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入这场圆桌,一起抵达电影万象

chuyu NOWNESS现在
2024-09-07

💬

当我们抵达电影万象


西宁的八月天高云淡。找一个高处向四周望去,除了山,还是山。山是这座城市天然的幕墙,墙内则被圈定了一个隐形而默契的磁场,牵引着原本忙碌于各个空间的人来到此地,因为一个共同的话题——电影。

今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第一次无法向大众观众开放售票。然而这样一个举措只是疫情以来,检视中国电影市场活跃度的缩影:影院开了又关,影片将上未上;无论影院还是影人都要与不期而至的风险共存,电影的诗意与憧憬也因为现实的阻碍变得逐渐凋零;观众们的期待无处兑现,创作者们的能动性也被暂时束缚了——此时此刻,身处这个行业中的人们,无不期待着一次解绑。

当电影的观看缺少了人的“在场”,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电影?或者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就像疫情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参加过的线上会议,一场同样缺少“在场”的虚拟圆桌对话,正在展开。在同一片天幕下,他们或许有答案。



所谓“此幕即是万象”,这场实际上发生在城市中各个角落的讨论,最终将被集中在同一张屏幕上。这个需要稍加解释的场景设置在嘉宾们纷纷“登录”会议之前,令大家生出不少疑问:“哦,是个线上会议……那我需要看向哪儿——看人还是镜头?”

摄影指导 监制 曹郁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主竞赛评委

这是个极有意思的问题。看人,即有眼神交流与情感互动;看镜头,需要以自己的理解调动想象,“假装”镜头即是树洞。在电影因种种原因,无法最大限度地被传达到它本应该到达的观众群体中的当下,看人,抑或看向镜头,似乎也可以被赋予另一层解释:如果电影中创作者倾注的情感无法与观众即时地互动,那么电影是否依旧是电影?

出生在青海的导演久美成列视电影为他的本能习惯。他的讲述缓慢而坚定,身边默默不停旋转的那只球形排风口,此刻形似一个转经筒,气氛安静虔诚。

导演 久美成列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最佳导演荣誉推介

他回忆起第一个让他真正想拍一辈子电影的时刻:“我第一次跟拉华加导演的《小雨靴》(《旺扎的雨靴》)的时候,那天我们拍的很晚,大家都很累。最后一个镜头是要拍一个空景,要拍一个在那个灶台里面燃烧的柴火。然后当那个录音师说全场安静之后,我发现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听着那个柴火燃烧的霹雳啪啦的声音。就是这种细节和等待,可能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机会很少。但是在拍电影的时候,你有时间去静静地聆听和思考和观察。所以我觉得这是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电影《旺扎的雨靴》

年轻一代的影人们普遍怀揣着对待电影的信念与信心。青年演员周游走上湿漉漉的天台,在西宁暮色中说了缓缓又笃定的一句话:电影修复了我,它让我变得快乐。而演员张宥浩说,他最欣赏的是同龄的电影工作者们身上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这让他更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

导演 那嘉佐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评委会荣誉推介《街娃儿》导演

而在街边喝着咖啡的那嘉佐导演带着他的作品《街娃儿》,仿佛是一体两面般树立着这位创作者无畏而鲜活的形象,他觉得青年导演身上最宝贵的是一种勇气。


这种勇气似乎只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某些特定时间段出现,不抓住它,总像有件事儿没做完。于是他从过往的体悟中猛一回神,调动了这份勇气,而后义无反顾地投身电影。

电影《街娃儿》

这是人们之所以来到FIRST的原因,也同样是人们还期待着FIRST的原因。青年人的力量是行业的希望,他们的所思所感背后折射了时代的动向。今年担任超短片单元评审的段奕宏是FIRST的老友:“再次来到FIRST,年轻的才俊、电影人们,给我依然是强劲有力的感知力、感受力和超乎想象的表达力。”

演员 段奕宏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超短片单元评委

同样的强劲有力,带着作品《四十四个涩柿子》来到影展的演员沈佳妮也深有体会:“他们很敢,很大胆。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怎么去实现这个想法,我们就是在一块儿帮他们去实现。”

演员 沈佳妮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闭幕影片《四十四个涩柿子》主演

在日常生活中,袁泉会在选择电影院的时候保留一些自己的习惯——选一个离家没那么近的影院:“因为好像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似乎跟我的生活有关,但又似乎毫无关系。”这次,身为第十六届FIRST年度“一号人物”的她来到西宁,在这个似乎足够远的地方,她看到了那些青年导演非常强烈的表达愿望:“细腻的,敏感的,他们试图在自己的作品里去寻找自己。当然也有那种非常温情的、质朴的表达方式。”

演员 袁泉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一号人物

人在西宁的几天,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被唤起青年时代升腾于胸的热情与初心:“倒回来看他们作品,就像你往回倒录像带一样,看到了有些时刻的你。”摄影指导曹郁,也是今年FIRST主竞赛评委会成员分享着他的“穿越”感受。在感怀着自己因青年人的创作热情思考的同时,更希望能从专业、纯熟、经验的角度告诉他们,要掌握更多一些电影的语言:“看到我们很多年轻的创作者有很多内心想表达的东西,他们应该更好地去学习电影的语言到底是什么。”



