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是暴利行业吗?三倍回报刚回本 | 工场洞见
创业公司拿了风投的钱,要高速发展,快速上市,这背后的经济原理是什么?
一笔风险投资拿到多少倍才算是合理的回报?5倍or 20倍?
天使看赛道和团队,PE只投赢家,A轮、B轮看什么?
创业公司如何在BAT等巨头的阴影下长大?
这是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在兄弟会上的分享节选。几天后,兄弟会将组团去美国,参访Airbnb、Uber、Facebook、Apple新总部、奇点大学、纽约时报等公司,并与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e Stiglitz、纳斯达克董事局主席Merit Janow等人深入交流。期待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
三倍回报刚刚保本
经常说一个基金投案子挣了多少多少倍,对于一个基金的回报要求倍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一个典型的中后期基金,如果是十年期,基金本身有运营管理费用,往往就去掉了一个基金整个规模的20%,这可能会超出大家预料。还有税务的问题,这部分也要占掉20%。这两个叠加在一起,也就是一个项目最后退出了给基金赚了1.5倍的回报,对于基金来说刚刚保本。
第二个问题是成功率。在一个后期基金里,如果有一半的案子都实现了上市或者非常成功的并购,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很少有基金能达到这样的水准。考虑到这一半的退出率,只有达到三倍的回报,才能让一个基金刚刚保本。
如果我们考虑一个正常的回报要求,比如银行贷款利息,不说百分之三四十的年化高利贷,一个10%左右的贷款利润是非常公道的事。如果一个基金投资一个公司5年,考虑基金管理费、税务、成功率等问题,要让这个基金哪怕只是达到银行贷款利率的回报水平,10%左右的利息,也是需要5倍的回报。
大家都想拿顶级基金的钱,但顶级基金的表现要求肯定不只是银行贷款利率。
如果归纳到早期投资,最后成功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十几,而周期却更长,因为早期投资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退出。如果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对单个项目回报倍数的要求就会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天使投资的案子动辄就有20倍、30倍甚至100倍的回报。如果考虑到成功率、退出、所有的成本,其实风险投资一点都不暴利。
从回报倍数的角度来说,高成长是必须的。如果是一个缓慢的小而美的生意,最好不要拿基金的钱,因为这会变成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相互伤害的过程。
具体到投资阶段,分为天使轮、A轮、增长轮,然后到PE轮,这是一个风险投资高增长公司的典型发展历程。
天使阶段往往在一到两年之间,投资人在天使阶段只看两件事情,赛道和团队,别的东西一般是不看的。
有时候大家说投资只看人,这其实是个很不准确的说法。看人的同时,也隐含了一个特别大的赛道概念。比如,有的投资人只看BAT出来的人,看斯坦福出来的人,实际上这里面已经隐含了一个他喜欢的赛道和模式。
天使投资的本质是提供一笔钱去摸索方向,搭建团队,把初步的模式给摸出来。方向没摸到,就算融资金额不断地涨,其实都还是天使期。只是现在有些投资膨胀,所谓天使期也能有几千万美金的估值。
A轮是一个什么概念呢?A轮的时候,大方向已经找到了,要把模式做出来,把第一个初始市场给拿到,然后证明。
什么是模式?如果是做线下销售,要把单店模式做出来。如果做O2O,要把区域市场拿下来。如果做社区社交,要把产品做好了,把第一波早期用户拿下来。
什么叫模型建立好了?产品做出来不叫模型好,单店模型做出来也不叫模型完全建立好,建立好的核心定义就是你是不是找到了复制范式,找到了扩张方法论,扩张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不是做好了。
A轮的投资,投资人主要看的是初始的核心模型和早期市场的证明以及是不是准备好复制了。准备好复制的意义就是,投资人只要把钱打给你,你就可以用这些钱迅速的做增长。
增长轮投资,投资人看的是你的速度、赢面和天花板。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如果你做到了A轮并且增长不错,肯定会有人复制你。你要证明你的市场扩张速度比起市场上所有的马赢面都大。
PE轮投资,人民币基金很多都只有五年,如果考虑到上市本身的过程,两年排队,一年锁定,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如果是一年的投资期,其实给业务发展留的时间也就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核心逻辑就是只投赢家。比如说滴滴快的合并,一大堆人就往里面投钱,因为合并之前对他们来说这事情是不靠谱的,如果利润这件事不确定他就不投。所以你是不是已经是赢家了,赢家当的有多牢固,会不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内被别人接盘子,PE基金要不要投你,唯一的标准就是你在他眼里是不是一个赢家。
对待巨头,千万别有错觉
大公司和巨头,也是大家跑不掉的一个话题。我们应该怎么去想大公司、BAT、巨头这些事?
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有错觉,别随随便便觉得大公司慢,大公司懒,大公司官僚。别在大公司的战略核心跟它碰,它的主业务最好还是少沾,如果真跟大公司打主业务,你搞不过它的,它一旦凶狠起来,会玩了命地干死你。比如,在O2O时期,阿里受到了威胁,它的地面部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一点都不低于美团。
第二,最简单的方式是做一些足够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游戏规则不明确,即使大公司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新东西一开始一般都足够的小,小到大公司不愿意做或者忽视了。简单来说就是避其锋芒,但不要纯粹为小而小。
第三,做破坏性的创新。当年的安卓操作系统对于微软来说就是一个绝对的破坏性创新。安卓的代码是开源的,使用完全免费,如果微软去做同样的模式,这家公司就有问题了。
再比如,小米,说白了就是一个破坏性价格、破坏性渠道。传统的人不是不能跟它搞,但是在电商战场里,原有的经销商体系怎么办,原有的供应链怎么办,原有的整个价格体系怎么办,这些都是无解的问题。
第四,换一种思路,别把大公司看作竞争对手,而是看作基础设施。其实大公司还是做了很多好事,如果不是支付宝和微信花了那么多钱把全国的移动支付体系建起来,打车、外卖、共享单车,包括内容创业,这些新生意都不会出现。
换一个角度,把大公司当做基础设施,顺应大公司生态系统,和谐共存,反而会成为受益者,比如拼多多。等长到足够大,再考虑挑战或改写游戏规则。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创新工场微信公众号:chuangxin2009。创新工场拥有强大的投资和投后团队,持续输出关于创业投资、投后的真知灼见~ 还有机会参与到创业培训、沙龙和其他各类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