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骄傲 | 全国人大代表陈威巍:闪耀在传染病一线阵地的“巾帼红”
陈威巍,籍贯四川蒲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研究所专业技术大校主任技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9年6月,她主动请缨,作为临床检验技术专家远赴塞拉利昂执行为期1年的第4批医疗援助任务,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积极为当地军民提供医疗服务,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会场为祖国发展和民生建设建言献策.....
援塞一千多个日夜,实干担当践使命
在一次血液检验中,陈威巍发现一位当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很低,已产生了严重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多年的行医经验让她警觉起来,马上进行了疟原虫镜检,结果发现患者外周血中疟原虫计数已经高达30万个/微升。“这是重症疟疾,必须马上救治。”此时,那位本以为自己只是患有伤寒的患者已离开医院。
“快把他找回来!”在陈威巍的提醒下,当地医生立即找回这名患者进行抗疟治疗。所幸治疗及时,最终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
疟疾、埃博拉、霍乱……塞拉利昂传染病高发,医疗系统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陈威巍发现塞医疗技术水平受制于临床实验室检测水平低,她便密切关注当地需求,主动开展流式细胞术等多项塞国首用技术,显著提升塞国的临床检验技术水平。
对于疑难重症,她敢于承担风险,带领队员排除干扰,救治了包括疟疾后肝肾功能衰竭、疟疾后精神失常等在内的危重病人,还积极为海外同胞进行义诊和体检,获得当地华人的高度赞誉。
科学抗疫不松懈,奋勇当先做表率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塞拉利昂不甚完备的医疗系统雪上加霜。有时,由我国援建的防控中心1天就能收到近百份待检测样本,每月新收治患者超过50名,且重症率很高。
撰写新冠患者样本采集、转运、处理工作流程、组织工作人员反复演练……疫情发生后,陈威巍带领专家组全力投入到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面对医疗物资供应紧张、重症患者感染风险高、防护条件极其有限以及塞方人员经验缺乏等困难,陈威巍和同事们积极协助当地卫生部门筹集物资,并结合国内国际疫情防控经验,研究制订新冠重症预警检测机制,积极研判疫情走向,呼吁民众减少聚集、加强防护…… 当地疫情吃紧时,陈威巍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行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在高温天气下,每次检验工作结束,陈威巍都是全身湿透、几近虚脱。同时,她和同事们还建立了临床数据库和样本库,建成塞国唯一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实现检验结果的实时传输,为塞国疫情防控和精准救治提供第一手依据。 为配合祖国疫情“远端防控”,她带领队员们为华人新冠患者采样、检测、治疗和康复指导,并宣讲国家防疫政策和流程,为“外防输入”把好第一关。2020年11月,已延期5个月的第4批援塞军医专家组准备归国。在送行会上,塞拉利昂国防部长动情地说:“中国军医组为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帮助塞拉利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挥手送别了战友,陈威巍选择留下来与下一批专家组并肩战斗。3个月后,塞拉利昂邻国几内亚发生埃博拉疫情,作为专家组组长的她,又与队员们迅速承担起塞国检测疑似病例的重任,开始了一场新的战斗,彰显了人民军医的大国担当。扎根传染病一线阵地,科研攻关创佳绩
从军37载,陈威巍曾多次出现在突发腺病毒疫情现场处置的现场,面对应急检测任务时总是冲在最前线。靠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她提出新型55型腺病毒感染早期重症预警关键指标,并牵头完成全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规划论证。
在新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医疗救治技术培训班上,陈威巍连续7年作为主讲人,让千余名学员受到专业的培训,为全军传染病临床技术培训基地树立了良好品牌。 在部队新兵眼里,陈威巍是亲切又博学的“陈老师”。她曾连续3年下部队,为新兵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背景调查、对官兵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把健康的知识送进军营、把人民军医的温暖留在了军营。 十多年来,陈威巍常常以实验室为家,主持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医学创新工程等课题,也在这间小小的实验里产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篇,最高影响因子38.64,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她注重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编写成多部可操作性强的书籍,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号外 · 号外
蒲江人都在看
近期热门视频
审 核 :莫 蕾执 编 :马 卓编 辑 :肖 小图 文 : 解放军总医院
视 频 :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