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术馆生火,用筷子打乒乓,这位艺术家到底想干吗?|Nerds Friends vol.10

NERDS采访 StandardNerdsClub
2024-08-31



























    
















说到Rirkrit Tiravanija,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在美术馆里炒Pad Thai(泰国米粉)事件。


虽说这件事放在当下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美术馆里可能都不能算是什么稀奇事儿了。可在当时,20世纪90年代,那时人们还在拨号上网的嘟嘟声中等待着千禧年的到来,



这,是一个


“时代开端”


级别的事件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艺术在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对象(比如一幅画、一个艺术装置等)在向空间、时间和行为等不同方向进行探索。


Tiravanija的这一系列艺术行为,从“在美术馆生火”,到“拿出锅子炒一份正宗的Pad Thai”,再到“和分食这碗粉的来访者互动”,他打破了以往人们觉得去美术馆,是单纯欣赏艺术作品的刻板印象边界,Tiravanija被称为关系美学的开山鼻祖。




说说他的生平,也许会更帮助你了解他。


出生于60年代,父亲是一名外交官,从小跟着父母在周游世界中长大,所以他现在也是一个“以世界为家”的人,在柏林、纽约和清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


除了在美术馆里炒粉,他另一件著名的作品是邀请大家在美术馆里打乒乓,这件作品他挪用了他的朋友斯洛伐克艺术家尤利乌斯·科勒Július Koller的长期项目“J.K.乒乓俱乐部(U.F.O.)”


[J.K. Ping-Pong Club (U.F.O.),1970-2007]



尤利乌斯·科勒

Július  Koller

   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展览现场,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



    里克力·提拉瓦尼个展现场,

    纽约Gavin Brown's enterprise,2013年 


挪用?


“分裂的

主体性”


互动?



Tiravanija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和“分裂的主体性(subjectivity)”相关,以“挪用(appropriation)”和“互动(interactivity)”作为他的创作基石。





是不是看到三个大词可能觉得有点要读不下去了!

大侠请留步!

这三个大词,

我们一个一个来展开讲讲。


而且担任此次主讲人并不是别人,

正是Rirkrit Tiravanija本人!


(此次采访是在GLADSTONE格莱斯顿画廊帮助下完成的,Rirkrit Tiravanija本人的回答为英文,懂艺术的朋友们请尽情阅读艺术家原文及由GLADSTONE格莱斯顿画廊提供的专业翻译版本,不然的话请右滑,轻松点啦~)






Q1

What is your defini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how does it affect your art?If possible, could you tell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你会如何定义“分裂的主体性”?它是如何影响你的作品的?能不能说说分裂的主体性和“明日之问”之间的关系?


I like the audience to feel and find their subjectivity.  And what I mean by that is, in the work, I am interested in the experiences we ( as audience ) bring to into relation with the work. 


I am interested in exchange and in leveling that experience for everyone.  Playing the game of  Ping Pong is something we can all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together, a game everyone can play and relate to, and relate to one another.  And in perhaps what is a subjective approach, we can share our subjectivity, and have a moment of commonness, togetherness.


我希望观众感受并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主体性。我的意思是,我在作品中所感兴趣的是我们(作为观众时)每个个体所带来的经验与作品形成的关系。


我对交流感兴趣,对每个人参与其中的体验也同样感兴趣。打乒乓球是我们都能理解的和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每个人都能玩的游戏,并通过这份共情与彼此相连。也许正是通过这种主观方式,我们可以与彼此分享主体性,且拥有一个共同的、团结的时刻。


请右滑查看Nerds解读版>>>

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主体性”,我希望在看展的过程中他们能自己去感受和找到自己的主体性。


在这个作品里,我感兴趣的是“观众之间”和“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流,以及每个人的体验。


乒乓是一个媒介,因为每个人都能玩,我们各自为一个“主体”,一起打球和聊天时又组成了另一个“主体”,


通过乒乓,我们开始和彼此分享,原本独立的主体性,当我们站在乒乓桌的两端,在某一瞬间,我们之间开始产生了连结和共情。







Q2

How did Július Koller’s ‘J.K. Ping-Pong Club (U.F.O.)’ inspire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I heard that you were friends, could you please share some stories about his ‘Ping Pong Society’.


“明日之问”是如何从尤利乌斯·科勒的“J.K.乒乓俱乐部(U.F.O.)”获得灵感的?听说你和他是朋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和他或者他的“乒乓球协会”有关的趣事吗?


I made this work inspired through Julius Koller’s ‘ Ping Ping Club UFO ‘, I see Koller’s metaphors and irony as an appropriate tools we need at the present moment. 


