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问”:开放和互动使彼此相连
▲ 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明日之问”展览现场,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里克力·提拉瓦尼、托马斯·拜勒
Rirkrit Tiravanija, Thomas Bayrle
明日之问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画廊周北京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A08楼二层
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 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明日之问”展览现场,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格莱斯顿画廊于画廊周北京2022年“艺访单元”呈现了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和德国艺术家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特别合作展“明日之问”(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自90年代以来,提拉瓦尼将艺术创作与社会参与的伦理相结合,颠覆了关于观众及其角色的文化惯例。他引人深思的多元身份、平易近人的天然感和不断质疑并打破空间框架的激进态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史的高光时刻。本次展览开幕时,提拉瓦尼特别邀请了师傅在展厅中为观众们分发具有北京特色的手工包子,回应其标志性作品的开端——于1990年在纽约保拉·艾伦画廊(Paula Allen Gallery)展览上为观众烹饪和提供泰式炒米粉(pad thai)的行为作品。
▲ 里克力·提拉瓦尼特别邀请的师傅在展览现场为观众分发包子
拜勒自1960年以来不断对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进行视觉分析,反思人在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位置。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其年轻时在纺织厂做工人的背景在艺术表达中相融合,形成了“个人是线,大众是布”的类比。到场的观众们都在这组创作于70年代,但首次于实体空间亮相的墙纸前留影。
▲ 观众们在舞者墙纸前留影。图片致谢少女食人花&北野五花肉、阿珍&阿阔等
“展览中的安排和运作是多么充满爱和幻想。空间被接受和使用,人们感受到乐趣,享受他们的时间,甚至可以吃东西!!太棒了——它是如此自由,超乎想象。”
——托马斯·拜勒
▲ 托马斯·拜勒创作的邓丽君系列肖像和舞者墙纸在“明日之问”展览现场,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我们需要从所有角度,所有可能的维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一切大大小小的互动都是生活的给予。而为了去生活,我们应该以极大的关怀和尊重,爱和开放度对待所有的互动,接受已知和未知,相似与不同。为了彼此欣赏和接纳差异,我们会有所相连。”
——里克力·提拉瓦尼
▲ 观众们在“明日之问”展览现场打乒乓球,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
“提拉瓦尼真人尺寸的乒乓球桌与拜勒波普风格的舞者墙纸以及向邓丽君致敬的肖像作品突出了存在于画廊周北京在地遗产中的一种共产主义精神——体育的娱乐化与文艺的生活化,也就是将生活本身作为的审美对象来解释‘共享’背后既平凡又伟大的意义。”
——画廊周北京专稿《契合与转化:2022年画廊周北京“艺访单元”观察》
“当人们可以享受彼此间的友好比赛,品尝塞满茴香或豆角的提拉瓦尼特定包子,并发现艺术是可以超越自身并到达幸福时刻的东西时,批评似乎不重要了。”
——Spike Magazine
▲ 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明日之问”展览现场,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通过乒乓球桌、随机摆放的椅子和分发食物包子,提拉瓦尼对今日之明日重提开放性、随机性和偶然性,在凝滞的格局下重提互动之必要性。”
——Art-Ba-BA《对画廊周北京9个展览的观察》
▲ 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明日之问”展览现场,格莱斯顿画廊,画廊周北京,798艺术区,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个体的流动和群体的聚集或许是今日的难题,是持久的“明日之问”,在昨日找不到演练过的答案。”
——ARTFORM 中文网
▼ 点击阅读展览详细信息
▼ 关于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
如欲收藏作品或了解可售作品详情
请于微信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