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今晚去哪儿蹦

NOWNESS现在 2021-03-30

尽管今天的世界是个史无前例的个人主义时代,但年轻人们仍旧在寻求一些“独特小圈子”里的共鸣。NOWNESS 最新时装短片系列 #Squadgoals 旨在记录各种亚文化现象和非主流小群体的着装风格。第一集我们邀请了 Max von Gumppenberg & Patrick Bienert 这对来自德国的摄影师二人组专门来到上海,来记录上海地下俱乐部的夜生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1335225nv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族 群 心 理 


在社交媒体(如 Instagram)上翻翻时下酷小孩们的账号,你会发现一些特别热门的标签充斥着评论区:#Crew #Squad #Goals #Squadgoals……当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Squadgoals”时,系统会自动跳出 “#Squadgoals 的中文是什么?” 这个选项,也许可以用“你所渴望的朋友圈”来简单粗暴地概括这个新时代网络词汇。

Squad Goals:

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设定的目标、标杆,

这个标杆是他们要去挑战的,

或者是他们达成后供别人挑战的。

社交媒体加剧了年轻人自我价值上的焦虑,将自己的朋友圈标榜为自己所拥有的财产的做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普遍。#Squadgoals 作为一个流行标签就从侧面验证了这一现象。 

亚文化,另类生活方式和休闲爱好在西方长期已由来已久,但在中国,我们似乎刚开始注意到伴随着蓬勃发展的经济而出现的各种亚文化和风格部落。太多太多的小圈子、小族群值得被挖掘、被欣赏、被理解。

Patrick Bienert(左)& Max von Gumppenberg(右)

来自德国的摄影师二人组 Max von Gumppenberg & Patrick Bienert 摄影视角独特,他们向来热衷于探索街头的身份概念和纪实摄影的传统文化。去年10月他们推出一本摄影集《Wake Up Nights》,就记录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年轻人不为人知的夜间活动。

Wake Up Nights, 2017

而这次,他们受到《周末画报》和 NOWNESS 邀请,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上海深夜舞池里尽情挥洒青春的年轻人。他们还用动态影像的方式,以旁观者的身份摄录了年轻人们无拘无束的“后夜生活”,间接引申出中国俱乐部文化的缩影。



 地 下 突 围 


上海最负盛名的地下俱乐部,当属已于 2016年12月31 日晚停业的 The Shelter。

The Shelter 最后一夜

海报设计 by 爱豆笔此IdleBeats

相比大型俱乐部,建于防空洞的 The Shelter 不仅在位置上呼应了“地下”的概念,其低价的酒水、昏暗的灯光和简单的装饰也足够具有“地下精神”。物理环境并不能阻碍地下音乐的魅力和年轻人的热情,Kode9、Underground Resistance、Goldie 等等你能想到的地下音乐传奇人物可能都是这里的常客。

The Shelter 停业之际,永福路上挤满了人,一起见证这一传奇俱乐部关门的时刻,也为自己文化庇护所的消失而忧伤。

The Shelter 于2016年的最后一晚,零点前正式关门

时隔小半年,ALL 俱乐部开业,被认作是 The Shelter 的精神继承;与 The Shelter 保持平行关系的 Arkham,同期也在新址开业大吉;幸福路的 DADA 永远不愁客流,甚至还开辟了一块后院做了个别开生面的 Pub;C's、Elevator、Mansion 等俱乐部的访客风格也愈加趋于稳定。俱乐部的变迁还在继续,但地下文化的星火依然不息。

尽管重新开张,但 ALL 的主理人 Gaz 并不愿将 ALL 和 The Shelter 相提并论:对其而言,The Shelter 代表的是一段已结束的历史,应有尊严地沉睡在永福路的防空洞中,而不是被冠于新俱乐部的形态被再度精神消费。

除保持原汁原味的地下音乐外,ALL 无论是室内装修还是宣传方式,都与原来的 The Shelter 有所不同:LED 屏幕、巨大的舞池、崭新的 Highball 机器等等,

都赋予了 ALL 别开生面的新鲜力量。

The Shelter 曾带给年轻人们的也不只有音乐,更有与地下文化相关的一切:从能看得到的设计穿搭,到无法具象描述的人际关系——卓尔不群和惺惺相惜,构成了年轻人们新型的相处模式,这种模式,在地理位置更优的 ALL 自然有了更为直观的体现。

文化的垂直性,决定了来到 ALL 的访客,从进门的第一刻起即与这种文化具备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常出入于 ALL 的年轻人,虽较 The Shelter 时期有着微妙的变化,但无不是三五成对,投奔好友:从热衷于抽象 Grime 音乐的 Swag Kids,到互相介绍新项目的音乐人,再到永远站在舞池后排的眼镜男。

看似是主流文化难以渗透的角落,但每个来这里的人都不会孤独,随着时间推进,他们在这里的根基也会更深。ALL 不但是上海地下文化的最前线写照,也是当代年轻人社交模式潜移默化的剪影。

茵茵



 午 夜 之 后 


鉴于俱乐部中的个体能动性过强,而且音乐实在太抓人,无暇研究彼此的相处模式,那我们不妨看一下大家在舞彻通宵后都做了什么吧:

青年 H,去 ALL 之前即已在朋友家小聚了一会儿,算是蹦迪前的小预热;当晚演出结束后,和朋友溜达到附近的小公园,用手机放放音乐,在公园的健身器材上也能玩的不亦乐乎。

青年 D,在舞池里蹦蹦跳跳几十分钟后,出门抽根烟解解乏,顺便到隔壁的便利店买瓶便宜啤酒,喝完后再上楼回到舞池;临近天亮,ALL 准备打烊,和自己的 DJ 朋友们在附近的摊位吃顿早点,聊一些音乐之外的生活话题。

青年 M,因为上班实在太累,不到凌晨 3 点即打车回家,路上不忘拿出手机,给参与同场演出的好友朋友圈点赞。

......

参与了俱乐部生活的年轻人们,无形中也成为了这种文化的坚实根基。文化内容会变,展现和参与形式会变,但年轻人们建立联系的模式不会消逝。

当次日天明,城市的天际线浮起淡淡的薄雾,售卖了无数廉价啤酒的便利店、堆满了玻璃瓶的露天桌椅、多了几片贴纸和涂鸦的电梯,都成为了这些奇装异服的社群的见证者。无论这些人身兼何职或身处何方,总有一天,他们还会在此再度重聚。可能是因为某场演出,可能是因为怀念新调的马黛茶威士忌,最可能的,还是因为与他们相连的地下文化脉络。


 制片人 / Shaway Yeh 

制片、形象 / Tim Lim

导演、摄影 / Max von Gumppenberg、Patrick Bienert

妆发 / Clive X、John Zhang

执行制片 / Frida Liao、Lulu、Difan Xu、Demen

音乐 / Filip Nicolai 剪辑 / Christin Berg

演员 / Kiwi、Yinyin、74、Zhou Huan、Ji Yong、Liu Ran

Fashion by / Calvin Klein 205W39NYC、Chanel、

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Feng Yitan、

Givenchy、Jean Paul Gaultier、Moschino、

Sacai、Vivienne Westwood、Zana Bayne

 

撰文 / 墨里哀、Yvonne Du

 编辑 / Wanyee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uyin@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