集中在几家大型银行,国有企业占比2021年高达99%,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很大,还需要更多的发行份额,这里其实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政府信用依赖问题,我们的市场就是更倾向于政府的信用或者是有政府的隐性担保的项目,其实这也不是绿色债券的特色,整个债券市场也是如此,整个融资市场也是如此,最后就导致资源分配完全集中到政府平台、国有企业,没有多方参与的市场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不可持续的,很容易演变成少数派的庞氏骗局游戏。


(四)成本无优势,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无论是企业债还是金融债,虽然很多人说发行利率会降低几十个BP,很多时候其实绿色债券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特别是对AA+级以下的企业,如果加上认证的费用,增信的费用,成本都和一般债券差不多了,AA+以下的民营企业的发行利率甚至会比当地银行的贷款都要略高了,所以一般AA+以下的民营企业是不会选择发行绿色债券的。这里降低成本最有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降低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发债成本,可以采取奖励、贴息、低成本增信和引入市场化竞争降低中介费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鼓励绿色债券发行积极性。


(五)准入门槛仍然较高

根据上述的成本分析,绿色债券的准入门槛高可见一斑,特别对于民营企业,如果你没有AA+的评级,等于没有发行的准入条件,AA+评级资质对民营企业的要求意味着什么,很多上市民营企业都无法满足,一个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也就那么个位数的几家,很多企业的项目是非常符合绿色环保的(有的项目已经在国外都认证为绿色项目),但是就是这个评级使得他们无法发行绿色债券。同时,政府平台中有时门槛也较高,这里不是体现为评级要求,因为有政府信用,评级一般较高,但是很多审核时有对政府级别一刀切,比如县域、乡镇平台不能发,导致很多基层的绿色环保项目无法得到绿色债券支持。


(六)期限错配仍然存在

我国绿色债券的期限最集中是在3-5年左右,虽然期限已经较长,但是我国很多绿色节能环保项目的期限更长,很多是5-10年。3-5年很多发债项目才刚刚建成,效益和资金流都难以马上体现,金融债和企业债到期的偿还压力还是存在,有流动性风险。国际上绿色债券的平均期限为7年,我国还有差距,特别是10年以上的项目金额差距更大。


(七)缺乏完善统一的认证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我国为了使得绿色债券的各环节信息披露更加完整透明,使广大投资人能够以更轻松快捷的渠道获得具有前瞻性且完全透明的商业信息,规定绿色债券需要第三方认证。但目前由于我国还缺乏完善统一的绿色产业体系项目的一套专业认证系统,所以各个机构认证标准也不够统一,多重的衡量准则,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很多债券这家机构可以认证为绿色,那家机构就不可以,总体上绿债发行良莠不齐,第三方机构没有很好的实现对于“漂绿”以及“染绿”现象进行专业审核把关,更有甚者甚至钻标准不统一的空子,和发行机构同流合污,这些问题都会打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发行积极性,阻碍市场健康发展。标准不统一也带来信息的参考度不高,影响投资者决策,这里还表现为国内外的标准不统一,比如我国在煤炭、新能源汽车方面与国际上认证标准不同,也导致国际投资者很少对我国的绿色债券投资。


(八)信息披露不够完善,存续期管理效果不佳

目前绿债发行的信息披露整体质量及相关制度亟待继续完善。

  • 一是存在披露的内容过于片面、可信程度较低的问题。有些银行和企业会在报告中隐去基于具体绿色项目以及绿债的相关环境方面的风险以及其他负面信息,更有甚者筹集到资金却投资于非绿色,较高风险的项目,违规误导投资者。

  • 二是披露的深度并不足够。近些年来,接近半数的绿债仅仅在披露信息中展示项目相关领域的一级分类内容,只有不多的发行人进行了详细的项目案例分析以及未来的具体计划安排展示。

  • 三是不同机构披露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环境效益,有的关注定期报告,披露的标准和重点不同,公正性难以保障,给投资者和监管者带来识别和管理困难。建议不断完善健全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和标准,加强信息披露质量和程度监管,依法强化责任追究。


