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事务||王洁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社区治理项目田野调查

     GUPA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2019年1月13日-2月2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助理教授王洁应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科学系邀请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就在研项目“新加坡社区治理研究”进行田野调查。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AACSB和EQUIS认证成员,亚洲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3个校区;设有16所学院,包括一所音乐学院;有教学人员2374人,在校学生37972人,其中本科生27975人、研究生9997人。2018年11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居世界第10。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开启中国与新加坡及东盟国家交往的新的历史篇章。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一角 

新加坡的治理经验一直以来被世界各国政府学习和借鉴。在此次调研中,王洁老师从多元社区治理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新加坡的治理经验。“多元社区治理”指的是大都市中多种族-多信仰(multi-racial; multi-religious)群体因紧密聚居而产生的特殊治理问题。简而言之,如何在全球化、城市化中维持一个多种族、多信仰社会的稳定、不同群体间和睦共处?这是目前国际社区治理研究的最前沿问题之一。

新加坡地处世界三大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交汇口,逐渐形成了一个多种族国家,1965年取得独立。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该国国民由三大种族构成,其中华族占74%,马来族(穆斯林)占13%,印度族占9%,其余的为亚欧混血族裔。华族和马来族的人口比例有轻微下降,印度族的比例从原来的4%升为9%,初现“三族鼎立”之势。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印度族的家庭收入与升学率紧追华族,马来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其他两个族裔。提升最弱势群体马来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未来十年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

 

 “三族鼎立”:地铁里的马来族女性、印度族女性和华族女性

多元文化主义是新加坡的宪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新加坡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此次调研中,王洁老师将关注点放在新加坡的慈善团体。慈善团体繁荣于英国殖民时代,是新加坡社会之根,历史上为各族人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社会服务。直到今天,48%的慈善团体是信仰团体,每年吸纳70%以上社会捐款,具有极高的社会认知度与公信力,是新加坡繁荣的市民社会文化的体现。


新加坡政府机构:和谐中心

在为期21天的田野调查中,王洁老师听取2次学术讲座、完成了对10所慈善团体的访谈和3次参与性观察,并收集了100份电子文档资料和300页的档案资料。

编辑|林曼曼



资讯快递

行政事务||聚议大湾区:2019政府管理系第一次集体学习举行

行政事务||聚议大湾区:2019公共事务部第一次集体学习举行

行政事务||2019新春团拜会暨开学启动会举行

谷琶公告||《南方治理评论》重点征稿选题(2019-2020)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资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本篇

谷琶资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篇

谷琶资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篇

谷琶资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其政策解读


来源|GUPA学术事务部

协理|GUPA政府管理系

支持|GUPA行政事务部

编辑|谷琶新媒体工作室

谷琶资讯   校园手信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5楼。邮政编码:510006。联系电话:(020)39366783(行政事务部)、39366775(教学事务部)、39366776(学术事务部)、39366703(学生事务部)。公共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公号:gzdxggxy。【稿约】《南方治理评论》 :gdgzpar@163.com。《广州社会工作评论》:swrgz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