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学报 | 罗德胤 孙娜 付敔诺 | 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松阳路径 | 2021年1期

来源: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2022-04-24

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松阳路径

罗德胤¹  孙娜²  付敔诺²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位于浙西南山区的松阳县,自2012年以来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松阳县有7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图1),是住建部公布的两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之一,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唯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2019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松阳县受邀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代表,向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代表分享了创新经验。



▲ 1  松阳县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


本文作者于2013年8月第一次考察松阳,其后参与和观察了该县的诸多实践项目。本文尝试梳理松阳县近几年在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事业上的发展变化与内在逻辑,并总结其方法、经验和路径。


1  古村战略


古村落是松阳县最大的文化资源,但在2012年之前的若干年,“旧村改造”才是松阳县的主旋律。松阳古村落之所以得到重视,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地方政府和文化人士在观念上的及时觉醒;二是国家部门的及时关注。


1.1  “旧村改造”


根据蔡卫民等发表于2009年的文章:自2008年松阳县委、县政府提出“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旧村改造目标、启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以来,全县共有28个平原村启动了第一期旧村改造工作,5个山区乡镇实施“整村搬迁、下山脱贫”,156个自然村实施了“自然村撤并”。


到2010年6月,一份文件指出:旧村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旧村改造;同时积极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有偿调剂政策筹措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旧村改造。


从以上两份文献可以看出,松阳县对农村拆迁尤其是整村搬迁的鼓励政策是相当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于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建设”而非“保护”就是很多地方农村的主要工作。在村民自建房屋和旧村改造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到2011年底时,松阳县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平原村落只剩下山下阳、吴弄等少数几个。幸运的是,就在旧村改造开始向山区村落推进之际,松阳县的干部和文化人士意识到了它的问题,古村落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1.2  自发探索


松阳县文化界对于本地古村落和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早在旧村改造之前就已经在酝酿。有一批摄影家从1990年代开始就长期而持续地以古村落作为创作主题。曾经是军旅作家的鲁晓敏,从2005年开始系统地调研村落、宗祠、民居和廊桥等文化遗产。


2007年调任松阳县博物馆馆长的王永球和同事们在三普调查中发现,松阳县保存有近300座祠堂。王永球一边建议县里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一边也尝试从村民的角度寻求突破口。她认为民间修祠堂的内在动力还是存在的,于是动员村干部和宗族首领牵头组织本村的祠堂修缮。王永球馆长调动村民内生动力来修缮祠堂的举措,在当时是一个小创新。它保持了村民的主体地位,政府扮演的是观念引导、技术指导和事后鼓励的角色。这一方法和经验之后也融入了2016年中国文物基金会在松阳县开展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2011年11月,王峻调任松阳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12月,松阳县委就围绕“田园松阳”召开了务虚会,并于次年将其上升为全县的发展战略。在“田园松阳”的战略背景下,政府官员和文化人士对本地古村资源的价值也有了全新的认识。2013年4月,鲁晓敏在《中国国家地理》上发表了《瓯江上游:最后的江南秘境》。这篇文章配上几十幅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向读者展现了浙南山区还集中保留着数量如此之多、风貌如此完整、环境如此优美的古村落(图2)。



▲ 2  松阳的田园风光


松阳古村落的特点是整体风貌好而且数量多,单独拿出其中一个来跟国内一流水平的古村落相比,却又有明显差距。这种类型的古村落保护在当时并无成熟先例可循。2013年底,松阳县委颁布了《松委发(2013)39号文件》,该文件提出几个具有开创性的措施:1)对有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县政府为大约1000栋传统民居和祠堂进行了挂牌,名称是“历史文化建筑”;2)设立奖惩制度,对保留完好且维护得当的挂牌建筑每年每栋给予500元奖励;3)设立专家委员会和文化研究会,村里成立传统村落保护组织,形成常态化巡查机制;4)鼓励维修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5) 3年评比一次古村卫士,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进行表彰。