(九)市场投资群体培育不够,市场交易活跃度不强

仅仅培育市场发行主体,而缺乏广大成熟的投资者群体的市场是不健全和难以为继的。当前,如何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让更多投资者关注绿色债券,关注绿色债券的投资理念,建成一个良好的绿色债券投资环境和氛围,是政府需要发力的关键点。

  • 一是需要创新更多的产品吸引普通债券投资者的关注,有更多的产品可以让其参与公开市场投资。

  • 二是要积极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接轨,让国外投资者不断了解和认同我国的绿色债券,吸引国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境内额发行的绿色债券投资。

另外,我们要加大培育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我国一级市场高速增长,二级市场相对低迷,发展不平衡。要加大投资端的优惠政策研究,客观上投资绿色债券的风险也是相对一般债券较大的,很多环保的项目不确定性很强,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需要平衡,如提升绿色债券的投资收益率,对投资税收的减免等,打破绿色债券一般由金融机构持有到期的僵局。


以下为金融监管研究院推荐课程







课程大纲






主题一:债券投资基础到进阶:分析框架与投资经理成长之道

一、债券投资基础与逻辑起点

1、经典的债券交易员之问

2、中国无风险利率的大趋势

3、利率的本质

4、动力论和供求论:谁驱动了利率


二、债券投资分析简易框架

1如何用基本面进行利率走势分析与预测

1.1 基本原理与美林时钟

1.2 基本面分析核心指标

1.3 核心指标讲解: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增速、M2-社融、M1-M2等

案例2016年债市牛转熊的基本面之眼

2、宏观政策、金融数据及如何猜央妈的心思

2.1 宏观政策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

2.2 经济周期与逆周期政策

2.3 如何猜央妈的心思:央行货币政策预判的一个框架

2.4 利率政策与政策利率

2.5 利率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2.6 货币政策的边界与挑战

案例1: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在永煤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案例2:如何看待新一届政府架构中的央行角色

3货币市场流动性与货币政策

3.1 超储资金6要素——影响资金面边际变化的核心要素

3.2 削峰填谷:近年来公开市场操作的特点与规律

3.3 汇率、中美利差和货币市场利率

3.4 缴税、财政投放对资金面的影响

案例1:如何通过流动性指标预判资金面变化

案例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4市场微观结构与债券市场的生态

4.1 会计准则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4.2 资产管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4.3 资管新规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三、债券投资交易的常用策略

1、收益率曲线策略(债券投资时钟)

1.1 经济周期与收益率曲线变化

1.2 收益率曲线变动策略

2、利差策略:期限利差+信用利差

3、杠杆策略——债券+回购套利

4、骑乘策略——能攻能守、息利兼得

5、波段策略

6、债券牛熊转变的特点和规律


四、债券投资经理的成长之道

1、trading是一门技术活

2、债券投资经理进阶的五个阶段

3、提升投研能力的若干建议

4、与监管交往应知应会

5、与同业交往的经验与度


五、2023年债券市场展望与策略

(一)2023年债券市场展望

(二)投资策略

1、利率投资交易策略

2、信用投资交易策略

3、权益投资交易策略


主题二:商业银行视角下债券投资的风险控制

一、债券投资的合规风险控制

1从银保监局稽核调查问卷开始合规之旅

2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必要流程

3债券业务的分级授权逻辑

4债券投资账户类型的划分(投资倾向与账户分类硬约束)

5农商银行债券业务的特别限制:银行监管评级与投资限制

 

二、债券投资的流动性风险控制

1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冲击成本和监管要求

2投资目标与流动性要求

3组合结构与流动性风险控制(组合形态:梯形和哑铃型)

4从公募基金谈组合交易纪律(信用比例、杠杆比例与质押券)

5政策变动导致潜在投资人的变动(以资本管理办法变动谈未来大类资产的信用利差)

 

三、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控制

(一)信用风险的预防

1从市场上两类尚未有违约的债券谈信用风险控制要点

1.1 企业永续经营前提和股权结构

1.2 还款来源:封闭项目的企业债、经营流水、再融资;

1.3 债务结构:种类构成、期限结构、成本结构;

1.4 业务合理性判断:财务数据、经营信息、应收应付、同业对比。

2城投债信仰的来源与逻辑

2.1 企业股权结构

2.2 企业经营范围

2.3 应收应付的主要项目

2.4 日常经营和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津铁投为例)

