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菜市场也有自我修养!
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数据来说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5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收获,但对于每一个对健康生活有期待并想要实现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复原它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了。
“一个菜市场的自我修养”——在2015年11月17日社创客主办的“未来菜场社区”活动中,来自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常天乐在她的讲述中用了这样的标题。
这是一个诞生于2010年的菜市场,它以一周一次的频率出现,一边是用纯生态的方式种植作物的小农户,一边是渴望尝到食物本味的城市居民,无论位于哪一边,他们都在这其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2010年9月第一次开办,到2016年即将来到,农夫市集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为超过十万人提供了有机生活的选择,但它所做的并非只是搭建一个桥梁,它还有很多关于食物与生活的梦想,只不过,践行的一路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农夫市集的发起,竟缘于老外的行为艺术。
植村绘美,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日本艺术家,在创作之余,常与一群外国朋友一起琢磨食物的艺术。本着最简单朴素的初衷,她和加拿大籍丈夫在2010年一起发起了第一次“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怀揣着对土地耕作的情感,他们希望有一个媒介、一个平台,能够让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直接地交流、交易,表现“具有艺术性的农业生产”。为了召集参加市集的农户,植村绘美与丈夫跑到北京郊区,邀请当地的农户们加入。
然而受到语言的限制,本土的农户参加的很少。9月,在创意空间开办的第一次市集充斥着艺术气息,真正来参与和光顾的也是为数不多的老外和侨民。
梅若琳(Caroline Merrified)的加入给农夫市集带来了更多对土地、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那时,这个操着流利普通话的美国女孩刚从哈佛毕业不久,作为富布莱特学者跑来中国,展开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在此期间她成为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早期核心组织者之一。
彼时,在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工作的常天乐刚回到北京,深谙东西方文化与农业的她带着本土消费者的好奇和热情,在第二次开集后成为志愿者。她为市集开通了微博、豆瓣,为市集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对外通道,借着微博兴起与几位时尚圈知名人士的互动,市集的关注者一下子多了起来。
到第四次开集,农夫市集已经变得十分热闹了。来逛市集的人不再只有热爱市集和饮食文化的老外以及不常做饭、爱买西式食品,如咖啡豆和奶酪的文艺青年,还有认真挑选着鸡蛋、韭菜的老头老太太们——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本土化、平民味道,不知不觉地在市集中弥漫。
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农夫市集带来的新鲜感和源自自然的甜头,市集也慢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顾客群。“平生第一次生吃大白菜,热心的农民伯伯非要让我尝一口,原来大白菜的味道是甜的。”很多过分依赖传统食物供应体系,长期取材于超市的人,在这里尝到了食物最自然和本真的味道。
为了让顾客们满意,常天乐和小伙伴们也努力使市集的商品更加丰富。但是,参加的农户必须要保证每样东西都是自产,“有的农户看到在这里产品销量好,就想再带些老家的特产之类的到市集上卖,这样的行为是坚决不被允许的。”对于农户,他们想做到的是,“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让这些不用化肥农药的小型农户能在城市里面有一席之地,”在11月17日社创客主办的“未来菜场社区”活动中,常天乐说。
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一个摆摊的农户,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京郊妇女,原本只是自己种菜自己吃。加入市集后,每周可以有1000到2000元的收入,每月通过市集可以赚到四五千元钱。市集让农户相信,只要有好的农业模式和生产方式,就能够获取体面的收入,可以有尊严地生产与生活。农夫市集还激励了一些返乡青年回家务农。对于这些之前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而言,通过农夫市集,他们相信也许在农业领域能够比留在城市谋得更好的生计。
而这样一个“有自我修养”的菜市场的消费者也是有门槛的。“人们不应只是向土地索取食物,而应懂得如何回报和感恩”。常天乐认为,这个门槛不是指价格,而是理念。在梅若琳看来,当消费者在市集上购买农产品时,实际上已经传递了两层内涵,首先是对市集上食物是无害、天然、健康的认可;其次,是对市集传递的价值观,也就是可持续、可循环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认可。
“没有一个国家的有机市集是像我们这样的”,从美国和英国考察过有机市集的常天乐感慨到。完全由志愿者运营,不收取任何摊位费、开集频次高,这样的农夫市集在国际上也是罕见。
最初,这只是一个没有实体的公益组织,为有机农户和城市消费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运营成本仅仅是现场物料和宣传品的制作印刷,以及去农场拜访的交通费。为了收支平衡,组织者们还会邀请朋友和志愿者们自制一些食物在市集上售卖。