1.3  国家部门与地方政府的互动


2012年,住建部牵头启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申报工作。松阳县于2013年提交了9个村落的申报材料,8个入选。2014年4月,住建部主管代表在实地考察之后,将松阳列为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2014年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评审中,松阳申报了50个村落,42个入选,成为当时全国除西南地区之外的“冠军县”(图3)。



▲ 3  有着“松阳布达拉宫”之称的杨家堂村


2014-2016年,中央财政按平均每村300万元的标准提供11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松阳县的传统村落大部分在前3批,因此得到了力度比较大的资助。这是对松阳县自发开展保护的一份及时奖励。


松阳县的传统村落也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关注。2015年,松阳县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2016年4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在松阳县古市镇山下阳村正式启动。松阳作为全国第一个整县推进试点县,首期投入资金4000万元。


1.4  小结


从以上3个阶段的发展可以看出,松阳的村落保护是逐步提升、渐次加强的。松阳县及时转变观念,抓住了国家部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的时机,获得了力度较大的支持,又通过“拯救老屋行动”为全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先行的实践经验。地方政府和国家部门的互动,是2013年以来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特点。


2  山地战略


松阳是山区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资源是松阳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松阳县努力挖掘山地资源的景观优势和生态优势来支持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事业。


2.1  摄影写生


摄影是松阳山地景观最初的对外呈现。山区地形本就富于变化,坐落在不同地形之中的松阳古村,房屋大多用裸露的黄色夯土墙,色彩浓烈,周围又有树林、竹林、稻田和菜园等景观,再配上变化莫测的云彩,简直就是摄影家的天堂(图4)。



▲ 4  竹林环绕的呈回村


松阳本地摄影家毛进军是这个领域里的代表。他以松阳为主体的摄影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外一系列奖项。在他的带动下,松阳本土摄影活动兴起,形成了浓郁的摄影氛围和稳定的摄影家群体。2007年,毛进军在四都乡寨头岭修建了集摄影、休闲、食宿为一体的“四都寨头摄影休闲园”。


跟摄影相伴随的艺术活动是美术写生。松阳写生界的代表人物是邱少敏。2009年,缙云人邱少敏决定在松阳开展写生业务。他于2011年将一个废弃老粮仓改造成了名为“乡村798文化创意园”的专业写生基地,并与中国美院、浙江开明画院等近百所高校、画院建立合作,平均每年接待写生师生10余万人次。


邱少敏的写生基地启发了另一位画家。2012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技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李跃亮挂职到松阳县枫坪乡任党委副书记。他发现沿坑岭头村是一个特别适合写生的传统村落,据此制订了一份工作计划,获得了县政府的支持。李跃亮鼓励部分村民把自家房屋改造成宿舍,然后邀请丽水巴比松油画院的20多名画家来写生创作。随着画家的作品在网上流传,一个“画家村”由此诞生。


2.2  高山度假


沿坑岭头的“画家村”,可以说是一次有启发的尝试,不过李跃亮和县镇干部们也很快就发现,这种简单的“宿舍化改造”并不利于展示传统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美学意境。莫干山民宿业在2013年前后的兴起,让松阳县的干部们看到另一种可能性。民宿的单价高,可以在游客量不大的前提下实现较高收入,也有利于保持古村落的文化氛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沿坑岭头村将一处传统民居改造成一家民宿,取名为“柿子红了”。甫一出现,就成为松阳县乃至丽水地区广泛关注的一个改造案例。


松阳县领导还组团考察了莫干山,跟几家知名民宿品牌的创始人进行了交流,鼓励他们落户松阳。这些创始人之中就有被称为“莫干山民宿第一人”的夏雨清。他是最早进入松阳的民宿人之一。


最先在松阳获得网红效应的一家民宿,是由基本上没有民宿从业经验的3个苏州年轻人创立的“过云山居”。这家民宿位于四都乡西坑村,2015年开业。它创造了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之内几乎天天客满的纪录。入住率高的最重要原因是,它抓住了山地景观的关键元素——云。西坑村的海拔约700m,经常可以看见从山谷下随风卷来的云朵。过云山居就开在“云体验”最好的位置上(图5)。



