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兰州晨报
西固民间春节举办灯会,由来已久。但作为成规模、固定的春节文化活动继承下来,并被兰州人打上“看灯上西固”年俗烙印的灯会,还要从1986年春节,由西固区委、区政府主导举办的首届虎年“西固灯会”算起。此后,西固每年都以当年的生肖为主题,举办春节迎春灯会。
2018年2月8日,小年夜,这场沿袭了30余年的灯会,将再次如约亮起,四方八里的人群,乘兴而至。而如果将时间倒回到50多天之前,眼前的这一派姹紫嫣红、梦幻玄妙之景象,都还只是伏在纸上的错综复杂的线条与色块而已。
2017年12月15日,来自四川自贡的百余名工人,开始进驻西固灯会现场,正式拉开做灯序幕后,一场严冬里关于花灯的人工“3D打印”体验,在一点一滴的手工创作中,把这一切最终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绚丽空间秀。
在这里,兰州晨报特别邀请担任2018金城西固迎春灯会工程师的苏学哲,为大家讲述今年灯会的特点,以及渗透在那些灯组里的做灯人的辛劳点滴。
受访者:金城西固迎春灯会工程师 苏学哲
采访人:兰州晨报记者 李辉
记者:您好,苏工。据介绍,今年的灯会共有40组大中型灯组组成。请问,你们的团队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灯,分了几个阶段,用时最多的是哪个阶段,最困难的是哪个阶段?
苏学哲:我们是12月15日正式进场,包括一般工人和美工,到现在有50多天了。灯组的制作分了8个阶段:美工根据现场和图纸进行放样-钳工根据放样计算材料捡样(钳工所有师傅都会,这是他们的基础)-焊工焊接-电工装灯-美工套色-裱糊工裱糊-美工美术处理-进行安装。用时最多的应该是焊接和裱糊阶段,我们所有灯组都是工人师傅们手工一个一个点焊接起来,一块又一块布裱糊上的。据粗略估算,裱糊用得最多的材料八美缎大概要有近10万米。而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所有的灯组都是在厂房里分解制作的,之后的运输和加固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
记者:灯组里最大的一组是什么?最难做的是哪一组?
苏学哲:最大的灯组,也就是主灯组“如意甘肃·绚丽兰州”,位于金城公园正门口,宽度32米,高度12米。最难的也是这一组,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我们都使
用了吊车。
记者:从技术上来看,这次灯会融入了什么特殊的元素吗?最大的亮点在哪里?哪一组灯比较特别?
苏学哲:这次灯会加入了传动的元素,比如“木刻福禄”灯组的部分,葫芦会转动,有的还会喷雾;“百年好合”灯组的部分,蝴蝶会扇动翅膀。亮点在于这样观众赏灯时能看到一个更生动有趣的灯景。“绿色出行”灯组,应该是比较特别的一组,因为在所有的灯组中只有这一组没有采用内透光的效果,几乎全是采用LED光雕勾勒,来体现一种节能环保的态度。
记者:请介绍一下这次来兰州做灯的师傅们的情况吧!
苏学哲:我们这个团队基本上都是由四川自贡的师傅们组成,年龄最大的将近60岁了,灯会中除了美工工作,其他的工作他们都能拿下,自贡当地话称他们为“老灯会”。也有夫妻两个人来做灯的,现在兰州的交通也比较发达,上大学的孩子放寒假以后就可以从学校直接坐高铁来兰州,一家人在异乡团聚,吃着兰州的牛肉面,聊着这一年来的所见所闻,住的虽然很简陋,但也很温馨。这些做灯的师傅们,很多平时都是在从事别的行业,但一到年底,他们都会从自己的工作中抽身出来,投入到做灯的队伍中,好像他们天生就会做灯,也好像是他们骨子里的一种嗜好。
记者:你们每天工作时间从几点到几点?这段时间的寒冷,对工人们的工作造成干扰了吗?有没有人冻伤?
苏学哲:一般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在安装阶段,因为担心会影响到交通,会更晚一些。兰州的冬天确实还是挺冷的,我们的工作都是在室外完成的,美工在放样以及处理时,墨汁和颜料都会结冰,所以都是先用热水把它融化了再工作。工人们的手上几乎都生冻疮了,特别是裱糊工,如果戴上全指的手套不好工作。
2月4日中午时分,寒冷依旧在兰州的城市上空叫嚣。在位于西固金城公园门口的主灯组“如意甘肃·绚丽兰州”前,几位来自四川自贡的做灯师傅,站在一座近4米高的脚手架上,相互配合着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将一组LED灯安装完毕。
“师傅们都是我的老师,这些日子虽然很苦,但大家共同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25岁的工程师苏学哲是一个很感性的理工男,这可能也和艺术的气质有某种高度的契合。
四川理工大学“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的他,从事彩灯制作这个行业已是第3个年头。
在这段日子里,虽然他和同事们一起吃了冬至节的饺子,也一起在兰州的大雪纷飞中尽情玩耍。但毕竟看着越来越多的同事相继返乡,他还是被这种愈来愈浓烈的春节气氛所感染,他说他有点想家。
接受完采访的当天晚上,他给记者发来一条微信,“工程提前几天结束了,我可以提前回家了。”
文·图 | 兰州晨报记者 李辉
编辑丨张海龙
新闻多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