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爱你,但我已经不需要你

易生周 NOWNESS现在 2022-04-12

近年来,许多国家结婚率连续下降,许多伴侣依然相爱却不想结婚,除婚姻外,新的亲密关系形式越来越丰富。婚姻制度是否会、是否应该消亡的讨论越来越多。在无比推崇自我的当代,恐婚的人越来越多,不以结婚为目的,爱情还能通向哪里?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答案,情人节快乐。

蓝屏果 blue APPle

NOWNESS和艺术家陈轴发起的独立短片

《蓝屏果Blue APPle》讲了一个来自“聊天APP”的故事:

一个人们迫切想要从中获取肉体和精神欢愉的虚拟场所。


既然两个人相爱的人,为什么会因为婚姻而背道而驰?甚至到最后分开,两个人依旧心存有爱,却再也没法重启一段婚姻。

这或许是很多看过电影《婚姻故事》的人会留下的唏嘘。在这种程度上,电影《婚姻故事》称得上是一部最佳婚姻劝退片:

Shot by @jon.boy_ November 2019

结婚十年的夫妻Nicole和Charlie各自书写着自己的婚姻故事,在他们的叙述视角里,自己都是婚姻里的受害者,早在平淡如常的婚姻生活里耗尽了激情。

多少人希望在结尾重逢能来个happy ending。尽管我们在那个欲言又止的细微表情里,或者是Nicole俯下身给Charlie绑鞋带的细节中,找到他们仍然相爱的依据。

让很多人意难平的始终是那段十分钟的吵架场面——妻子Nicole终于摊开自己在这段婚姻里受制于妻子身份,失去自我人格的控诉;而丈夫Charlie崩溃于Nicole对于妻子这一身份的言而无信,他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不能一以贯之扮演,为什么非要逃离纽约到洛杉矶尝试新的生活。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他们始终在不同的频道上自说自话,就像两个独立的人格,从来都未曾换位体验。

讽刺的是,他们一开始给自己写下的“What I love about XX”的故事那样,在每个人的视角里,对方本应该是爱情故事里的最佳配偶。

更讽刺的是,起初一见钟情爱上的人,到了婚姻成了“我每天早上醒来都希望一睁眼就看到你死掉”。

By BertienvanManen

电影《婚姻故事》最后,Nicole写给Charlie爱她的100个理由里的最后一条——“我这一生将不会停止爱他,尽管一切已经没有意义了。”

所以,婚姻这一切真的没有意义了吗?



01

婚姻关系里

为什么难以保留自我?

在《婚姻故事》里,Nicole本应该是一个活力自由,闪闪发光的女演员,但进入到婚姻,她必须应对随之而来的日常琐事,以及家庭妻子身份的束缚。

她从丈夫的御用女主角,一步步沉没于妻子和母亲Nicole,似乎成了一种附属品,成了丈夫事业上升背后的支撑,直到发现自己“越来越小,仿佛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

Photo | @gregwilliamsphotography

同样聚焦婚姻故事,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金智英因为婚姻和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追求,但同时在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伦理秩序中,丧失了自我。

患上抑郁症偶尔会精神失常的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困境——

“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偶尔也觉得挺幸福的,可是有时候,又觉得像是被囚禁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越过眼前这面墙壁,应该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还是碰壁,就算找到其它出路,也依旧碰壁,有时候我会想说,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


《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的自我发问更像是对这个社会的发问。在《婚姻故事》里,Nicole和律师的谈话里同样有一段对现代夫妻关系的控诉——““我们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父亲,但人们绝不会接受母亲有同样的感受。

圣母玛丽亚还是处女就生出耶稣,人们要求女人完美无暇,可耶稣他爸呢?根本就不露面,连f*ck都没有!”

这两部电影在现代社会舆论场上的大热,无非验证当代人早已形成的共鸣:在一段婚姻里,我们为什么难以保留自我?而为什么这个问题,是由女性提出来的?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作为激情的爱情》一书中是这么说的,爱情是社会的爱情,必须服从一般的交流规则和社会秩序。

在亲密关系里,连爱情都不光是个人的爱情。婚姻关系的本质,跟自我关系本来就互为悖论。

爱情本身就是悖论缠身,它结合了很多看似相对立的事物——占领和自我屈从,还要求瞬间和永久都必须同时在场。

相爱就是一场偶然,伴侣双方都是迥异的两个世界,各自使用一套对应世界的人生观和方法论。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在这种爱情框架下,双方就像坐在出租车里的两个人。出租车里,虽然两人相伴一路,但通常是一方在行动,另一方只需要观察体验,而体验通常是满怀期待和想象的。

爱情的悲剧性就在于体验和行动的不对称,视角从来就不一样,更别说协同了。如果不能随时交换视角,用只有对方能懂的亲密话语互动交流,就必然会出现交流堵塞,出租车的失衡。

在一段传统婚姻关系里,为了家庭和社会的最大利益化,女性的角色通常是体验者,主导行动者通常是男性。女性在这段关系里牺牲自我的程度更重,传统社会伦理下,要求她只需要协配,不需要主导。

shot by @niravphotography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只有男人在家庭之外工作,只有他需要去应付世界中的种种不如意,直接面对周围人的冷漠恶意,而女人,戏份只能是配角,用爱情来修复他的创伤。

在社会叙述视角里,爱情和婚姻依旧带着女字旁,如果一个女人恋爱了,人们说,她会永远爱下去。放在男人身上就不是了,他在当中还有其他事要干。

直到越来越追求两性平等的现代社会,婚姻关系中这种稳固的秩序才面临着岌岌可危的瓦解。对平等的强调,更加剧了婚姻里自我关系悖论性的结果。



02

现代爱情故事

一定需要婚姻吗?