▲ 5  四都乡的云景观


跟过云山居差不多同期开业的云上平田也是依托了云的主题。云上平田位于四都乡平田村,海拔约600m。业主是本村的一个江姓年轻人。云上平田是一个综合体,除了普通的客房,还有四合院餐厅、青年旅舍、咖啡馆、农耕展示馆等。它们都集中分布在村口附近,围绕着一块三角地,由不同的设计师负责改造设计。这些建筑组成了比较多样的业态,也造就了立体而丰富的村落内部景观。


陈家铺是位于西坑上方的一个山区村,海拔约800m,风貌完整。2018年春,陈家铺的第一家民宿“飞茑集”落成开业,它位于村子最西头,设计师是孟凡浩。同年6月,南京的先锋书店在陈家铺开了一家分店,取名为“平民书局”。平民书局的设计师张雷同期也在此设计了一家民宿——云夕摩加共享度假空间。


2019年4月,榔树村的原舍·揽树举行了开业仪式。这是由乡伴文旅投资4000万元并运营的一个民宿综合体,占地面积27.2亩(约1.81h㎡),客房33间。榔树村不是传统村落,它在2010年就因为海拔高和坡度大而启动了农民异地搬迁工程。原舍·揽树是松阳县唯一一个由非本地机构投资运营、在原村址上建设的规模较大的民宿综合体。


四都乡的5个点位——寨头摄影基地、西坑村、平田村、陈家铺和榔树村,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聚集效应。它们集中分布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山地环境之中,以民宿(住宿)功能为基础,充分利用了松阳的高山景观,又搭配上文化业态,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也制造了丰富的文化和消费体验,是山地景观和民宿度假业的一次很好的结合。


2016-2017年,松阳民宿业表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个体投资的民宿也有它自身的局限。在保护的初期阶段,此类民宿作为“种子”因素能起到很好的窗口作用,但是要让它承担起保护发展古村落的主要责任,就勉为其难了。


2018年5月,松阳县成立了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强村公司,同时在三都乡上田村的半岭自然村启动了“半岭民宿综合体”项目。在村委会的组织和动员下,半岭村实现了“全村整体租赁”。其投资运营主体是上田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有6大股东,包括县、乡两级的强村公司和村里的4个合作社。村集体和村民以山林、田地、房屋等资源作价入股,与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共同组建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村集体和村民合计占股超60%。2019年11月,半岭民宿综合体完成一期工程并进入试营业(图6)。



▲ 6  上田村半岭民宿综合体


这个“村集体版的民宿”,相比于个体投资的民宿无疑是有优势的。它把村内各家和村外资源整合进了一个大整体,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利益和信息不对等而带来的冲突。


2.3  浅山茶园


松阳的山地景观战略不只体现在四都乡的高山区,在浅山区也有很好的项目,比如大木山茶园。


茶是松阳的主打产业,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8000h㎡)左右,主要分布在松荫溪两岸。大木山茶园是其中一片,面积2300余亩(约153h㎡)。这里位于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缓坡起伏的地形可以让茶园呈现出既丰富立体又绵延开阔的景观。


缓坡起伏的地形特别适合骑行,所以大木山茶园里规划建设了8.3km长的骑行环线,从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环浙自行车公开赛,2018年还成为该赛事总决赛举办地。大木山茶园将骑行作为深度绑定的体育活动,在对外宣传上也以“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为形象定位。


大木山茶园拥有纯粹的茶园景观,但总体上还有些单调,缺少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景观元素。2015年1月,徐甜甜设计的大木山竹亭建成。竹亭的造型源于传统建筑的四坡顶,经简化抽象为直线和斜线,3种坡度的组合体现了“漂浮的村落”的设计立意,也跟远山产生呼应。竹亭的线条感和半透明感,跟浑圆的茶树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点睛”之效(图7)。



▲ 7  大木山茶园中的竹亭


2015年8月,徐甜甜设计的大木山茶室建成。深灰色素混凝土体块的极端厚实感,跟浑圆的茶树、线性的竹亭又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室内有丰富多变的空间流线,还通过混凝土的敦实厚重和玻璃墙面的开放透明,创造出了安静的品茶氛围。