随着市集不断受到关注,希望参与的志愿者日益增多,市集规模不断扩大,完全由志愿者团队管理的形态也开始捉襟见肘。四个最早的发起者,有的回国、有的搬去其他城市居住,人员流动性太大。最早的三位全职中国组织者基本上是热血沸腾地免费打了一年工,2013 年才开始拿一个月 3000 元的工资。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经过两年多相对松散的志愿经营后,农夫市集决定有所改变。
他们对各国的情况进行研究、学习,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三种比较典型的创新替代性食物体系形式——有机食品团购、社区支持农业(CSA)和消费合作社,也逐渐进入团队的视野。
消费者合作社的形式是商店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最大化保障会员能够买到最好的商品作为经营前提。商店股东都是消费者,有着共同的理念,比如环保、公平贸易、支持农业发展等。
还有公平贸易企业,比如英国的社会企业Twin and Twin,这是一家合作社性质的公平贸易企业,其股东基本都是从事有机和公平贸易的。这些身处同一行业的成员共同经营这家社会企业,把来自世界各地小农户的产品以公平贸易的方式送到发达国家销售。让农户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收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际贸易形式,让生产者可以作为交易机构主体去参与运营。
探寻转型的路上,受到启发的农夫市集希望尝试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于是也想到了社会企业。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更强调商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这也是市集对自己的定位。于是,原本松散的志愿者组织,如今已经工商注册了个体户和有限责任公司。
转换为社会企业的市集,会基于他们对农友划分的等级收取摊位费,对于起步阶段的农友仍以扶持为主。由于影响力的提高,一些商业地产甚至主动付费邀请他们前往设立市集,这也构成了收入的一部分。在时令产品大规模上市的时候,市集也会帮助农友以预订、团购的方式快速、大量地销售保质期短的食物,如草莓、樱桃等。
市集创办之初,以一两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从2013年开始转型,到2015年已经能做到一周举行 2-4次,一年超过 150 场市集,收支平衡。如打游击一般的市集,也有了固定的社区店“集室”。除了每天营业的社区生鲜店,还兼有办公、举办活动的功能。
这个社区店是市集服务的延伸,让生产者在周中也有销售渠道,而消费者也不必赶在周末才能买菜。“集室”的晚上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与食物相关的活动。迄今为止,完全依靠微博和微信发布消息,农夫市集已经为超过10万人次提供了服务,创造了超过5000万的销售额。
“你凭什么说你卖的东西是有机的?”比起培育市场、观念、机构转型,这个问题一直是农夫市集面临的最大麻烦。在中国,有机认证就一直是很多国内有机农业绕不过去的一个痛点,农夫市集也不例外。
在过去的采访中,常天乐屡屡被人逼着为市集改名。然而,国内有机认证价格昂贵,一种作物每年的认证费用要一两万,且程序复杂。而究竟种植过程是否符合规范,一年只有一次实地探访的官方认证机构也难保障。因而,对于有机餐厅的经营者或有机市集的经营者,多次实地走访和消费者的信任才是维系关系的王道。为了摆脱这个困境,市集找到了参与式保障体系(PGS)来做突破口。
PSG是由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传来的“洋概念”,旨在所有有机农业的相关方都参与的情况下,对生产者实施认证并提供质量保证,意即让消费者、市集组织者、生产者共同作为质量监督员。
其实,从2010年开始,农夫市集就一直在实践着PSG的体系。市集的首批农友都是经过时间和社区认可的“老牌有机小农场”,大家的联合可以说是无意识的PGS。到2011年,随着市集的慢慢成长,很多新农户希望加入。市集通过微博公开征集志愿者和消费者一起拜访新老农友,让消费者参与其中,这是PGS的雏形。
2013年,市集从原来的志愿者团体向社会企业转型,开始正式地将PGS作为市集准入和管理的核心原则。他们邀请了IFOAM负责PGS的项目官员开设讲座,并以PGS的方式组织农友拜访。原来拜访一次农友会去10来个人两部车,后来以PGS的方式去拜访,会有30多个人、六部车。
如今,农夫市集每个月都会组织若干次农户拜访活动,和其他生产者、消费者、技术专家、媒体和 NGO 等相关人士一起前往农场,监督的同时也帮助农友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加深入的了解食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农友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等。同时,他们还会举办各类工作坊、讲座、交流活动,让生产者更多地接触到新知识、新想法,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有机实践。
农夫市集目前已经拥有十几名全职员工,正在用食物打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活社区,它是一个社区菜场,为消费者提供本地生态小农各类食材、食物,也通过分享会、农友餐桌、读书会、厨艺课堂等形式,成为链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区桥梁。介绍中写到“希望这种交流能让生产者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消费者也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健康安全的食品。”
身为社会企业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也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通过这种服务于小农的形式,减少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鼓励更多的农户从事生态农业。市集所强调的公平贸易、经济正义若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在不远的将来,或可重建社会信任,让食物打造的可持续社区走得更远。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社创客Fellow,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愉快聊社会创新!
留下“评论”,我们期待你的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