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晚降临美术馆,我们穿越到曹斐作品里的昨日

私人观点 NOWNESS现在 2021-05-19


🐙

最紧要好玩


“我感觉自己挺像《重庆森林》里的王菲。” 艺术家曹斐这样对我们说。距离她上一次在镜头前表演已有22年。1999年,她拍摄短片《失调257》,用DV拍下一群广州美院年轻学生“失调”的生活。那是曹斐的第一部艺术作品,自己也在其中演了一个角色。

时隔多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曹斐:时代舞台”现场,仿真植物、大排档桌椅、喷泉、雕塑在夜晚尤其光怪陆离,放映着影像作品的屏幕像大大小小的眼睛,此外,还有一份注视来自NOWNESS的镜头,习惯了做导演的曹斐,在我们眼前做回了演员,而现在的她比以前更放松,甚至是旁若无人。

拍《重庆森林》时,王家卫放了音乐,让王菲进入一种“迷”的状态,就是入戏了。曹斐说她不需要音乐,只需要某种想象、某种沉溺,一样能达到这种状态。曹斐觉得演戏有趣,周围的工作人员也说她“有戏” —— 一个习惯用作品把自己隐藏起来的艺术家,这次向我们提议,“下次你们导演再拍戏的时候记得叫我。”


在作品《亚洲一号》中,一只橘色充气大章鱼在物流仓张开触手,呼应着一男一女两位快递分拣员度过的冷峻又浪漫的夜晚,NOWNESS “私人观点”系列最新一集《夜游》就从这只大章鱼开始。只是这一次,大章鱼对应的主人公则变成了一位女清洁工,身上穿着印有“时代舞台”字样的工作服——这个角色正由艺术家曹斐饰演。

就像游戏里进入不同的区域会激活不同的角色,这个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曹斐回顾展占据了1800平米的双层复合空间,从“南方游戏”、“都市乐园”、“车间内外”和“另类实景”四大主题展开,并通过非线性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家曹斐跨越20年的创作历程。现在,空间里无一不是女清洁工的游戏舞台。

她化身为科幻电影里的女特工,手持光剑与大章鱼缠斗,或穿越到广式宵夜档,抬手一挥解锁女大佬人物角色,点驻唱的广州本地草根界的传奇人物“炒螺明”唱一首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唱完,“炒螺明”落座,两人举起牛奶瓶干杯,一饮而尽。

2005 年,曹斐创作了一支20分钟的纪录片《牛奶》,“炒螺明”在其中饰演城市中送牛奶的小人物“阿明”,她拍出了他的尊严、他的挣扎,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结局,但牛奶工人的故事在这晚好像又有了些后续。

曹斐身着 Jacques Wei 黑色亮片大衣,Garçon By Garçon 深色牛仔短袖

沈靖皓(右一)身着 Jacques Wei 黑色漆皮夹克,At One Mint 蓝色透视针织上衣,Angus Chiang 蓝色牛仔裤,Soft People Area 绿框墨镜

女清洁工坠入梦境,又反复醒来,再清醒时已到了“红霞影剧院”。展览复刻了艺术家在北京东四环外的酒仙桥红霞路一个苏联援建的老影院,酒仙桥在那个时期是先进的电子工业厂,甚至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都诞生在此,“红霞影剧院”作为福利机构专门为职工放映电影,曹斐接手之前,这里已经荒废空置了数年。

而后五年,曹斐最终用科幻电影长片和纪录片的对照的形式诠释“红霞”这个长线项目,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2019年长片《新星》中的“红霞”是一个没有坐标的空间,没有设定明确的时间,有50、60年代苏联专家援建的情节,也有80年代费翔的歌,还有一个迷失在时空中寻找父亲的男孩。

女清洁工努力擦拭着前台背后“星河灿烂,人间影画”的字样,有时候她也在想,观众们举起手机拍照的次数,到底和他们对作品的关注程度到底有多少关系。在这一点上,她和艺术家曹斐想到了一起。

“小红书上面说这里容易拍照,好出片”,很多人认为不能这么理解一个展览,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反倒给了曹斐惊喜。


“部分人会把它(“红霞”)变成一种装饰,或者扁平化地去理解一个时代,但这种‛当代艺术的延伸’能够拉不同的人进来观展,这个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有趣的是,影片也同样因为不同人物的涌入被推至高潮,他们是保安、快递员,也可以是酒店阿姨或者孕妇,女清洁工再次坠入幻想,上演了本文开头曹斐找到《重庆森林》里阿菲状态的那幕。这些人物部分出自艺术家2013年创作的长片《霾》,在网络上被归类为“僵尸流派”电影,在美术馆的夜晚,这些来自中国现实的人物们机械地徘徊,彼此疏远隔离,因为曹斐而聚拢,又在梦快醒时四散。


