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九曲黄河流,文化永绵长
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黄河孕育华夏文明,乃中华文明之源。我校学子在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深入黄河流域,走进博物馆、乡间村落等地广泛展开走访调查,在实践中各尽其能,寻根溯源,尽最大的努力为黄河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本期内容介绍的是我校“河小文”项目类别团队的实践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他们的风采吧!
守望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
——“青年之行,扬帆起航”实践团队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之行,扬帆起航”实践团队分别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和“桃核雕花工艺”进行了实地调研活动。
走进木版年画
实践团成员张念念来到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与朱仙镇木版年画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尹国全前辈的交流中,张念念了解到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之悠久,其颜料以矿物、植物作原材,手工磨制,且木版年画的绘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绘画形式多彩多样,每一份作品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手法,包含着黄河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实践团成员赵静雯走进驻马店市遂平县,探索桃核雕花工艺中蕴含的桃符文化。2011年12月桃核雕花工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宋身海前辈的家中,赵静雯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桃核雕花摆件,这些都是老人退休后,潜心研究雕花工艺和桃符文化,不断开拓思维,笃志创造的传世佳作。桃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代表着家家户户岁岁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且文脉延绵,传承数千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了黄河文化的魅力,坚定了传承黄河文化的信念,坚信黄河文化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光芒。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认真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瑰宝,要担负起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的责任。
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是很厉害队”实践团队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是很厉害队”实践团队为积极响应“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12位同学迅速组建了“是很厉害队”实践团队,并于各自居住地广泛开展黄河文化寻访活动。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承不息”,了解黄河历史,对学习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是很厉害队”的成员贺文欣前往潢川市图书馆,在文史文化专柜中寻找讲述黄河历史的书籍,认真翻阅并记录黄河的发展历史。贺文欣表示,“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增强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坚定了我们对文化传承的信念。”
在线上,团队成员方翔设置问卷调查并积极宣传,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员对黄河非遗文化的看法,并了解到许多关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在线下,团队成员贺文欣认真听取了潢川县文化会展中心环卫工人对于黄河非遗保护的相关想法,并向其普及了黄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团队成员陈亚辉前往焦作胶胎瓷博物馆,参观并学习了黄河非遗之一的胶胎瓷的制作过程。陈亚辉表示“古人精巧细致的制作手法令人赞佩,从古流传至今,我们应该把非遗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将这种文化、这种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了解,“是很厉害队”的每位成员都加深了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提高了对黄河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团队成员表示,“作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作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中坚力量,我们一定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宣传和保护非遗文化。”
黄河滔滔涌华彩,太极悠悠当永承
——社会实践小分队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黄河滔滔涌华彩,太极悠悠当永承”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这个寒假深入黄河文化传承之地,领略太极静心活筋的益处,体验黄河非遗文化的魅力。
清晨,露珠挂梢,鸟鸣阵阵。爷爷奶奶们紧跟第一缕阳光,步入太极的殿堂。
队员们先后多次在黄河流域附近的村庄和公园进行走访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寻访太极拳的足迹,了解其受众程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太极文化,传承太极基因。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队员们通过参观太极拳的发源地、采访主要负责人,进一步了解陈家沟太极拳的历史发展、演变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前往太极拳学校,亲身体验太极拳,体会太极文化底蕴。通过与学校太极拳老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太极拳文化的重视程度。实践团的队员们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太极拳,在打太极拳的同时用心感受太极拳,进而放松身心、消除杂念。
此次非遗文化的研学交流,提高了实践队员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强了传承、弘扬黄河流域文化的责任心。力所能及,守护华夏文明。
美丽中国看黄河,青春引领绿风尚
——河小文漫游记团队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河小文漫游记”团队沿着黄河的轨迹一路向东,带我们看到了“天地之和;方圆之美”的三门峡陕州区地坑院,学到了“赤胆忠心,义薄云天”的洛阳关公信俗;领略了“刚柔相济,无极而生”的焦作太极拳;饱览了“洁白光亮,雅致精绝”登封窑陶瓷;品味了“晶莹剔透,味美意浓”新乡原阳粉皮;观赏了“描龙刺凤,巧夺天工”的开封汴绣;聆听了“余音绕梁,珠圆玉润”安阳林州四股弦剧;参加了“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濮阳仓颉庙会,带大家体验了浓厚的黄河文化,为大家呈现了丰厚多彩的文化盛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河小文漫游记”团队不拘泥于线上信息的收集与整合,积极践行实地调研原则,走访当地民众,找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贴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展现非遗魅力。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在追求严谨真实的同时,“河小文漫游记”团队坚持采用创新的方式,年轻的形式,为古老的黄河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展现了青年活力,体现了青年担当,贡献了青春力量。
“河小文漫游记”团队在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加注重用时代观点看待文化遗产,将优秀黄河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令历经千年的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光芒。“河小文”漫游记团队成员将关公信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原阳粉皮与脱贫攻坚时代潮流相结合,展现了时代使命和青年担当。
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河小文漫游记”团队仍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工作,河洛书院“河小文漫游记”团队将更加严谨细致,继续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增强民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展现了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文化自信,为更好地建设、弘扬黄河流域文化注入了青年力量。
精彩回顾
河南科技大学 青年传媒联盟
编辑:运营中心 宜志鹏
文字:运营中心 刘明珠 黄紫然 于文盈
素材整理:运营中心 刘明珠 黄紫然 于文盈
校对:运营中心 渠梦 崔洁
素材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河洛书院
审核:杨新兵
微博关注@河南科技大学团委
欢迎来稿:hkdqncmlmwx@163.com