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色在延展 期待“沙生金”

2016-12-02 中国林业网

专家解析我国北方荒漠化和沙化趋势
绿色在延展 期待“沙生金”

针对我国北方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形势等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和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孙涛。


荒漠化沙化趋势逆转




Q记者:近年来,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加大防治荒漠化和沙化,取得的主要成效和进展是什么?

 



 

屈建军:最大的成效是沙漠化逆转了,植被覆盖度提高了,尤其是铁路、公路沿线,沙化土地的“锁边工程”都做得很好。这两年北方沙尘暴减少了,一方面是气候的原因,降水量有所增多;另一方面,人的努力和贡献也很重要,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确实起了作用。


土地监测双保险



Q记者:从1994年开始,我国每5年组织一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去年年底发布的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相比于第四次监测(2009年)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怎样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孙涛:我国到目前已经进行了5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

我们使用的是“地面调查+遥感”的监测方法,其中地面调查为主,遥感为辅。比如第五次全国监测,我们首先会获取分辨率为5米左右的遥感影像;接着进行区划,分辨哪些是沙地、哪些是农田和道路;然后进行现场调查,实地勘测界限是否准确、遥感看到的植被对不对。这样是双重保证。

屈建军:我认为监测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不仅国家林业局有数据,我们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领导的团队近30年持续进行沙漠化监测,数据也显示荒漠化和沙化确实好转了。

 

  

既“治沙”又“治穷”



Q记者:现在,我国北方沙漠化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屈建军:最大的问题是,沙区生态虽然好了,但人民并没有普遍富起来。比如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汉旗等地,就是典型的生态强、经济弱。沙漠治理应该跟致富联系起来。现在大家开始认同钱学森的观点,发展沙产业,利用沙漠特有的光能、热能生产特色产品,例如中草药、蔬菜等等,把防沙治沙和脱贫致富挂钩。一些地方为啥年年治沙,却一直治不住?因为当地百姓没脱贫。


Q记者:今后应该怎样推进防沙治沙?


屈建军:现在的重大防沙治沙政策、工程应该保证持续性,这些工程必须坚持做下去才会有更大成效。此外,应该与时俱进,多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以固沙为例,过去是固沙剂,而现在有了集保肥、保水、固沙功能于一身的新材料。防沙环节,也有环保、抗老化的新材料,例如植物纤维网,既能有好的防沙效果,又便于生产和管理。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赵贝佳 刘毅


>>>>

相关阅读


我国治沙成果已成为世界典范

【治沙故事】硬汉父子“斗沙”近二十载 沙漠造林7500亩

防治荒漠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图片新闻】曾干涸半世纪的青土湖湖面进一步拓展

【治沙故事】阿拉善的种树人

【新华网评】解开中国治沙“密码”

空中俯瞰腾格里沙漠中的“沙漠夺田”

陕西治沙,每一抹绿色都有艰苦卓绝的故事

两会访谈:将沙漠治理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治沙,一位老人守望一座古城

【权威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公布防沙治沙进展和目标

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视频】防治荒漠化,我们在行动

【权威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林业科技】沙漠治理迈入机械化时代

【科学治沙】治沙,不是要消灭沙漠

【生态修复】荒漠矿山生态修复专委会成立

内蒙古各地治沙有妙招


即点即读 

国有林场 / 国有林区 / 林场改革 / 退耕还林还草林木种苗集体林权制度 / 森林采伐限额 /龙头企业 / 森林 / 生态红线 / 林下经济 / 古树名木大赛评选结果 / 公益林 / 森林资源 / 野生动物 / 自然保护区 / 权流转/ 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还想了解哪方面的信息?

请进入公众号回复相应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