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奥斯卡意识形态指南

2018-03-04 NOWNESS中文网

齐泽克说:「电影是最纯粹的意识形态机器。」长期以来,奥斯卡用电影的瓶,装政治的酒,勇当美国意识形态的晴雨表。一年一度好莱坞年会奥斯卡颁奖典礼又将开锣,今年它要卖哪壶酒?

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奥斯卡意识形态指南,请收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1334xpq511&width=500&height=375&auto=0






Harvey Weinstein 号称“奥斯卡之神”,传说获奖者感谢他的次数,比感谢上帝还多。本届奥斯卡,他将缺席,但仍会是主角——就像去年被怼翻天的川普。

事情要从去年10月说起,多家媒体一齐开炮,指控 Weinstein 长期性骚扰多名女星,轰动全美。事件逐渐发酵为 #MeToo 运动,Weinstein 因此倒台。#MeToo 起源自好莱坞,自然会波及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9部影片中,有5部电影是以女性角色为中心,其中3部的女主角是由40岁以上的女演员担纲。

#MeToo Movement

其中风头最劲的当属《伯德小姐》。该片是女导演 Greta Gerwig 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展现青春期少女和母亲的冲突,Saoirse Ronan 饰演女主角,表演丝丝入扣,饰演母亲的 Laurie Metcalf 也表现出色,是最佳女配角的有力竞争者。总的来说《伯德小姐》品质中上,但依靠全女性班底,好风凭借力,送上奥斯卡。

Saoirse Ronan 饰演 Lady Bird

Laurie Metcalf 饰演她的母亲 

导演 Greta Gerwig 

#MeToo 积极分子推崇备至的另一部电影《三块广告牌》,拿下6个提名。电影的反类型气质颇受影评人赞誉,另一方面,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它的女主角,由科恩嫂 (Frances McDormand)饰演一位为女儿伸张正义、不择手段的母亲。她气质彪悍,巾帼不让须眉,正是#MeToo 运动极力倡导的女性形象。

Frances McDormand 在

1996年以电影《Fargo》

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并曾经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刚开始,#MeToo 的诉求是反性骚扰,后来演变为要求女性掌握更多权力。由斯皮尔伯格导演、Meryl Streep 和 Tom Hanks 主演的《华盛顿邮报》正逢其时,直击运动靶心。

Streep 饰演《华盛顿邮报》发行人 Kay Graham,被一群严肃强势的男性精英环绕,起初力不从心,但她坚持原则,对抗尼克松,将美国引向正确的道路。她代表占据权势、善用权力的女人。









已经获得三座小金人的 Meryl Streep 凭借在影片中的

色表演,第21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电影有一幕非常耐人寻味:Kay Graham 走出最高法院,她没有像《纽约时报》出版人 Sulzberger那样接受膜拜,而是悄悄地绕过人群,从侧面拾阶而下。台阶两旁站满了年轻女人,崇拜地注视着她,如同注视先知。

这或许就是奥斯卡对#MeToo 的态度。





去年,《月光男孩》战胜《爱乐之城》赢得最佳影片,被称为奥斯卡的“洗白(人)”举措。今年奥斯卡的“洗白”措施多种多样,从倾向黑人扩展到所有弱势群体,如 LGBT、残疾人甚至“怪兽”。看来,奥斯卡誓要打破“白种老男人”的形象。

种种措施,一言蔽之,要平权。

所以,尽管有人指责其核心创意抄袭《万能钥匙》,但《逃出绝命镇》高举政治正确大旗,用黑人种族问题包装推理悬疑,在颁奖季一路高歌猛进,并杀入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

电影《逃出绝命镇》海报

另一部大热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则聚焦 LGBT 群体。八十年代的一个夏天,亚平宁的小镇,意大利少年和美国青年产生懵懂的爱情。电影超越了诸多同志片的格局,不再压抑猎奇,用平视的目光,怀旧的语调,拍得精巧优美,令人怅然若失。















电影《水形物语》则把平权的隐喻推向了极致。故事发生在1963年,正值冷战期间,也是民权运动的黎明,一名实验室工作哑女爱上了一个半人半鱼的怪物,两颗边缘的心碰到了一起。根据酷儿理论,少数族群成长过程中,常被主流社会被视为“怪物”。哑女和怪物的爱情战胜冷酷的军方,代表平权战胜极权。

导演  Guillermo del Toro 是墨西哥人,爱拍怪物电影,充满奇思妙想,描绘边缘人物的心理状态尤其细腻。









电影《水形物语》获得13项提名,

是本届奥斯卡最大热门。

重视少数族群的权利,浩浩荡荡天下所趋,奥斯卡当然责无旁贷。从广义上说,#MeToo 也属于平权运动的一部分。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今年的奥斯卡了。





George Orwell 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现在。”用昨天的故事卖今天的意识形态,学界如此,奥斯卡也一样,这也是历史片和传记片能大行其道的原因。

《至暗时刻》是部标准的“申奥”片。英国面临纳粹入侵,丘吉尔临危受命,统合党内党外,团结国王群众,集结全英力量为自由奋战。 Gary Oldman 贡献出大师级的表演,饰演的丘吉尔从形象、肢体到神情,无可挑剔。

但为了讨好当代观众,影片扭曲某些情节,令历史爱好者颇感不快。譬如地铁问道一幕,丘吉尔和黑人平民握手,显然在美化他帝国主义者的形象。

电影《敦刻尔克》在情节上完美承接《至暗时刻》,有着诺兰一贯的、人物扁平的毛病。但胜在结构精巧,“一时、一天、一周”的时间交叉叙事,极具实验色彩。诺兰在意识形态上向来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态度暧昧,难入评委法眼。

同样是历史片,同样是英国故事,Paul Thomas Anderson 的《霓裳魅影》只能算爱情小品。五十年代的伦敦,Reynolds Woodcock 是一位知名高定设计师,与年轻、极具魅力的 Alma 发生了一段畸形虐恋。也许某些#MeToo 积极分子会抵制这部影片,我却认为它讲出了男女的真谛:有时爱情必须借助毒药,才能你情我愿,达到平衡。但是影片的意识形态不合评委口味,画面精妙,恐怕很难再进一步。

Woody Allen 曾说:“评价艺术太主观了”,所以拒绝奥斯卡抛出的橄榄枝。今年,他被#MeToo 运动抵制,职业生涯岌岌可危。相比艺术,意识形态对奥斯卡的影响无处不在。因为它是个名利场,注定要伴随时代潮起潮落。

你眼中的最佳影片是哪一部?

欢迎与我们分享


撰文 / 林松  

辑 / Wanyee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