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如何让孩子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的

2017-05-01 Jonah Lehrer 把科学带回家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Jonah Lehrer

编译 七君


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者卡尔•萨根曾说:“每个孩子生来就是科学家,是我们让他们放弃了这个天性。只有少数人带着对科学完好无损的热情和好奇心挺过了成人的考验。”

萨根的直觉有没有道理呢?根据麻省理工学院认知心理学教授 Claire Cook 的研究,的确,每个孩子出生就是科学家。



小孩子们都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十分好奇。当他们能够说话的时候就会开始问问题,问为什么。大人常常被孩子的问题给难住。但是没关系,孩子们会自己探索世界。

 

通过实践发现错误,和通过实践验证直觉是指导孩子们发现世界规律的方式。实际上,孩子们在上学前就已经在做科学家做的事了。



但是问题在于,怎么让他们长大后还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呢?或者换个问法,什么样的环境会让孩子失去好奇心呢?

 

Cook 的研究给出了生动的答案。她先让一些5岁大的孩子玩一个音乐盒。一部分孩子的音乐盒可以用4颗珠子启动,另一部分孩子的音乐盒有时需要4颗珠子,有时只需要2颗。


 

接着 Cook 给所有孩子一个新的音乐盒和一些粘在一起的珠子,看看旧的音乐盒对孩子探索新的音乐盒有没有什么影响。

 

结果是,那些一直在玩4颗珠子启动的音乐盒的孩子想不到还可以把珠子拆开来用。而大部分玩过随机启动的音乐盒的孩子都开始研究怎么组合珠子能让音乐盒发出声音。


Cook认为,如果学习环境总是一成不变的,孩子很难学到什么,也不会有探索的动机如果周遭世界存在不确定性,孩子就会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努力想弄明白游戏背后的规则



而孩子的这种探索方式和科学家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探索是为了了解玩具运动的前因后果,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科学研究。


如果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要怎样鼓励他们的实践本能呢?


什么样的教学法是“有毒”的,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呢?

 

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 Laura Schulz 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她用不同的方式给4岁的孩子呈现一套玩具。在一组孩子面前,她就像一个冒险家一样,“意外”地启动了玩具,并用惊讶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见了吗,是不是很神奇?让我再试一试!”

 

在另外一组孩子面前,她用传统的教师姿态给孩子展示玩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玩具”,然后给孩子展示玩具的功能。



然后她给两组孩子留下玩具让他们自己探索。不出意料,第一组孩子玩得很开心,还发现了玩具的不少隐藏功能;而第二组孩子很快就厌倦了,也没有发现玩具别的玩法。


这说明了教学方式对创造力有非常大的影响。封闭的教学方式没有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创造力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丢失。




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保存孩子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给孩子一些知识的“甜头”的同时,保持世界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感当我们给孩子解释事物的原理时,不要假装我们什么都懂,无所不知。科学不应该是干巴巴的词典,实验课也不应该是结果已知的验证活动。


未知和不确定是催促孩子探索、保持孩子创造力的可靠源泉。

 




那么作为家长或老师,想要保存孩子的创造力的话,应该要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给出的一些建议:


请做

·        给孩子问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理解概念或者进行操作有困难,要给他们向老师或者同伴提问的机会。


·        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对自己实施监督,比如让孩子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收获。鼓励孩子给自己设定目标。让孩子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决策过程中,让孩子谈谈自己的兴趣,然后和家长/老师一起讨论。


·        孩子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挫折,你要帮助他们应对。你可以告诉孩子,学习中遇到麻烦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成长的好机会。你要让孩子管理不良情绪,因为负面情绪会打击学习的热情。


·        鼓励孩子的努力。鼓励具体的事,鼓励孩子付出的汗水,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        用孩子熟悉的背景知识介绍新事物。比如可以用孩子熟悉的游戏来介绍编程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机语言。





请别做


·        把学习成果和能力或者智力挂钩。如果你告诉孩子一个人的成绩只和智力有关,那么孩子会认为自己没必要努力,听天由命就好。


·        老提别人家的孩子学得多快多好。学习是个人的过程,如果总被拿来和别人做比较,孩子会逐渐失去毅力和动机。


·        让尖子生带后进分子。这会让后进的学生形成依赖性,失去学习的动机(除非尖子生能够充分调动后进分子的学习热情)。


·        消极的教学法。消极的教学法是指,给孩子确定的问题和答案,不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孩子片面的信息,忽略问题的背景;给孩子几个固定的选项,但不给孩子思考自己需要的机会。积极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应该给予支持和反馈,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        让孩子学榜样。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盲目地以别人为榜样。





不过瘾,请戳

今年5岁的《环球科学》清华科学夏令营等你发车,无人机 + 新版干货实验

终于有人研究出什么结让鞋带不容易散了

为什么歪果仁不会亚洲蹲?可能是因为这根筋不对

学校教给你的这6条知识已经过期了

失传的8个伟大发明,连NASA也想复原

只有人类才明白竖起食指的奥义吗?

为什么你脸大、鼻塌、咪咪眼、小短腿?

圆滚滚的河鲀一生只能生气7次?

一只蚂蚁走丢后的8种可能结局

狗狗歪着脑袋是为了卖萌吗?



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The Kids Coach, Charity World, WisdomTimes, My Learning Blog, parentingheart.com, Lifehack, Stanford New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