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发型正在替你说话
由跨文化双年刊 FAR–NEAR 和导演 Amber Grace Johnson 共同呈现的短片 “Fades & Braids”,透过聚焦 8 位亚洲创意人的发型,来讨论身份认同和发型的关系:自我就像头发,既是生而有之,也伴随成长而逐渐形成。
如同妆容一般,发型赋予人不同的外表,而在形象塑造之外,它更像个人的风格宣言。讨论发型与自我的影片 “Fades & Braids”,标题里就含有两种常见的发型。Fades 代表渐变式的铲青短发,通常头顶蓬松,两鬓被剃净;Braids 指发辫,典型样式是由三股头发编成的一根辫子垂于脑后,或者分成两条垂于耳侧。
但有趣的是,片中并未出现标准的 Fades 与 Braids 两种发型,这些常见于大众的发式并没有被影片的主角们所选择。
从隐藏着发辫的另类马尾、将头顶一小块头皮染红的寸头到粉色日式公主头和1920年式的齐耳短发,导演 Amber Grace Johnson 以群像的方式,展示了这些亚洲创意工作者们对发型的各自见解。
“我妈妈告诉我,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一个女人来说,头发就是她的珠宝。你对待头发的方式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绑着另类马尾的 Pema Dolker 说道。比起时下流行的发式,他们更愿意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文化的发型。
4 月 12 日《纽约时报》报道了于今年 4 月初过世的法国发型师 Jean-Louis David ,这位传奇理发师用实用主义与风格化创造了属于现代女性的发型,并曾和 Helmut Newton、Guy Bourdin 等顶级摄影师合作。在他看来,理想的发型是不像发型的发型。
Jean-Louis David cuts Eva M.'s hair
by Helmut Newton, Paris 1974
和 Jean-Louis David 的发型哲学一样,片中那些年轻人在对待头发时,并未将当下的时髦发型生搬硬套于自己身上。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将自我投射到头发上,如何塑造发型,关乎如何自我表达。
“Fades & Braids” 的出品方 FAR–NEAR 是一本聚焦亚洲创意的跨文化双年刊,通过影像、人物、概念与历史来开拓视野,破除外界对亚洲固有的既定印象。
FAR–NEAR 每期专注一个特定主题,搜集不同人和物来展示亚洲迥异的风情。第一期于 2018 年推出,探讨了运动的概念。第二期于今年推出,主题同品味有关(taste–distaste)。他们策划了来自世界各地和各行各业的品味制造者的故事,以创作一本关于审美,美食和风格的书籍。
volume 1
volume 2
“Fades & Braids” 就是 FAR–NEAR 第二期中的一个项目。他们找来布鲁克林的时尚电影导演 Amber Grace Johnson 制作本次短片。她曾为 PRADA、UNDER ARMOUR、A$AP ROCKY、RIHANNA 和 SAVAGE 等品牌与明星策划拍片。这次,她则用伪纪录片的风格执导了 “Fades & Braids” :粗颗粒胶片感的画面、荧光电子感的字幕、大量特写和近景的镜头。
FAR–NEAR 的创意总监兼主编 Lulu Gioiello 曾在采访中说过,创立 FAR–NEAR 源于渴望,尽管有很多可以表达亚洲的东西,但却总是从西方的视角去呈现。Gioiello 想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示亚洲艺术家的东西,并以此打破西方对亚洲的刻板印象。
“拓展视角的最佳方式,
就是展示亚洲对文化的巨大影响。”
从摄影师 Courtney Yates、Jayne Lies 到导演高承楷、音乐人 Luke Bahta,FAR–NEAR 从不同领域找来 8 位创意人,讨论发型、自我与身份认同。
Emily May Jampel 的风格偶像和发型孪生是黄柳霜。青少年时期,在夏威夷檀香山上学的她崇拜诸如 Margot Tenenbaum、Kaitlyn Cooper 等独立白人女演员,认为那种厚厚的眼线和直发才是前卫造型,于是她也画上眼线并拉直头发。
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天才一族》中的角色Margot Tenenbaum
Emily May Jampel
直到搬来纽约,她开始接受了自己的天然特色。就像她在片尾哼唱的 “I was the only one” 一样,她不再画眼线,也不拉头发,而是尝试将成长中受到的文化影响融入个人风格中,再不模仿他人。
Emily May Jampel
小时候的 Mar Chan 会把头发剪短,让自己符合世俗观念里男孩应有的模样。后来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开始留起长发,Mar Chan 意识到他是自己宇宙的设计师,“如果我想要什么,那我就应该自己去创造”。
在佛罗里达长大的 Luke Bahta 一直想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一度选择用音乐“逃离”那里,直到他真正来到纽约大学念音乐。
2016 年,Luke Bahta 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 Beholden,音乐杂志《混音器》(The FADER)评价它是“深度反省自我”的作品。他在其中一首名为“逃避者”(Escapist)的歌词里唱到,“我知道我的角色,但我很害怕,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继续这么做,我无处可逃。”
现在,这些对被安排好生活的怀疑和既定角色的恐惧,随着他搬到纽约和开始做音乐而逐渐消失。他没有变成那种被轻松生活麻痹的人,“我觉得我只是成为我自己。”顶着一头卷发的 Luke Bahta 如是说。
Luke Bahta
当头发从身体元素变为身份符号,发型不再是伪装和矫饰,个体对发型的态度就成为阐释自我的映射,这也是身份发现和文化沉浸的结果。从颜色到样式,这些形式各异的发型,成为这些亚洲创意人的自我表达途径。
发型会变化,身份也会流动,但无论如何,你有成为任何模样的权利。
撰文 / 阿菜
编辑 / Rie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