导演牛小雨与久美成列都是“九零后”。在牛小雨看来,她所成长的年代经历的不是风霜雨雪,更多的是温暖和煦:“我们这代导演可能更温和,可能我们成长在充满希望的年代,是越来越好的年代,自然而然会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想象。”

导演 牛小雨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一种立场”荣誉推介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导演

这是牛小雨第一次来到西宁,每天的“通告”几乎没有空隙。由她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在影展内收获了不少好评,成为场刊中评分高居不下的作品。身为本届FIRST主竞赛评委会成员的剪辑指导杨红雨就特别喜欢这部作品。

剪辑指导 杨红雨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主竞赛单元评委

这位从业多年的剪辑师被其中真挚的亲情打动,她对于年轻一代导演们基于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初试啼声的做法十分赞同。家人、家乡,朋友、方言,熟悉的景别在大银幕上被延伸出更多切面:“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和取材方式是生动的,尤其在一个导演的起步阶段是正确的。面对自己生活的土壤,他会更熟悉,也更有要表达的欲望,这种流露是自然而然的。像我这样不同生活经验中的观众,也更容易被他们的真情感动到。”


而年轻的导演的关注点却已然伸向下一个灵感——牛小雨希望做大家从未在银幕上看过的真人动画电影。

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

与牛小雨享有同等讨论热度的还有久美成列。藏地电影的东风将他和他的作品《一个和四个》送到更多观众面前。“无所畏惧、多行善事”,这是久美成列藏语名字的中文释义。久美显然也是一个更勇敢、更自由的人:“我们可以把影像,或者镜头当作自己的眼睛,自由地去发挥。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影像写一首诗呢?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更自由一些。”

电影《一个和四个》

他呈现的是与牛小雨不尽相同的,关于代际的思考:“集体意识可能在我们这一代的人里面会比较弱,反而受到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更大。我们会更多地从自己很细小的思维情绪里面找灵感。也许在我之后的创作里面,会更多把寻根这种东西展现出来。”

代际更替,大幕拉开再关上,故事也早已经更替换场。正如袁泉所说:“我跟时代的关系,也就是我跟这个世界之间的一种缘份。”缘分难以复制,一代人的思考不会是另一代人的答案,而他们之间对于自我与外物的关系理解,也许完全不同。

制片人 耐安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评委

经历过中国独立电影黄金时代的制片人耐安,仍在期待着电影语言或者艺术突破的可能性。她希望能在国内的荧幕上看到“各种各样的电影”。那嘉佐口中的“勇气”,在耐安看来,却恰恰是他们这一代导演身上依旧缺少的东西:“他们应当再勇敢一点儿。”

回顾过去,耐安与她同时代的创作者们,更关心的是历史性话题与社会性议题等题材,这就凸现了两代人之间关注点的差异:“现在的年轻的创作者可能对自我、对家庭,总之跟自己有关系的那部分,可能会更关心一点。能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有可能讲好别人的故事。虽然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年轻的导演一上手就可以拍商业片或者类型片,拍那些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或者体验完全无关的故事,但是这方面不需要苛求。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还愿意去创作,他还能坚持创作,我觉得就已经特别值得赞赏。”

编剧 导演 梅峰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主竞赛评委

编剧梅峰,与耐安共同观察到了当代年轻人书写自我故事时都避之不谈的一个主题——爱情。作为从千禧年初便开始活跃在业内的编剧,梅峰与娄烨合作了数部不朽于时代的经典爱情电影,那些激荡、先锋而热烈的故事似乎能穿越时空的限制,仍受益于当下及未来。

梅峰编剧作品《春风沉醉的夜晚》

“我说得夸张一点,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不太相信爱情。”梅峰说自己刚刚学到的新词是“双向奔赴”。在他看来,这个词多少能透露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偶然性的期待。这样的变化似乎是个隐形的趋势。当我们看到青年电影人们正在大量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却鲜少看到他们对于爱情、情感的原生态的表达。从电影里学习怎么谈恋爱的一代长大了,却独独略去书写自己的感情。说不上这是受困,还是一种自困。但它肯定跟时代的变化有关系。

演员 张宥浩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惊人首作推介人

梅峰始终觉得,不管是相信爱情还是相信别的什么,坚持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学习,对于创作者来说,永远是特别重要的东西。


“我的青春时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贫瘠的。今天的年轻人,我们更多在他们作品里面看到的有一点点像私人写作的状态。如果说年轻的创作者把自己的生活、青春、家庭、朋友都说了个遍,接下来去做什么?这一定是摆在创作者前面的问题。所以要做更开阔的学习和阅读和积累,要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建立起你自己非常有个人见解的一种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什么都在迭代,电影也是。就像演员尹昉说到,科技越来越发达,所有东西正在虚拟化,很多东西是需要不断地重新认识。数字时代大举到来,人们看电影的方式早已发生变化,更重要的变化呈现在心态之上。