茶园景观、骑行活动加上竹亭和茶室,大木山茶园就此成为松阳县对外输出品牌形象的一张名片。


2.4  山地农业


茶是松阳县最重要的农业,但是茶产业并不能直接为古村落保护起作用,因为茶产业主要在平原地区,而古村落主要在山区,指望由保护意识还不强的村民来承担保护成本也是不现实的。


能不能在山区实现附加值比较高的农业呢?第一个案例出现在岱头村。岱头村是松阳最偏远的山村之一,海拔860m。2014年初,“五水共治”在松阳全面进行,岱头村因为处在水源地上游,它的吊瓜业由于剥壳和漂洗会造成水体污染而必须转产,于是松阳县政府发动村民们改种高山生态水稻。2015年,岱头村的150亩梯田种上了水稻。村民们还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祭祀明新社平水大王(即大禹)和毛洞主殿毛洞主娘娘的传统活动。在政府倡议下,祭神活动跟水稻种植结合成了“插秧节”。2016、2017年的岱头村插秧节,都受到了媒体和网友们的高度关注,村民趁机开起了农家乐,在销售稻米之外也多了一份收入(图8)。



▲ 8  岱头村的高山水稻


2016年10月,松阳县开始引入何以兴农的全息自然农法。何以兴农,本名何兴,于1999年在湖北当阳尝试全息自然农法——简单说来就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功效并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的农耕种植技术。全息自然农法的种植基地出现在岱头、上庄、大岭脚、蔡宅、沿坑岭头、水竹、石塘、叶家等村。这些村子的产品各有侧重,大都位于山区。山地原本就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山区村落的空心化导致部分耕地抛荒,也就意味着较少前期的土地污染,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开展全息自然农法。


经过几年实践,全息自然农法在松阳成效明显。上述种植基地都已经形成了具有知名度的农业品牌,不乏市场需求。不过全息自然农法要想扩大,还需要克服渠道管控和品牌维护等难题。


2.5  小结


松阳的山地战略,从最初自发出现的摄影和写生,到出台政策引入的高山民宿,再到政府主动推行和大力发展的骑行茶园、生态农业和村集体式民宿综合体,表现出越来越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有组织性的布局。对于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这样正在探索中的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完全依赖市场是有极大风险的,需要政府和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在小步试错中不断地调整方向和策略,最终才能找到合适路径。


3  文化高地战略


早在2014年,松阳县政府就提出“探索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文化引领”,就是要用文化的理念和策略来平衡旅游业产生的冲击,引导旅游业的走向。


3.1  3张文化品牌


“田园松阳”于2012年上升为全县的发展战略。作为一张文化品牌,它突出了松阳自身的优点而回避了经济实力上的短板。


前文中鲁晓敏2013年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的文章,让“江南秘境”成为了松阳的第二张文化品牌。这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松阳古村落,但杂志封面上的题目“瓯江上游:最后的江南秘境”,既没提松阳,也没说古村落。这个看似学术上不够精确的题目,或许体现了作者的用心。瓯江和江南都是比松阳更大、也更有辨识度的地理符号,瓯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河流,江南是中唐以来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让读者迅速认识和记住松阳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它跟已经广为人知的瓯江和江南建立起联系。


松阳所在的浙南,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较之浙北都是有差距的,可能用“核心江南地区的外缘地带”来形容才更为准确,但多数人并不排斥浙南作为江南的组成部分。由于江南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地位,它在国人眼中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到达的高度。让松阳跟江南建立起紧密联系,让松阳也成为江南的一部分,就是一个聪明的文化发展策略。


松阳县的第三张文化品牌是“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这张文化品牌源自于2014年松阳县委托我们做的一个课题——“松阳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总体规划”。在调研了松阳县几十个传统村落之后,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松阳的传统村落从大类上分有山区、平地和客家3类。相比于数量,类型多才是松阳传统村落更重要的特点,也代表了文化上的丰富性。松阳的县城西屏镇也保留了面积相当大的历史街区和数量很多的历史建筑,其中包括文庙、武庙、城隍庙等古代县城的“标配性”公共建筑,以及一座宋代古塔,在2014年就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图9)。松阳还有一个从东汉建县至唐贞元年间作为县城的古市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 9 松阳县城西屏镇1940年主要街巷示意(上)与现状航拍(下)


