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 iPhone,让我们认真地拍张照吧
去年10月20日到今年2月11日,伦敦的摄影家画廊策划了一个名叫“即时故事”的 Wim Wenders 早期宝丽来展览,这些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经典电影的高产阶段。文德斯认为,宝丽来真实地展示了发生的事情。它们也许是一段我们失去的记忆,也可能是被刻意遗忘的悲伤,让人意识到失去的东西不一定值得怀旧。“即时故事”既是写给宝丽来的情诗,也是它所代表的一切的挽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32gw9we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电影大师手中的时代符号
照相馆,自动电唱机,打字机,以及宝丽来被同归为上世纪七、八十时代的经典符号, 与《寻找美国》,《加州之梦》,《穷街陋巷》一同合写了一本印象派日记:“没有悲伤,没有愤怒,只有纯粹的天真,不仅是来自我,也来自身边的每个人。”回忆起那个时代,德国传奇电影人 Wim Wenders 如此说。
Wenders 以其对电影的标志性贡献闻名,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他的电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美国朋友》、《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与疏离是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
《美国朋友》
1977
《德州巴黎》,1984
《直到世界末日》
1991
对以“拍个人(personal)电影,而不拍私人(private)电影”为座右铭的文德斯而言,“电影的拍摄进展无需经历过多的思考,它们从直觉中产生——宝丽来的画面也由直觉塑造。你所做的一切都源自想法,每部电影都始于想法,而宝丽来相片就是一连串的想法。”
以实体存在的摄影术
“宝丽来的可爱之处,在于它有实体存在。
你可以随意扔掉,也可以送人。
它是你记忆的延伸。”
Wenders 的第一台宝丽来十分简单,Polaroid Originals A16。他的父亲——一名杜塞尔多夫的医生一辈子热爱摄影,并把这个爱好言传身教给了儿子,送给了他第一台相机。Wenders 从父亲那学习曝光、对焦等所有关于摄影的技术,但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摄影师。即便后来开始拍摄宝丽来,依旧如此。
Self-portrait, 1975
Valley of the Gods, Utah, 1977
American Sky, 1973
Alice in Polaroid Wonderland, 1973
By an unknown photographer, 1971
如今的 Wenders 把摄影视为历史。他认为,不仅图像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寻找图像的行为也已不再相同。现在,图像的意义在于展示、传递或者记忆,不再只是它的本质。通过相机创造画面的瞬间是一个奇特的时刻,它具有神圣性。
本能反应捕捉到无法篡改的真实
宝丽来的表现极具洞察力。Wenders 在70年代创作电影的准备期间,拍摄了大量宝丽来,让人对当时的场景一目了然。在那个经典电影的高产时代,Wenders 时常拍摄《巴黎,德克萨斯》,《爱丽丝城市漫游记》,《美国朋友》等电影的幕后时刻,以及一系列典型的美国风景——从沐浴着霓虹灯的汽车旅馆到空荡荡的沙漠高速公路。 这些作品像他的电影一样,忧郁而浪漫。
Welt, 1974
New England, 1972
New York Parade, 1972
电影《美国朋友》中的演员 Dennis Hopper, 1976
“每张宝丽来背后总有些秘密,
因为这是那一时刻的实证。它是真实的,
那些独一无二的念头的原真性包含在其中。
你几乎无法对过程做出干涉、篡改、
或者添加色彩。”
Wenders 存在的方式格外复杂。经常发皱或带有标记,或稍微褪色,尽管照片里的画面已经很遥远了,依然能再次引发联想。更重要的是,它们为这个时代罩上了一圈神秘和浪漫的灵晕——即使它们对焦模糊或者构图残缺。这些笨拙的对焦系统也是宝丽来的魅力。
Wenders 认为宝丽来与人的潜意识有种奇妙的联系,几乎是由人的身体自行完成的。宝丽来摄影的精髓并不是取景构图,而是一种直接表达。宝丽来是通向理性世界的一扇窗户,不管你是会否相信,它是本我的呈现。
撰文 / 糖醋老虎
编辑 / Wanyee
即日起至2月10日,在微博po出你的宝丽来摄影作品,并带上话题#NOWNESS宝丽来时刻#,就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宝丽来相机(共3台)。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本文由NOWNESS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