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一小伙得了编剧界“奥斯卡”奖,快来看看他写了啥?

2017-11-22 平凉日报 兰州晨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兰州晨报

2017 年度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 " 夏衍杯 " 近日公布了获奖名单。庄浪籍青年剧作者吴麦平创作的电影剧本《云上春城》榜上有名,获得 " 创意电影剧本奖 "。‍

(吴麦平 ( 左三)在颁奖现场)

阅读经典 汲取文学滋养 ‍

" 夏衍杯 " 创立于 2006 年,其前身是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 夏衍杯 " 由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电影局,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和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项电影剧本的政府奖,被业内称之为 " 中国电影编剧的‘奥斯卡奖’ "。

据悉," 夏衍杯 " 以评审过程专业、严苛在电影界著称,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每届评奖过程历时数月,并全部采取将编剧信息隐去的 " 盲评 " 方式进行。本届 " 夏衍杯 " 一共收到 851 部合格剧本,最终产生了 5 部优秀剧本奖,9 部创意剧本奖和 19 部潜力剧本奖。

刚刚接到去北京领奖的电话通知时,吴麦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最初是抱着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的心理参加 " 夏衍杯 " 的,没想到真的如愿以偿了。

谈起创作剧本的契机,吴麦平表示,自己一直有想写剧本的想法,只是没有付诸行动。2016 年国庆期间,他一个人躺在公司员工宿舍的床上看着天花板,总觉得人生不能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总得做点什么事情。他之前写过小说,反响平平,也不够热爱,就决定写剧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吴麦平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就写剧本来说,他并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文学写作训练。源于对电影文学浓厚的兴趣,他选择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他在中国编剧网上在线阅读了大量的优秀编剧作品,《唐人街》《悲情城市》《末代皇帝》《集结号》等经典剧作都成了他的营养之源。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吴麦平不仅学习到了剧本写作的基本格式和原始结构,更领略到了大师之笔带来的艺术魅力。此外,他还研读了一些专业的书籍,罗伯特 · 麦基《故事》、悉德菲尔德 " 电影剧本创作三部曲 "、拉约什 · 艾格里《编剧的艺术》等西方电影学经典教材都是他文学创意的 " 粮仓 "。

(2015 年,吴麦平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场拍毕业照)

查阅文献 提笔书写传奇

《云上春城》讲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联大两百八十余名师生徒步南迁昆明,致力于学术追求和争取国家自由的传奇故事。

"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在那么一个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竟然涌现出灿若星河的大师和享誉中外的先贤,而国内居然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去反映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既然热爱它,向往它,就应该写出这样一个剧本出来 "。说起自己的作品,吴麦平难掩激动之情。他一直都特别迷恋民国时期一些文人雅士的故事,三校南迁和西南联大是最偏爱的传奇。

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只有八年多的办学时间,前后就读的学生不过 8000 人,却是举世公认的学术重镇、大师摇篮,涌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等杰出校友,160 余位两院院士也从这所学校走出。

更难能可贵的是,联大学生怀有报国之志,心系民族命运,先后有 1100 余人投入抗日战场,为抵御外侮献出了青春的热血。之前有一部关于西南联大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但因为题材小众、流传不广等原因,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如今,西南联大在世的校友仅剩 500 多人,恰逢西南联大成立 80 周年,于是,他就萌生了提笔写一部作品的想法,以便让更多人知晓西南联大的传奇,领略民国文人的风骨。

写这样一部背景宏大、内涵丰富的历史剧,查阅文献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真实系统地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吴麦平先后查阅了《南渡北归》《民国风度》《西南联大行思录》等多部记录西南联大历史的纪实作品。基于对真实历史的深入解读,加以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想象,吴麦平不仅将梁思成、林徽因等真实历史人物写入剧本,而且成功塑造了罗培民、叶思娴、许希瑞等生动形象的艺术角色。

(高中时期的吴麦平与同学合影留念)

出身山村 不改文学初心 ‍

" 吴占东的儿子在北京获奖了!"11 月 17 日一大早,这个好消息就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传开了。

上世纪 90 年代,吴麦平出生于庄浪县盘安镇吴陈村。作为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全省 40 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盘安镇素以 " 苦瘠甲于庄浪 " 著称,由于交通闭塞,道路颠簸,直到新世纪还有 " 宁走关山,不上盘安 " 的民间俗语。

