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了第一名请吃大餐?你这是在诱导孩子情绪化进食

2016-05-23 七君 把科学带回家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图片来源:nydailynews

编译:七君


“你要是考第一名,爸爸就请你吃大餐”,“作业很难是吧,喝了这杯巧克力奶心情就会好点”。许多家长喜欢把食物当作安慰、激励、奖励或是惩罚孩子的手段,他们觉得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方式。但是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过度控制孩子进食行为的家长实际上在无意地教孩子把食物和情绪联系在一起。这些孩子日后可能会“情绪化地”进食。


小贴士


情绪化进食的征兆

因为情绪或者生活事件的变化而进食,而不是为了填补饥饿感

感到进食的强烈冲动

对于特定的食物有强烈的偏好

比平常吃更多的食物

在不正常的时间进食,比如深夜

超重

对于进食感到羞愧和内疚

在感到巨大的压力时偷偷摸摸地进食

偷藏食物



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的 Claire Farrow 博士和同事研究了家长喂养孩子的行为,并追踪了这些孩子3岁到7岁期间的情绪化进食行为。具体地说,他们记录下这些孩子在感受到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吃零食或是玩玩具的频率。


他们发现,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用食物作为奖励或者控制孩子行为的手段的话,那么当孩子感受到压力时就更可能用吃零食而不是玩玩具的方式进行排解,也就是说孩子情绪化进食的可能性更高。



图片来源:eatlikegoddess



小贴士


儿童以及青少年情绪化进食的可能情绪因素

愤怒    无聊    生活事件的变化    困惑    抑郁

挫折    孤独    失落    怨恨    压力    

有时积极的情绪,比如快乐也会诱发情绪性进食



图片来源:tumblr


现在儿童的肥胖率很高。如果能够理解孩子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来源的话,或许能够降低他们的肥胖率。


阿斯顿大学的心理学高级讲师 Claire Farrow 博士表示,“家长有保护孩子不吃垃圾食品的本能。但是却常常把食物当作安慰孩子的疼痛或者奖励孩子的手段。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我们希望通过食物来让孩子应对不同的情绪,但实际上却在无形中鼓励孩子情绪化地进食。”


孩子小时候对食物形成的情绪性认知可能有长期的消极后果,所以家长教导孩子使用食物来作为安慰的行为可能会起到和预计目的相反的结果。



图片来源:enhancebuzz


小贴士


怎么应对孩子的情绪化进食?

1. 让孩子思考情绪化进食的原因,然后用其他活动来替代。比如:

如果孩子感到无聊或是孤单,可以打电话给家人或朋友;

如果孩子感到压力大,可以进行体育锻炼、跳舞或者听一些放松的音乐,直到进食的欲望消退;

如果孩子感到疲劳,可以让他早点睡觉,因为疲劳和饥饿感有些相似,孩子可能会把疲劳错认为饥饿;

如果孩子用进食来逃避一些任务,比如做作业,那就得和他讲讲利害,然后让他老老实实地做作业。


2. 让孩子写下导致他情绪化进食的情绪。

你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记录饮食和情绪的小本子,每次当孩子控制不住想要进食时,都先得把当时的情绪录下来,然后再写下吃了的东西和数量。通过这种录的方式,孩子可以意识到情绪和进食之间的关系,他可以用这种信息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进食行为,并用其他活动进行替代。


3. 当然最关键的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把食物当作奖励或者安慰的手段,这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将来的情绪化进食行为。


 

Farrow 博士认为,“饮食习惯可以保持一生,因此用食物来应对情绪压力的话,成年后很可能也会保持这样的习惯。”


当人们情绪化地进食时,他们会摄入更多的盐、糖和脂肪,这对健康没有什么好处。所以,避免情绪化地进食有助于减少过多的卡路里以及盐分的摄入。



图片来源:mumii





我们建群啦!

关注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回复“家长群”,编辑会第一时间拉您入群。



不过瘾?请戳

科学的性教育几岁开始比较好?来自美国的经验

当孩子的隐私暴露在你面前时,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信任

跟我说话别看手机!听听孩子对家长使用电子产品的“家规”

为什么大多数神童都变得默默无闻?


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


“把科学带回家”由世界科普圣经《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主办,致力于为孩子带来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