演员 尹昉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主竞赛入围工作组成员

导演忻钰坤认为,这些观众们在观看时面对的改变,早已经发生在创作前期:“首先流媒体决定大家观影方式的变化,观影方式其实会倒推到我们前期在创作中可能更在乎什么。如果当你用更小的屏幕去看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更关注到对白和一些台词内容。这样可能原本通过道具,甚至通过更缓慢的情绪流动来传递电影化的信息,你开始关注不到了。”


本就擅长强叙事风格的忻钰坤同时也看到了短视频时代对创作的另一重影响:“以前讲故事前面要铺垫人物、铺垫关系。但今天你会发现很多观众完全不需要这么娓娓道来,但凡有几个点甚至可能很零碎的信息,他马上能够自己串联和脑补故事走向。你可能在做之初就要顺应观众的变化去做一些调整。”

导演 忻钰坤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训练营剧本顾问

虽然技术的疑惑可以通过更强的技巧进行解套,但有一件事忻钰坤仍然不解:从过去的胶片到今天的数字,电影的影像变化在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强烈的革新?忻钰坤曾经在电影学院的摄影系进修一年,他希望听到同样毕业于电影学院的曹郁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嗨,其实我说了也不太管用。”曹郁隐藏在一影院的一排排座椅当中,半开玩笑但仍旧认真地想了想:“电影的未来,我看不了那么远。但我觉得它一定是在视听上越来越极致化。在一定时间限度内可能还是集体观看的形式,而且银幕应该是只会越来越大,这样它才能区别于电脑或者手机,或者将来还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我也不相信说以后进电影院的机会就逐年递减,最后大家都不去了。这种可能性应该还比较低。”


而对于这个话题,周游认为,有些经典的东西是一直不会被淘汰掉的。因此作为年轻演员需要不断去学习,而且必须虚心学习,要始终对电影保有敬畏感。

演员 周游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惊人首作推介人

编剧张家鲁和忻钰坤都注意到了一件事:倍速。忻钰坤觉得因为倍速的存在,原来其实是出现在很正常的对话段落里面的一种情绪的表达,都会让人觉得“怎么这么慢”。碎片化的阅读和观看其实潜移默化在影响我们的一种对信息了解的节奏。而张家鲁对电影速度的敏感则是源于编剧身份对剧情进行速度的敏感:“以前曾经有过一个习惯就是看电影的时候会看表,就是看着情节差不多走到这儿的时候,下个情节应该要出来了,然后我对一下时间果然没错。尤其是类型片的话它有一定的节奏的结构,所以就会养成一些坏习惯。索性最近戒掉了。”

编剧 张家鲁

第十六届FIRST青年影展 主竞赛单元评委

当一部电影未来可能并不是在电影院放映时,从编剧角色便要开始相应地调整制作规格,以求方方面面变得更加灵活。


作为主竞赛评委会成员的张家鲁在近些年的创作过程中对这个转变有明显的感受——他开始从未来的发行端反推着思考:“原来是创作端,然后制作,最后发行的路线,现在已经多次被反推了。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多。当作品没办法来到大银幕,我们是不是就更回到剧作和人物去做更深度挖掘和探索。制作上面也会去做一些应用的调整,因为拿手机或者拿iPad看,简单讲细节就不能太多,比如就光来说,反差是不能太大的。”

《漫长的告白》

耐安是坚定的影院拥护者。她最新参与拍摄的电影《漫长的告白》正在院线上映,这部由张律导演执导的爱情电影是院线里久违的文艺作品。无论是身为演员还是制作人,耐安认为有些特别的作品只有在电影院里才能感受到它的全部。

“无论你是在一个投影上,或者在电脑屏幕上,或者在手机这样的终端,都无法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所有的作者表达他的思想,然后在影像上去做的各种各样的实验,我认为其中有些只有在电影院,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呈现。所以我肯定是坚定的电影院观影,或者电影院放映的拥护者。”

如何有的放矢地坚守住创作和初心,这是时代下达给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对于圆桌前的电影人们,初心各不相同,但坚守却指向一处:为了讲述自己,为了书写意志。为了灯下有人,光下有影。所以,什么都不能取代电影。



In collaboration with FIRST青年电影展


制片人/ 肖耀辉   导演/ 范庆 

编辑/ 邹洋、雷妮  创意/ 李林  采访、撰文/ 王楚瑜

市场统筹/ 李月  制片/ 张婧怡  执行制片/ 陈若静

摄影指导/ 甘为  摄影大助/ 江超   

灯光师/ 蓝佳豪   收音师/ 洪永嘉

美术、执行造型师/ 阳翟   执行美术/ 吴舒琪、吴茜

剪辑/ 年  调色/ 梦芷影像  精修/ 韩大狗  混音/ Ceezy

设计指导/ 李亦正、尹洁、范庆  排版/ Seb

特别鸣谢:

北京野孩子影业有限公司

广东南光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王府井大象城


NOWNESS

第四届 #NOWNESS天才计划# 开启征片

2022 第四届NOWNESS天才计划已正式开启征片!我们期待与新一代有想法、有创意的创作者相遇,和NOWNESS一起,以短片联结未来。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点击 https://campaign.nowness.cn/ 进入官网进行线上报名。

更多「FIRST青年电影展」相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NOWNESS现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