既然亲密关系与自我悖论,那我们又是如何在这段关系自洽?

在法式激情型爱情里,浪漫派要求婚内激情的持久,但通常会将剧情演出与婚外,以残存爱情的理想自由;

对英国人来说,有意地表演出爱情的不经意,这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但未免显得有些虚伪。

shot by @niravphotography 

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传统的婚恋伦理观“难得糊涂”是两性处世智慧。不仅包含了悖论、不放弃悖论的悲剧精神,还有中国人享受悖论的乐天性格。

这就是为什么上一辈的父母爱情总比下一代的年轻男女来得更简单牢固。我们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风险系数也越来越高,同时这种复杂性背后的爱情自由,才是应对和维持爱情本身的符码。

即便种种悖论在场,你也无法否认爱情真正的魅惑就在于——它向世界敞开的是一种未知空间。要是没有悖论逼迫,我们又怎么会暂时放弃自身,片刻走出自己的逼窄世界?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爱情并非仅仅只是一种情感,而是交流的社会媒介。卢曼认为,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懂得,每一次亲密性的忍受都是一次学习。

在《婚姻故事》里,Charile和Nicole就在这样的亲密符码的交流下宣告失败。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妻子Nicole是在这个婚姻剧目中率先喊卡的人,而Charile显然因为这段婚姻的崩塌狼狈无措。

也许最终爱人消失,他的领会全都在最后唱的那首歌里:“有人迫切需要你,有人太了解你,有人让你突然停下来,让你痛不欲生,也是这个人让我意识到,我还活着,让我朝气蓬勃地活着。”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在现代爱情故事里,我们可以不谈婚姻,但也许我们真正想要对抗的,其实并不是婚姻,不过是无形的社会规则和关系的桎梏罢了。

正是爱情存在的悖论,才能吸引我们找寻未知的可能。



03

当代亲密关系模式

还有其他可能吗?

在崇尚不婚主义的当下,越来越多人不把婚姻当成是必要选项。但这并不代表者爱情的缺位。

相反,不少人觉得婚姻才是对爱情的背叛,进入婚姻是和心上人分手的一种体面方式。

这并不是对所谓婚姻制度的抨击和论证,而是在对待爱情持久性的问题上,人类的观念本身就存在着差异。

Love (Gaspar Noé, 2015)

除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当代亲密关系模式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第一种叫快速爱。这种爱情模式通常持有乌托邦式的爱情想象。他们靠着燃烧激情的方式消耗爱情,只追求烟花绽放刹那的璀璨,在遇冷化灰烬之前就了断。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保鲜爱情的最佳方式,但这种任自己片刻玩火的方式,说不好开始就以失控宣告结束。

第二种模式半糖关系,即分居型婚姻。近来国外调查表明,西欧、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成年人当中有大约10%会选择分居。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在英国,被统计为单身人口的人当中,有多达¼的人只是和亲密伴侣分居,而不是真的单身。

他们选择分居婚姻的出发点,大多数是想在这段亲密关系中还能保留自由的空间。这些人或多或少会对和伴侣同居生活持有恐惧、担忧和厌恶的情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爱情和亲密关系的渴望。

他们说,分居反而成了自己对抗爱情婚姻存在的脆弱、焦虑和恐惧的保护。

第三种模式——开放式关系,目前存在着普遍性。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大约4~5%的成年人有着多方同意的非一夫一妻制关系。

shot by @julietteabitbol

选择开放式关系模式的伴侣,在维系一夫一妻制的范式上,寻求与他人的性关系。与一夫一妻制本质上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义务不与他人寻求任何严肃的恋爱关系,只是性关系罢了。

这就与第四种模式——多边恋关系不同,多边恋则是和多个人追求严肃的浪漫关系,性可能是关系中的一部分,但通常不是重点。

在多边恋者看来,虽然他们同时在与多个人浪漫地交往当中,但基准都是遵循开放和诚实的关系。

shot by @niravphotography 

不同类型的多边恋关系有不同的规则,比如有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恋爱关系中会分清主次,而有的人可能是基于所有伴侣都以平等的地位。

这些亲密模式的可能性,未尝不失为多元化的爱情未来式。

或许这些看似是当代爱情对婚姻模式的一种控诉和反叛,但本质上,我们比往常更清醒地认识到:

爱情并非只有一股荷尔蒙和性驱动的情感,它或许是一道人生命题——就算是存在无解和悖论,我们也愿意探索未知,因为只有爱情的未知才能解救爱情本身。


撰文 / 易生周

编辑 / Thea、小蒋

NOWNESS


继续观看更多爱情故事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usiyue@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