如果把松阳县内众多的传统村落和新老两个县城组合起来,再加上丰富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会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呢?我们认为,这种全县域的文化遗产组合,不但其内部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还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由秦始皇创立并延续至今的郡县制。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松阳县跟全国其他的一些县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县在县城或村落又或非遗的单个指标上,可以胜过松阳,但是在三者兼顾的总体价值上,还是松阳最好。因此我们将这个县域文化遗产空间,命名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从中国的文化格局看,大致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正统文化从中原往其他地方辐射,并与地方的乡野文化形成互动。浙南是中原世家大族南迁的一个集散地,因此成为正统文化和乡野文化重叠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松阳既有非常正统的文化,也有特别乡野的文化,两者几乎是旗鼓相当,因此也最能体现“古典中国”的文化底色。


从松阳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上看,这3张名片都发挥了作用,各有侧重,各有相对适用的范围。其中“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在对接国家部门和开展国际交流中显得更有着力点,因为它赋予了松阳一个足以代表中国的文化高位。


3.2  设计策略


松阳县在提出“探索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之路”的同时,就确立了引入高水平设计师的策略。


2014年春,我们接受松阳县和平田村业主委托的平田村规划设计项目。这是一个要落地实施的任务,为了获得良好的实际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建筑师集群设计,邀请到许懋彦、王维仁、徐甜甜、何崴等知名建筑师,在项目过程中又加入了张昕、李海虹和郑建刚。


设计团队在功能定位、平面布局、结构加固、部件保留、隔音采光、门窗拆改等诸多问题上,和业主方、政府管理方、施工单位进行了反复讨论。经过艰苦努力和紧密合作,集群设计基本上实现了事前预期。平田村成为比较知名的乡村实践案例,于2019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图10)。



▲ 10  经过两年规划建设的平田


徐甜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完成了多个高质量的作品。兴村的红糖工坊是一个服务于传统制糖作坊的现代建筑。兴村是个平原村,传统建筑已经很少了,但是村民保留有熬制红糖的传统工艺。2015年,兴村打算建一座文化礼堂,在松阳县领导的建议下,这座文化礼堂和红糖作坊进行了结合,并且命名为红糖工坊。徐甜甜设计的红糖工坊是一个轻钢结构建筑,柱网和天窗根据6个土灶的位置而确定。规整的对称形式和几何序列形成了具有强烈仪式感的室内空间。熬制蔗糖时,升腾的雾气让工人们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正在表演舞蹈的演员。建筑空间的仪式感和劳作场景的戏剧性,使得红糖工坊建成即备受关注。兴村的熬糖工人们也自发地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制定了操作规范来保证产品质量。在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兴村红糖的价格也大幅提升(图11)。



▲ 11  兴村红糖工坊


兴村红糖工坊给我们的启发是,它作为一个纯现代的建筑,却由于找准了源自于传统的基点——土灶的分布和劳作的场景,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连接,甚至让传统的乡土工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升华。类似的作用也体现于徐甜甜设计的另一个作品——蔡宅村豆腐工坊。


蔡宅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大东坝镇的石仓片区。石仓片区是松阳县、同时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保留有比较浓厚的客家文化传统,其中就包括制作油豆腐的工艺。2018年,松阳县政府决定在蔡宅村兴建一座豆腐工坊。豆腐工坊选址于溪旁的坡地上。建筑由一系列呈阶梯分布、采用木结构体系的中小型空间模块组成,相邻模块之间主要以木柱和玻璃墙作为分隔,同时在东侧用一条走廊作为串联。这种空间布局跟豆腐制作的多道程序相匹配,同时也契合了现代建筑追求的空间流动性。它的屋顶呈锯齿状,锯齿之间的斜缝成为引入光线的天窗。除了地面的水泥和屋顶的瓦片外,豆腐工坊的建筑材料基本上只有木材和玻璃,内部空间显得纯粹、通透而有层次。再配上从天窗上倾泻而下的一条条光带,建筑的“诗意”油然而生(图12)。



