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诵读丨魏了翁与鹤山书院

绿色蒲江 2022-07-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都方志 Author 成都方志

他是著名教育家,先后在四川蒲江和湖南靖州开办鹤山书院,藏书十万卷,为宋代书院之首,“士争负笈从之,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魏高氏家族“九进士、三公卿”,对当代家风家训和乡贤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他重视民生,“利民之事,知无不为”。

他爱国清廉,一直战斗在抗蒙前线。其书法有“鹤山真迹走蛟虬”之美誉。魏了翁是巴蜀文宗兼儒宗排行榜上一颗闪亮智慧之星。


···


魏了翁讲学之区,鹤鸣子和;尹伯奇抚琴于此,山高水长。

这是清代官员钱栻为魏了翁所写下的《题鹤山书院》。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书院由他创办,所以冠名“鹤山书院”。







据说魏了翁小时候很聪明,喜欢博览群书。由于他记忆力惊人,能够“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因此被乡里人奉为神童。魏了翁15岁时写作《韩愈论》,被《宋史》评价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21岁参加省试,成绩优异,在《易经》一科中名列榜首。1199年,22岁的魏了翁进京参加殿试。在殿试的过程中,他对皇帝的提问对答如流,见解精辟,因此被录为进士第三名,授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的职位。







入仕以后魏了翁忧国忧民。他发现南宋统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稳固。此时的南宋土地兼并剧烈,朝廷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改革社会弊端,魏了翁提出选贤用能、整顿法度、轻徭薄赋等治理国家的良策。







“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魏了翁在他的《送安同知丙赴阙》中的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他忧国救民的进步思想。



忧民白发三千丈,

报国丹心十二时。

独倚长空望红日,

满帘风雨燕喃呢。

——魏了翁《送安同知丙赴阙》







魏了翁为官清廉,敢于直言,不避讳嫌,遭到权臣的妒忌和排挤,几次降官。尽管如此,他依旧我行我素,丝毫不把功名宠辱放在心上,临终前夕还在口授革新朝政的奏章。魏了翁学问渊博,一生办学育人成绩斐然。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和进步思想家,他在邛州、靖州、眉州等地做官时都办过书院。

1210年,魏了翁回到家乡蒲江,在北门外一里处的白鹤山上创办了鹤山书院。当时,南宋朝廷下令各州县选拔贤能参加科举考试。蒲江一带要求应试的人很多,但却没有一个学习的地方。鹤山书院建成以后,慕名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鹤山书院以全国第一流的书院为楷模,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治学准则,采用个人精读、互相答问、集众析疑的教学方法。魏了翁亲自执教,孜孜不倦地解答学生的问题。鹤山书院藏书丰富,学习空气活跃。到成都参加举人考试的书院学生,十有八九考中。书院名声远播四方,学生日益增多。


魏了翁创办鹤山书院,树立了优良学风,为成都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了表彰魏了翁的办学实绩,宋理宗亲手写下“鹤山书院”四个大字相赠。





有学者考证,鹤山书院的藏书达10万卷之巨,为宋代全国各书院之首,甚至超过宋初崇文院的国家藏书规模。


魏了翁余生都奔走于鹤山书院的发扬光大上,直到1237年他病逝于平江府(今江苏吴县),为了表彰他生前的成果,宋理宗下诏追封他为太师,他与他的鹤山书院,也成为了历史的佳话,福泽后人。 



点击了解更多:

1.  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2.  不朽的丰碑!三名蒲江籍英烈入选第三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3.  明日直播丨稻谷黄 秋收忙 稻香鱼 乌木泥米等你尝(文末有福利哦)4.  “筑梦教育·蒲江教师风采” ——蒲江县优秀教师展播(二)5.  我县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


审 核 :胡象伟
执 编 :袁维敏音 频 :王锶威图 片 :蒲江文博 文 稿 :王锶威

编 辑 :陈   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