 I met Julius Koller in 2003, when I was a part of the curatorial team of Utopia Station at the Venice Biennale.  One afternoon I walked into the exhibition as we were installing the exhibition, Julius was hitting balls of news papers up into a hammock made from a tennis net, in one hand a tennis racket in the other the ball made of news paper, there I learned of his work and beautiful ideas.


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斯洛伐克艺术家Július Koller的《乒乓俱乐部U.F.O.》(Ping Ping Club U.F.O.)。我认为Koller的隐喻和讽刺是我们目前需要且恰当的工具。


我是在2003年认识Koller的,当时我是威尼斯双年展“乌托邦站”(Utopia Station )策展团队的一员。一天下午,我走进展览现场正在布展,就在这时看到他正在把一个用报纸团成的球打到一个用网球网做成的吊床上。他一手拿着网球拍,另一只手拿着报纸球,就在那个瞬间我感知到了他的工作和想法的美感。


请右滑查看Nerds解读版>>>

「背景知识补充:

作品的名字是“Ping Ping Club U.F.O.”可以大致解读为意思是:“Július Koller的乒乓乌托邦世界”这个作品当时在美术馆中设置了为期一个月的乒乓互动装置,观众可以在展览中打乒乓。

Koller尝试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一个实现乌托邦的可能性。」


我用他的隐喻和讽刺作为工具,来引发对当下的思考,也就是乒乓球台上写的,“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2003年我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乌托邦站”(Utopia Station)策展团队的一员,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Koller。


有天下午,我看到他一手拿着一个报纸团成的球,另一只手拿着网球拍并试图把球打到一张用网球的网做成的吊床上。


我想是在那一刻,我感知到了他的思考。







Q3

Standard Nerds Club is very similar to ‘Ping Pong Society’ and decades later as it comes to China;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taking inspiration from people playing pingpong, if more developments in pingpong happened, do you think this would provide new inspiration?


我们和乒乓球协会其实很类似,几十年后当“明日之问”来到中国,和本地的乒乓团体结合,你觉得这会给你带去什么新的灵感吗?

Every show, every work, brings new insights, I stay alert and receptive for such thoughts to walk into the room. I am appropriately surprised by the Clubs awareness of Julius Koller’s work!


每场展览,每件作品,都会带来新的见解,我总是保持着警惕和开放性走进展场去接收这些想法。诚然,我对SNC对Július Koller的作品的认识感到一定程度的惊讶!


请右滑查看Nerds解读版>>>

每一场展览和每一件作品都会给我新的想法,对这些新想法,我会保持警惕却又抱着开放的态度去感受它们。


不过!

Standard Nerds Club对

Július Koller作品的认知程度

让我略感惊讶

(SNC单方面认定这是Tiravanija在表扬我们)







Q4

You’ve been exploring new realms of interactivity since the 90s, but after Covid-19 human beings are in a new world - the boundary in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is more ambiguous than ever, what would be your recent thoughts regarding interactivity?


你从九十年代开始探索“互动”,新冠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因为线上和线下的边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模糊过,由此,你最近对“互动”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We need to see the world from all perspectives, with all possible dimensions, all interactions great and small is what life brings.  


And to live in life we should approach all interactions with great care and respect, with great love and openness, with acceptance of the known and the unknown, of familiarity and differences.  To appreciate and accept differences, we will have relations.


我们需要从所有角度,所有可能的维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一切大大小小的互动都是生活的给予。


而为了去生活,我们应该以极大的关怀和尊重,爱和开放度对待所有的互动,接受已知和未知,相似与不同。为了欣赏和接纳差异,我们会有所关连。


请右滑查看Nerds解读版>>>

我们要从所有的角度、维度来看这个世界,一切伟大也渺小的互动都是生活给我们的。


我们活在生活中,对所有的互动我们应该抱着关怀、尊重、爱和开放的态度,接受已知和未知,相似与不同。


然后去理解并接受每一种差异,我们会有所连结。





Standard Nerds Club作为艺术乒乓和休闲乒乓的拓荒者,我们非常认同Rirkrit Tiravanija所说的那种通过艺术和空间在人和人之间产生连结和共鸣,因为我们也穿梭于不同的艺术空间里,和各式各样的人群一起打乒乓。


SNC教练 - 孙晨在展览现场


这次我们也有幸成为了Rirkrit Tiravanija展厅里和他的艺术可以进行互动的一部分,我们也请到了前国家队运动员孙晨,也是我们Nerds小教练之一。


2022年,GLADSTONE格莱斯顿画廊曾于画廊周北京期间呈现代理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和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合作展“明日之问”(Tomorrow is the Question),将北京798艺术区的历史建筑中的废弃空间转化为一个大型快闪乒乓球室,每天都有许多观众来打球参与到该展览的互动之中。

 

   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明日之问”展览现场,

   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年



   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展览现场,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












Photo credit and copyrights; 

文中图片均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首尔)惠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tandardNerdsClub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