(二)信用风险的控制

1、组合的行业分散

2、城投的区域分散

3、个券的集中度限制

(三)信用风险的转移

1市场上常见的担保及其有效性

1.1 资产抵质押担保

1.2 母子公司担保

1.3 专业担保人担保

2信用衍生工具简介

2.1 凭证、合约、信用联结票据

3信用风险的救济

3.1 追加担保

3.2 债券发行过程及责任

3.3 投资人相关责任

3.4 从破产法看底线逻辑

 

四、债券投资的利率(市场)风险控制

1组合的久期、基点价值

2组合的杠杆限制

3风险规避

3.1 被动投资

3.2 久期免疫

4风险转移

4.1 常用利率衍生品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和标债远期

5投后的风险监测和控制(压力测试、归因分析)

 

五、债券违约处置要点

1近年来市场信用债违约情况概述

2违约风险的应对:如何采取权利救济措施/投资人与管理人的关系处理/关注资深投资过程的合规性

3违约前的处置

3.1 处置逻辑

3.2 常见的内部责任追究

4违约后的应对

4.1 债委会

4.2 诉讼、仲裁与资产保全

4.3 诉讼对象的选择

4.4 选择发行中介作为诉讼对象的一般前提

4.5 参与破产与重整


主题三:信用债投资框架以及多角度数据研究城投债

一、信用债投资框架与信用策略实操

1、信用债市场当下主要关注问题

2、基金前五大持仓反映的信用策略

3、信用债的资产属性

4、信用研究的机构差异与五大实战问题

5、2014-2022违约主体因素全面复盘

6、从七大视角看违约率统计的基本结论

7、信用利差与信用策略

8、信用债的收益与风险总结

9、国内信用研究各种思路与方式

10、国际信用研究理论框架汇总

11、国内外信用研究框架的对比与思考


二、行业研究汇总与最优打分表设计

1、四类行业的分析比较

2、行业周期性特征简述

3、解析土地、城投、地产、银行产业链

4、信用债市场格局的变迁

5、各类型企业、存续债余额梳理

6、各主要行业信用打分表设计思路

7、阅读评级报告等材料的技巧

8、解析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

9、中债隐含评级、YY评级、外部评级的参照系


三、城投债深入研究的多视角数据

1、城投平台、显性隐性债务存量

2、宏观与主权债务风险视角看城投

3、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隐性债务风险的表述汇总

4、2009年以来城投主要政策复盘

5、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自身债务风险的解读

6、城投非标违约统计特征

7、各省金融资源、估值波动、换手率基本情况

8、区域特殊视角分析汇总与推荐

9、疫情的财政与城投影响、如何看待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中的城投

10、城投与大型国企信用风险事件复盘青海盐湖、青海国资;农六师、呼经开、吉林交投、镇江城投







讲师介绍





讲师A

某公募基金首席固收投资官,具备10余年金融市场相关从业经验。


讲师B

长期供职于某农商银行,曾任金融市场中心风控经理,现任某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中心投资一部负责人,所在团队截至2022年末管理资产总规模300亿元,主要通过基金、资管和自营户进行债券投资,所管理资产全部是市价法计价的资产,占该农商银行交易户总规模的66%。主动管理的基金在市场的相对排名较为靠前,多年来长期处于全市场前30%-20%的水平。


讲师C

CFA,西部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8年固收领域研究、信评经验。曾在团队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外部评选入围、上榜,上交所特约讲师。具备海外工作经验,曾任华创固收信用研究主管、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分析师,对于信用债市场各主要行业有研究、调研与信用评级经验。擅长从实证研究与数据验证出发,在汇总市场各投资机构主要观点基础上,寻找主导市场的核心逻辑。







培训时间&费用





时间:2023年5月27-28日

※地点:北京(具体地址参照“参会指引”)

※费用:2600元/人







参会福利





※开课前十天报名且付费,直减¥200元;另外3人以上报名可再抵扣¥200/人

※参会学员名录及同业交流机会

扫二维码联系助手报名

手机&微信:156 1815 363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