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成长与 "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 的贫困状态相伴。然而,物质条件的匮乏并没有让他丧失人生的信心,反而激励了他自立自强的坚韧品格。从小学开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在梦想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精神世界的丰富使他如鱼得水,暂时忘却了贫困和饥饿。

2011 年,吴麦平以文科全县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到武汉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工商业社会的灯红酒绿并没有使他迷失,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大二的时候,吴麦平写过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一路向南》,文笔稚嫩,太过感性,却打开了他泉涌般的才思。大四临近毕业,当同班同学都投入到择业大军的洪流之中时,他选择整天泡在图书馆,查阅大量二战历史资料,数易其稿,终于写出了一部反映二战苏德战场装甲战的长篇历史小说《装甲风云》。

沧海桑田 找寻真实自我 ‍

" 激荡二十年,理想与现实的对白。一个企业家,一个摇滚歌手,一个诗人在沧海桑田的社会巨变中找寻自我 "。这是吴麦平为他的第一部剧本《西北偏北》所写的一句话梗概。《西北偏北》中的主人公一心想逃离自己出生的地方,但最终磕磕绊绊地回到了他一生想逃离的地方。吴麦平说,这是他最偏爱的角色,也是他自己矛盾心态的写照。

主张 " 诗意栖居 " 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作为旅居深圳的青年剧作家,吴麦平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想在文学上 " 还乡 "。

大学毕业两年多,他最先在一家 " 世界 500 强 " 大型国企工作,按部就班的国企行政工作让他耗尽了耐心。于是,他选择辞职,避开市井喧嚣,深居简出,专门从事剧本创作。

现在,他打算写一部关于庄浪梯田的剧本,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写一辈子没有走出盘安的父辈故事。

《云上春城》简介

作者:北木(笔名)

类型:战争 · 历史

类别:电影剧本

建议改编:院线电影

一句话故事

《云上春城》讲述抗战爆发后西南联大两百八十余名师生徒步南迁昆明,致力于学术追求和争取国家自由的故事。 ‍

人物小传

罗培民:

南开学生,男主角,从昆明求学到参军作战,他的性格经历了诸多变化,从刚开始的热血勇敢、一心报国,到经历生死后的自由通透,他象征着人的精神可以到达的高度。参军后任 592 团突击连连长,在攻打灰坡时负重伤。

叶思娴:

南开学生,女主角,至情至性,活泼开朗,喜欢罗培民。罗培民参军后叶思娴做了一名战地医生,后罗培民负重伤,她救了罗培民。

陈中波:

清华学生,高傲冷漠,外冷内热,参军后任 592 团突击连副连长,在攻打灰坡的战斗中牺牲。

许希瑞:

清华学生,剧中性格转变最大的一个角色,从刚开始的胆小懦弱,到最后的勇敢决绝。参军后任 592 团突击连二排排长,在攻打灰坡时为炸掉日军碉堡牺牲了自己。

王宗甫:

北大学生,聪明率真,参军后任 592 团突击连三排排长,在攻打灰坡的战斗中负伤。

故事梗概

1937 年 7 月 30 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遭到日军的肆意破坏和骚扰,大量珍贵图书、实验设备被洗劫一空,留校师生被驱赶出校。

日军占领天津之后,南开大学学生罗培民、周士谔、钱瓒三人潜入学校图书馆取书,在取书途中,南开大学遭到日军轰炸,钱瓒不幸被炸死,罗周二人侥幸捡得一命。

北平被日军占领之后,准备南逃长沙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遇到了刚从外地潜回北平的清华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赵忠尧告诉梁思成他从英国剑桥大学带回来的 50 毫克镭还放在清华的实验室中。为避免被日本人拿到,赵忠尧和梁思成二人夜探清华园,趁着月色从实验室里取出了那 50 毫克镭,但在返回途中二人与巡逻的日本宪兵队迎面相遇,一阵紧张的搜查之后 …… 赵忠尧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为保护中国仅存的教育叶脉,1937 年 9 月 10 日,国民政府决定在长沙和西安两地设立临时大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师生们开始艰难的南迁,他们到长沙没多久,南京沦陷,武汉告急,长沙也惨遭日军轰炸,国民政府又决定将临时大学南迁至昆明。


来源丨平凉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丨梁秋燕


新闻多看点


今日小雪!甘肃人,赶快穿上秋裤!因为…不穿会胖!

健康丨怪不得你口干、嘴破、全身痛,原来是缺乏这种"营养素"→

“共享厕所”来啦!“全国公厕云平台”上线,三急之下秒寻厕,兰州也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