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让孩子自愿合作?试试博弈论!

2016-03-31 Raeburn 把科学带回家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Paul Raeburn

编译 寒冬




提到博弈论,你首先想到什么?超级天才冯·诺依曼,还是美丽心灵约翰·纳什?战场上决策,还是大国间的竞争?其实博弈论还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用博弈论可以让孩子们自愿合作,这可是经过数学证明的方法。


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争吵、手足间出现了不和该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关于人类行为以及博弈论的一点知识就能派上用场了。心理学家已经发现孩子如何达成共识,他们究竟选择配合还是选择对抗,很大程度上取决他们于对于公平的理解。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孩子能够自己明白合作比冲突更好,从而在没有家长强制的情况下自愿合作。但问题的关键是,孩子不会每次都选择合作。



图片来源:smartstartandover


想象这样一个两难境地:房间乱得就像猪窝,积木、拼图堆得到处都是……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孩子收拾房间,但是你的两个孩子不愿意收拾,都在等待对方行动。他们看起来完全不可能配合,该怎么办呢?


学习合作

不仅人会合作,很多动物也会合作,从鱼类到蝙蝠,还有猴子。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  E. Spelke 是幼儿认知研究的先驱,研究儿童如何学会合作。她发现成年人更愿意与三类人分享:关系亲密的人;向自己分享东西的人;向别人分享东西的人。问题是,这种偏好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成长发育中自然出现,还是在环境中习得?


2008年,Spelke 和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 K. Olson,尝试用一系列的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参与这个实验的有20个4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一个玩偶,分配一定的资源(玩具水果,动物玩具,糖果等等)用来分享给其他的玩偶。其他玩偶代表兄弟姐妹、朋友或是陌生人。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4岁左右的年龄,孩子们也会让自己的玩偶向“亲人”分享更多,“朋友”相对少一些,而给“陌生人”的最少。


在另一个实验中,科学家给孩子们读一个故事,故事中描述某个玩偶将东西分享给了他们自己的玩偶。作为回报,孩子们会更多地向这些玩偶分享。在最后一个实验中,孩子们会对慷慨的玩偶分享更多。


这项研究说明了儿童分享的三个原则,证明儿童并不是从成年人那里学到这些东西,也不是通过道德上的指导习得。相反地,他们学会这些是由于内在的发展或是与其他孩子接触。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学到这三个原则。


建立公平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所遇到的整理房间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困境


设想两个犯人被分开关押,他们有两种选择:承认罪行或者保持沉默。规则是这样的:如果两人什么都不说,他们都会判得较轻;如果一个认罪而另一个保持沉默,认罪的释放,保持沉默的则重判;如果两人都承认,他们得到同样程度的中等刑罚。



图片来源:mashable


密歇根大学的教授 R. Axelrod 使用电脑对“囚徒困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利他的策略会有更好的结果;而贪婪的策略则会表现很糟。这说明合作可以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像 Axelrod 说的那样,“合作仅仅取决于一件事,那就是可能的互惠结果。”


如何把运用这个结论呢?设想你的儿子拒绝收拾房间,那么作为回应你的女儿也不会收拾。但如果儿子选择沉默,或许下次女儿作为回报也会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善意对每个人都好。如果我们能让孩子这样考虑事情,他们就会更愿意合作。


如果你的儿子选择的收拾房间,那么你的女儿可以下次收拾房间或者也可能拒绝,但无论她做什么,从此以后儿子都会像她那样做。如果她合作,他也会合作;如果她拒绝,那么他也拒绝。在博弈论中,这就叫做“投(yi)桃(ya)报(huan)李(ya)”。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当孩子面对整理房间的两难境地时,每人都有不合作的动机,就像是“囚徒困境”中的那样。但是在不断重复的“囚徒困境”中——比如在玩耍的地方——他们很快就会再次见面,这时候,合作就是最佳的选择。


