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八年抗战”为何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2017-01-11 中国军视网


 

“八年抗战”为何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中国教育部新闻办10日向媒体证实,该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人员表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


中国改称“十四年抗战”,日本右翼凭什么急了!

  中国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则消息“刺痛”了有的日本媒体和网民。有日本右翼媒体10日称,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将“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始点,现政府却“修改历史”,把抗日战争的起点改为193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似乎要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强硬对日姿态。该报道说,在中国还有部分人认为,抗日战争也可以从日清战争开始,提出“抗日战争50年”的说法。中国有把抗日战争的时间进一步增加的倾向。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说,节点不同,尺度不同,都是历史史实。这样做,一是还原历史的要求。二是消除困惑,既然日本大规模侵华14年,只讲抗战8年,容易让人误以为此前接受侵略不反抗。三是把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日更好地表现出来,因为东北抗联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国民党“不抵抗”时就开展了抵抗运动。

  在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的历史教材一直颇有微词。日本丽泽大学特聘教授古森义久曾撰文批评中国教材只教授日本在战争中的残虐行为,却无视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和民主主义。

  公方彬教授对此表示说,记得历史不是激发仇恨,是避免历史再现,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对日本来说,正面解读比错误解读更好一些。由于历史上,军国主义在错误道路上走得太远,今天恰恰需要通过正确回顾历史来避免发生问题,因此,在历史问题上,认识越到位,越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走向和谐共处。



“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了解到,“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时间。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各党派、社会团体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了抵御日本侵略的斗争,尤其对于东北民众,他们的沦陷与抗争都在1931年发生,“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

  

为何会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说法?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地客观地全面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曹希岭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网友热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观点和评论?欢迎各位网友在留言区回复,小编会选择好的回复添加精选留言。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综合自解放军报记者部、央视网、环球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张杨 耿龙

投稿邮箱:dongyu@js7tv.cn 、luoli@js7t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