▲ 12  蔡宅村豆腐工坊


徐甜甜的松阳系列作品大多做到了有针对性地挖掘场地特征和地方传统,并进行了有创造性的建筑表达。这些作品组合起来,既构成了共同的“松阳属性”,又充满了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以建筑介入乡村空间并带动社会发展的方式,很快就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2018年3月,以“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为主题的乡村建筑展在德国柏林Aedes建筑论坛期间开幕,展出了徐甜甜为松阳设计的一系列景观建筑的图片和模型。


松阳的乡村设计实践还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的关注。在2019年5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松阳县委书记王峻向全世界分享了松阳经验。同年11月,由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第一届城乡联系国际论坛在松阳举办,17个国家和18个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会(图13)。



▲ 13  在松阳召开的首届城乡联系国际论坛


建筑设计对于松阳县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重新塑造了她的文化形象,使得松阳不只是一个古村落众多、传统文化厚重的家园,还是一个对未来具有想象力的先锋阵地。


3.3  艺术策略


艺术策略主要是指松阳县政府主动推行的以吸引人才、文化品牌进驻或事件策划为目的的各项艺术领域举措。


2017年9月,松阳乡村798创意园的创始人邱少敏以总策划的身份,在松阳举办了一次当代国际艺术展。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艺术家来到松阳,开展为期一周的艺术创作。艺术展需要人脉,这是靠邱少敏长年做艺术写生业务攒下的。2014年,邱少敏作为东道主举办了第一届艺术高校院长论坛。此后每年一届,到了第四届,也就是2017年7月,这个论坛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松阳县政府成为主办单位,论坛名称也正式确定为“‘田园松阳’全国艺术高校院长论坛”。以多年写生业务和4届院长论坛作为基础,再举办国际艺术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三者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互相促进关系,共同提高了松阳在艺术界的声誉。


2018年7月20日,第五届“‘田园松阳’全国艺术高校院长论坛”在松阳举行。借此次论坛,松阳县推出了“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百名艺术家计划”中的部分艺术家工作室,就是“拯救老屋行动”中修复的传统建筑。此项计划启动之后,松阳的乡村艺术活动也变得更为活跃。仅在2019年上半年,就有两场在村里举办的艺术展,分别是2月的“后畲村国际艺术展”和4月的“叶村乡斗米岙村当代艺术展”。


2019年1月,美食家王翎芳和导演徐尧鹏夫妇来到松阳平田村。他们用两个月时间,把60岁的村民鲍金红培养成了以面包烘焙而闻名的“网红阿姨”。当年8月,王、徐二位签约进入松阳的“百名艺术家”计划。他们的工作室——松阳美食研究室和乡村影视美学基地落户于平田村。他们研发基于松阳本土元素的、具有国际范儿的美食产品,还拍摄和制作反映松阳乡土文化的视频。由于王、徐工作室的存在,平田村又多了一处受文化人青睐的活力点(图14)。



▲ 14  王翎芳和徐尧鹏在平田村的工作室(正在举办一场小型的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

松阳的艺术策略不只收获了艺术家和艺术事件,还吸引了文化品牌。2018年6月,经过4年酝酿的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开业。这是先锋书店的第三家乡村分店,用一个老礼堂改造而成,坐落在村子向南伸出的山坡上,往前可以眺望整个山谷,往左可以尽览全村,往右则是满眼秀林茂竹。


从院长论坛、艺术策展、百名艺术家进驻松阳乡村和先锋书店等已经出现的艺术活动或事件看,能否实现在地化依然是个关键因素。院长论坛和艺术策展确实可以提高松阳县在艺术界的声誉,但是说到跟本地村民发生深度的互动,或者是要为所在乡村提供持续性的影响,还是在地化机构更能发挥作用。


