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荣耀||陈潭教授入选“2022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



“2022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发布

全国高校6089位学者入选

2771位来自人文社科领域

3318位来自自然科学领域

广东319人/广大14人入选





      2022年5月11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发布“2022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全国共有495所高校的6089名杰出学者入选,完整名单收录于艾瑞深研究院独家撰写、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的《2022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评价报告》。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国家级教学科研重大成果贡献能力最强,有326位入选,全国最多,雄居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高贡献学者排名榜首。清华大学255位,居第二。浙江大学178位,居第三;复旦大学165位,列第四;武汉大学147位,居第五;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有144人和141人入选,表现突出,挺进全国前七强。

       引人关注的是,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23项奖励,全国最多,荣膺2022中国大学学术贡献能力最强学者美誉。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11项,居第二;吉林大学孙正聿9项,居第三。曹雪涛、李德仁和李维安等学者各获8项,并列第四;侯建国、黄伯云、潘懋元、韩震和黄蓉生等学者各获7项奖励,并列第七。张伯礼、施一公、顾明远、刘伟、李兰娟、裘锡圭、陈晓红、林崇德、田红旗和陶文铨等学者各获6项奖励。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等文件政策要求,弘扬与践行中华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大学评价工作正确舆论导向,2022年1月,艾瑞深研究院“双一流”建设评价课题组在多年开展“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遴选工作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高贡献学者”指标,引入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中国大学排名中唯论文、重理轻文等不良价值导向。

      校友会2022中国高贡献学者遴选突出评价学者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研究水平、创新质量和实际社会贡献,选择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励、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专利奖等12项社会各界公认权威主流、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遴选标准科学客观统一,指标统计时间为2000-2021年。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在建设动态监测中,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加大质量、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在建设成效评价中,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

      统计显示,在校友会2022中国高贡献学者榜单中,全国高校共有6089位学者入选,分布在法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学和经济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其中,2771位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3318位来自自然科学领域,入选学者学科领域分布合理、更为广泛。

      2022中国高贡献学者仅统计全国本科院校的入选学者情况,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由于办学时间较短,情况特殊,暂未纳入本年度学者的统计范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入选学者中,部分学者已经过世,但他们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廖令剑编务|陈冠豪编校|陈晓佳编审|李利文监制|刘建义


承传广府学脉

躬耕湾区未来




公告2022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百人计划”招聘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2022年博士后招聘

《大数据+治理》新文科慕课上线智慧树平台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征稿

公益基金会创新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第一届乡村振兴协同育人实验班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江三角洲应用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诚挚邀请天下英才加盟!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喜欢就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