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鼓励孩子学习“投桃报李”,这是经过数学证明的。让女儿和儿子轮流整理房间,这样他们就能对整理房间做出同样的贡献,他们就会认为相互之间是公平的。如果他们合作,你可以给每个人奖励一个冰激凌。你的职责就是,监督这种轮流劳动并持续下去,知道每次该谁做,并保证公平。每个孩子都更愿意打扫房间,因为这样做会让另一个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超越“投桃报李”

其实你也可以试试相反的策略:如果孩子都不愿意收拾房间,那就由你来收拾,但是两个孩子都不会得到任何奖励。通常,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应该收拾房间,不然就得不到奖励。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就会自觉地轮流收拾房间了。


Axelrod 还为这个策略引入了“慷慨”的概念。假设第一次儿子收拾房间,女儿下次收拾。这种情况会继续,直到女儿不想再做了。根据“投(yi)桃(ya)报(huan)李(ya)”,你儿子也应该停止。但是,如果儿子相信女儿会再次行动,也就是说他选择宽恕,愿意给女儿一次改正的机会。Axelrod 称之为“慷慨的投桃报李”。你儿子允许你女儿偷懒一次。


如果女儿再次拒绝收拾房间,那么儿子也会停止。女儿会为破坏了合作感到抱歉,于是重新开始,然后你儿子也继续参与合作。Axelrod 称之为“悔悟了的投桃报李”。“慷慨及悔悟的投桃报李都可能凑效,”Axelrod 说,“因为这能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合作就能恢复。”


但这也不一定每次都管用。怨恨——合作的相反面——会对合作造成很大损害。我们在这说的是心理学上的怨恨——愿意承担一定损害以便让别人承担更大的损害。怨恨可以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容易损害孩子之间的关系。几年前, McAuliffe 调查了这个问题。


怨恨的力量

人类可以与完全陌生的人合作,而动物通常不会这样。这种合作可能与人类的公平感及厌恶不公平有关。McAuliffe 及同事发现,孩子大概在4岁~5岁开始出现对不公平的厌恶。她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孩子拒绝不公平?为什么他们有时会放弃自己的资源而剥夺其他人得到更多奖励的机会?


为了了解这一点,McAuliffe 在2014年成对招募了一些孩子,从4岁到9岁不等。他们发现,如果得到的不公平的奖励,即使是小孩子也会表现出怨恨,他们会更愿意两个都得不到糖果而不是只让一个孩子得到更多。这就是说,他们不仅拒绝不公平(会有挫败感),他们还要让另一个孩子受到一点教训。


所以,这对父母意味着什么?


首先,无论是糖果、玩电脑的时间或者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公平对待,他们就会不高兴。所以,想要让孩子相互配合保持合作,首先应该确保公平。


第二,虽然对大人来说,如果得到太多糖果,就会感到不公平并且认为应该退回一些,但孩子不是这样,他们在8岁左右才会有这样的意识。如果他们在合适的年龄表现对出公平的关心,那就说明正变得公正和慷慨,这对他们适应这个世界非常重要。


第三,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合作。这需要一定耐心,甚至一些决心。但是,一定要坚持,这会管用的,因为博弈论已经证明了这个结果。



博弈论的其他应用

睡觉的最后通牒

为了减少孩子赖着不肯睡觉的时间,家长可以用最后通牒游戏的原则——不睡拉到。在睡觉前,让孩子玩剪刀石头布,赢得孩子可以选择睡前故事的读物,如果其他孩子不答应,那么所有人都没有睡前故事。


挑食难题

怎么对付挑食的孩子?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你在孩子碗里就放一种他不喜欢的食物,他估计就不会吃。但是如果你放四种不同的食物,孩子就会挑两种吃掉并觉得“赚到了”,因为只吃一半是谈判的”胜利“。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吃了更多种类的食物,他已经中了”圈套“。



不过瘾?请戳

儿童习得性无助:孩子的失败感来自哪里?

这样教育孩子的话会让孩子具有暴力倾向

为什么大多数神童都变得默默无闻?




转载请联系kids@huanqiukex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