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100个实验,带孩子在家里一个个实现 I 科学图书馆10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把科学带回家]
科学图书馆问起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孩子会回答:“我要当科学家。”
家长听到了都会很开心,孩子长大后也许不会成为科学家,但他的回答表达了和科学家一样的愿望:“我要去探索、去发现这个世界运转的秘密。”呵护这份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他的世界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本《科学家在做什么?》就是在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发现世界的奥秘。
《DK职业探秘百科系列:
科学家在做什么?》
[英]史蒂夫·莫尔德
未小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精装/全彩/16开/144页
ISBN:9787559619273
为什么推荐它?
动脑又动手
知识直观不枯燥
绝大部分科普书会介绍很多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经典理论以及著名的科学家。在这些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书里,全是各种知识点,虽然内容丰富,却不太直观、有趣,而且内容同质度高,更像一本工具书。
什么样的科普书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当然是有趣、好玩的!
动手做实验可以满足好奇孩子的好动天性,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书中的实验从一起提出问题、动手操作再到思考结果的过程中都充满了趣味:
作者和孩子一样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小问题:
“鸡蛋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
也许是为了方便母鸡生产?答案有很多,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
看看鸡蛋运动的路线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船比鹅卵石重那么多,为什么扔到水里时反倒是鹅卵石沉了下去呢?”
我们很少会注意这个现象,毕竟我们在课堂里学过,知道这是浮力的缘故。但仔细想想,该怎样向孩子形象地解释抽象的知识呢?
几块橡皮泥就能解答这个问题
除了提出有趣的问题,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也会很有趣,可以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好奇心。
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碗夏日水果甜点,也能成为一次有趣的实验现场。
奇怪,只有菠萝没有成为菠萝果冻!其实,让这道甜点“失败”的原因是菠萝里有一把像小剪刀一样的蛋白酶。
小实验的酷炫效果堪比魔术,让孩子惊呼再来一遍。
龙卷风威力巨大,会摧毁一切阻挡它的东西,但书里会教孩子们一个办法,在家里就能制作出“迷你龙卷风”。
但龙卷风为什么是这个形状、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它的原理相近……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得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让孩子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实验过后,观察有趣的实验结果,让孩子想一想这里面暗含什么样的“玄机”。
我让孩子看了这个翻转的小鱼,他立刻也要自己试一试。再让孩子从水杯上方往里看,结果又不一样了,他来来回回、换着角度看了好几遍,甚至自己改变实验条件,将杯子放到暗处,并记录下来。
除了有趣的实验,书中的原理解释部分做到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没有过分堆砌专业术语,在保证知识准确度的基础上,用比喻的方式让孩子直观地去理解各种术语,不让高深的词汇成为阅读的障碍;扁平化的插图形象而具体,让科学知识读起来一点也不“高冷”:
比如:
在化学这一章中,材料的材质有的硬有的软,作者将这些材质成为材料的“脾气秉性”,找到每种材料的脾气秉性从何而来就是化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在“鸡蛋圆舞曲”中探究鸡蛋的形状为什么如此独特,书中形象可爱的配图让人印象深刻。
鸡蛋圆舞曲中对蛋的形状解释:如果蛋是圆形的那要把海燕吓坏了
知识有趣但不肤浅
跨科学的STEM教育
有许多科学实验玩具套装,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尝试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孩子亲手实验后,开心地手舞足蹈,但其中的科学原理解释部分往往不够清晰系统,更像为实验而备的说明书,没能趁着孩子的兴趣被提起时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
书要有趣,但决不流于表面,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丝毫不打折扣。
在这本书中,熟悉的身体和美丽的大自然,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从我们身处其中的蓝色地球到遥远缥缈的太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不断探究的奥秘;而令学生时代的我们头疼不已的化学和物理知识,在书中仿佛变了模样,不再以冷冰冰的公式示人,化身于各种身边常见的现象之中。
从这六个主题延伸,内容丰富,全面涵盖自然科学各重要领域最基础、亦最经典的知识理论,迎合时下对孩子进行STEM素养教育的大热趋势。
《DK职业探秘百科系列:科学家在做什么?》将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整合,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培养孩子的知识迁移能力,而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
此外,在每个主题下,基础科学知识、重要的科学家、有趣的实验一个不少:
基础科学知识
各领域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有趣科学小实验和详细步骤
趣味实验后引导孩子举一反三、思考更多方法:
“在生活中还有没有相同的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原理可以被应用在哪里,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改变一下实验条件会不会有其他的现象发生?”
这本书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学习,强调设计实验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强调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创造性地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上。
家长孩子一起动手做实验
简便才是硬道理
书中的材料都是家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鸡蛋、水果、橡皮泥、洗洁精,而且完全没有难度也不需要额外准备材料包。
越是简单的实验材料越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更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找到实验背后的原理,而不是被复杂、不易准备的实验材料阻碍了动手能力。
各种各样的小实验网上有很多,但用最简单的材料来解释抽象原理可是非常需要“功力”的。
本书的作者史蒂夫·莫尔德(Steve Mould)毕业牛津大学物理学专业,专业知识过硬。作为科学节目主持人,他策划过制作了一系列面向孩子、学校及家长的科学表演秀,在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去做科学小实验方面得心应手,经常现身于BBC电台的科普节目中。
再抽象、宏大的科学原理,他也能用最简单的材料来进行实验、还原过程:
过期的面粉、高乐高、小糖豆不要扔,来模拟一下陨石坑▼
作者就是要让孩子从生活中入手,用家里常见的物品发现实验的乐趣,这样不仅方便了家长,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科学家一样留意探究生活中的小细节,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发掘更多奇思妙想的小实验。
除了取材方便,书中的步骤也非常清晰明了,操作简单,完全不担心过于繁复而混乱,让孩子望而却步。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尝试着动手尝试,无论是在客厅、厨房还是公园里。这本书不需要“一读到底”,随时随地,做孩子的实验小助手,一同分享发现知识的快乐,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亲子互动项目。
让这本书陪着孩子
过一个炫酷暑期
封面采用激光全息冷烫箔,工艺酷炫,在自然光下颜色闪耀
精装大开本,全彩内页,用彩虹的颜色来精心印刷,色彩亮丽柔和
4色全彩印刷128g特级铜版纸,环保纸张油墨印制安全无异味,180度平铺,易翻易拿
好的科普童书的共识是: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科学家在做什么?》用有趣的实验方式让孩子知道“是什么”的“硬知识”之外,更提高了孩子“如何做”的“软实力”,让他们代入知识发现者的角色,像科学家一样开动脑筋。
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等等这些科学素养是让孩子感受到知识魅力的第一步。
当孩子说“我要当科学家”的时候,陪他读这本《科学家在做什么?》,和他“去探索、实验,发现这个世界运转的秘密。”
原价88元,把科学带回家优惠价61.6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让想当科学家的孩子感受科学的魅力。
好评图书
不过瘾,请戳
为什么脑科学说:你不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孩子长大后多半就会忘了你?
从小被老爸带着摸蛇骑鳄鱼,在老爸被咬死后她的决定让人难以置信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