2006年,曹斐从广州北上,定居北京,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她主要的创作和生活地点是广州。东方与西方,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新城市开发与老城区拆迁——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更新迭代扑面而来,特别是比邻香港的口岸城市广州。

于是,曹斐的少年时期,就充斥着泛珠三角区域流行文化,9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以及郭富城等欧美港台MTV音乐流入中国内地,卡带、影碟和杂志是广州年轻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曹斐甚至还买齐了一套日本漫画家古谷实的搞笑漫画书《去吧!稻中乒团》。

1999年,曹斐收到了朋友从香港艺术中心带回的一沓传单,无意中看到一则有关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大学生影像展的赛事信息,马上决定参赛。DV是问朋友借的,拍摄只花了一周。一边拍一边写剧本,一边做影像后期,最后配了一个现成的音乐,《失调257》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与曹斐一起投稿大学生影像展的有10部中国作品,其余9部全部来自北京影视专业院校。这些科班参赛者的作品工种齐全,灯光布景考究,甚至用胶片拍摄。


“只有我拿到传单傻愣愣拍完就寄过去了。一点基础都没有,现在回想当时是懵懵懂懂,有点搞不清状况。”

主办方宣布入围名单后,曹斐自费前往香港。虽未获奖,但她在那里认识了香港电影资料馆的馆长罗卡先生。罗卡深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监制过包括许鞍华拍摄的《狮子山下》电视剧系列等多部“香港新浪潮”影像作品。“你一看就不是学院派的人。” 罗卡先生这样评价曹斐。他认为《失调257》是此次投稿作品中的“NO.1”,非常欣赏影片中的无结构、无规矩,曹斐因此深受鼓励。

“1978年出生,它就是一个新旧交替的交界线。”

后改革开放时期的成长经历启发了曹斐的艺术生涯,也让她真切体会到了一个“反差时代”的到来,因此她的作品才能一直处于与时代的对话之中。

曹斐,《角色》,2004,单频录像,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Sprüth Magers提供。

2000年,曹斐在广州的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日本Cosplay文化的文章,深感兴趣的她很快找到一些广州的角色扮演者,与他们交流采访、拍摄了短片《角色》。短片里,身着黄金铠甲,手持厉害武器的年轻人在广州的街头和田野你追我逐,行侠仗义。

一边关注着新新人类的异色生活,一边曹斐也凝视着工人群体和底层生活的颜色。2003年,曹斐应邀为第 50 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创作实验纪录片《三元里》,对广州城中村的典型——三元里展开拍摄和研究,黑白影像再现经济发展和城市边缘的反差。

“后来我关心的这种反差的东西变成了我的一个很强烈的印记,我们都是在成长,但是这种反差可能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元素,它更田园、更诗性、更内在、更个人。” 

在UCCA曹斐个展“曹斐:时代舞台”中,有一个独立于主展的小房间“Artist Room”,里面分为8个小房间,不仅陈设了艺术家的手稿、个人收藏,也陈列了艺术家生活照片和私人物件。在布展时,一位跟她同年的的工头跟她说:“你的展品(卡带)小虎队,都是我小时候听的。”

图片由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曹斐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马上近了,从某种语言上,从年代的文化吸收上,他不再是一个帮她布展的工头。“虽然你今天成为艺术家,但是你也听小虎队,我也听小虎队。这是所有观众的一个沟通,我们的校徽、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绩单、我们的自我检讨等等,都是拉近距离的东西。”


画家把自己充沛的情感注入到画笔、颜色、光影里,而曹斐把个体的情感投射在影像艺术作品中。


“在创作过程中,我自己被打动,或者伤感于人们的未来。我的这种伤感投射给你,伤感就是你的了。”

2005年底,曹斐接到西门子总部艺术项目的邀请,准备拍摄一部有关西门子欧司朗灯泡工厂的短片。工厂位于广东佛山,有4200多位流水线员工。当时,国内对珠三角工人处境的新闻报道非常多,但曹斐不想依赖媒体的二手现实,与西门子协商后,曹斐进入工厂一线,与工人们无缝沟通,每周两次在广州与佛山之间往返,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驻厂创作。

曹斐,《谁的乌托邦》(静帧),2006,单频录像,20‘。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Sprüth Magers提供。

“你在生产线上脑海里想的是哪首歌?你的偶像是谁?你的乌托邦是什么?”

