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OVID19小课堂|一线社会组织在应对疫情时产生的关于心理援助的疑惑和问题
编者按:
一线行动“专家问诊”第一期——心理疏导专题于2月17日圆满举办。受邀专家们分别分享了各自的一线行动实践与经验,并针对性地回应了一线社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产生的关于心理援助的疑惑和问题。
本期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专家对于目前普通公众、医护人员、公务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存在的心理疏导需求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在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心理防护和心理疏导需求呈现出的变化;
2)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在心理防护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区别;
3)一些一线工作者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疏导需求,需要采取某些方式帮助他们挖掘需求并针对性地展开疏导;
4)志愿者家属对志愿者参与一线工作存在担忧,针对家属焦虑情绪可参考的处理方式。
1.目前哪些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问题较为突出?
(1)从目前数据来看,全国心理援助需求依然很大,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现感冒发烧等不适症状,产生恐慌和焦虑;学生出现担心甚至恐慌情绪,甚至出现躯体化症状,例如失控、发疯、惊恐发作等;
公务员、医务人员等一线工作者超负荷工作,引起身心问题,产生枯竭感甚至出现崩溃状态,伴随产生因无法照顾生病家人而产生的内疚感;
志愿者在参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不被公众信任或者没有受到尊重;志愿者由于个人技能不够、胜任力缺乏等原因,产生退却、焦虑等心理;
隔离期间产生亲子关系矛盾。
疫情发展后期,开始有一些人咨询学业和未来发展等问题。
(2)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问题在疫情发展前期和后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疫情刚爆发时,早晨6-7点的时段咨询人数比较集中,说明有很多人出现了睡眠障碍;随着疫情发展,大家对疫情越来越了解,加之政府及社区管控措施严格,患者也得到了及时治疗,现在基本不会出现早晨6-7点咨询的情况了;
疫情一开始,咨询对象一般较关注与疫情本身相关的问题,例如“我出现了类似症状,是不是被感染了”,因此前期心理咨询专家和志愿者需要储备一定的疫情知识与咨询对象共同研判,有时还会建议其就诊;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咨询更多的是与疫情无直接关系的问题,例如由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引发的亲子冲突、家庭矛盾,以及咨询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等问题。
2.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在心理防护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有哪些区别?
专家表示,大部分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短、影响地区集中、人为因素少,心理问题一般是因失去亲人而产生的哀伤,或发生灾害的一瞬间所引发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或者持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次则相反,潜伏期长、传染性及致死性强,面积更大,人群更广,心理冲击较为复杂,包括:
①一线医务人员易产生看到死亡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
②工作人员过度劳累,产生枯竭感、无助感、绝望感;
③疫情迟迟没有出现拐点,产生较高的恐慌情绪;
④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引起的民生问题,使得压力较为持续。
3.一线工作者压力很大时,只能在工作群里吐槽,有没有针对性的建议?
专家表示QQ群和微信群内聊天本身已经是一种压力疏解的工作模式。一线的医务人员、公务人员、管理人员往往压力很持续,但是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心理援助需求需要被挖掘出来。可能会有以下方式帮助他们:
1)在组织层面给予关怀,可从政府或者组织层面解决一线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例如充足的防护装备和后勤保障等;
2)把资源对接到一线去,如在能力范围内招募一些志愿者工作人员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缓解他们的枯竭感。使社工组织、心理援助组织、公共卫生组织形成三级联动,进行分级协助,更好地服务一线人员。
3)通过一些实用方法助力一线工作者自助解压。既然微信群聊天是他们喜欢的方式,可以在群里推送压力疏解的有关内容,且尽量推送音频类资料,内容可包括:
一些压力疏解的实用方法;
放一些有助于舒缓压力的音乐,帮助自我睡眠或减压,也可以带动大家冥想;
能够动起来的减压视频,例如瑜伽视频或者年轻人流行的好玩的短视频等。
4.好多志愿者家属对志愿者参与一线工作存在担忧,针对家属焦虑情绪怎么办?
首先,专家们对志愿们在抗疫一线配合党委政府提供服务,给予充分认可与肯定。面对家属的焦虑情绪,可以尝试从以下途径进行缓解:
1)组织者应做好兜底的保障。例如解决保险,为志愿者购买防疫险。
2)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
组织在招募志愿者后,要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强调自身防护、心理防护;
组织要进行及时督导,帮助志愿者处理困难的或危机个案,防止工作内容对志愿者身心产生冲击;
组织内部采取轮班制,保障志愿者有规律的作息,尤其是组织者自身也要保证自己有规律的作息,这样才能给予其他志愿者一个良好的示范;
组织协助志愿者进行困难和危机个案的处理,预防对志愿者产生的冲击;
可以为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渠道;
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如开展线上工作或小区为单位开展工作,保证安全和防止交叉感染;
将工作内容、防护措施、保险保障等告知家属、寻求理解,减轻家属心理压力;
组织对志愿者进行关怀与督导时,也要尽可能将家属涵盖进来。
3)对志愿者及家属的宣传和嘉奖。目前阶段民众的焦虑以恐慌占主导,可以多给家属做一些宣传,告知其普通人群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基本上是没问题的,让他们放心。还可以通过一些正面的宣传报道让家属们减少焦虑。例如在社区做一些正能量的推送,弘扬志愿者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力量,宣扬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宣传报道对于志愿者和家属都会是特别大的鼓励。
4)志愿者要承诺书并保证与家人的及时沟通。志愿者本人通过签署承诺书进行保证,保证自身已经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具备基本的防护技能,同时保证与家人的及时沟通,如视频通话,让家人知道自己在一线的工作情况,减轻家属的顾虑。
本期专家简介
1 | 祝卓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分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后、玉树地震后、雅安震后、黄岛爆炸等灾害后心理援助。 |
2 | 张平,北京邮电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广播电台心理嘉宾 |
3 | 张佳鑫,北京市社工服务机构第三联合党委书记、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
爱心超链接
复制链接到网页打开
心理援助资源链接:
1.心理减压专题(内含助眠、减压的音频、视频、电子书等)
http://wx737c531d9723b390.h5.xiaoe-tech.com/v1/course/column/p_5e437a7465426_a2c9t7XQ?type=3
2.心理急救系列培训讲座
http://wx737c531d9723b390.h5.xiaoe-tech.com/v1/course/column/p_5e393cec4b1df_7zVfS1Qd?type=3
3.心理咨询平台
(1)微心战疫
https://hd.guahao.com/u/2653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2)爱心战疫
http://wjjh5.cnlive.com/apkdownload.php?channelName=tg_ptyy2&channelCode=tg_ptyy2
(注:上述心理援助资源链接均为ACT心理学院祝卓宏提供)
平安保险疫情期间免费传染病保障链接
https://hczlife-static.pingan.com.cn/nci/productDetail/index.html?hzcModule=hsh_yxga&productId=20200131411082#/insureIndex
END
— 往期推荐 —
— 关于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 —
为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的决策精神,推动民间力量安全、高效、有序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于2020年2月2日正式启动。英文名称为China NGO Consortium for COVID19,缩写CNC-COVID19。
CNC-COVID19秉承开放性、推荐制和专业性的原则,通过一线行动信息分享、一线行动专家陪伴、社会组织多元价值的传播和倡导、以及公共卫生危机响应的国际交流,在相对较长的一个响应期间,推动社会组织应急协同体系的建设。
CNC-COVID19协作团队:
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传一基金
— 关于基金会救灾协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