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要览 | 《建筑学报》2020年09期(总第623期)

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2021-09-15



目 录



关注  感觉的重启:京沪青年建筑师实践的一种倾向

最难的是“忠于感觉”

[ 金秋野  李翔宁 ]

建筑的目的不是建筑

[ 贾莲娜 ]

彼时彼刻

[ 李涵 ]

童话与喜剧之间

[ 刘阳 ]

在意识的边缘

[ 刘可南  张旭 ]

感觉的限度

[ 水雁飞 ]


感觉的判断

[ 范蓓蕾 ]

作品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 CC&CB 建筑设计工作室 |

阿尔瓦罗 · 西扎的内省与揭示

—— 东钱湖教育论坛之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观感

[ 青锋 ]


山中天美术馆

| 董豫赣 朱曦 |

隙间作庭

—— 山中天艺术中心设计

[ 董豫赣 ]


专栏 建筑师先导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自然通风的风热协同效应及运用

吴国栋  韩冬青 ]
地域风环境适应视角下建筑群布局比较分析与策略研究

[ 宋修教  张悦  程晓喜  黄献明  袁朵 ]


历史与理论

读景与循构:金中都历史景观的整体感知与保护

[ 张剑葳  戎卿文 ]

为何注释?

—— “中国古代建筑术语注释与翻译”研究的目标和途径

[ 诸葛净  梅晨曦  任思捷  白颖  贾亭立 ]

美国进步主义思想之滥觞与北京协和医学校校园规划及建设新探

[ 刘亦师 ]

“三材”约束下的低技建造:中国早期工业建筑遗产拱壳砖建构研究

[ 夏珩  夏振康  饶小军  赵汝冰 ]

深圳排屋型客村形制探源与意义

—— 以贵湖塘老围为例

[ 杨希  张力智 ]

回响的世纪风铃:约翰·拉斯金对如画的升华及其现代意义

[ 潘玥 ] 



本期重点内容




关注  感觉的重启:京沪青年建筑师实践的一种倾向


2020年5月,受《建筑学报》委托,组织此次京沪两地青年建筑师特集。经过一番考虑,将题目定为“感觉的重启”。近些年,“感觉”一词在设计教育和理论探讨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策略”“算法”“研究”“生成”等概念。选这个题目,正是针对整个建筑知识界的这种过度理论化、强调体系和方法的去感觉化的倾向。在此背景下,京沪两地青年建筑师群体不约而同地谈“感觉”“感官”或“知觉”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格外值得关注。为此,本期特集特别选出两地有代表性的6家青年建筑事务所,通过他们的自述和对比研究,讨论“感觉”一词在不同建筑师表述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在各自设计作品中的差异化表达,以期在此基础上讨论“感觉”重归建筑学主流话语的特殊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的意义。其中,北京的3位建筑师,刘阳谈“感情、气质、情绪”,以个人的、主观的方式切入项目;李涵谈如何“通过绘图找感觉”,梳理“制图”和“情感记忆”的关系;贾莲娜认为建筑学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鲜活的理解,沉浸于生活”。上海的3位建筑师,范蓓蕾谈如何从“直觉”出发,调配“感觉”和“逻辑”,以实现丰富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旭可建筑的两位主持人将“感觉”定义为“使用者在建筑师作品内部的感受”,通过实际案例讨论实现“现场感觉”的方法;水雁飞则深入探讨了当今人造环境中个体“感觉的限度”,并介绍了两种迥然有别的应对策略。除此以外,本期特集尝试一种类似“工作总结”的建筑师个人写作,即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反思和脉络梳理,从而为读者更好地把握事务所的职业目标、系统理解设计作品提供参考。从“感觉”开始,用“感觉”检验,“感觉”连接着建造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


<学术主持人:金秋野 李翔宁>





作品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设计单位 / CC&CB 建筑设计工作室
建筑师 / 阿尔瓦罗 · 西扎 卡洛斯·卡斯塔涅拉
地点 / 浙江宁波
设计 / 2014-2016 年 / 竣工 / 2020 年

▲ 园区入口视角
▲ 疏散通道
▲ 由三层看向中庭

 山中天艺术中心 
建筑师 / 董豫赣 朱曦
地点 / 北京朝阳
设计 / 2019 年 / 竣工 / 2019 年

▲ 向着外景开敞的钢结构阁楼
▲ 二楼展厅可见的阁楼与地板间的缝隙
▲ 阁楼梁架与老梁间的隙缝关系

点击链接或页面下方“阅读原文”即刻购买本期杂志。
购买纸刊,请前往建筑学报官方淘宝 jianzhuxuebao.taobao.com
进入【《建筑学报》杂志社】官方淘宝店,请复制这条信息¥1O97YaoBI11¥后打开手淘
进入【《建筑学报》杂志社】官方微店,请点击《建筑学报》微店链接


建筑学报

本期微信编辑:赵朴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