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课丨演员拿到角色后要做的七个功课
角色七大作业
“角色七大作业”这个概念源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写实表演体系,以及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方法演技”中的一些观念,再加上我个人对表演的一些见解。
1
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
——角色在进入该场次之前,经历了什么事?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情绪进入这一场次的?他的下一步行动又是什么?亦即角色之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年在兰陵剧坊的某次公演中,我看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饰演家庭主妇的某位女演员,上场前站在侧台边,挽起袖子佯作炒菜的样子。我当时不能完全理解“到底她在干吗”,后来等她一转身上台,我就看懂了:这位女演员上了舞台之后,拉了两下袖子,用手轻拭额头的汗水——活像在厨房忙进忙出的样子。就是这两个细微的动作,让我们知道这个角色“从哪里来”。这样的表演不但具有说服力,也让我们知道角色和空间的关系。
人生不是可以“切入”(cut in)与“切出”(cut out)的片段。我们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有“延续性”的,是有前因后果的,只是在戏剧当中我们“撷取”了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罢了。
2
这场戏我长什么样子?
——年龄、生理 / 心理状态、穿着打扮、疾病、天气、温度等。我们经常被剧场现实的环境骗了,因为剧场通常有空调,让观众在一个舒适的观赏环境下,而演员也因此已让角色的身体处在一个舒适的状态,忽略了剧中的场景环境,甚至时间。例如冬季或夏季、白天或晚上,角色在不同的气温下对话,是否会造成心理上、情绪上的微妙变化?
同理,我们也常因演员自身身体健康,于是也以为角色的身体很健康。最多是当你饰演的角色生病时,你故意咳嗽两声示意罢了。然而,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我们身上多半有些小病小痛,例如皮肤过敏、牙痛、鼻塞等,只是没有严重到要去看医生罢了,但这些病痛多半在舞台上被忽略了。如果演员能从剧本的提示中,找到角色可能的生理状态,那么他在对话情绪或戏剧动作的表达上,应该会有更多可能。
契诃夫经典话剧《海鸥》
3
把不懂的字记下来
——找出剧本中让你困惑不解的叙述性文字,例如对象、时空背景、身份职业、事件画面等,将困惑解除,以建构角色完整的画面与记忆。
每一句台词的背后一定要有完整的画面,如果有模糊的地方,就代表你还不能理解这句台词。例如你被指定要饰演《西出阳关》里的歌女咪咪,剧中有句台词是“我以前在台中的香蕉船餐厅驻唱……后来酒精过敏,胃下垂……”,若你对“驻唱”和“胃下垂”没有画面感,你就必须要去搞清楚: 到底“驻唱”的生活是什么?什么样的环境会需要喝这么多酒?到底“胃下垂”的症状是什么?会对角色的生理状态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最常遇到的状况就是对角色的专业背景认知模糊,对专业术语陌生。因此我建议各位除了上网、去图书馆找资料外,也可以去访问有相关背景的友人,甚至是实地去“采风”,做田野调查。例如《西出阳关》每次在重制演出的时候,我都会要求演员去西门町的红包场听一次老歌,去现场实际感受那样的气氛,去观察歌手和观众之间互动的方式。给红包的时机是什么?红包又是个什么叠法?观众对歌手喜欢的程度和红包金额的关系为何?这些都是演员最基本的功课。
契诃夫经典话剧《海鸥》
4
剧中别人对我的批评
——列出剧中其他角色对我的个性、行为的叙述。
5
剧中自己对自己的批评
——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自己的内在特质为何?
按 语
我们可以用社会心理学中的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来理解“剧中别人对我的批评”和“剧中自己对自己的批评”。每个人的内在都是“一扇窗”,根据自己有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他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随着个人与他人的交往经过时间的累积,由浅入深, “公开我”的面积就会扩大。一个人 “公开我”的比例越高,代表这个人在社交互动上,越坦率直接,沟通之间的误会也容易减少。
“隐藏我”有可能是个人隐疾、创伤经验、害羞的事,或是不愿人知道的往事, “隐藏我”的大小,会视交情的程度而改变。
“盲目我”是自己没有意识到,需要他人提醒才知道的部分,有可能是口头禅、小动作,或是做事的方法。当一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越强, “盲目我”的区域会越小,反之则越大。
“未知我”是未知的区域,是必须透过某些突发事件才能激发或诱导出来的行为。
我们可以透过以上四个窗格(四个“我”),来理解一个人的内在性格与外在行为。但是在一出戏里,我们并没有办法去向角色的家人或朋友做访问或调查,我们只能凭借着 “剧中别人对我的批评”以及 “剧中自己对自己的批评”,来拼凑角色的轮廓。
6
寻找动机、段落、转折
——寻找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戏剧行动背后的动机。找到动机才知道角色真正的意图,才有办法决定要用什么情绪去表现。
——从故事里,将单一角色的情节线理出来,再因角色的处境和心境,切割出若干段落,并清楚地找到每一个段落里角色所遭遇的障碍,找到角色心境转折的关键。(按语:详见第五课“角色情绪的转折与层次”)
契诃夫经典话剧《海鸥》
7
关键事件
——写出影响角色人格发展最关键的一件事。
按 语
很多演员做角色功课会从写 “角色自传”开始,例如: “我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在我小学三年级离婚了。我是爸爸带大的,因为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立志当警察。我在高中的时候……”停!停!住手!别往下写了——答应我别再这么做角色功课了!
我必须说 “自传”是演员的基本功课,可以建构角色的基本背景,但这种流水账式的描述,对于实际上的表演,并没有太直接的帮助。我们应该从剧本台词的蛛丝马迹中,去分析角色最内在的欲望与恐惧为何。然后合理地去描述或 “凭空杜撰”出影响角色性格的关键事件。
如果这个角色一直回避结婚,那是什么事件导致她害怕进入婚姻?如果这个角色喜欢猜忌别人,那是什么事件使他不再信任身边的朋友?把这个关键事件找出来。
讲到这儿,让我们先暂停一下,请把视线离开这本书,随便想一个你自己的人格特质,正面或负面的都可以,例如自大、见义勇为、自私、容易心软、急躁、处变不惊、对钱斤斤计较等。
好,接下来再去想,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事件?或受了谁的影响,让你变成现在的样子?
如果你找到了你自己的关键事件,那么恭喜你!有时候我们把真实人生中的自己搞懂了,很多戏剧中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关键事件撰述的四大要点:叙事、绘景物、抒情和表白。
▲叙事——事件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
▲绘景物——往事画面中的细节,包括场景、穿着、物品、声音等。
▲抒情——事件发生当下的心情。
▲表白——事件之后对角色造成的影响
按 语
角色的关键事件若设定准确,它在剧中应当不断地被刺激与反应,这才叫作有效的设定。如果你害怕蟑螂,一看到就会歇斯底里地尖叫,那么请想象在你吃饭、约会、看电影时,不时会有只蟑螂爬过你脚边,你一定吓坏了吧?!这时的你是脆弱的,是不安的,但你又必须顾及形象,不能失态——角色自传就是那只蟑螂。
* 本书全部按语均为黄致凯所注。
*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本文摘自-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李国修 著
黄致凯 整理
完整呈现李国修四十年创作思维、导演理念及表演历程的第一手资料。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因公司库房搬家,除《独家签名版—杨占家电影美术设计作品集》外,其他商品暂时无法发货。期间订单,均推迟到4月15日之后发货。
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