徐甜甜设计的大木山竹亭和横坑村竹林剧场(图15),也可以归入装置艺术之列。相比于书画、摄影、雕塑等可移动的艺术品,装置艺术更具空间感,也更需要同所在场地发生关联和互动。松阳未来的艺术策略,或许可以更多地往装置艺术方向努力。



▲ 15  横坑村的竹林剧场


松阳县还开发了中国首款城市字体——汉仪松阳体。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字体,它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师吴勇和汉仪字库团队在松阳县的一些老门牌上发现了一种“大气敦厚但不笨拙”的字体,于是萌生了开发首款中国城市字体的想法。在松阳县政府的支持下,设计团队搜集和分析了保留至今的松阳街道老门牌,研发出了完整的汉仪松阳体字库(图16)。



▲ 16  用松阳体制作的村名牌


松阳县还跟国际知名文化机构“汉声杂志”合作编著了70多万字、包含1800多张图片的《松阳传家:松阳乡土文化考察》。总策划黄永松先生带领团队,历时两年17次考察松阳,完成了这部“一个县的百科全书”。


3.4  小结


松阳县在文化高地战略上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对于整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领域都有着特别的启发意义。正如王峻书记在《松阳传家·序》中所说:“最大的感悟是我们较为精准地抓住了‘文化’这个根脉和核心,以文化资源的保护发展为切入点,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文化修复和人心修复” 。


4  结语


本文从古村战略、山地战略和文化高地战略这3条线索来论述了松阳县近年来的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事业。这3条线索关注的主体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山区古村落为主,加上平原区若干个古村镇的松阳文化资源。3条线索,同时也是3个属性。


古村战略着重的是松阳文化资源的文化遗产属性。松阳县从“旧村改造”转向“古村保护”,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地干部和文化人士的文化自觉与理性反思。松阳县的可贵之处是在没有上级部门支持的时候就主动迈出了保护的第一步。因为有了这一步,才有了后来与高层部门的政策互动。


山地战略着重的是松阳山区的景观属性和生态属性。景观属性最初的体现是摄影,继而是写生,这两种业态基本上属于民间自发,当地政府并未有太多介入。在松阳县将古村保护作为重大举措之后,传统民居的改造利用和功能提升就成为当务之急。此时,兴起于莫干山的民宿业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可能途径。在当地政府的主动引导下,松阳的第一批民宿在沿坑岭头、西坑、平田等村出现。不过,松阳县政府很快就意识到民宿业不是乡村问题的万能解药,更本质的工作还是要培育起本地、本村的人才。松阳山地的生态属性,也在此时成为县政府着力开拓的方向,其具体表现是大力推行全息自然农法。中国古村落大多是基于农耕产业而形成的社区,在现代社会如果能实现古村落保护基于村民回归农业而不是依赖旅游业,将会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文化高地战略着重的是文化定位和文艺策略。文化定位,就是对已有资源做出简洁明确、能体现地方特征、具有文化高度的概括与归纳。文艺策略,就是基于文化定位而做出的策略性选择,包括设计项目的确立、设计师的选择、文化品牌的引入、艺术事件的策划等。这些项目和事件的作用,是让松阳在保持其文化定位的前提下,展现出具有想象力的、超越于当下的未来图景。


经过几年的探索,松阳县围绕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而形成的三大战略,已经显露出比较清晰的构架,其成效也得到了多方认可。2018年11月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指出,近两年松阳县常住人口增加了近5000人,全县1/4的村庄植入了新型业态。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松阳的工作现在说成功依然为时过早。王峻书记在《松阳传家》的访谈里就坦承,目前只是“初步找到了一条文化引领区域振兴的发展道路”。


(正文完。原文刊载于《建筑学报》2021年01期,总第627期,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纸刊。点击链接或页面下方“阅读原文”即刻购买本期杂志。)
购买纸刊,请前往建筑学报官方淘宝 jianzhuxuebao.taobao.com
进入【《建筑学报》杂志社】官方淘宝店,请复制这条信息¥vwm91NpB4N4¥后打开手淘
进入【《建筑学报》杂志社】官方微店,请点击《建筑学报》微店链接


建筑学报

本期微信编辑:赵朴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