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他的诞辰纪念日,记住,他叫钱学森!

  1911年,辛亥年,曾经统治两个多世纪的清政府被推翻了。这年的12月,一位后来成长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男孩在上海出生。

  他,就是钱学森。

  那注定是一个充满革命与斗争的年代。尽管当时的钱学森可能还过于年幼,无法记住许多历史细节,但他的命运已和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牢牢连在了一起。

  107年后的今天,12月11日,是钱老的诞辰纪念日。

  钱老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作为我国科学界的泰斗,公众所熟知的,主要是他如何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返回祖国;如何克服千难万险,牵头研制出“两弹一星”;如何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年轻的科学人才……

  其实,关于钱老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那就是他与军队、军人的无限情结。

钱老的军礼

  有这样一张黑白老照片,上面一位慈祥的老人,身着戎装,面带笑容地向周围的人们致以军礼。

  这位老人,就是钱学森。

  这张照片,向我们定格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也向人们展露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另一个本色身份——共和国军人。

  这是迄今为止,钱学森戎马生涯中留下的唯一一张敬军礼的照片。

  那一天,是1980年6月5日,钱学森登上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看望刚刚从南太平洋执行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测量任务凯旋的船员们。

  一个军礼,一个瞬间,转眼间过去38年。

  就在钱学森敬这个军礼那年,美国记者罗伯特·克莱伯这样写到:“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其实,对于钱学森的价值,早在1950年,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对此,毛主席则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钱老的价值是非同寻常的,是全世界瞩目的。

钱老的军衔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钱老“中将军衔”的故事。

  那是在1956年,当时我国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的技术援助,就派出代表团到苏联去谈判。当时,毛主席确定聂荣臻元帅担任代表团团长,钱学森是代表团的一员。

  当时的钱学森虽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院长,可是并没有军衔。为了与苏方对等,钱学森必须解决军衔问题。聂帅便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汇报了这一情况。

  周总理表示,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就授予了钱学森上校军衔,论他的资格和贡献,我们至少应授予中将军衔。最后,毛主席决定说:“恩来同志考虑得很周到。钱学森同志作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将军衔。”

  就这样,穿着威严的将军服,钱老参加了中苏关于军事尖端技术的谈判。

  关于这个故事,钱老晚年曾亲口对秘书涂元季说:“这是误传。”

  这也许就是一个误传,也可能是历史长河中的“美丽谎言”。

  今天,我们无需考证过去,因为,钱老在国人心目中,就是指挥国防科技战线千军万马的将星北斗。

钱老的强军梦

  “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

  早在中学时代,钱老就树立了振兴中华的信念,立志改变国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不打算再回到美国,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1955年9月17日,被无理扣留5年之久、即将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的钱老坦露了回归祖国怀抱的心愿。

  “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

  “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

  这是一位华侨从报纸上了解到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归祖国后深受感动,到船上探望时与钱学森的对话。

  在新华社对外公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项“第一”——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

  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


心系祖国 

艰难归国


(一组珍贵照片忆钱学森归国路)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顺利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学习过程中,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转向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冯·卡门的指导下,年仅27岁的钱学森提出了“卡门—钱近似”公式,解决了当时航空界的一大难题,很快成为当时世界航空理论方面的顶尖科学家。图中,后排站立左二为钱学森。


△1945年4月,钱学森(上图右四)随冯·卡门飞赴战火纷飞的德国进行考察。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于上海结婚。同年9月26日,二人在美国波士顿安置新家,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一台钢琴。


△回忆起在美国取得的成就,钱学森曾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时,钱学森迫切希望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图为194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时留影。


△1950年11月,钱学森在美国移民局的听证会上。就在钱学森积极筹划回国的时候,厄运不期而至。钱学森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局指控为美国共产党员,继而受到种种不公待遇,受到长达5年的监禁。


△1955年6月,钱学森从一份中文画报看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老先生出席活动的照片,钱学森用香烟纸当即给陈老先生写信告知:“自己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请求祖国就回国之事给予帮助。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周总理指示中方代表王炳南大使以此信为依据,与美方进行交涉和斗争,1955年8月4日,美国司法部最终签署同意钱学森离美的通知。


△钱学森一家回国时的身份证明文件和船票。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踏上归程,此时这位孤悬海外多年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游子脸上,露出了幸福、温馨、胜利的微笑。临行前,他告诉美国记者:“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勇担大任 

开辟伟业


1955年,钱学森辗转回到祖国,国家的需要使得他做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这是钱学森撰写的《导弹概论》手稿,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之作。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钱学森肩负起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重任。图为《军委会上绘蓝图》油画。


△为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钱学森在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三年后,主动辞去了院长职务,改任副院长,主持技术工作。


△1964年12月26日,钱学森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那年的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钱学森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70年4月24日,钱学森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年5月1日,钱学森同志与参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钱学森与科研人员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初,钱学森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培养造就了一支航天医学科技人才队伍,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在讲台上。在钱学森的培养和指导下,中国航天科技队伍中的许多青年才俊成长为领军人物。


△1986年6月,钱学森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庄逢甘合影。


1986年,美国政府邀请钱学森访美,试图以民间方式弥补过去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但政府不愿作出表态。钱学森回复说:“我们中国人有国家的尊严,美方既不能为过去对我有不公正待遇表态,那我就不能再去美国。”


△1989年,钱学森获得了“小罗克韦尔奖章”,面对荣誉,他说:“今天给我的奖,说是第一个中国人得此奖。我说,要紧的是‘中国人’三个字,这个‘中国人’,应该包括中国成千上万为此做出贡献的人。”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辞去了国防科研一线的领导职务,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图为1991年4月27日,钱学森和朱光亚在中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


  上世纪80年代,钱老还为我军未来人才发展描绘过蓝图:军以上干部普遍获得博士学位,师团职干部获得硕士学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军人才队伍文化素质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官兵驰骋在强军征程中,相信一定会开创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991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钱老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这两种荣誉同时授予同一个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授予的都是战斗英雄。

  毫无疑问,钱老他是英雄,他是战斗英雄,他是战斗在中华民族砺剑铸盾特殊战场上的大英雄!

  山高水长,哀思无限。

  今日,我们缅怀钱老,要继承遗志,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猜你喜欢


声明:中国军视网综合,内容来源于新华社、军报记者、钱学森图书馆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张力洋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