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打乒乓!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合作展“明日之问”将于画廊周北京呈现
里克力·提拉瓦尼
Rirkrit Tiravanija
托马斯·拜勒
Thomas Bayrle
明日之问
Tomorrow is The Question
画廊周北京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A08楼二层
2022年6月24日至7月23日
▲ 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就本次合作展开对话,2022年摄于纽约格莱斯顿画廊
格莱斯顿画廊将在2022年画廊周北京期间呈现特别项目,这是格莱斯顿画廊参与画廊周北京的第二年,将展出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和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的新作品。本次特别项目的场地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原718联合厂(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历史建筑中,这片厂房1950年代由东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其中的历史重要性为艺术家带来了启发。718联合厂由东德援建,实用的厂房设计受到了包豪斯的影响,拥有巨大的室内空间,标志性的拱形屋顶和朝北的窗户。这些建筑是电子工业的见证,而格莱斯顿画廊展厅位于音响路上一栋包豪斯历史建筑中,这一带曾生产用于公共场所的音响系统。
▲ 里克力·提拉瓦尼个展现场,纽约Gavin Brown's enterprise,2013年3月2日至3月23日
▲ 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Tomorrow is the Question)展览现场,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
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的创作持续地挑战着艺术中的“范例”,他此次展出的作品将揭示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界限不过是一种假象。展览空间里,乒乓球桌一字排开,它们上面用中文、汉语拼音和英文写着“明日之问”(Tomorrow is the question)。该作品曾于2013年在纽约Gavin Brown’s Enterprise展出,2015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和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展出。艺术家邀请公众参加这个项目,这一经历是艺术家和观看者可以共同参与的。这件作品参考了斯洛伐克前卫艺术家尤利乌斯·科勒(Július Koller)的长期项目“J.K.乒乓俱乐部(U.F.O.)”[J.K. Ping-Pong Club (U.F.O.),1970-2007]。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中追求社会层面上的互动,他使用的历史参照包括1971年冷战时期美国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提拉瓦尼还将呈现写有同样标语的文字绘画作品,用中文、汉语拼音和英文将“明日之问”绘制在当地报纸上。
▲ 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系列文字绘画作品
作为对本届画廊周北京“共享”主题的回应,提拉瓦尼的作品将与德国艺术家托马斯·拜勒的作品共同展出,后者是提拉瓦尼在法兰克福施塔德尔艺术学校(Städelschule)求学期间的好友。
▲ 托马斯·拜勒在他的工作室,2022
拜勒1960年代在德国出道,那是一段矛盾的历史时期。今天,他的作品仍在持续探讨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主义的意义,及其与文化的更大关系。在本次展览中,拜勒将首次呈现1970年代创作的墙纸作品。墙纸的图案是不断重复的舞者肢体,叠加其上的则是亚洲乐坛天后邓丽君的肖像。1970到1980年代,邓丽君的音乐席卷了两岸三地和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全世界的华语听众。
▲ 托马斯·拜勒
《邓丽君 四》Teresa Teng IV, 2022
美术颜料印刷、棉纸
100 x 115厘米
▲ 托马斯·拜勒
《邓丽君 七》Teresa Teng VII, 2022
美术颜料印刷、棉纸
100 x 115厘米
▲ 托马斯·拜勒
《邓丽君 十六》Teresa Teng XVI, 2022
美术颜料印刷、棉纸
100 x 115厘米
▲ 《邓丽君 十六》Teresa Teng XVI, 2022,局部
▼ 点击导航至展览 🏓️
▼ 关于里克力·提拉瓦尼和托马斯·拜勒
如欲收藏作品或了解可售作品详情
请于微信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