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米未马东:创业要「破格」,不囚于规则,不安于方圆 | 创新无边界系列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活在自己或是他人所划定的某种边界之中,这个边界可能是我们对自身能力上限的认知,可能是外界对我们身份的设定,也可能是我们基于常识而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
人们似乎感觉,只有站在边界里才是主流的、稳妥的,但如果我们能够挣脱脑海中的这些束缚去迈出那一步,那么往往会有惊喜等在前方——
正如十年前李开复博士离开谷歌成立创新工场,帮助了许许多多年轻的创业者追寻心中的梦想,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独角兽;正如那些经历、背景各异的一批批创业者选择跳出安全区、闯入无人区,投身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全力缔造新的传奇。
回顾十年来时之路,「创新无边界」这一理念不仅深深烙印在了创新工场的骨血之中,还深刻影响着工场系的每一位创业者,也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创新无边界」系列是创新工场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推出的全新系列栏目。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去解读工场系创业者心中的创新基因,追寻这些创业者一路走来身上所留下的那些工场印记,希望能够为屏幕那端的你带来些许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他将分享:
如果用一个词回答「创新是什么」,会选择用哪个词去定义创新?为什么? 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什么是最大的限制?或者说对创新本身是一个限制? 经历过的一次最大破格?未来将在破格的动力下做哪些尝试? 对于所投身的行业,有什么追求? 如何理解「创新无边界」这一理念? 当初是如何与创新工场结缘的?一路走来,创新工场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创新工场成立十周年之际,最想对工场说什么? 这些年来,对创业或是人生的最大感悟?
不要因既定的某些规则、既定的某些方圆,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要破格。
但确实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里,有时候不见得一定需要变化。变化不是必须的,变化也不见得都是好的。
我对创新的理解,恰恰是因应着时代,因应着前提条件,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有深刻的分析和理解。同时,该守旧的守旧,该突破的突破,不要在自己身上有那么多束缚和捆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叫做创新吧。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创业者,只是那个时候他们不叫创业,也许是另外一个词。比如说当年的下海,在我理解看不就是创业嘛,都是在现有商业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去努力做一些别人想做不敢做,别人想做不能做,或者别人并不那么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种东西就是一种突破。
我们是一家内容公司,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去描述内容公司的创新,但我们做内容的人,一直遵守着一个原则,它叫做「无视内容的形式边界」。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受众角度或者从客户角度出发,往往要给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分类——比如对内容产品而言,这个叫电影、那个叫节目,这个叫唱歌节目、那个叫辩论节目……
我觉得任何一种创新的核心,都是别人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要一个内在的、想创作的动力,然后把它用合适的形式去表达出来。而且,在选择合适形式的过程当中,不因既定的某些规则、既定的某些方圆,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要努力去突破。
小时候,别人教我们写字时都会画一个田字格,然后说你在里面写一个汉字。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一个老师就教我说,你写这个字要破格,要让田字格变成你这个字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这个格里面去写字。
这句话对我启发特别大,我们说创新也好,说创业也好,我觉得破格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追求和方向。
破格,就是实事求是地面对你的困难,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把它贯穿在自己的思考和行为当中。
破格是实事求是的面对你的困难,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把它贯穿在自己的思考和行为当中,而不是说你非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一件事成与不成,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天时地利人和运气……有非常多的因素构成。任何一个简单的事情,成因都可能是一个复杂系统,或者说,最终的结果都是由各种成因综合下来的结果。
所以不需要在某一方面说,我加油,我努力,我使劲跳得更高,不是这样的。而是你用这种思维方式去面对你的困难,然后争取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解决方法,整个过程沉淀下来的结果就叫做破格。
保持住内容创作者的初心,我们希望让所有有这方面天赋的内容创作者,在一个相对符合他们发展的环境里面,去把自己的创作激情爆发出来,并且努力维持在一个高的技术水平状态。
我觉得做到这一点,其实就足以让你每天过得战战兢兢的了。
我觉得「创新无边界」其实是一种追求。
从创新工场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追求和方向,这一点其实也通过他们的投资,传染给了创新工场所关照到的行业里面的那些年轻创业者们。
创新工场经常组织兄弟会,大家聚在一起其实不是打鸡血,而是真的在说一些自己所遇到的困难,相互传达一些自己的焦虑,拆解一些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的那种焦灼状态,分享处理办法。我觉得这是特别脚踏实地、特别干货的东西。
我很感谢创新工场的眼光,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对自己都没有他们那么大的信心。
米未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人才、技术、行业分析等等所有的困难,我都会及时跟工场系各位负责人进行沟通,他们也给米未对接了非常多的资源。我觉得创新工场的投后一直是整个行业里面值得充分肯定的一支队伍。
整个行业在经历跌宕起伏,创新工场的初心是长线的,有着一直关注行业变化发展、穿越周期的一些理念和动力,是能够一直贯穿下去的,这也是我的一个期待。
我记得当年开复意气风发,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创业高峰期的到来。我觉得这是他高瞻远瞩的地方,他预见到了整个市场即将发生的变化,预见到了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面,中国的商业环境、创业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都会有一个夯实的过程和长足的进步,会有一个平台级的发展进程。所以之后,他广聚天下贤才,工场系的这些投资人和投资的大佬们,也都是在从一段时间开始逐渐聚拢到了开复身边。
回想十年前,那时候我还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其后我离开体制,然后又创业。这十年可能都是我们人生发生最大变化的十年。
我想在十年之际,跟创新工场的各位以及被投资的各位创业者说:
过去的十年非常精彩,我们期待着未来的十年不要有任何的定数,不要有任何的可预见性,让一切都变得更加鲜活,让一切都变得更加跌宕起伏,让一切都能带来更加爆炸式的惊喜,我觉得那个才是真正的创新工场精神!
创业是我们这些创业团队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贯穿我们整个一生,这种状态弥足珍贵的。
这四年来,我觉得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这会是一条特别漫长的路。创业是我们这些初始的创业团队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方式会贯穿我们整个一生,这种状态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要用激情,或者用热情、用鸡血去把它给包装出来,在我看来不必。
你每天面对的困难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有去面对一个一个的困难,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沉淀、不断萃取自己,才能够走完这段路。
回过头来说,我的这段创业经历真的不平凡,但是我觉得当你停下来回头给自己做总结的时候,恐怕就是你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了。我觉得大可不必忙着回头去总结自己什么,重要的还是要看看前面的路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