曹斐向工人们发出500份内容轻松的问卷,最终收回了200份,充满温暖、奇妙、甚至出人意料的答卷,这让曹斐最终决定把观察目标聚焦在了30多人身上。

半年内,曹斐与工人们定期开展workshop,分享艺术创作的材料,听他们生产的灯泡的声音,甚至还在工厂里办联欢晚会,帮忙组织小品表演……半年后,曹斐完成了此次影像的创作,作品被命名为《谁的乌托邦》。

这30多人中,有一个名叫林爱玲的18岁女孩。小时候学习孔雀舞,毕业后一直在欧朗斯工厂工作。在《谁的乌托邦》中,她身穿工作服和孔雀舞裙的模样不断切换,在工厂流水线旁起舞,是梦想的一次照进现实,也成为影片标志性的镜头。

曹斐,《谁的乌托邦》(静帧),2006,单频录像,20‘。图片由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及Sprüth Magers提供。

几年后,曾经曹斐以为“可能永远飞不出去”的孔雀舞女孩林爱玲离开了工厂。她学习外语,在外贸公司工作,如今创办了国家级的文创园,经营一家有600多名员工的教育公司。她回忆起当时的内心活动:“曾经以为厂就是家,在与曹老师半年的接触中感受到外面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时隔多年,孔雀舞女孩又回来了,她来到了UCCA “曹斐:时代舞台”的现场,与曹斐重逢。


曹斐觉得,同一时代下的个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共性。

2020年初,因为疫情,曹斐与家人被困在新加坡的公寓中,无法回到中国。她索性在家中用手机开始拍摄——懒人沙发做成的岛屿,电风扇制造的海风,室内绿植形成的椰林树影。曹斐的短片《不安之岛》,拍摄对象是她的女儿晴晴。

图片由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Stefen Chow

她一并拍摄记录下疫情期间的真实日常生活,与《不安之岛》呼应成为一组完整的作品。

  “《不安之岛》里的家就是附近,它背后是全球的疫情。这就是我们与时代的关系。比如我拍小区里一个人的状态,国外的观众会感同身受。因为这种窒息的、凝固的,不能前进的社会状况,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呼吸到。” 

跨越人种、语言或是地域的社会事件,曹斐还提供了一个例子:996。“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去工作,我们的生活被外包出去了。这个不单只是中国发生,可能在其他国家、城市,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这样的转移。” 

曹斐一向善于观察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她善于使用“符号”和“反差”,但她发现这个时代年轻人的语言似乎跟她不尽相同,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成长在经济高速发展后的时代,社会的变迁并没有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并且,在任何信息都触手可及的网络时代,再强烈的冲突似乎都显得不足为奇。


“激烈的景观反而被内卷化了,被抖音内卷化、被网红内卷化,它的异化出现在一个个分散的个体,不是那种外在的、能看到的,而是一整个系统,比如我们说的996、工具人,就是被这些东西稀释了。” 

曹斐身着 Mayali 黑色百褶裙,Giuseppe Zanotti 黑色水钻高跟鞋,Sankuanz 银色数据线项链

她的女儿是她观察年轻人、观察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在以“曹斐:时代舞台”展览为灵感延伸的剧场表演《嘉年华》中,曹斐邀请女儿参加演出并饰演了一个角色。女儿非常兴奋,每天放学带着作业去现场,疯狂且自由。女儿说:“跟这相比,我们学校太没意思了。”曹斐回答:“我小时候也觉得学校没意思,但是我觉得可以在没意思里发掘有意思。”

谈及艺术创作时,曹斐常说:“最紧要好玩”。她从单一且庞杂的学科建构中抽身,在艺术与人文,传统与未来,流行文化与前沿科技,社会学与人类学中,以跨学科的姿态探寻出独属于她的“好玩”之处。回顾展开展后,不断有人对曹斐说,她的展览“出圈”了。曹斐本人对“出圈”这种说法并不热衷——与其说她不追随这种“内卷”化的评判标准,不如说在艺术家的词典里,其实从来没有圈的概念。

“曹斐:时代舞台”将持续至6月6日,展览的好玩,“最紧要”是你自己去感受。



出演:曹斐

王加一、影小P、炒螺明

群演:爷爷:杨子  奶奶:梁延红 

小弟:沈靖皓 保安:陈啟恒 

孕妇:徐正月 孔雀舞:文雅

快递员:老崔 面条男:刘轩 面条女:林立 


监制:肖耀辉 导演:陈瑜瑞 编辑:何靖君 

统筹制片:唐倩 执行制片:叶先开 摄影指导:黄一川 

摄影师:仇子瑜 灯光师:曹晨辉 时装总监:廖赫 

平面摄影:刘翔宇 发型:陈荣 化妆:Anna

混音:Ceezy 调色:梦芷影像 MZ Post Online:闹闹

 道具:周广鼎 撰文:雷妮 / 郭蓉 排版:薛源


特别合作: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NOWNESS

NOWNESS Paper Issue.7

5月29号 即将出版




《艺术新闻/中文版》携手NOWNESS联合策划的“创意赋能女性”系列论坛第二场正在招募中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及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